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74.06 KB
- 文档页数:2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郭文斌;孙希明【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31)1【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问),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出血、狭窄、中转手术).结果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 vs 58.0%,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 vs 21.0%,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总页数】3页(P85-87)【作者】郭文斌;孙希明【作者单位】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定西743000;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相关文献】1.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晓平2.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J], 刘甫3.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J], 李恩宏;聂锋4.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J], 陕大治;赵正杰5.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J], 李双妮;张苗;袁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5:46:56.4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张俊[导读] 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张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710089【摘要】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30例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结论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3.3%,2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
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结论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在通气排便、减轻腹胀痛和恢复肠功能等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护理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的病因和类型很多,发病后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并可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病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手术大都是在急诊情况下进行,术前准备不如择期手术那样完善,且肠管高度膨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肠壁水肿致愈合能力差,腹腔内常有污染,故手术后易发生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基础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肠梗阻导管的应用,解除梗阻症状,为改善患者全身状况进而行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避免了急诊剖腹探查术,使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有很大提高。
现将本院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30例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基础治疗的护理体会,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利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插人法治疗肠梗阻的病例30例。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作者:刘建军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060-02粘连性肠梗阻属于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其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死率较高,但临床一般认为在肠梗阻的状态下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的难度较高,且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
该研究通过观察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黏连肠梗组患者62例,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年龄在35~89岁,中位年龄为(66.5±2.5)岁,男34例,女28例,其疾病病种为结肠癌术后7例,胃切除术后15例,胆囊切除术后4例,阑尾炎术后3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两组皆采取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抑酸、抗感染、禁饮水禁食等综合对症治疗。
1.2.1 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C臂机透视下,把肠梗阻的导管送至梗阻部位或者小肠上段的近端,往导管前的气囊内将10~15 mL的生理盐水注入,然后将导丝拔除,继续向胃内把肠梗阻的导管适度地送入,保持其在胃内呈现出松弛的状态,并保持外端不固定,有利于肠梗阻的导管可以随肠蠕动进行向前移动,外接负压吸引器进行操作[3]。
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摘要】目的: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
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松解术)。
对比(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2)两组术后12月肠梗阻复发率。
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月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创伤小。
【关键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肠梗阻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由手术引起,传统手术松解术术后复发率高,术后6月发生再次肠梗阻的几率达到15%~22%。
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1]。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1年4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探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手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松解术)。
研究组平均年龄(47.8±12.8)岁,男性23人,女性17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9.8±11.7)岁,男性24人,女性16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1.2.1 对照组从原手术切口入路,根据术前X线提示选择梗阻严重部位作为手术切口,逐层切口腹部皮下组织,找到梗阻部位,无血运障碍者,将引起梗阻的粘连带进行松解;血运障碍者,行肠切除肠吻合;肠粘连成团状时,行局部切除;不易切除的部分,可用梗阻的上下肠襻间做侧侧吻合捷径手术。
术后胃肠减压、抑酸、补液等治疗,逐步开始进流质饮食、半流质及普食。
1.2.2 研究组麻醉方法及手术入路同对照组,行全小肠游离,血运障碍或粘连成团的肠段处理同对照组,切除阑尾后于残端开口处插入M-A管,逆行插入空肠,并将肠袢作盘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