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课件欧洲古代文学资料古希腊神话的分类:普通文学史家将希腊神话分为两类: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指描写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人类起源以及神与人的交往等方面的故事。
英雄传说指关于人类中杰出的英雄或者半神半人者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希腊神话总起来看有不同于其它民族神话的特点:第一,神的高度人格化,人和神平等相处,关系密切。
第二,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和爱美倾向;第三,希腊神话有丰富而变化多端的叙事母题。
史诗的性质和特点:史诗合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学描写于一体,虚构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
史诗最早是口头文学作品;由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在各部落中巡迥演唱。
史诗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真正的史诗产生于一个民族的氏族社会时期,普通是在尚无文字的时期,由吟唱诗人口头传唱得以流传,最后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2.史诗记载部落的重大事件,歌唱氏族英雄,是历史、传说和虚构混合的叙事性作品。
3.史诗往往具有恢宏的气势和阳刚之美(崇高美)。
荷马史诗:古希腊现存两部完整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相传是由公元前9-8 世纪的荷马整理定型的,因此叫荷马史诗。
但这两部史诗在荷马手里只是口头吟唱。
直到公元前六世纪中,这两部史诗才有了文字记录。
后来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时又由亚历山大城(埃及) 的几位学者校订后有了定本。
荷马史诗记叙的故事基本都环绕特洛亚战争展开。
《伊利亚特》的艺术成就:《伊利亚特》艺术上重要的成就是使用非常圆熟的描写技巧,将写实的场面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色采绚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
第二,史诗在塑造人物时十分注意人物性格的刻划,主要人物已具有典型人物的特征。
《伊利亚特》艺术上的第三个成就是出色地保持一种客观的叙述方式,成为早期摹仿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也为以后现实主义的第三人称小说的叙述方法奠定了基础。
史诗在第四,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重复等,为以后叙事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奠定了基础。
伊利亚特的意义:《伊利亚特》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阿喀琉斯退出战场又重新参战的经过表明团结一致是一个民族克敌致胜的关键,谴责了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行为。
名詞解釋:1、古希臘神話: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2、荷馬史詩: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3、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
拥护民主派,其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
《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也称为“雅典的蜜蜂”。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美狄亚》1、聖經: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旧约》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史。
《新约》记载基督教的历史。
主题是歌颂上帝,崇拜上帝;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主宰。
成为西方文学的又一源头。
2、中世紀四種文學類型:(1)教会文学:①内容上:宣传宗教教义,大多取材于《圣经》。
②体裁上: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③艺术手法上:梦幻、朦胧、浪漫气氛;说教气息;象征寓意。
(2)英雄史诗:①早期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异教精神),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多神教成分。
②中期英雄史诗,歌颂部落英雄的英雄善战,写他们具有爱国思想,作者歌颂贤明君主,谴责叛国逆臣;同时大大增加了基督教教义的内容。
一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有传奇性,但神话色彩减弱。
(3)骑士文学:忠君、护教、行侠。
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第一章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希腊神话•第三节荷马史诗•第四节古希腊戏剧第一节概述一、西方文学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
