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后,25例患者在1周内治愈,有5例患者在2周内治愈,2例患者1个月内治愈,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手术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
粘连发生在肠管与腹壁或肠管与肠管之间[1]。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
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或非对称性隆起,肠鸣音增多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如出现绞窄或穿孔时,可有腹膜炎的表现。
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等症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为(39.2±3.5)岁。
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炎手术患者11例,肠道手术患者9例,腹部手术患者3例,妇产科手术患者2例。
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的进行观察,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脉搏加快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出现腹痛疼痛剧烈、出现休克等症状,则立即告知医生,及时进行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1-12T10:44:31.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杨桃邴俊林[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杨桃邴俊林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 733000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与研究。
结果51例患者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
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具有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 年3 月- 2012 年2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1例,男32例,女19 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0.3岁。
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16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2 例,腹部外伤手术2 例,盆腔手术3例,肠道手术13例,腹部其它手术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抗菌消炎,低位低压灌肠,胃肠道肠外营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或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疗法等保守治疗。
术后肠梗阻护理体会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粘连性肠梗阻和炎性肠梗阻2009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术后肠梗阻9 0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本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8例中,炎性肠梗阻男2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为15个月,31~50岁55例。
既往均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穿孔术后35例,胃穿孔术后33例,盆腔术后10例,各种肠管疾患术后10例,胆道术后2例。
1.2治疗方法1.2.1一般治疗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菌消炎等。
1.2.2非手术治疗以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和粘连松解汤)灌肠为主。
1.2.3手术治疗粘连松解术,短路吻合术,肠切除术。
1.3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约占肠梗阻的30%~60%。
如果临床医生对手术指征放得过松,则有一部分可以保守治愈的病人做了不必要的手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可能加重腹腔脏器粘连,引起再次梗阻及其它并发症。
如果手术过于拖延,则部分病人将可能发生肠管绞窄坏死及全身生理情况严重紊乱,不可避免地要施行肠切除,甚至广泛肠切除,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严格掌握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懂得有关肠梗阻的手术操作技巧与要领是非常必要的。
2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病人面对的是首次手术或再次手术。
尤其是再次手术者,对长时间的禁食和胃肠减压不能接受,心理上对手术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强病人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般护理:解痉剂的应用和呕吐的处理;维持体能平衡和运用抗生素;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2.2术后护理(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3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0天后进软食。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护理及应有心态1术后护理1.1病症观察在进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由于多数手术患者均经受过手术治疗,且手术类型大多情况下为腹部手术,疤痕组织的修复效果会下降,由此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区域的异常情况,如果产生红肿或者存在粪臭味液体情况下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腹腔感染以及肠瘘等现象的产生。
1.2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同时对比其他手术具有更高的复发性,在护理中需要保证以下内容:1术前禁食饮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口腔干燥的情况,加大溃疡感染风险,则术后需要为其提供口腔护理,保证口腔的清洁,防止产生口腔炎症引起不适感;2手术中所使用的胃管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喉部干燥疼痛情况,术后需要为患者提供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者排出喉部痰液,并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如果患者术后产生呕吐现象则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呛咳,减少吸入性肺炎产生;3术后患者可能由肠蠕动现象消失产生腹胀情况,通常情况下患者在2~3天即可排气,护理期间可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
1.3胃肠道减压胃肠道减压置管通常需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置入,保证至胃内的长度为45~55cm,减压需保证压力适度,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情况下,一般保证负压吸引的压力在0.3~0.5kPa即可,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调整减压时间。
1.4调整水电解质在胃肠道减压过程中可能需要引入大量胃液,患者可能存在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因此在进行胃肠道减压后,需要及时为患者补液,进而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其中需要着重加强针对患者钾元素以及钠元素的补充,期间查看患者是否可能存在低血钾或酸中毒风险。
调整患者电解质过程中需要查看是否存在面色潮红、脉搏缓慢、心电图异常情况,由于酸中毒情况下可能引起假性高血钾情况产生,需要护理人员着重观察。
1.5输液护理肠梗阻患者同时具有大量体液丢失情况,由于该情况并非典型,在判断标准中主要可参照以下情况:1各项血压指标正常,脉搏加强,说明补液过多;血压下降、脉搏减弱,说明补液不足;2尿量增加,比重正常,尿色淡黄,说明补液正常;尿量少、比重较高、颜色深黄,说明补液较少;3可依照腹胀情况反映肠管积液,以上三点为肠梗阻补液护理标准。
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进行护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以及具体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选择30例手术患者进行实验,并在术前术后加强护理,通过数据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得出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进行严密精细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防止感染,促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它发病急,发病快,在临床中表现的症状也是变化无常。
由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种类多,导致原因也较为复杂,而在术后容易引发炎症、出血等后遗问题该病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症状消退,但大多数反复发作或保守治疗无效,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因此,再对粘连性肠梗阻术前和术后必须要注重护理。
