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第十三章
- 格式:pptx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32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供与医学有关各专业用医用化学实验主编余瑜尚京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供与医学有关各专业用医用化学实验主编余瑜尚京川副主编罗美明赵先英贾云宏李雪华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明安(重庆医科大学)王驰(重庆医科大学)尹计秋(大连医科大学)闫福林(新乡医学院)母昭德(重庆医科大学)孙立力(重庆医科大学)陈文斌(长治医学院)陈志琼(重庆医科大学)李伟(重庆医科大学)李雪华(广西医科大学)余瑜(重庆医科大学)何丹(重庆医科大学)陆巍(重庆医科大学)周丽平(重庆医科大学)周卿(遵义医学院)苏宇(川北医学院)杨晓兰(重庆医科大学)张淑蓉(重庆医科大学)尚京川(重庆医科大学)罗美明(四川大学)赵先英(第三军医大学)贾云宏(辽宁医学院)胡雪原(重庆医科大学)赵旭东(重庆医科大学)徐红(贵阳医学院)曾里(重庆医科大学)董丽(新乡医学院)北京前言《医用化学实验》作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之一,是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其实践性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药学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根据教育部教高2005年8号文件精神和医药学生的特点,力求突出和贯彻执行教育部提出的“三基”、“五性”和注重实用性为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针对实验教学建设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用化学实验研究体系,本教材在实验教材建设方面力求突出医用化学实验的特点,以理念创新和体系创新为原则,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指导,建立以经典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安排了合成、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含量测定等实验,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中/英文):医用化学/Medical chemistry3、学时/学分:162/94、开课院(系)、教研室:医学院、化学5、先修课程:无6、面向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基础化学、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吕以仙,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大学化学,傅献彩,高教出版社有机化学,杨丽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Organic Chemistry (Eighth Edition),T.W. Graham Solomons, Craig B. Fryhle, Wiley, 2004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采用汉语和法语双语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渗透压、电解质、缓冲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等,熟悉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等医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机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基本有机反应,掌握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化学性质。
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堂自学和课外自学。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时数考核要求考试题型: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完成反应式、鉴别、推导结构。
基础化学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
熟悉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
了解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基础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讲授内容]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目的要求]掌握溶液的渗透压力及应用。
熟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了解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及溶液的沸点升高。
