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练习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内容教材P6~P11,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2.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
3.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传说,神农氏用木、石、骨制成耒耜等农具,教人们翻松土地,采来穗大实多的谷粒埋入土中,待长成结穗后收割,供人食用。
他还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其他作物。
后来,他播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
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归纳导入: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活动】同学们,看看教材上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样的房子、种植什么作物、还有什么原始居民没有掌握的技巧。
【归纳】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植物果实、渔猎;而河姆渡人已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粒坠落地上。
神农氏把谷粒拣起来种在地里,没想到谷粒熟了。
于是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
虽然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不可尽信,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先民以启示,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
大约在7000年前,在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表明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地区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反映了什么样的特色?中国的早期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半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2.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3.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一段归纳相关知识,学生叙述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生活位置: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坡村落布局示意图》《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等图片。
学生根据课本及图片复述半坡人的居住区布局及房屋特征。
课件展示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3.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及课本内容归纳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1)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况、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和《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形象地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重点: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了。
同学们能够想象他们定居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区别呢?我们今天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祖先们的农耕生活吧。
【内容探究】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师:阅读课本第8页正文部分内容:中国境内发现栽培稻的遗址在什么地方?生:位于长江中下游。
师:在农作物的栽培方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什么的国家?生:粟和黍。
师:阅读课本第9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提问: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遗址?它们在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区?生:遗址:红山、半坡、良渚、河姆渡、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等。
都分布在江河附近。
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
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农业生产工具也在不断地改进。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进步。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有何重要意义?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耕生活1. 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B. 河姆渡原始居民C. 北京人D. 山顶洞人2. 西安半坡博物馆对外进行文物展览,你知道展会上展出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主要是什么吗 ( )A. 彩陶B. 黑陶C. 白陶D. 黄陶3.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A. 山顶洞人B. 半坡原始居民C. 大汶口原始居民D. 河姆渡原始居民4.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 农作物的种植B. 家畜饲养的出现C. 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 打制石器的出现5. 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 距今约170万年B.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 住着干栏式房子D. 主要粮食作物是粟6.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B. 饲养猪、狗等家畜C. 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磨制农具7. 下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 制陶B. 耕地C. 造房D. 捕鱼8. 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 在生活方式上,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点是( )A. 以采集为主B. 以饲养家畜为主C. 以狩猎和捕鱼为主D. 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10.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历史的存在。
下列两组资料,一组是文物图片资料,一组是复原图片资料。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文物图片资料图一鱼纹菜陶盆图二半坡出土的纺轮纶图三河姆渡猪纹陶钵图四稻谷遗存(1)请你观察上述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图片中提炼出正确的历史信息。
图1:图2:图3:图4:第二组:复原图片资料(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两幅图片中房屋的类型,并判断图5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原始农业的发展
发展: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________。
影响:我国的稻、粟和黍后来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对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________作出的重要贡献。
标志: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________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
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________式建筑
生产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
种植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
生活使用最早的木结构________;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有简单的乐器________;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________
房屋________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________,制造骨器、角器等种植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
生活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还会制作装饰品和少量乐器,如________;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捕猎捕鱼、采集野果;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2.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3.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原始农业的发展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
...史实的是( )
A.长江流域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B.长江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起源地
C.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距今约10000年左右
D.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
3.如图,如今在云南省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还存有一些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最早发现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
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5.如图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件文物证明了( )
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
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
6.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
..的一项是( )
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
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
知识点3半坡居民的生活
7.“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
”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8.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居民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
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 A.水稻 B.粟
C.玉米 D.红薯
9.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03能力提升
10.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为了真实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小明同学在2018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一
次长途旅游,下面是小明在旅游景点拍摄的两组模拟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照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组图一】
照片一照片二
【组图二】
照片三照片四
(1)组图一是小明在哪个原始居民遗址的旅游景点拍摄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原始居民最具特色的生活用具是什么?
(2)组图二反映的是哪一流域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假如穿越时空,你有幸到该原始聚落做客,人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3)小明同学发现,他参观的这两个原始聚落遗址在房屋样式和种植农作物等生产生活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4直击中考
12.(广东中考)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石斧骨耜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13.(济宁中考)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管理
1.稻粟和黍中国人类文明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
2.长江干栏骨耜水稻水井骨哨天然漆3.黄河半地穴石器粟彩陶陶埙
基础过关
1.A
2.B
3.D
4.D
5.C
6.B7.B8.B9.A
能力提升
10.B
11.(1)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
彩陶。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米饭(水稻)。
(3)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相互依存,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直击中考
12.B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