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行政管理专业课笔记(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导言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学是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而管理思想史则又是以管理学作为研究对象。
那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说,都包括什么。
1.1 管理实践。
就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1.2 人类在其管理活动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关有效管理的各种观念、主张和知识。
1.3 社会历史背景与管理思想的关系,也就是环境力量对管理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4 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所以,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也是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之一。
2.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学科位置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管理思想史则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对管理思想史的看法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管理思想史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各种精彩的管理见解和管理实践也应运而生,管理思想史在社会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科位置亦是指日可待之事;二是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学科门类,其发展里程还不足四十年的光景,有关管理思想史的著作与管理学的著作相比,甚是匮乏,所以其开垦和发展过程还尚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3.管理思想史的分期3.1 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3.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3.3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管理思想史复习重点1、群体基本特征:1由个人组成的。
2有共同的基本目标3内部是有组织的,并且这个组织是为了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2、色诺芬写成《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
这也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在管理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1首先提出可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
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
他认为,检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财富是否得到赠加,并认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得到更多的财富。
3、首先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这一重要思想。
4、色诺芬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3、柏拉图著作最主要的是《理想国》(又译《国家篇》)4、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5、古罗马首先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用建立公路体系的办法以保障军事调动和商品分配。
首创性地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
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其基础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以<<神学大全》最为著名,被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被中世纪奉为“神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著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夫罗伦萨史》等著作。
马基雅维利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看作是人性的基础。
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是“人性本恶论”。
马基雅维利的“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
马基雅维利是较早认识到“物质利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为到: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指出共和制的优越性所在;人民比国王高明,比国王更会选举公职人员,更富有理智,在道德方面比国王更高尚。
马基雅维利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1、例外原则:•高层管理者应将例行事项授权给下属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的和重大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2、工厂制度的建立●实践上的需要工厂制度对管理所提出的客观要求●1、由于大企业的建立,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垒的态势。
●2、当时的工厂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
●3、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工人的技能也相应地提高。
●理论上的准备1、詹姆斯·斯图亚特●(1)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2)比泰勒早一百年就指出了刺激工资制的实质●(3)提出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分工问题以及机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工人的就业问题●2、亚当·斯密●(1)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个人利益的追逐者就是“经济人●3、大卫·李嘉图●主要提出了“群氓学说”。
即:●(1)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行动●(3)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要点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现标准化管理,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制5、劳资双方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变互相对立为互相协作。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8、提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例外原则4、泰勒的追随者及其同时代人对科学管理的探索1、卡尔·巴斯主要贡献:巴思计算尺2、亨利·甘特主要贡献:制订了用于生产控制的各种图表,特别是甘特图3、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主要贡献:动作研究和疲劳研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 有人五种需要,重要性和发生顺序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对于这五种需要,人类不能都得到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高层次的满足比率更小3 只有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才是驱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因巴纳德关于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1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2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3 规定组织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1效率至上,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 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办法 3 劳资双方应共同协作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的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这是美国坦难鲍姆和施密特所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主要内容是,一个好的领导方式取决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任务的性质,职权的关系和团体的动力等。
领导方式就是经理运用职权程度与下属自由度之间的不同比例组合。