•在西方文化史上,希腊罗马时代被并称作“古典时代”,但是从文化的传承关系上看,罗马人在诸多方面均受惠于希腊人,在文学领域就更是如此。
因此,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真正的开端。
古希腊版图:希腊本土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二、古希腊的社会和文学概况•古希腊和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及其由盛而衰的历史阶段。
具体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一)爱琴文明/克里特¡ª迈锡尼时期(前20¡ª前12世纪)•(二)英雄时代/¡°荷马时代¡±(前11¡ª前9世纪)•(三)古风时代(前8¡ª前6世纪)•(四)古典时代(前5¡ª前4世纪中期)•(五)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晚期¡ª前2世纪中期)爱琴文明或克里特¡ª迈锡尼时代•含义:指的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原始社会),以克里特岛和希腊的迈锡尼两地为主。
•影响:克里特¡ª迈锡尼文明为其后产生并记载下来的希腊神话和史诗提供了丰富多姿的素材。
忒修斯的故事•克里特岛的迷宫中有一个半牛半人的怪物,每年都要吃掉雅典被迫进贡的七对童男童女。
大英雄忒修斯继承雅典王位后,决心除掉怪物,洗刷雅典人的耻辱。
•忒修斯乘船来到克里特,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对他一见倾心,施以援手,送给他一个线团和一柄宝剑。
忒修斯将线的一端系在迷宫入口,带着线团深入迷宫,杀死怪物,然后顺着放开的线原路出了迷宫。
爱琴海的由来•忒修斯的父亲埃勾斯在儿子行前曾与之有约:如果平安顺利返回船上挂白帆,否则挂黑帆。
•不幸的是胜利返回的忒修斯忘记了与老父的约定,没有让舵手挂起白帆。
欧美文学史3300年古希腊罗马文学:神话——史诗——抒情诗(前12C——476年)中世纪文学(5C——15C)但丁《神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塞万提斯莎士比亚17C 古典主义文学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8C 启蒙主义文学德国歌德19C 初期浪漫主义文学(1789—1830)19C 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830年以后《红与黑》20C 现代主义文学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前12C—476年)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概况1、古希腊社会观念——竞争政治观念——民族宗教观念——神人同形同性2、古罗马二、古希腊文学概况1、荷马时期(前12C—前8C)英雄时代主要是神话、史诗赫西俄德《神谱》2、第二时期(前18C—前6C)抒情诗兴起寓言(伊索)、(拉封丹)、(克雷诺夫)著名抒情诗女诗人萨福3、古典时期(前6C—前4C)雅典时期,文化成就最高的体裁:戏剧;文艺理论也有成就:柏拉图的谈话录《理想图》、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4、希腊化时期(前4C—前2C)前1431年—前1404年斯巴达与雅典爆发战争文化成就:新喜剧,田园诗新喜剧代表作家:米南·德《恨世者》三、古罗马文学概况(前3C—前2C)1、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文人史诗2、贺拉斯诗人、理论家《讽刺诗集》、《诗艺》(文艺成就更高,“寓教于乐”)3、奥维德《变形记》第二节古希腊神话一、起源和成型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成长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世界观。
斯威布《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二、内容内容上分为两类:1、神的故事:2、英雄传说三、认识价值四、艺术价值1、神人同形同性。
2、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形象优美,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文学借鉴。
第三节荷马史诗一、作者及其形成过程荷马大约生活在(前19C—前18C)“行吟诗人”前16C—前3C 600年的流传,无数人为荷马史诗增加了自己的情感二、历史背景及神话背景特洛伊战争(前12C)“经苹果题材”厄里斯争吵不和女神三、基本内容荷马史诗由两部作品组成:《伊利亚特》和《伊利昂纪》正面表现特洛伊战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辉业绩。
外国文学史主讲人:张静第一讲古希腊文学概述、希腊神话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一、西方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
P14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P14古希腊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有神话、史诗、抒情诗、哲理诗、寓言、悲剧、喜剧、散文和小说等,成为后代欧洲同类文学的最初范例。
P15二、地理环境造就民族性格三、古希腊文学的分期1.第一阶段神话、史诗。
荷马史诗荷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赫西奥德叙事诗人教诲诗《工作与时日》长诗《神谱》2.第二阶段,抒情诗、寓言萨福爱情抒情诗“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独唱诗人“阿拉克瑞翁诗体”。