习 题 解 答第一章 溶 液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4. 20℃,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求: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解: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3水g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173.3003.12(5.58/173.31-=-==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105.58/173.31-==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解: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4.8===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10001.01-===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L -1 H 2SO 4 500mL,需质量分数为的H 2SO 4密度为多少毫升解: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的H 2SO 4Vml,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g,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g;25.59898.084.1=⨯⨯==V M m n B V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应补给生理盐水·L -1多少毫升解:设需要生理盐水Vml,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1000mol,所以含有的Na +的物质的量为:V ×1000mol;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5===V ×1000= V =ml;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为;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为;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为;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为;解:(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g,所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g,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mol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g,所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g,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63mol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63/71.042.110001-=⨯⨯==L mol v n c(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g,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g,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98mol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g,所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g,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7mol浓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15117/3.089.010001-=⨯⨯==L mol v n c9. 配制消毒用体积分数为的酒精2500mL,需市售体积分数为的酒精多少毫升解:设需的酒精Vml;c 1V 1= c 2V 2V 1=c 2V 2/c 1=×2500/=10. 配制·L -1葡萄糖溶液3500mL,需·L -1葡萄糖溶液多少毫升 解:设需要的葡萄糖Vml;c 1V 1= c 2V 2V 1=c 2V 2/c 1=×3500/=35ml11. 配制·L -1葡萄糖溶液1500mL,需·L -1和·L -1葡萄糖溶液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要的葡萄糖Vml, 葡萄糖的体积为:1500-Vml; ×V/1000+×1500-V/1000=×1500/1000 V=的葡萄糖,葡萄糖的体积为:1500-=;12. 10℃,O 2的分压为时,1L 水中溶有O 2为0.0523L,求O 2的吸收系数; 解:设氧气的吸收系数为α;一体积的水在10℃、下吸收的氧气为:1=; 将其换算在0℃、100Kpa 下的标准状态:13. 何谓渗透现象何谓渗透压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14. 什么叫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当在·L -1,·L -1;·L -1 NaCl 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血液时,各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解:略;15. 什么叫晶体渗透压什么叫胶体渗透压它们的生理作用有何不同 解:略;16. 判断下列各对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并指出水的渗透方向;假定有理想半透膜隔开;所谓理想半透膜,就是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溶质分子或离子不能透过的膜; 10. 0278mol ·L -1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与 ·L -1蔗糖C 12H 22O 11溶液; 2正常血浆与·L -1乳酸钠C 3H 5O 2Na 溶液; 3·L -1CaCl 2溶液与·L -1尿素非电解质溶液;4100mL ·L -1葡萄糖溶液中加入0.9g NaCl 的混合液与·L -1蔗糖溶液; 解:1-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为;的蔗糖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1;因为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的蔗糖溶液的渗透浓度,所以水的渗透方向为从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渗透;2正常血浆的渗透浓度为280 -1,的乳酸钠溶液的渗透浓度为:钠离子的渗透浓度+乳酸根离子的渗透浓度=167+167=334 -1;因为的乳酸钠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正常血浆的渗透浓度,所以水的渗透方向为从血浆溶液向乳酸钠溶液渗透; 3的CaCl 2溶液的渗透浓度为:Ca 2+的渗透浓度+Cl -1的渗透浓度=500+500×2=-1;的尿素溶液的渗透浓度为:500 -1;因为的CaCl 2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的尿素溶液的渗透浓度,所以水的渗透方向为从尿素溶液向CaCl 2溶液渗透;4的葡萄糖溶液加入0.9g 的NaCl 的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溶解在水中产生的渗透浓度=287+2××1000=880 -1; -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92 -1;因为的葡萄糖溶液加入0.9g 的NaCl 的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 -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浓度,所以水的渗透方向为从蔗糖溶液向混合溶液渗透;17. 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渗溶液按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混合液是否等渗溶液 解:略;18. 100mL 水溶液中含有2g 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9000,试计算这个蛋白质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 解:蛋白质的物质的量为:n B =2/69000mol,蛋白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69000/,则蛋白质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69000/×1000= -1; 渗透压为:π=cRT =×10-3××+25=19. 在1L 水溶液中,含有某种非电解质0.3g,30℃时,该溶液的渗透压为,计算这种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M =VmRT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1根据稀释定律a =cKi ,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则离解度越大;因此,对弱酸来说,溶液越稀,H +越高;2中和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HAc 和HCl 溶液,所需碱量是相同的,所以它们中和前溶液中的H +都相等;2. 什么叫离子活度和活度系数影响活度系数有哪些主要因素3.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离解度4. 举例说明什么是分级离解为什么二级离解比一级离解难,三级离解比二级离解更难5. 什么是溶度积离子积和溶度积有何不同6. 计算·L -1 Na 2SO 4溶液的离子强度; 解:I=1/2∑Ci Zi 2=1/2×12+×22=7. 指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 H 3O +,H 2O,NH 4+,HS -,H 2S解:H 3O +的共轭碱为H 2O : H 3O +H ++H 2O 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O H + +OH - NH +4的共轭碱为NH 3:NH +4H ++NH 3 HS -的共轭碱为S 2-:HS -H ++S 2- H 2S 的共轭碱为HS -:H 2S H ++HS -8. 指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H 3,HPO 42-,CO 32-解:H 2O 的共轭酸为H 3O +:H 3O +H ++H 2O NH 3的共轭酸为NH +4:NH +4H ++NH 3 HPO 42-的共轭酸为:H 2PO 4-:H 2PO 4-H ++HPO 42- CO 32-的共轭酸为:HCO 3-:HCO 3-H ++CO 32-9. 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水溶液中,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HS -,CO 32-, H 2PO 4-,NH 3,H 2S,HCl,Ac -酸有:H 2S 、HCl碱有:CO 32-、NH 3、Ac - 两性物质有:HS -、H 2PO -4、10. 溶解11.5g 甲酸HCOOH 于水中制成250mL 溶液,设在此溶液中甲酸的离解度为%,H +和HCOO -各为多少离解常数应是多少 解:甲酸的物质的量为:46=,物质的量浓度为:-1; HCOOH H ++COOH -H +=c.α=1×=;COOH - =c.α=1×=; 11. 在水溶液中,将下列各酸按由强到弱的次序排列;HCl,H 2CO 3,HAc,H 2O,NH 4+,HF解:由强至弱顺序为:HCl > HF >HAc>H 2CO 3>NH +4>H 2O 12. 要使H 2S 饱和溶液中的S 2-加大,应加入碱还是加入酸为什么解:加碱;因为加碱后,碱与H 2S 离解产生的H +反应,促进H 2S 离解,使S 2-浓度增大; 13. 将下列各溶液的H +换算成pH :1×10-13mol ·L -1;2×10-5mol ·L -1;3×10-10mol ·L -1解:(1) pH=-lgH +=-lg ×10-12=12 (2) pH=-lgH +=-lg ×10-5= (3) pH=-lgH +=-lg ×10-10= 14. 将下列各溶液pH 值换算成H +:1;2;3解:1H +=10-pH =10-=×10-5 -1 2H +=10-pH =10-=×10-3 -1 3H +=10-pH =10-=×10-14 -115. 试求·L -1HAc 溶液的pH 值α= %; 解: HAc H ++Ac - H +=c.α=×%=×-116. Ag 2S 的K sp = ×10-50,PbS 的K sp = ×10-28,在各自的饱和溶液中,Ag +和Pb 2+各是多少 解: Ag 3S 2Ag ++S 2- Ag +=2S 2-K sp = Ag +2 S 2-=4S 2-3=×10-58 S 2-=×10-17;Ag +=5×10-17 PbS Pb 2++S 2- Pb 2+=S 2-K sp =Pb 2+ S 2-=Pb 2+2=×10-28 Pb 2+=×10-1417. 