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它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所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5自主管理6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8领导者要扮演新角色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1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2 一个主管或一个人管理的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5工作部门化原则6授权原则7权责相符原则8控制幅度原则古典管理理论历史贡献1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对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有着巨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古典管理理论对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3古典管理理论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缺点1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2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来认识3着重点是放在管理客观存在的内部4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发展环境考虑得比较少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作业管理方面 1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3 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二组织管理方面1把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2提出了职能工长制3提出了例外原则三管理哲学方面他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在于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1满意因素可以得到满足,它们称为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激励个人或者集体以一种成熟的方式成长,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西方管理思想史1、思考色诺芬的基本经济观点①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著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他用文学形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还对货币有着深刻的思考。
②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并把使用价值看作是财富,认为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就是得到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③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问题,而对手工业却抱着鄙视的态度。
④色诺芬肯定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⑤色诺芬意识到供求关系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也意识到由供求关系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是他还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
⑥色诺芬了解到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
2、理解柏拉图的经济思想①柏拉图力图用唯心主义哲学来证明政权应该归于贵族奴隶主,而不应该归于贫苦大众。
他还试图探寻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以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地位。
②是由先天决定的。
所以,他把分工看作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③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国家组织和构造。
他认为,健全的国家应由三个阶层组成:即自由民、战士和执政者、哲学家。
④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
所以,除自由民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也不应该有独立的家室。
⑤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
同时他也肯定商业的必要性,但对商人采取鄙视的态度。
⑥柏拉图认为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意识到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但是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3、认识亚里士多德的经济主张①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思想家。
所以,他竭力维护奴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他的经济和政治的理论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
②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中等阶层的代表人物。
他希望通过加强中等阶层的势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层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③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色诺芬提出的关于“家庭管理”的理论。
并且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西方管理思想史》讲义张润君导论一、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意义二、西方管理思想史展开的线索(一)时间顺序(二)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三)人性认识的深化三、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内容框架(一)古代管理思想(二)古典管理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五)当代管理思想的新理论四、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方法(一)史论结合的方法1、历史和理论相结合,即正确处理《思想史》与《原理》课的关系;(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三)中西结合的方法(四)以史鉴今,学以致用。
五、参考文献1、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德鲁克,《管理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辽宁大学出版社。
6、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7、约翰·科特,《新规则》,华夏出版社。
8、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华夏出版社。
9、迪尔、肯尼迪,《企业文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蒂奇、本尼斯,《决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布拉德福德、科恩,《追求卓越的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玛格丽塔、斯通,《什么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古代管理思想(?—1543)第一节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一、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萌芽“群体”及“召集人”二、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一)法老和宰相之间的分权法老作为“赖神之子”享有神权,而辅助法老的宰相(最古老的职业管理者)则集“最高法官、宰相、档案大臣、工部大臣”等职衔于一身,掌管着全国的司法、行政、经济事务,但军权有发老直接掌管。
(二)关于“管理跨度”意识三、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汉漠拉比法典》中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的人员责、权、利关系的明确规定。
四、古希腊的管理思想(一)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到前9-8世纪)部落管理的实践——军事民主制,即“一长两会制”(二)苏格拉底以其“精神接生术”的方法论,即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指出管理具有普遍性。
西方管理思想史复习题(仅供参考)1.古埃及的分权和管理跨度思想金字塔的建造所反映的管理思想:古埃及在公元前5千年到525年期间建造了大批金字塔,表现了出色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在建造金字塔上花费的人力和财力,需要进行大量的计划、组织等管理控制工作,金字塔所用石块的采掘的搬运,出色地表明了古埃及人的长期规划能力和组织制度。
石块的采掘大都在冬季和春季进行,并在每一块石头上标明其顶端和运往墓地的时间等,都表明了古埃及人的组织能力。