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对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汇报如下:一、实验准备(一)实验对象随机选择30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患者18,名,女患者12名,年龄分布范围在25-80岁之间,跨度较大。
而65岁以上的患者占到8例,平均年龄为40岁。
在这30名被选取的患者中,有22人有过过往手术的历史,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的病症。
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中均采用的是腹腔镜下的行肠粘连松解术。
(二)实验过程(1)术前护理第一,禁止饮食,以营养液体的补充代替。
做手术前必须保持患者腹腔镜内的空腹性,没有食物残留,医生才能正确判断并准确无误的完成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因此,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并准确的执行,在术前严格控制好病人的饮食,并以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防脱水,保持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处理。
并且对于一切身体指标密切关注,将病人的变化用数据形式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病人的体温、腹痛有无明显辩护、是否产生呕吐物、以及大便排便情况,根据术前的生理体征来对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
护理经验250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韩 丹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1【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保守治疗治愈率,并用我院的自制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94.9%,比对照组(74.0%)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提高其保守治疗治愈率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大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二次开腹手术会使患者的痛苦与创伤增加,并且很可能术后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相关报道显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病情好转,改善保守治疗效果,避免行二次手术[1]。
笔者探讨了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7~72岁,平均(55.8±1.9)岁;手术类型:胃大部切除术21 例,胆囊切除术18 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2 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阑尾切除术11 例,其他腹部手术12 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共包括以下措施。
(1)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血压等,频率为30 min/次,治疗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肛门排气变化、呕吐、腹胀、腹痛等现象,要及时判断其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粘连性肠梗阻术前与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发表时间:2017-08-28T16:03:44.0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欧阳莉[导读] 采取有效措施对粘连性肠梗阻术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湖南省衡东县中医院 421400)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在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治疗效肠梗阻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查看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住院时长均未超过20天。
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对粘连性肠梗阻术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为了对手术效果进行有效巩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同样不容忽视[1]。
本次研究中,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术术前和术后护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治疗效肠梗阻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在25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7.4)岁,其中有4例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症。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了相同的粘连性肠梗阻术进行治疗。
1.2方法1.2.1术前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严格遵照医嘱进行输液治疗,通过静脉输液保持患者体电解质酸碱平衡,并改善患者脱水的症状,对患者的体温和出入量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查看患者腹痛的频率和次数,对患者的呕吐物和大便情况进行记录观察。
做好患者的胃管护理工作,并保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胃管阻塞的情况,并对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进行仔细的记录观察,如果患者的引流液转变成黄色,则代表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治疗。
分析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分成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和胃肠减压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并且比较其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严密的腹痛腹胀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痊愈,第1周内治愈6例,第2周内治愈8例,第3周内治愈8例,第4周内治愈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8d。
对照组28例患者护理干预,痊愈24例,4例出现并发症现象,治疗时间上第1周内治愈4例,第2周内治愈6例,第3周内治愈10例,第4周内治愈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8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期间进行严密的观察,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及减少再次手术率。
标签:早期炎症;肠梗阻;护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是因为腹部手术的创伤引起的,或是腹腔内炎症导致肠管壁炎性水肿、增生、渗出、粘连所引起的机械性和动力性都存在的一种梗阻,为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1] 。
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腹痛症状不明显,多为胀痛,绞痛少见。
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对于预后造成极大的威胁[2] 。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护理临床资料,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術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
本组病例均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16d,平均8.2d。
将5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8例。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并且比较其护理效果。
观察组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和胃肠减压护理,给予基础护理、胃肠减压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及药物护理。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总结与收获
近期,本人在医院内负责了一位肠梗阻病人的护理工作,经过多日的护理,不仅深刻了解到肠梗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获得了不少宝贵的护理经验。
首先,对于肠梗阻病人,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由于肠梗阻病人的疾病进展往往较快,因此我们要定时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其次,肠梗阻病人常常会出现排便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通便治疗。
但是,治疗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加重病情。
此外,在通便治疗中也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交互作用。