品达合唱诗人“崇高的颂歌”《伊索寓言》赋予动物以人的语言和思想。
每则寓言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第三阶段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大喜剧家:阿里斯托芬4.第四阶段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第二节古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头文学“神人同形同性”三、英雄传说氏族社会末期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半人半神——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英雄传说体系:赫拉克勒斯、珀耳修斯、伊阿宋、七将、俄狄浦斯王、特洛伊战争、忒修斯。
赫拉克勒斯? 宙斯和凡人少女所生,喝了天后赫拉的神奶,长大后变成大力士,立了十二大功。
12件大功? 在摇篮里扼死巨蟒? “通过赫拉扬名的人”? 杀死尼米亚狮? 战胜九头蛇四、古希腊神话对后世的影响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荷马史诗、悲剧、喜剧、美术作品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化的征服、《埃涅阿斯记》、《变形记》3、后世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等时期受其影响很深。
第二讲Homer epic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狭义: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广义: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
外国文学史第一讲:欧美文明的开端东方的概念(“亚细”的延伸)1、地理概念:古罗马人认为的东边国家(亚洲和北非)、分近东、中东、远东2、历史概念:16、17世纪欧洲人对亚洲和北非的文字、历史、宗教等文化研究形成的“东方学”3、区别于西方。
也指冷战期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统称。
我国的外国文学和文化惯例,西方文学(文化)称为“欧美文学(文化)”,东方文学(文化)称为“亚非文学(文化)”(因中国文学或文化另立所以不包含)一、历史的黎明利基家族(在东非坦桑利亚发觉了180万以前的类人骨化石)--(直立行走的人)西亚文明的诞生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时代”(公元前3200-公元前2000),“历史的开始”(有了文字记载)阿卡德部落(萨尔贡)的兴起(前2320-前2130),直到前2130-前2000年苏美尔复兴苏美尔文明(没有轮辐的木轮车辆、根据月亮轨迹的太阴历历法、象形和楔形文字)三、古巴比伦的发展古巴比伦(神之门):公元前2000年到1600年帝国制造者汉穆拉比:闪族的一支阿摩利人-“四方之王”巴比伦文明:A,《汉穆拉比法典》:“以眼还眼”、“让买者小心提防”B,史诗《吉尔伽美什》C,数学(除法表、立方根、平方根、倒数、幂等)D,宗教信仰(个人祈祷和宗教内省的出现)四、希伯来希伯来人含义:“从和那边过来的人”起源: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前1900-前1500)-迦南(现叙利亚)—埃及—出埃及(约前1250)三大君王(扫罗、大卫、所罗门)希伯来的命运:分裂(犹太和以色列)—前586“巴比伦之囚”-前539年波斯帝国-前332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公元66年罗马帝国(从此直到二战结束的散居或迁移状态)影响的重要性《圣经》五、早期希腊文明弥诺斯文明(前2000-前1500)迈锡尼文明(前1600-前1200)黑暗时代-荷马时代(前1150-前800)六、东西方历史的邂逅前6-5世纪希腊、印度、中国等的并驾齐驱当时的世界支柱式的文明大厦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佛陀印度(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圣经·旧约》(前5世纪-1世纪)孔子(前531-前479)七、儿童譬喻下的文学发源中国:早熟的儿童(伦理)、心理刻画成熟、少宏篇西方:希腊正常的儿童、史诗宏篇第二讲古希腊神话古代欧洲文学是指古代希腊文学(主要体现为神话、史诗及戏剧三类,历经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阶段)和古代罗马文学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二希”a.古希腊罗马文化b.希伯来《圣经》文化希腊文学的四个分期一、荷马时代的文学(前11世纪—前9世纪)原始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文学成就:神话、史诗神话的分类:神话故事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潘多拉酒神狄奥尼索斯英雄传说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
西方19——20世纪文学总论1、关于文学史的分期2、文学思潮的演变3、文学流派的纷至沓来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从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是一种创作方法,可以追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这一概念的首先提出是18世纪的席勒文学史上提到的现实主义是在19世纪的30年代。
