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会亮的玩具》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会亮的玩具》教案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第15课会亮的玩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制作会亮的玩具,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电子制作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会亮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如简单的LED灯玩具、闪光灯玩具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教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电子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路连接、电子元件的使用等环节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电子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电子制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会亮玩具的制作过程。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电子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制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制作材料(如LED灯、电池、导线等)。
2.制作工具:剪刀、剥线钳、螺丝刀等。
3.安全用品:绝缘胶带、防护手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会亮的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会亮?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电子制作原理,如电路连接、电流流动等,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会亮玩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制作会亮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要点第一课 《形的魅力》1.美国芭蕾舞剧招贴画 (美)P。
阿洛尔蒂;1982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招贴画;西班牙画家米罗。
2.各种平面的形状,经过我们的构思和组织,就会形成不同的图案。
3.知识窗内容:平面形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式的形状,如我们徒手随意表现的各种形状。
4.形的特点:几何直线形------安定有秩序;自由直线形------不安定,有动感;几何曲线形-----自由、整齐有序;自由曲线形------优美、自由第二课 《 形体的组合》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许许多多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等形体组成。
2.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
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几何形体是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组合形体时要有大小、形状的变化。
第三课 《抽象雕塑》1. 我们看到的雕塑不光有具象的,还有抽象的,这种抽象雕塑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体现了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提炼概括能力。
2. 制作抽象雕塑,造型要简洁、富于变化。
第四课 《学构图》1. 苹果与橙子 油画 塞尚 法国 桃 油画 现代 冷军 静物 油画 现代莫兰迪 意大利2. 桃与壶 油画 现代 胡善余2.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一个安排在左边,另两个安排在右边,这样构图多样而统一,显得活泼又稳定。
第五课 《静物写生》1. 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现。
第六课 《 喜怒哀乐》1. 人的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这些表情反映了人们内心情绪的变化。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意大利2.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列宾 俄罗斯2. 知识窗内容:我国古代画诀:“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缩眼嘴角掉。
《会亮的玩具》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会亮的玩具,如灯泡玩具、LED灯玩具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 培养学生爱护玩具,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会亮的玩具的种类和原理。
2. 简单电路的搭建和实验。
3. 安全用电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会亮玩具的原理和简单电路的搭建。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和灯泡亮度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会亮玩具的原理。
2.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搭建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会亮的玩具、电路元件(如灯泡、导线、开关等)、电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会亮的玩具、电路元件、导线、开关等。
3. 教学课件:介绍会亮玩具的原理和电路搭建的方法。
教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会亮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会亮?它们的原理是什么?二、探究会亮玩具的原理1. 教师简要介绍会亮玩具的原理,如灯泡玩具是通过通电使灯泡发光,LED灯玩具是通过电流使LED灯发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玩具的原理。
3. 教师总结会亮玩具的原理,并强调安全用电的知识。
三、动手搭建电路1. 教师演示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如用导线将灯泡、开关和电源连接起来。
2. 学生分组动手搭建电路,体验电路通电的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验观察与分析1. 学生观察电路通电后灯泡的亮度,思考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灯泡亮度调节的原理,如改变电流大小、改变灯泡电阻等。
3. 学生尝试调节灯泡亮度,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会亮玩具的原理和电路搭建的重要性。
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作文指导和范文目录【写作指导】 (1)作文结构: (2)【写作素材】 (2)范文一:我的文具盒 (4)范文二:我心爱的望远镜 (5)范文三:电冰箱的自述 (7)范文四:雨花石 (8)范文五:我的小闹钟 (9)范文六:能干的“大怪物” (10)范文八:我爱我的悠悠球 (12)范文九:“唐老鸭”储蓄罐 (13)范文十:海豚的自述 (14)习作指导【写作指导】开头→具体特点→感情1.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一下物品的名称,写什么玩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这一玩具物品的,简要地交待一下写作的起因等等。
2.具体特点: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来描写了。
描写玩具物品的具体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外形特点:描写玩具物品的外形特点可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具体描述。
描述玩具物品的特点,要注意写作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大到小,或由静到动……描写玩具外形特点,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描写的生动有趣。
如能拟人化地描述,那就更有情趣了。
作文结构:1.开篇点明要介绍的物品。
2.介绍此物品的特点(如颜色、外形、功能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同时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它。
3.、结尾用1—2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素材】开头:1.一阵香气从我的鼻尖慢慢飘过。
我顺着香气飘过来的地方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我的“净化器”呀!《我家的“绿色净化器”》2.一进家里,菜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跑进厨房,原来是午饭已经做好了。
这至有妈妈的功劳,还有这位“厨房能手”——美的万能微波炉的功劳《万能微波炉》3.再看看小松鼠狗吧,呀!松鼠狗怎么生气了?原来它闲我光介绍它的外貌,不介绍它的特点和功能了。
好!我现在就介绍它的特点。
《松鼠狗小台灯》内容:1.书如果包上了我就像给书穿上了一件漂亮而牢固的外衣,保持书面整洁干净。
我是长方形的,有大小两种。
颜色不同,图案各种各样,像白雪公主、咪咪熊、奥特曼、米老鼠、明星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购买。
《会亮的玩具》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对其进行想象加工,并结合一定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会亮的玩具。
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创造性、科技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本课旨在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教学难点根据灯泡或各种光源发光原理,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作品、学生作品等。
学生准备:电池、电线、胶布、弹簧、绳子、铁丝、卡纸、皱纹纸、手电简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预习反馈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可以制作会发光玩具的各种材料,同学们收集到了吗?请同学们说说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材料?生A:一些纸盒、彩色纸、皱纹纸、废旧小汽车、废旧手电筒……生B:废旧的瓶子、瓶盖、手电……生C:电线、干电池、小灯泡……小结: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可真不少,老师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会发光的材料,一类是废旧材料。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学习制作《会亮的玩具》。
2.板书课题(第15课会亮的玩具)【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收集材料的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1.了解各种不同的发光原理师:同学们,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会发光的物体,都有哪些呢?它们又为什么会发光?生:萤火虫,体内含有发光器;水母,体内含有特殊蛋白质……师:那么我们人类又发明了哪些会亮的物体呢?它们为什么会亮?生:电灯,通电;蜡烛,燃烧……小结: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各种发光的物体在发光原理上不尽相同。