说明下列情况有无沉淀产生;1·L -1Ag + 和·L -1 Cl - 等体积相混合;AgCl 的K sp = ×10-102·L -1 SrCl 2溶液2mL,加入·L -1 K 2SO 4溶液3mL;SrSO 4的K sp = ×10-7 3100mL ·L -1 PbNO 32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0.585g;PbCl 2的K sp = ×10-5 4在1L 自来水中,Cl - = 10-5 mol ·L -1,加入1mol ·L -1 AgNO 3溶液;5·L -1 AgNO 3溶液10mL 与·L -1 K 2CrO 4溶液20mL 相混合;Ag 2CrO 4的K sp = ×0-12解:1Ag +=2= K sp ,所以不会产生沉淀2Sr 2+=×2/2+3=;SO 42-=×3/2+3= 42-==×10-4> K sp3Pb 2+=;Cl -=1.01.05.58/585.0= ; Q sp =Pb 2+Cl -2=×=×10-4> K sp4的AgNO 3很小,可以认为对体积没有影响;Ag +=53100.511005.01--⨯=⨯⨯ ,Cl -=Q sp =Ag +Cl -=×10-5×=×10-7> K sp5 Ag +=×10/10+20=×10-5;CrO 42-=×20/10+20=4×10-4 Q sp =Ag +2CrO 42-=×10-52××10-4=×10-13< K sp18. 解释下列现象: 1FeOH 3溶于盐酸;2MgOH 2溶于NH 4Cl 溶液;3H 2S 通入ZnSO 4溶液中,ZnS 的沉淀很不完全,但是在ZnSO 4溶液中先加入若干NaAc,再通H 2S 气体,ZnS 的沉淀几乎完全;解:略;19. 已知HCOOH 在25℃时的离解常数K a = ×10-4,求其共轭碱的K b 是多少K w = ×10-14 解:K a . K b =K WK b = K W / K a =×10-14/×10-4=×10-1120. 已知AgCl 和Ag 2CrO 4的溶度积分别为×10-10和×10-12,通过计算回答哪一个溶解度mol ·L -1大解:设AgCl 的溶解度为-1 AgCl Ag ++Cl - Ag +=Cl -=xK sp =Ag +Cl -=x 2=×10-10 x =×10-10设Ag 2CrO 4的溶解度为y -1 Ag 2CrO 42Ag ++CrO 2-4 Ag +=2y ;CrO 2-4=yK sp =Ag +2CrO 2-4=4y 3=×10-12 Y =×10-5第三章 缓冲溶液1. 在1L ×10-5mol ·L -1 NaOH 溶液中,加入或HCl,溶液的pH 怎样改变解:略;2. 设有下列三种由乳酸和乳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分别计算它们的pH 值25℃时乳酸的K a =×10-4;11L 溶液中含有乳酸和乳酸钠; 21L 溶液中含乳酸和乳酸钠; 31L 溶液中含乳酸和乳酸钠;解:185.31.01.0lg )104.1lg(lg [HB]][B lg pK pH 4a =+⨯-=+=+=--HB B a n n pK285.21.001.0lg )104.1lg(lg [HB]][B lg pK pH 4a =+⨯-=+=+=--HB B a n n pK385.401.01.0lg )104.1lg(lg [HB]][B lg pK pH 4a =+⨯-=+=+=--HB B a n n pK3. 正常血浆中具有H 2PO 4--HPO 42-缓冲系,H 2PO 4-的pK a 2 = 校正后,已知正常血浆中HPO 42-H 2PO 4-为4/1,试求血浆的pH 值;尿中HPO 42-/H 2PO 4-为1/9,试求尿的pH 值;解:尿液的pH 值为:84.591lg 8.6[HB]][B lgpK pH a =+=+=- 4. 将·L -1 NaOH 溶液加于10mL pH 值为的缓冲溶液中,溶液的pH 值变为,试求此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忽略体积变化;解:5. 用同浓度的HAc 和NaAc 溶液配制缓冲溶液,使溶液H +为×10-6mol ·L -1,问HAc 和NaAc溶液的体积比应该是多少解:缓冲溶液的pH =-lgH +=-lg ×10-6=6. 为了配制pH = 的缓冲溶液100mL,应该用·L -1的KH 2PO 4溶液及·L -1的K 2HPO 4溶液各多少毫升解:设需要KH 2PO 4溶液Vml,则K 2HPO 4溶液有100-Vml V =7. 设血清中H 2CO 3的浓度为·L -1,计算pH 值为时血清中HCO 3-的浓度校正后H 2CO 3的pK a 1= ;解:HCO 3-=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1. 量子数n ,l ,m ,m s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值解:略2. 指出3s ,4d ,5p ,4f 各能级相应的主量子数,副量子数各是多少每一能级可有几个轨道解:3s ——主量子数3,副量子数0,轨道数1 4d ——主量子数4,副量子数2,轨道数5 5p ——主量子数5,副量子数1,轨道数3 4f ——主量子数4,副量子数3,轨道数7 3.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n =2 l =1 m =0 2n =2 l =2 m =-1 3n =3 l =0 m =0 4n =3 l =1 m =1 5n =2 l =0 m =-1 6n =2 l =3 m =2解:1合理;2不合理;3合理;4合理;5不合理;6不合理5. 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哪些是基态原子,哪些是激发态原子,哪些是错误的11s22s12p221s22s22p63s13d131s22s22p43s141s22s22d151s22s32p161s22s22p63s1解:1激发态;2激发态;3激发态;4错误;5错误;6基态6.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者应如何改正1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2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可容纳32个电子;3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解:1正确;2正确;3不正确7. 下列各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的写法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写出正确的电子层结构式; 15B:1s22s3 27N:1s22s22p x22p y134Be:1s22p2解:1违背鲍里不相容原理;2违背洪特规则;3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正确的电子层结构式为:15B:1s22s22p 1 27N:1s22s22p x12p y12p z134Be:1s22 s28. 