司汤达的《红与黑》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一、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的总体特征:在现实主义作家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则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
由于作家个人性格气质不同,所描绘的故事体系各有千秋,表现手法也迥然有异。
纵观起来,则是一副极其广阔、深邃、丰富的内心图画——金钱时代人类心灵的全景式、流动式的展开。
二、现实主义作家的三大矛盾心态及其烛照下英法俄等国文学传统品格:第一,对贵族社会的鞭挞与眷恋(如巴尔扎克、狄更斯、哈代、托尔斯泰、萨克雷的作品)第二,对金钱的双重意识(如巴尔扎克——有很多钱,但很挥霍,一辈子都被追债)第三,对压迫者的圣母情结(悲悯众生,人道关怀,帮助弱者而又仇视强者,但对弱势群体的反抗予以否定)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才是真正的根深叶茂。
因为从18世纪启蒙主义开始,小说这种文类在英国发展较悠久。
(18世纪30年代至世纪中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繁荣鼎盛时期,重要的作家有理查生·斯摩莱特等,菲尔丁是最为杰出的代表)英法俄文学的传统品格:(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哈代、勃朗特三姐妹、萨克雷、劳伦斯狄更斯:擅于写城市(伦敦),表现对邪恶的讽刺,对道德充满机智性的谴责,是含有民族文学品格的英国式讽刺。
哈代:擅于写乡村,其此类作品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令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也充满辛辣的讽刺。
第一章课件欧洲古代文学资料古希腊神话的分类:一般文学史家将希腊神话分为两类: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指描写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人类起源以及神与人的交往等方面的故事。
英雄传说指关于人类中杰出的英雄或半神半人者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希腊神话总起来看有不同于其它民族神话的特点:第一,神的高度人格化,人和神平等相处,关系密切。
第二,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和爱美倾向;第三,希腊神话有丰富而变化多端的叙事母题。
史诗的性质和特点:史诗合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学描写于一体,虚构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
史诗最早是口头文学作品;由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在各部落中巡迥演唱。
史诗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真正的史诗产生于一个民族的氏族社会时期,一般是在尚无文字的时期,由吟唱诗人口头传唱得以流传,最后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2.史诗记载部落的重大事件,歌唱氏族英雄,是历史、传说和虚构混合的叙事性作品。
3.史诗常常具有恢宏的气势和阳刚之美(崇高美)。
荷马史诗:古希腊现存两部完整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相传是由公元前9-8世纪的荷马整理定型的,因此叫荷马史诗。
但这两部史诗在荷马手里只是口头吟唱。
直到公元前六世纪中,这两部史诗才有了文字记录。
后来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时又由亚历山大城(埃及)的几位学者校订后有了定本。
荷马史诗记叙的故事基本都围绕特洛亚战争展开。
《伊利亚特》的艺术成就:《伊利亚特》艺术上重要的成就是使用非常圆熟的描写技巧,将写实的场面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色彩绚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
第二,史诗在塑造人物时十分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人物已具有典型人物的特征。
《伊利亚特》艺术上的第三个成就是出色地保持一种客观的叙述方式,成为早期摹仿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也为以后现实主义的第三人称小说的叙述方法奠定了基础。
史诗在第四,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重复等,为以后叙事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奠定了基础。
伊利亚特的意义:《伊利亚特》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阿喀琉斯退出战场又重新参战的经过表明团结一致是一个民族克敌致胜的关键,谴责了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行为。
作品的第二点意义在于歌颂战斗英雄,表现一种原始的英雄主义。
第三,作品也表现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考。
第四,认识意义。