古埃及还发展了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和运河,它的采矿业和绝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是国家垄断的,因此有一套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进行管理。
通过集权化组织对广大业务进行控制。
著作中的管理教诲:“如果你是一个指挥大批人工作的领导者,你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可能好,直到没有什么错误。
“每一项申请都应写出书面材料,不能口头提出。
每一个向国王提出书面申请的人,应报告国王。
”“他们应该在每四个月一季的第一天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向他报告。
他们应该同他们的地方会议一起手持书面报告交给他。
”“每一级官员,从最低级的到最高级的,都要到大臣的官邸去听取他的意见。
”2.汉姆拉比法典体现的行政管理思想汉姆拉比法典公元前19世纪初在两河流域兴起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汉穆拉比颁布了一部法典,作为改进行为的准绳。
法典共分为三部分,即引言、法典本文和结语。
《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法典之一。
该法典共282条,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涉及到财产、借贷、租赁、转让、抵押、遗产、奴隶等各个方面,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上人员的责、权、利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是用楔形文字刻于一个扁圆形的黑色玄武石柱之上,又称“石柱法”。
关于控制“如果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那里存放银、金或其他东西,他就应该把这些东西给一位证人看,并拟订一份契约,然后再存放。
西方管理思想史1、自然状态国家起源说的主要观点和提出者: :托马斯。
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2、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及其关于君主和领导应具备素质的言论,对领导君主进行分析的方法:代表作《君主论》、《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君主和领导应具备素质:1、要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
2、必须会那样随机应变,以便遵循时代潮流和变幻无常的命运所指的方向对领导君主进行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3、科学管理的三个出发点:三个基本出发点:1、效率至上;2、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3、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4、福特的核心思想:福特思想的核心就是标准化,福特强调的是数量。
5、韦伯权力的划分类型:(1)合理的法定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3)神授的权力: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6、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
泰勒7、集权组织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斯。
韦伯8、一般管理理论的创立者:亨利。
法约尔9、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者:乔治。
埃尔顿。
梅奥和雨果。
缪特斯伯格10、社会人观点的提出者:乔治。
埃尔顿。
梅奥11、组织协作理论的提出者:切斯特。
巴纳德12、决策理论的创立者:赫伯特。
西蒙13、老三论和新三论分别是哪几个: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理论14、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的是谁:弗兰克。
吉尔布雷思15、管理第一夫人是谁:莉莲。
吉尔布雷思16、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卡特。
勒温17、古典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观、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设观、所有类型的人性假设观:P1118、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思想的人性假设观:复杂人19、巴纳德的组织协作三要素:(1)协作的意愿;(2)共同的目标;(3)信息的沟通20、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1、西蒙提出的决策标准: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的准则),管理人(代替以最高准则行动的经济人),管理人的要求:(1)用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2)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22、资本主义精神建立的理论来源:新教伦理、个人主义的伦理、市场伦理23、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来源:法约尔的古典管理组织理论24、学习型企业、组织的理论创立者,在哪一本著作中提出:彼得。
西方管理思想史名词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特点结成的联盟。
行会最早在10世纪出现在意大利。
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某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3、经纪人:是指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4、例外原则: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5、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
6、正式组织: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7、非正式组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8、群氓假设:是李嘉图关于经纪人方面的群氓假设(1)社会由一群一群的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自下而上和利益而行动。
(3)每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合呼逻辑地思考和运动。
从这一假设出发,必然的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达到集中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9、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意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包括金钱、监督、地们、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个人关系等。
10、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11、企业再造:企业再造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
12、系统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案。
P17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点
◆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标准化管理
◆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实行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
◆管理哲学: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精神革命”
P27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泰勒管理与法约尔管理的区别
◆管理活动和人员素质
◆管理五要素
◆十四项管理原则
P34韦伯的行政记全组织理论
◆权利的分类
◆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管理体制
P45行为科学理论
◆胡戈·蒙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
◆亨利·丹尼尔:重视管理中的人的因素;主张自上而下的组织设计方式;创办交替
管理信息的组织;
◆奥利弗·谢尔登: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的整体性;管理的
职能划分
◆梅奥与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的建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P.65)
◆斯托格蒂和沙特尔的双因素模式(P.74)
P.120战略管理理论
◆钱德勒《结构与战略》
◆安德鲁斯:战略规划的划分
◆迈克尔·波特(通用型战略、竞争优势理论、钻石理论、集群战略◆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核心能力理论、扩张与杠杆的作用
P.139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戴明的十四要点、戴明循环
◆朱兰的“80/20原则”
◆费根鲍姆—全面质量管理之父(影响质量管理的基本因素)
P164.组织文化与文化管理理论
◆7S管理理论
◆威廉·大内的“Z理论”
◆迪尔与肯尼迪的公司文化理论(文化要素)。
西方管理思想史1、思考色诺芬的基本经济观点(1)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著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他用文学形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还对货币有着深刻的思考。