用s,p,d,f等符号写出下列各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S 12Mg 26Fe 30Zn 35Br16解:16S:1s22s22p63s23p412Mg:1s22s22p63s2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Zn:1s22s22p63s23p63d104s235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 p5309. 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情况和分子的空间构型;HgCl2BF3CCl4解:HgCl2sp杂化,直线型;BF3sp2杂化,平面三角形;CCl4sp3杂化,四面体10. 下列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1NO 2CS2直线形3CO2直线形4H2O 5NH3解:1极性分子;2非极性分子;3非极性分子;4极性分子;5极性分子11.比较下列各对物质沸点的高低,并简单说明之;1HF和HCl 2SiH4和CH43Br2和F2解:1沸点HF>HClHF分子间氢键2沸点SiH4>CH4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3沸点Br2>F2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1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1四氯化碳的熔、沸点低,所以CCl4分子不稳定;2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3凡是含有氢的化合物的分子之间都能产生氢键;解:1错误;熔、沸点高低决定于分子间力,分子稳定性决定于分子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化学键;2错误;色散力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3错误;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才能形成氢键;13.下列化合物能否形成氢键NH3C2H5OH C6H6C2H6解:NH3能形成氢键;C2H5OH能形成氢键;C6H6、C2H6不能形成氢键;第五章配位化合物1.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体、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并写出它们的名称:1CuNH34OH2 2 PtNH34OHCl2+3 H2PtCl64 CrH2O4Br2Br5 Na2SiF6 6 Coen3Cl3解:(1)中心体:Cu2+;配位体:NH3;配位原子:N;配位数:4;氢氧化四氢氧合铜Ⅱ(2)中心体:Pt4+;配位体:OH-、Cl-、NH3;配位原子:O、N、Cl-;配位数:6;一氯一氢氧四氨合铂Ⅳ(3)中心体:Pt4+;配位体:Cl-;配位原子:Cl-;配位数:6;六氨合铂Ⅳ化氢(4)中心体:Cr3+;配位体:Br-、H2O;配位原子:O、Br-;配位数:6;溴化一溴四水合铬Ⅲ(5)中心体:Si4+;配位体:F-;配位原子:F-;配位数:6;六氟合硅Ⅳ酸钠(6)中心体:Co3+;配位体:en;配位原子:N;配位数:6;氯化三乙二氨合钴Ⅲ2.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1六氰合铁Ⅲ酸钾2硫酸一氯一硝基二乙二胺合铂Ⅳ3二氯四硫氰合铬Ⅱ酸铵4五羰基合铁解:(1)K3FeCN6(2)Pten2NO3ClSO4(3)NH44CrSCN4Cl2(4)FeCO52-3.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及配离子的电荷,并指出它们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1 CuNH34Cl2 2 K2PtCl63 AgNH32NO34 K3FeCN6解:(1)中心离子的化合价:+2;配位数:2;配离子的电荷:+2;(2)中心离子的化合价:+4;配位数:6;配离子的电荷:-2;(3)中心离子的化合价:+1;配位数:2;配离子的电荷:+1;(4)中心离子的化合价:+3;配位数:6;配离子的电荷:-3;4. 写出FeCN63-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及总稳定常数表达式;解:略;5. 根据实验测得有效磁矩,判断下列各离子的杂化类型、内外轨型、空间构型及顺反磁性;1 FeH2O62+μ= .2 CuCl42-μ= .解:略;第六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1.指出下列各物质中画线元素的氧化数;O3H2O2I2O5Cr2O72-MnO4- N2H4解:O3 0 H2O2-1 I2O5+5Cr2O72-+6 MnO4- +7N2H4-22.完成并配平下列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的方程式;1Fe2+ + NO3-Fe3+ + NO22Cr2O72- + H2O2Cr3+ + O23MnO42- + H+MnO4- + Mn2+4Zn + NO3-Zn2+ + NH4+解:1Fe2+ + NO3-+ 2H+== Fe3+ + NO2 + H2O2Cr2O72- + 3H2O2 + 8H+== 2Cr3+ + 3O2 + 7H2O35MnO42- + 8H+== 4MnO4- + Mn2+ + 4H2O44Zn + NO3-+ 10H+4Zn2+ + NH4+ + 3H2O3.完成并配平下列在碱性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的方程式;1FeOH2 + H2O2FeOH32Br2 + IO3-Br- + IO4-3MnO2 + H2O2MnO42-解:12FeOH2 + H2O2== 2FeOH32Br2 + IO3-+ 2OH- == 2Br- + IO4-+ H2O3MnO2 + H2O2 + 2OH- == MnO42- + 2H2O4.