最后,对于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质,很多病人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恐惧和抑郁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倾听病人的心声,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肠梗阻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我们需要具备全面系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注重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
- 1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按末尾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变化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排气时间等指标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2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X2=4.706,P=0.030)。
结论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围术期指标,对减少复发率至关重要,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是目前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产生的肠道蠕动功能失调以及手术应激反应会导致肠道内容物在蠕动过程中发生粘连,常见的粘连类型主要包括:肠道粘连以及腹腔粘连[1-2]。
目前针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是研究的重点,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轻肠梗阻的发生率以及提高肠道蠕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3]。
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分析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按末尾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优质护理),对照组中男性/女性=15/15,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年龄范围39.69±2.41岁,腹部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12例、脾切除术3例、肠道肿物切除术5例、阑尾切除术1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16/14,年龄范围20-72岁,平均年龄范围39.72±2.39岁,腹部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13例、脾切除术2例、肠道肿物切除术4例、阑尾切除术11例;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差异性P>0.05。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氧血症。
2.2.2 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有手术史 ,有很大一部分再手术是从原切口入腹 ,因疤痕组织修复能力比正常组织差 ,故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热、痛 ,组织液渗出情况。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必须把胃管固定在鼻和脸颊上 ,连接负压引流瓶 ,用别针妥善固定于床头 ,每 1~2 h给负压瓶加压以引流出胃液 ,防止胃管扭曲、受压、阻塞等现象 ,告知病人不可随意拔管。
2.2.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术后病人禁食禁水 ,加之胃肠减压吸出大量液体 ,因此每日应以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5 心理护理患者因手术创伤的刺激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受限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疾病恢复。
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2 . 2.6 肠梗阻的防治和护理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异常 ,指导病人活动 ,以利肠功能的恢复 ,防止再次肠粘连的发生。
2.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腹胀:术后因肠蠕动消失而出现腹胀 ,术后 2~3 d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 ,护士除了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外 ,可用针刺、隔姜艾灸的方法 ,选择穴位双侧天枢、足三里 ,能加强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
必要时可用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 ②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因伤口疼痛 ,病人不敢咳嗽、深呼吸以膨胀肺泡 ,应教会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
2.2.8 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的且不愿活动的患者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注意患者个人卫生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以利于休息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3 结果26例患者中 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 8例 2周内治愈 , 3例 20d内治愈出院。
4 体会4.1 术前针对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对恐惧病人作好解释工作 ,讲清楚治疗的重要性;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用典型康复实例鼓励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术前如果病人体温骤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腹胀加重和肠麻痹 ,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及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时应由护士护送;常规检查肺功能 ,教会患者有效咳嗽 ,深呼吸 ,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工作。
3 讨论国内人口结构逐渐体现出老龄化趋势, 老年性疾病发病几率每年都在扩大, 其中老年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发病率都很高。
老年性脑梗死治疗难度大、发病周期长, 治疗后很容易复发, 并且经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 患者常年受到病痛的折磨, 促使患者较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等情绪, 对治疗依从性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 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尤为重要[17-20]。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护理方式,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52例患者分组进行研究,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训练、心理护理指导。
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6.15%;参照组非常满意16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7例, 优质护理满意度为73.0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应用优质护理后不但能够提升护理水平, 同时也能够降低医疗纠纷, 提高医院知名度。
综上所述, 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恢复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能力, 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具备临床应用以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1] 付永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1):1986-1987.[2] 张春香.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医药前沿, 2015(22):267-268.[3] 杜蓉.探究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医学信息, 2016, 29(1):82.[4] 万仁娟.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医学信息, 2016, 29(8):181-182.[5] 苗红侠.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中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护理组262051 96.15a 参照组26163773.08χ2 5.3182P<0.05注:与参照组比较, a P<0.05床效果观察.医学信息, 2015, 28(12):82.[6] 胡红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5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3):109.[7] 张贵群.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5):101-102.[8] 李雪铭.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3):143.