(2)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并把使用价值看作是财富,认为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就是得到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3)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问题,而对手工业却抱着鄙视的态度。
(4)色诺芬肯定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5)色诺芬意识到供求关系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也意识到由供求关系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是他还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
(6)色诺芬了解到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
2、理解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柏拉图力图用唯心主义哲学,来证明政权应该归于贵族奴隶主,而不应该归于贫苦大众。
他还试图探寻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以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地位。
(2)柏拉图认为,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都取决于人们的天性,是由先天决定的,所以,他把分工看作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3)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国家组织和构造。
他认为,健全的国家应由三个阶层组成,即自由民、战士和执政者、哲学家。
(4)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
所以,除自由民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也不应该有独立的家室。
(5)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
同时他也肯定商业的必要性,但对商人采取鄙视的态度。
(6)柏拉图认为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意识到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但是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3、认识亚里士多德的经济主张(1)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思想家,所以,他竭力维护奴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他的经济和政治的理论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
(2)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中等阶层的代表人物,他希望通过加强中等阶层的势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层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管理思想的基本要素:人——是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分析单位。
组织——是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满足个人无法实现的需要的一种群体结构。
管理——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旨在协调组织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增强组织有效性管理思想研究所涉及的文化范围1、经济方面——是指人同资源的关系。
资源可能是人制造的,也可以是天然的;既包含着可被利用来实现某种既定目标的有形物质,同时也包含着人们的思想、努力等无形的资源。
资源稀少,而要实现的经济目的很多,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分配产品和劳务以及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分配资源的方法。
2、社会方面——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
所有加入集体的人都要遵循一个“契约”,即为了维护该集体而定出关于如何行动的共同章程和协议。
这个不成文的但却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对人们的行为以及应如何相处等作了规定3、政治方面——是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个人于改进的关系包括为建立社会秩序和保护生命财产而作出的法律和政治的安排。
维护秩序和纪律的政治机构可采取各种方式,民主制或专制制等都决定或影响了管理的方式。
管理思想及其特性1、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对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所形成的认识或知识体系,即人们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对组织内外环境的理解并由此产生的关于如何提高组织有效性的主张和看法。
2、管理经验是指管理实践者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对管理的个别认识。
他是管理思想的初级形态。
3、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对管理经验的理性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一般认为,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此之前,管理思想就以经验的形式存在着。
4、管理哲学是在综合各类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管理的最高本质,揭示各种管理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阐明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关系,提供认识管理和指导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
管理哲学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理论形式。
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新)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1、马基雅维利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性恶论、四项领导原理)2、亚当·斯密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经纪人假设、分工问题、劳动分工与财富的关系、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3、萨伊的主要贡献(分工理论、共同劳动的思想、劳动报酬理论)4、大卫·李嘉图(群氓假设)5、查尔斯·巴贝奇(分工思想、工资加奖金的报酬制度、对科学管理的建议)第二章科学管理理论1、麦卡勒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职责分工,等级划分,授予权力,权责匹配;建立报告制度,有效沟通;建立组织结构图)2、普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四项原则(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讯联系系统、情报资料管理制度、新型的领导方式)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实验总结:a、搬运铁块试验b、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c、金属切削实验假设前提:a、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劳资矛盾,需要科学管理;b、经济人假设忽视人性的特点,需要关注人性;c、科学管理使单个人提高效率。
基本要点:a、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b、挑选一流的工人;c、标准化原理;d、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f、实行职能工长制;g、例外原则;h、管理哲学: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精神革命。
4、甘特(工作任务加奖金的工资制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甘特图、企业的社会责任)5、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了动作研究和动作经济原则、疲劳研究、认识到工人工作和环境之间的关系)6、埃默森(十二条效率原则、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7、库克(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大学管理、市政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第三章古典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法约尔——工业管理理论之父A、管理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B、身体、智力、品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C、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D、14项管理原则评价法约尔(全面)2、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的分类、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链条、专业的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业务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对官僚制的评价3、厄威克(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组织的八原则原理;组织设计)4、古立克(管理职能系统化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5、古典管理理论的评析优点:a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为现代管理轮奠定基础;b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以及组织结构优化缺点:a、仅仅注重经济人假设把人当作机器;b、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c、只注重生产率,忽视消费和市场;d、虽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原则,但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层次第四章行为科学理论1、蒙斯特伯格:a、对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b、科学管理涵盖工业心理学,相辅相成;c、研究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疲劳、职业指导、考核和工作安置。