试用符号表明下列各组电对在标准状态下组成的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式;1Cu2+/Cu,Ni2+/Ni2Fe2+/Fe,Cl2/Cl-3Cu2+/Cu,Ag+/Ag解:1电池符号-Ni︱Ni2+1 mol·L-1‖Cu2+1 mol·L-1︱Cu+电极反应:正极Cu2+ +2e-→Cu 负极Ni -2e-→Ni2+电池反应:Cu2+ + Ni→Cu + Ni2+2电池符号-Fe︱Fe2+1 mol·L-1‖Cl-1 mol·L-1,Cl2︱Pt+电极反应:正极Cl2 +2e-→2 Cl-负极Fe -2e-→Fe2+电池反应:Cl2 + Fe→Fe2+ + 2 Cl-3电池符号-Cu︱Cu2+1 mol·L-1‖Ag+1 mol·L-1︱Ag+电极反应:正极Ag+ + e →Ag 负极Cu -2e-→Cu2+电池反应:2Ag+ + Cu→Cu2+ + 2Ag5.根据标准电极电位表的数据,判断下列每一组中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均为标准状态;1Hg2+/Hg22+,Ni2+/Ni,Zn2+/Zn2Cl2/Cl-,Br2/Br-,I2/I-解:1较强的氧化剂是Hg2+,较强的还原剂是Zn2较强的氧化剂是Cl2,较强的还原剂是Zn6.根据电极电位表中的数据,1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述还原剂:Sn 2+,Pb,Sn,Br -2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述氧化剂:Sn 4+,Fe 3+,I 2,Cd 2+解:1Sn >Pb >Sn 2+>Br -2Fe 3+ >I 2>Sn 4+>Cd 2+7.写出298K 时下列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式;1Sn 2++2e -Sn2Cr 3++e -Cr 2+3AgCl+e -Ag+Cl -4Cr 2O 72-+14H ++6e -2Cr 3++7H 2O解:1φSn 2+/Sn =φ0Sn 2+/Sn + ]Sn lg[205916.02+2φCr 3+/Cr 2+=φ0 Cr 3+/Cr 2+ + ][Cr ][Cr lg 105916.023++3φAgC/Ag =φ0AgC/Ag + ]Cl [1lg 105916.0-4φCr 2O 72-/Cr 3+=φ0 Cr 2O 72-/Cr 3+ + 2314-272][Cr ]][H O [Cr lg 605916.0++ 8.计算298K 时下列电对的电极电位;1Sn 4+ mol ·L -1/Sn 2+1 mol ·L -12Br 2l/Br - mol ·L -13Cl - mol ·L -1,AgCls/Ag4Fe 3+ mol ·L -1/Fe 2+ mol ·L -1解:1φSn 4+/Sn 2+=φ0Sn 4+/Sn 2+ + ][Sn ][Sn lg 205916.024++=2φBr 2/Br -=φ0Br 2/Br -+2]Br [1lg 205916.0-=+2×=3φAgC/Ag =φ0AgC/Ag + ]Cl [1lg 105916.0-=+×=4φFe 3+/Fe 2+=φ0Fe 3+/Fe 2+ + ][Fe ][Fe lg 105916.023++=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12Ag+CuNO 32==2AgNO 3+Cu22KI+SnCl 4==SnCl 2+I 2+2KCl解:1φ0Ag +/Ag = >φ0Cu 2+/Cu =Ag 与Cu 比,是较弱的还原剂;Cu 2+与Ag +比,是较弱的氧化剂,故此反应不能进行; 2φ0I 2/I - = >φ0Sn 4+/Sn 2+ =I -与Sn 2+比,是较弱的还原剂;Sn 4+与I 2比,是较弱的氧化剂,故此反应不能进行;10.计算298K 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标明正、负极,列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1Pt ︱Sn 4+ mol ·L -1,Sn 2+ mol ·L -1‖Cd 2+ mol ·L -1︱Cd2Pt ︱Fe 3+ mol ·L -1,Fe 2+ mol ·L -1‖Mn 2+ mol ·L -1,H + mol ·L -1,MnO 4- mol ·L -1︱Pt 3Pt ︱H 2,HCl mol ·L -1,AgCls ︱Ag4Pt ︱Fe 3+ mol ·L -1,Fe 2+ mol ·L -1‖Hg 2+ mol ·L -1︱Hg解:1φCd 2+/Cd =φ0Cd 2+/Cd + ]Cd lg[205916.02+= + ][Sn ][Sn lg 205916.024++=+2= 电动势E =φSn 4+/Sn 2+-φCd 2+/Cd ==正极: Sn 4+ mol ·L -1,Sn 2+ mol ·L -1︱Pt,电极反应:Sn 4+ +2e -→Sn 2+负极:Cd 2+ mol ·L -1︱Cd, 电极反应:Cd - 2e -→Cd 2+电池反应:Cd + Sn 4+→Sn 2+ + Cd 2+2φFe 3+/Fe 2+=φ0Fe 3+/Fe 2+ + ][Fe ][Fe lg 105916.023++=+= φMnO 4-/Mn 2+=φ0MnO 4-/Mn 2+ + ][Mn ]][H [MnO lg 505916.028-4++=电动势E =φMnO 4-/Mn 2+ -φFe 3+/Fe 2+ =正极: Mn 2+ mol ·L -1,H + mol ·L -1,MnO 4- mol ·L -1︱Pt电极反应:MnO 4- + 8H ++5 e -→Mn 2++ 4H 2O负极: Fe 3+ mol ·L -1,Fe 2+ mol ·L -1︱Pt电极反应: Fe 2+- e - →Fe 3+电池反应:MnO 4- + 5Fe 2++ 8H +→Mn 2+ + 5Fe 3+ + 4H 2O3φH +/H 2=φ0H +/H 2 + ]Cd [][H lg 205916.02H 22++p = + ][Sn ][Sn lg 205916.024++=+2= 电动势E =φSn 4+/Sn 2+-φCd 2+/Cd ==正极: Sn 4+ mol ·L -1,Sn 2+ mol ·L -1︱Pt,电极反应:Sn 4+ +2e -→Sn 2+负极:Cd 2+ mol ·L -1︱Cd, 电极反应:Cd - 2e -→Cd 2+电池反应:Cd + Sn 4+→Sn 2+ + Cd 2+4φFe 3+/Fe 2+=φ0Fe 3+/Fe 2+ + ][Fe ][Fe lg 105916.023++=+2×= φHg 2+/Hg =φ0Hg 2+/Hg + ]Hg lg[205916.02+= 电动势E =φFe 3+/Fe 2+ -φHg 2+/Hg =正极: Fe 3+ mol ·L -1,Fe 2+ mol ·L -1︱Pt 电极反应:Fe 3+ + e - → Fe 2+负极: Hg 2+ mol ·L -1︱Hg 电极反应:Hg - 2e - →Hg 2+电池反应: 2Fe 3+ + Hg → 2Fe 2+ + Hg 2+11.用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组成式,计算298K 时的电动势,并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12Ag+CuNO 32 mol ·L -12AgNO 3 mol ·L -1+Cu22Cr 3+ mol ·L -1+2Br - mol ·L -12Cr 2+ mol ·L -1+Br 2解:1φCu 2+/Cu =φ0Cu 2+/Cu + ]Cu lg[205916.02+= + ]Ag lg[105916.