[9] 于锦红, 勾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5(8):170-172.[10] 张冲.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医药前沿,2015(22):30.[11] 康菊华.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23):102-104.[12] 胡冰花.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饮食保健, 2016, 3(13):170-171.[13] 孙春梅.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价值探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0):88-90.[14] 王亚琴.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67):236.[15] 段红梅.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现代养生, 2014(4):237.[16] 赵琳.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149.[17] 楼俞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3):122-123.[18] 李新月.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6):153.[19] 裴月辉.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5(17):244-245.[20] 李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7):127-128.[收稿日期:2016-12-22]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心得张秀兰【摘要】 目的 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术前与术后的护理方法。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
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
结果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1周内治愈,8例2周内治愈,3例20 d内治愈出院。
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
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
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2.2.2 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有手术史 ,有很大一部分再手术是从原切口入腹 ,因疤痕组织修复能力比正常组织差 ,故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热、痛 ,组织液渗出情况。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必须把胃管固定在鼻和脸颊上 ,连接负压引流瓶 ,用别针妥善固定于床头 ,每 1~2 h给负压瓶加压以引流出胃液 ,防止胃管扭曲、受压、阻塞等现象 ,告知病人不可随意拔管。
2.2.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术后病人禁食禁水 ,加之胃肠减压吸出大量液体 ,因此每日应以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5 心理护理患者因手术创伤的刺激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受限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疾病恢复。
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2 . 2.6 肠梗阻的防治和护理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异常 ,指导病人活动 ,以利肠功能的恢复 ,防止再次肠粘连的发生。
2.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腹胀:术后因肠蠕动消失而出现腹胀 ,术后 2~3 d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 ,护士除了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外 ,可用针刺、隔姜艾灸的方法 ,选择穴位双侧天枢、足三里 ,能加强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
必要时可用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 ②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因伤口疼痛 ,病人不敢咳嗽、深呼吸以膨胀肺泡 ,应教会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
2.2.8 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的且不愿活动的患者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注意患者个人卫生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以利于休息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3 结果
26例患者中 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 8例 2周内治愈 , 3例 20d内治愈出院。
4 体会
4.1 术前针对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对恐惧病人作好解释工作 ,讲清楚治疗的重要性;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用典型康复实例鼓励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术前如果病人体温骤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腹胀加重和肠麻痹 ,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及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时应由护士护送;常规检查肺功能 ,教会患者
有效咳嗽 ,深呼吸 ,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工作。
4.2 术后①注意及时调整患者体位 ,术后 6 h生命体征平稳 ,可采取半卧位 ,因半卧位可使腹肌松弛 ,减轻切口疼痛 ,同时膈肌下降 ,胸腔扩大 ,利于改善呼吸运动 ,利于咳嗽、排痰 ,还有利于胃肠减压的引流 ,可使腹腔炎性渗物流入盆腔 ,促使感染局限化; 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加强抗感染治疗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对使用腹腔引流管者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 ③如胃管引流不通畅 ,可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 ,以保证有效的胃肠减压。
注意胃液的颜色和性状 ,术后 3~4 d,胃肠功能恢复 ,可拔除胃管 ,进流质食物; ④补液要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输入 ,如出现酸中毒 ,应给予碱性药物 ,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补液的同时还应补钾 ,以防因禁食而发生低血钾致肠麻痹 ,补钾需要根据液体丢失量、尿量及血清钾情况而定 ,护理上要注意氯化钾的滴入速度和浓度 ,以不超过 0 . 3%为好 ,每分钟60~80滴为宜。
浓度过高、速度过快 ,除易引起静脉炎、注射部位刺痛等情况外 ,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护士应沉着对待患者术后的不安情绪 ,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根据患者的思想、性格、病情等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方式 ,用充满深厚感情的语言耐心加以劝慰和鼓励 ,制定出护理计划 ,争取家属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之消除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早日康复。
肠梗阻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术后第 1天开始 ,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 ,翻身、拍背 ,鼓励早日下床活动。
② 术后第 3天可采用开塞露刺激肛门 ,促进肛门排气。
③术后每天用 39~42℃ 的温水足浴 2~3次 ,每天 5~10 min。
能促进畅蠕动 ,使肛门排气的时间提前 ,减轻腹胀[ 2 ]。
④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不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 ,不暴饮暴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饱餐后避免立即剧烈运动或劳动。
对于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者,应考虑术后再次梗阻的可能,即予禁食和胃肠减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对长期卧床的且不愿活动的患者,必要时对经常受压部位进行轻微的皮肤按摩,活动肢体关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对骶部及骨突出部位适当加皮垫和气圈等,对出汗多者应及时协助更换汗湿衣服,并注意保暖。
对高血压病人,术后应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年老患者,更应照顾生活起居,促进早期康复。
总之,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认真观察病情,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黄家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21.
[2] 陈文山,徐素珍,郭立. 手术后温水足浴促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