第15课:会亮的玩具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原理。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能够发光的玩具。
3. 通过制作发光玩具的实践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阐释灯泡发光的科学原理,并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废弃物品结合电路知识设计并制作出发光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和各种光源,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材料,创新制作出发光玩具。
课前准备:1. 学生需通过自学、网络查询或向专业人士请教,掌握交流灯泡发光的电路基础知识。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用于制作发光玩具的材料,如废旧饮料瓶、塑料盒、电池、电线、胶布、弹簧、绳子、铁丝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路与光源制作)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和胶布等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如何使小灯泡发光,以此引入课程主题。
(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请学生尝试操作)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探究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
随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所学原理制作发光玩具的内芯部分。
2. 发展阶段在完成内芯制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索多种光源制作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光源与玩具整体设计相结合,形成有创意的发光玩具概念。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光源制作的重要性。
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更多材料,结合光源设计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第二课时(设计构思与设计稿制作)一、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光源制作知识,为本节课的设计构思做铺垫。
二、课堂教学21. 发展阶段学生根据已有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完善设计。
学生分组制作设计图稿,包括实物图、原理图、材料分析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确保设计稿的质量和可行性。
3. 学生设计稿展示与互评展示学生典型设计稿,进行互评。
邀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校本研训在美术课堂上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杜雪艳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采用互助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明确的分工,完成共同的目标,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及,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出现的越来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一种是学生自愿组合,另一种是教师按照学生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包括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因素)来分组,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
前者中,学生往往能比较愉快的学习,但是完成的作业并不都是很理想,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差距,差距严重的会形成两极分化,影响整体发展。
后者能使每组内的各类成员大体保持均衡,以利学生共同提高,达合作学习之目的。
但是应避免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言堂,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定组长,最好引进竞争机制,轮换上岗,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成长。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小组的人数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而定,比如,在五年级的《会亮的玩具》一课的教学中,将四人分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四人分工明确,孩子们在顺利而快乐地完成了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作品新颖有趣。
而在《吉祥图案》一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剪贴的方式完成靠垫的纹样设计,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则是两人一小组,两人共同设计,制作的时候一人剪外形,一人剪纹样,明确的进行了小组分工。
小组的建立只是合作的开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质疑人”。
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
同时,小组合作中还要要避免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逞能主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合作的功效。
《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5篇篇一:《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383字)本节课制作的玩具特点是会响的,所以在让学生搜集材料时提醒了,所以许多孩子都带了小铃铛,玻璃瓶和小珠子。
在本课授课过程中,制作环节就要考虑到如何制作才能够使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是本课的重难点。
手工作品的制作要体现出美观性,这里就装饰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装饰达到美观的效果。
评价阶段,由于学生制作兴趣浓郁,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忍不住一直在做自己的玩具,也就无心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了,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了。
今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倾听行为习惯注重进行培养。
在提高美术作品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上得更有特色,更吸引学生,为学生学习习惯以美术技能同时发展的有利平台。
篇二:《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1131字)《会响的玩具》是一节手工课,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并通过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适当的装饰,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课前我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玩具,作为范作。
像用花盆底座制作的瓢虫手鼓;纸杯制作的纸偶娃娃;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油画棒塑料盒制作的鳄鱼;不锈钢杯盖制作的小锣;挂画钩制作的风铃。
旨在用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课一开始,我便敲响了儿子的小鼓,“咚咚咚”,小鼓为什么会响啊?从这个问题开始今天会响的玩具的探究与制作。
通过总结我们得出很多玩具可以通过物体的撞击发出声音,撞击的方式有很多,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的范作分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玩一玩,听一听,我们得出了结论: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会亮的玩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原理,能够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会亮的玩具。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激发学生对美术和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电路连接原理: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连接方法。
2. 制作会亮的玩具: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电路连接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会亮的玩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路连接原理、制作会亮的玩具。
2.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的技巧、创新设计会亮的玩具。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连接原理图、会亮的玩具示例、制作材料(如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制作会亮的玩具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会亮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电路连接原理,展示电路连接原理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连接方法。
3. 示范: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亮的玩具,展示制作过程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会亮的玩具。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路连接原理和制作会亮的玩具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电路连接原理: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2. 制作会亮的玩具:设计、制作过程、技巧。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会亮的玩具。
2. 要求学生记录制作过程,包括设计思路、材料选择、制作步骤等,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会亮的玩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和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电路连接原理,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设计。
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