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电池组成式为:-Cu ︱CuNO 32 mol ·L -1‖AgNO 3 mol ·L -1︱Ag+电动势E =φAg +/Ag -φCu 2+/Cu =2φCr 3+/Cr 2+=φ0Cr 3+/Cr 2+ + ][Cr ][Cr lg 105916.023++= +2]Br [1lg 205916.0-=+= φBr 2/Br >φCr 3+/Cr 2+,反应逆向自发进行;电池组成式为:-Pt ︱Cr 3+ mol ·L -1,Cr 2+ mol ·L -1‖Br - mol ·L -1,Br 2︱Pt+电动势E =φBr 2/Br -φCr 3+/Cr 2+ ==12.计算298K 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12Fe 3++2I -2Fe 2++I 222Ag ++Sn 2+2Ag+Sn 4+解: 105916.0)(lg 21 ϕϕ-=n K 945.705916.0)535.077.0(2=-=,K =×107 205916.0)(lg 21 ϕϕ-=n K 96.2105916.0)15.07996.0(2=-=,K =×1021 13.用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插入pH s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组成电池,在298K 时测得其电动势E s =;再将溶液换成未知pH 值的溶液组成电池,298K 时测得其电动势E x =,求待测溶液的pH 值; 解:RTF E E s x s x 303.2)(pH pH -+= =14.若Pt ︱H 2,胃液‖KCl mol ·L -1,Hg 2Cl 2s ︱Hg 的电动势为,而Pt ︱H 2,H +1 mol ·L -1‖KCl mol ·L -1,Hg 2Cl 2s ︱Hg 的电动势为,求胃液的pH 值;解:E 1=φHg 2Cl 2/Hg -φ胃液=E 2=φHg 2Cl 2/Hg -φ0H +/H 2=φ胃液=φ0H +/H 2 +2H 2]H [lg 205916.0p +=有一原电池-A ︱A 2+‖B 2+︱B+,当A 2+=B 2+时,其电动势为,现若使A 2+= mol ·L -1, B 2+=×10-4 mol ·L -1,这时电池的电动势为多少解:E =φB 2+/B -φA 2+/A = φ0B 2+/B - φ0A 2+/A + ]A []B [lg 205916.022++当A 2+=B 2+时,其电动势为,即:φ0B 2+/B - φ0A 2+/A =;所以,当A 2+= mol ·L -1, B 2+=×10-4 mol ·L -1时:E =φB 2+/B -φA 2+/A = φ0B 2+/B - φ0A 2+/A + ]A []B [lg 205916.022++ = + 1.0100.1lg 205916.04-⨯ =第八章比色分析5.2.0lg 1-=A A 1=8.0lg 2-=A A 2= 1lg 25.0T -= T 1= 2lg 56.0T -= T 2= 6.。
智慧树知到《医用化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医用化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2、英国化学家Davy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A:对B:错正确答案:错3、石炭酸(苯酚)可用作临床消毒剂A:对B:错正确答案:对4、宏量元素包括如下的哪些元素?A:C、H、OB:K、Ca、MgC:Fe、CuD:N、P、S正确答案: C、H、O,K、Ca、Mg,N、P、S6、人类和大自然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构成的A:对B:错正确答案:对7、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寻求防病、治病的最佳途径,是未来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A:对B:错正确答案:对9、被称为“外科消毒之父”的是英国医生 SimpsonA:对B:错正确答案:错10、氯仿、普鲁卡因可以用作局部麻醉剂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一章1、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A:3%的C6H12O6|半透膜|2%的NaClB:0.050 mol·kg-1的NaCl|半透膜|0.080 mol·kg-1的C6H12O6 C:0.050 mol·kg-1的尿素|半透膜|0.050 mol·kg-1的蔗糖D:0.050 mol·kg-1的MgSO4|半透膜|0.050 mol·kg-1的CaCl2 正确答案:0.050 mol·kg-1的NaCl|半透膜|0.080 mol·kg-1的C6H12O62、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有关的因素为A:溶液的体积B:溶液的温度C:溶质的本性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正确答案: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3、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合适的测定方法是A:凝固点降低B:沸点升高C:渗透压力D:蒸气压下降正确答案:渗透压力4、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A: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质量浓度相同D:渗透浓度相同正确答案:渗透浓度相同5、以任意体积比混合生理盐水和50g·L-1葡萄糖溶液,红细胞置于其中将A:皱缩B:先皱缩再膨胀C:形态正常无法判断正确答案:形态正常6、红细胞置于其中会发生溶血的是A: 9.0g·L-1NaCl溶液B:50g·L-1葡萄糖溶液C:100g·L-1葡萄糖溶液D:0.9g·L-1NaCl溶液正确答案:0.9g·L-1NaCl溶液7、会使红细胞皱缩的是A:112g·L-1NaC3H5O3溶液B:5.0g·L-1NaCl溶液C:12.5g·L-1NaHCO3溶液D:10.0g·L-1CaCl2溶液正确答案:112g·L-1NaC3H5O3溶液8、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大于280mmol·L-1B:小于280mmol·L-1大于320mmol·L-1D:280~320mmol·L-1正确答案:280~320mmol·L-19、用理想半透膜将0.02 