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斯.A.雷恩博士(Daniel A.Wren)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于1979年出版。
2、研究历史问题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地总结、辩证地否定、批判地吸收,在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3、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4、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5、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都体现在法律上,他们在法律上做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6、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等规定。
7、(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
8、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
9、(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
10、“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
11、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性善论的人性观)。
1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
13、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
14.工业革命之前,(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15.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观点对早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16.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管理)。
17.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
18.普尔发现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19.(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20.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劳动率)21.在组织管理方面。
泰勒认为应该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
管理思想史重点管理思想史1、泰勒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及法约尔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的发表为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2、广义的管理概念:哈罗德~孔茨《管理学》: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
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活动。
3、狭义的管理概念:推法约尔为代表。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4苏格拉底:管理的普遍性,认为公众事业的管理技术和私人事业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论劳动的专业化;2)论部门分工;3)论集权、分权及代表制;4)论协作孔子:提倡按才能选拔和提升官员制度。
查那卡亚~考底里耶:古印度。
《政事论》。
刘邦:用人之长.威尔~杜兰特:希腊。
文明社会的兴衰本质。
5、我国的古典:如《周礼》,有对行政管理制度和责任的具体叙述。
《墨子》、《孙子兵法》等书对于管理的只能如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不少适用于今天管理活动的精辟见解。
6、中世纪: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神学大全》。
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
7、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人。
管理思想有:1)“性本恶”的人性假定;2)物质利益决定论3)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政体观。
4)强调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8、托马斯~莫尔。
管理思想有:1)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2)提出了“乌托邦”的构想3)主张按民主的方式管理国家;4)设想整个社会经济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
9、工业文明:现代管理思想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是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为前提的。
资本主义精神的确立、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分别从思想、政治和产业三方面为工业文明的繁荣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
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
1、马基雅维利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性恶论、四项领导原理)
2、亚当·斯密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经纪人假设、分工问题、劳动分工与财富的关系、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
3、萨伊的主要贡献(分工理论、共同劳动的思想、劳动报酬理论)
4、大卫·李嘉图(群氓假设)
5、查尔斯·巴贝奇(分工思想、工资加奖金的报酬制度、对科学管理的建议)第二章科学管理理论
1、麦卡勒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职责分工,等级划分,授予权力,权责匹配;建立报告制度,有效沟通;建立组织结构图)
2、普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四项原则(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讯联系系统、情报资料管理制度、新型的领导方式)
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实验总结:a、搬运铁块试验 b、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c、金属切削实验
假设前提:a、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劳资矛盾,需要科学管理;b、经济人假设忽视人性的特点,需要关注人性;c、科学管理使单个人提高效率。
基本要点:a、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b、挑选一流的工人;
c、标准化原理;
d、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f、实行职能工长制;
g、例外原则;
h、管理哲学: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精神革命。
4、甘特(工作任务加奖金的工资制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甘特图、企业的社会责任)
5、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了动作研究和动作经济原则、疲劳研究、认识到工人工作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埃默森(十二条效率原则、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7、库克(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大学管理、市政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第三章古典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法约尔——工业管理理论之父
A、管理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身体、智力、品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
C、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14项管理原则