读者可以从作品的描绘中大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希腊人的风俗人情等。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俄狄浦斯王》的主题在于揭示人与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赞颂同命运抗争的英雄精神。
作品第二点意义在于强调人应该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俄狄浦斯王》艺术方面的首要成就在于结构上匠心独运,采用回溯式结构。
其次,巧妙地使用“发现”和“突转”等重要戏剧手法。
第三是《俄狄浦斯王》开创了以独白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道路,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埃涅阿斯纪》的意义:《埃涅阿斯纪》的首要意义是通过讲述埃涅阿斯的故事说明罗马人建国的艰辛和困苦,激发人们的民族尊严和奋斗精神。
其次,史诗比较明确地表现了民族和解的思想。
艺术:《埃涅阿斯纪》比起荷马史诗来,情节紧凑得多,因而故事性更强。
作者通过人物的自述或独白表现人物心理,常常以情动人。
人物的话语占的份量也比荷马史诗大。
贺拉斯的《诗艺》:《诗艺》中所表达的重要观点有以下这些:(一)重申文学模仿自然,认为生活和习俗是真正的范本,但他又提出“创造”的概念,亦即凭想象虚构。
不过虚构不能违背事物的真实面貌。
(二)他提出诗有给人教益或供人娱乐的作用。
(三)他提出以古希腊作品为范本,无论题材或处理题材的方式都应以希腊作品为典范,但他也不反对描写罗马人的生活。
(四)提出“合式”的概念作为艺术的理想或标准。
“合式”首先要求文艺作品首尾融贯一致、成为有机整体,其次要求文艺作品合乎情理。
第二章课件骑士精神的基本内容有:(1)忠君爱国,勇敢杀敌;(2)虔诚信教,反对异端;(3)尊重妇女,忠于爱情;(4)扶持弱小,铲除强暴。
蛮族史诗和武功歌:日尔曼人很早就有了历史歌谣和神话传说,稍后产生了关于民族大迁徙时代的史诗。
这些史诗被称为“蛮族英雄史诗”、“日尔曼英雄史诗”或“中世纪英雄史诗”。
所谓“英雄史诗”是以歌颂民族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史诗。
公元九、十世纪时部分蛮族史诗被记录下来。
蛮族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有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武功歌的代表作有法国的《罗兰之歌》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骑士传奇:当时大多数骑士传奇可以按题材分为三个系统:(一)古代系统:一般是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
这些传奇中的英雄虽是古希腊罗马人,但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却更象是中世纪骑士。
(二)不列颠系统:这个系统是围绕古代克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是关于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
这个系统的代表作家是法国诗人克雷缔安·德·特洛亚(12世纪)。
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车骑士》(1165)、《依凡或狮骑士》(1175),《特利斯坦和绮瑟》(12世纪)等。
(三)拜占庭系统:这是以拜占廷流传的古希腊晚期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作品。
《神曲》的意义:作品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灵魂三界的设置以及但丁在三界的经历见闻指出,个人和人类应该远离罪恶,不懈地追求善,以期改正错误,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第二,但丁在《神曲》中对意大利政治混乱的状况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对祖国命运显示了深切的关心,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
第三,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感情。
第四,表现出作者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对人类的求知欲和掌握知识的哲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知识的力量。
《神曲》的艺术成就:《神曲》在艺术上的第一个成就是以非凡的想象力建构了一个生动的亡魂世界,借其对现实的人物和事件作出针砭和评价并抒写作者的政治见解和人生见解。
《神曲》艺术上第二个成就是突出地使用象征手法。
《神曲》在艺术上的第三项成就是结合活人的模样性格和对阴间的想象来刻画亡魂,因而塑造了性格鲜明而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神曲》的艺术成就之四是结构异常独特然而又非常严谨。
第三章课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4世纪至16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新兴的市民阶层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抗基督教文化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这一时期一般被人叫作文艺复兴时期。
这时出现了专门研究古代典籍的人文学者和人文学科,他们宣扬的观念思想被称作“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观念。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人是宇宙中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论点:(一)强调人性,反对神权。
