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教材用)
- 格式:ppt
- 大小:723.00 KB
- 文档页数:311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
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
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
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
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
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
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的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的方式实现群体LI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LI标的过程中保证最优效率的艺术。
西方管理思想史1、思考色诺芬的基本经济观点①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著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他用文学形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还对货币有着深刻的思考。
②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并把使用价值看作是财富,认为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就是得到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③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问题,而对手工业却抱着鄙视的态度。
④色诺芬肯定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⑤色诺芬意识到供求关系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也意识到由供求关系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是他还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
⑥色诺芬了解到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
2、理解柏拉图的经济思想①柏拉图力图用唯心主义哲学来证明政权应该归于贵族奴隶主,而不应该归于贫苦大众。
他还试图探寻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以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地位。
②柏拉图认为 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都取决于人们的天性,是由先天决定的。
所以,他把分工看作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③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国家组织和构造。
他认为,健全的国家应由三个阶层组成:即自由民、战士和执政者、哲学家。
④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
所以,除自由民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也不应该有独立的家室。
⑤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
同时他也肯定商业的必要性,但对商人采取鄙视的态度。
⑥柏拉图认为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意识到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但是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3、认识亚里士多德的经济主张①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思想家。
所以,他竭力维护奴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他的经济和政治的理论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
②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中等阶层的代表人物。
他希望通过加强中等阶层的势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层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③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色诺芬提出的关于“家庭管理”的理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讲义张润君导论一、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意义二、西方管理思想史展开的线索(一)时间顺序(二)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三)人性认识的深化三、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内容框架(一)古代管理思想(二)古典管理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五)当代管理思想的新理论四、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方法(一)史论结合的方法1、历史和理论相结合,即正确处理《思想史》与《原理》课的关系;(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三)中西结合的方法(四)以史鉴今,学以致用。
五、参考文献1、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德鲁克,《管理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辽宁大学出版社。
6、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7、约翰·科特,《新规则》,华夏出版社。
8、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华夏出版社。
9、迪尔、肯尼迪,《企业文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蒂奇、本尼斯,《决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布拉德福德、科恩,《追求卓越的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玛格丽塔、斯通,《什么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古代管理思想(?—1543)第一节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一、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萌芽“群体”及“召集人”二、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一)法老和宰相之间的分权法老作为“赖神之子”享有神权,而辅助法老的宰相(最古老的职业管理者)则集“最高法官、宰相、档案大臣、工部大臣”等职衔于一身,掌管着全国的司法、行政、经济事务,但军权有发老直接掌管。
(二)关于“管理跨度”意识三、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汉漠拉比法典》中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的人员责、权、利关系的明确规定。
四、古希腊的管理思想(一)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到前9-8世纪)部落管理的实践——军事民主制,即“一长两会制”(二)苏格拉底以其“精神接生术”的方法论,即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指出管理具有普遍性。
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新)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1、马基雅维利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性恶论、四项领导原理)2、亚当·斯密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经纪人假设、分工问题、劳动分工与财富的关系、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3、萨伊的主要贡献(分工理论、共同劳动的思想、劳动报酬理论)4、大卫·李嘉图(群氓假设)5、查尔斯·巴贝奇(分工思想、工资加奖金的报酬制度、对科学管理的建议)第二章科学管理理论1、麦卡勒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职责分工,等级划分,授予权力,权责匹配;建立报告制度,有效沟通;建立组织结构图)2、普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四项原则(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讯联系系统、情报资料管理制度、新型的领导方式)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实验总结:a、搬运铁块试验b、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c、金属切削实验假设前提:a、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劳资矛盾,需要科学管理;b、经济人假设忽视人性的特点,需要关注人性;c、科学管理使单个人提高效率。
基本要点:a、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b、挑选一流的工人;c、标准化原理;d、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f、实行职能工长制;g、例外原则;h、管理哲学: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精神革命。
4、甘特(工作任务加奖金的工资制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甘特图、企业的社会责任)5、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了动作研究和动作经济原则、疲劳研究、认识到工人工作和环境之间的关系)6、埃默森(十二条效率原则、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7、库克(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大学管理、市政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第三章古典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法约尔——工业管理理论之父A、管理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B、身体、智力、品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C、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D、14项管理原则评价法约尔(全面)2、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的分类、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链条、专业的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业务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对官僚制的评价3、厄威克(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组织的八原则原理;组织设计)4、古立克(管理职能系统化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5、古典管理理论的评析优点:a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为现代管理轮奠定基础;b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以及组织结构优化缺点:a、仅仅注重经济人假设把人当作机器;b、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c、只注重生产率,忽视消费和市场;d、虽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原则,但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层次第四章行为科学理论1、蒙斯特伯格:a、对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b、科学管理涵盖工业心理学,相辅相成;c、研究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疲劳、职业指导、考核和工作安置。
西方管理思想史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另人的承认和尊重等。
这类需要很少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无止境的。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做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理想,并能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
这五类需要一般来说等级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得到满足的比率越小。
2、试析世界管理思想的演变总趋势。
答:一、创新。
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
二、知识。
最为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再造一场管理革命。
四、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未来企业模式。
五、快速应变。
’10倍速时代’新挑战。
六、组织结构的倒置。
权力的转移。
七、全球战略。
企业决胜的关键。
八、跨。
交融与冲突。
九、管理的终极目标。
管理最优境界的实现。
3、数量管理学派对组织的看法是什么。
答:该学派对组织的看法是:(1)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织人’、理性人。
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利益,会由于经济利益的激励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也满足自已。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
它和系统科学学派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认为,组织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
在这个追求最大的利益过程中,是系统的整体利益最大,而不是系统各个部分利益。
(3)组织是由作为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有机系统。
寻么对于这个有机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易是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组织是一个决策的网络模型。
对于管理决策来说,其决策具有结构性,并组成网络,这样易可以应用计算的模型来进行决策。
4、试易管理学对人性的探索作一综述。
答: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上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易可以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人性问题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性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化的。
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
亚当。
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矍利益的追逐者易是’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