评价法约尔(全面)
2、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的分类、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链条、专业的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业务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
对官僚制的评价
3、厄威克(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组织的八原则原理;组织设计)
4、古立克(管理职能系统化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5、古典管理理论的评析
优点:a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为现代管理轮奠定基础;b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以及组织结构优化
缺点:a、仅仅注重经济人假设把人当作机器;b、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
c、只注重生产率,忽视消费和市场;
d、虽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原则,但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层次
第四章行为科学理论
1、蒙斯特伯格:a、对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b、科学管理涵盖工业心理学,相辅相成;c、研究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疲劳、职业指导、考核和工作安置。
2、丹尼森:a、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通过提供职工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b、主张自下而上的组织设计方式;
c、创办交换管理信息的组织;
d、积极参加美国和国际的管理运动。
3、谢尔登:a、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b、企业的社会责任才;c、管理的整体性;
d、管理的职能划分。
4、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A实验阶段:a、车间照明实验,实验表明照明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b、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实验表明工人之间社会关系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态度,对劳动生产率具有重大影响。
c、大规模的访谈实验,表明管理者要关心工人,使员工具有归属感;d、电话线圈装配的群体实验,表明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B主要贡献:a、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5、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a、生理需要b、安全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评价: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和逐渐的得到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容易满足,越高层次的需要满足率越小;人的需要满足之后,在对其进行激励就没有作用了。
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7、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
8、奥尔德夫的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发展需要。
9、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0、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2、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13、韦纳的归因理论
14、麦格雷戈的X-Y理论
15、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16、莫尔斯和洛尔施的超Y理论
17、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18、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19、利科特的支持关系理论
20、斯托格蒂和沙特尔的双因素模式
21、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22、行为科学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现代管理论丛林
A管理过程学派
1、穆尼和赖利:主要观点a、组织的意义b、组织的效率原则:协调、等级、功能、功能主义的参谋制
2、孔茨和奥唐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3、纽曼:管理职能—计划职能分为三种:组织目标、专门计划、长期计划;调节资源的职能;协调职能归入人事指挥。
4、拉塞尔·戴维斯:计划、组织、控制。
B社会系统学派
1、巴纳德—主要贡献
A作为协作系统的组织: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部分;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
组织的三要素:组织的共同目标;协作意愿;信息沟通。
B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促使组织成员为组织必要的努力;提出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C组织的权威理论:权威取决于命令是否被员工接受。
D组织的决策理论:决策的主体;决策的起因;决策的要素。
E决策的平衡理论:内部和外部平衡
C决策理论-西蒙
A决策的过程:收集情报阶段;制定行动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全方位考察评价方案。
B决策的满意原则和合理模式:经济人模式、动机人模式、决策人模式。
C决策的分类与决策技术:程序化决策和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D决策的集权与分权
D系统管理学派
A一般系统理论:贝塔朗菲、威纳、博尔丁
B系统管理论:系统观点:目标与价值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
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系统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
步骤包括:确定系统目标;收集情报,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对方案进行数量和质量指标的分析;综合分析,选定最优方案;实施最优方案及反馈信息。
系统管理:坚持四个中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以目标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E权变管理理论
A权变管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经营内外环境和企业管理之间关系的理论。
B组织结构的权变理论:伍德沃德提出工艺技术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论。
劳伦斯: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的权变论;
C领导方式的权变理论: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影响领导好坏的‘情境三要素’——领导与领导者的关系;工作任务的结构;领导者所处职位固有的权力。
领导规范模型理论--弗鲁姆提出领导效率高低取决于各种权变因素,领导行为应适应特定环境的需要随时变动。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卡曼提出不成熟--成熟理论(四种)
目标——途径理论豪斯提出通过激励下属的行为和目标之间的途径方法。
F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戴尔、斯隆)
A管理的性质和任务,管理上的三种任务,获得经济上的业绩;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获得经济效用中的作用;承担企业组织对社会应当承担的必要责任。
B管理者的职责:设定工作目标;根据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员工;衡量工作成果;使员工和自己得到发展和成长。
C管理技能和目标管理:四项管理技能包括制定有效的决策;有效的进行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恰当运用核查和控制;正确运用科学分析的工具。
目标管理(重点)
D管理的组织结构:七个条件:明确性、经济性、远景方向、决策、理解本身的任务和共同的任务、稳定性和适应性、永存性和自我更新。
五种结构:职能制结构、矩阵制结构、联邦分权制结构、模拟分权制结构、系统结构。
G经理角色学派
A经理人员的角色理论 B经理人员的类型理论 C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H管理科学学派
第六章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A战略管理理论
1、钱德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对事业部制的评价;对职业性管理人员的重视。
2、安索夫——战略管理之父
企业战略规划理论:企业战略构成的四要素,主要包括产品和市场范围;企业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果。
战略管理理论:环境干扰、组织、战略取向。
3、安德鲁斯:战略规划过程分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战略的制定、战略的评估与选择和战略的实施。
战略要素包括:市场机遇、企业能力、企业愿景、企业的社会责任。
Swot分析
4、波特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