(二)肯定现世生活,攻击来世主义。
(三)强调理性,尊重知识。
《十日谈》的意义:总体上深刻批判和嘲弄违背人性的事物,张扬人文主义精神。
在作品中有如下几方面的体现:(1)揭露和讽刺基督教及其教会愚弄人民、压制百姓的罪恶。
(2)为合乎人性的性爱辩护,讽刺和攻击禁欲主义。
(3)赞美突破等级观念和其它落后观念束缚高尚坚贞的爱情。
《巨人传》的意义:首先,用巨人们的人生态度来说明人生应该尽量享乐,信奉禁欲主义是愚蠢的。
其次,以教会以及神职人员的可笑、无用和偏执来说明要听从教会的教条是愚蠢的。
第三,追求人生幸福不只是物质享受,还应该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
《巨人传》的艺术特点:第一,作品虽然具备了长篇小说的形态,有主人公,整个故事也连成一气,但没有严密的结构。
作品不同的几部中主人公也在变化。
其二是用漫无边际的想象和夸张来衔接故事,许多地方逻辑性不强,但作者有卓越的讲故事才能。
第三是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以幽默作调料。
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城市发达以后出现的,主人公是城市下层社会中的流浪汉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靠自己的机智在社会上浑水摸鱼。
这些人大都不遵从社会道德或法律,常常干一些不干净的勾当。
流浪汉小说从这些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并讽刺各种社会现象,揭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形式上往往用第一人称,背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变换。
流浪汉小说比较注意刻划人物性格,但情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大学才子:莎士比亚之前的一个英国戏剧家团体,但其关系很可松散。
他们大部分受过大学教育,有人文主义思想,创作上有才华。
这些作家创作倾向不完全一样,但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后来莎士比亚剧作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和克里斯托弗·马娄等人,以马娄的创作成就最高,他的作品有悲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帖木尔》等。
《堂吉诃德》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尖锐讽刺错误认识现实、乱打乱冲造成的恶劣后果。
第二,作品通过堂吉诃德的经历,指出骑士道和骑士制度已经过时,成为明日黄花,而以骑士道为重要支柱的封建制度也走向没落。
第三,作品通过堂吉诃德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谕追求理想的行动,高度赞扬了为理想献身的理想主义精神。
第四,作品通过堂吉诃德的经历侧面描写了当时社会,让读者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社会有了生动的认识。
堂吉诃德形象:总起来看,堂吉诃德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一个只有在小说虚构世界中才会有的人物。
他既可笑,又可敬。
他执迷地追求已过时的骑士制度时是可笑可悲的,他为理想勇于献身、敢于斗争的精神以及他对政治、社会、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深刻见解是令人钦佩的。
桑丘·潘沙这个人物虽是堂吉诃德的陪衬,但若没有他,堂吉诃德这部作品就不可能这么成功。
他虽然追随堂吉诃德,却不是为理想奋斗,主要是为了现实的利益;但他也是一个有傻气的人物,因此才会追随堂吉诃德。
他知道很多生动的谚语格言,说起话来让人直乐。
这些特征使他成为读者十分喜爱的人物。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堂吉诃德》艺术上的首要成就在于以戏拟骑士传奇的方式颠覆骑士传奇的叙事模式,将反讽技巧用到极致,成功建立起新型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为西方近代长篇小说开辟了道路。
其次,《堂吉诃德》艺术上的另一个成就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
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人一个疯、一个傻,都是性格特别的人物,作者巧妙地让他们与周围环境进行对照,同时又让这两个人物互相对照、互相陪衬,既突出了环境,又突出了人物。
第三,作品在情节结构上,一方面摹仿骑士传奇的方式,另一方面借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但又加以发展。
主人公虽然大部分时间在流浪,但却又始终没有完全离开过家乡,最后也是在家乡死去,因而摆脱了流浪汉小说那种线性结构。
此外,小说巧妙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方式,让小故事中的人物与大故事中的人物互相配合,共同为主题服务(实际是几个故事互相交织)。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一般将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期;初期为喜剧和历史剧创作期,时间是1590~1600年;中期为悲剧创作期,时间从1601年至1608年;后期为传奇剧创作期,1608~16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