mol·L-1 蔗糖溶液和0.02 mol·L-1 NaCl 溶液隔开时,在相同温度下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B: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C: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D:互不渗透正确答案: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10、为阻止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间发生渗透现象,应在浓溶液液面上施加一额外压力,该压力是A:稀溶液的渗透压B:浓溶液的渗透压C: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渗透压之差D:纯溶剂的渗透压正确答案: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渗透压之差11、反渗透可以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习题集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元素:2.同位素:3.元素周期律4.化学键5.溶液:6.化学反应速率:7.同离子效应:8.盐类水解:9.有机化合物:10.同系物:二.选择题1.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A.氯化钾B.溴水C.碘酒D.氯气2.Cu的摩尔质量为()A.64B.64gC.64molD.64g/mol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它处于周期表中的()A. V AB. V?AC. V??AD. ?V A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CO2B.C2H5OHC. CaCO3D. K2CO35.分子式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是()A.己烷 B.1-己烯 C.环己烯 D.1-乙炔6.将12.5g葡萄糖溶于水。
配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A.25g/LB.5.0g/LC.50g/LD.0.025g/L7.在37℃时,NaCl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以下关系()A. c(NaCl)= c(葡萄糖)B. c(NaCl)=2c(葡萄糖)C. c(葡萄糖)=2 c(NaCl)D. c(NaCl)=3c(葡萄糖)8.下列物质中,不容易变质的是()A.维生素C片剂B.抗生素片剂C.油脂D.石灰石9.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D.促进水中的次氯酸分解10.向下列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B.氯酸钾C.氯化钠D.四氯化钾11.下列4种质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A.蔗糖溶液B.葡萄糖溶液C.KCl溶液D.NaCl溶液1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二氧化碳B.醋酸C.氯化钠D.醋酸铵13.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是()A.12.5gd NaHCO3B.1.00g/L的NaCl溶液C.112g/L的NaC3H5O3溶液D.50g/L的葡萄糖溶液14.下列名称不正确的选项是()A.2-甲基丁烷B.1-甲基戊烷C.3-甲基戊烷D.1,3-丁二烯15.下列物质中,容易燃烧的是( )A.NaClB.无水酒精C.HClD.金属Fe16.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有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是()B.异丁烷C.新戊烷D.2,2,4-三甲基戊烷17.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则必须有()A.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两溶液体积相同C.两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D.两溶液渗透浓度相同18.已知成人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成人胃液中的[H+]是婴儿胃液[H+]的()A.4倍B.5倍C.104倍D.10-4倍19.关于酸性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氢离子存在B.[H+]〈10-7mol/LC.[H+]>[OH-]D.pH=720.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N2B.NH3C.NOD.N2O5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酸B.氯化氢C.氯水D.漂白粉2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H2SB.NaOHC.HClD.I223.在0.5mol NaSO4中,含有的Na+数目是()A.3.01×1023B.6.02×1023C.0.5D.12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本性B.温度C.反应物的浓度D.压强2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B.硫酸C.氢氧化钠D.酒精三.填空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_________;共用两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_________;共用三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_________。
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第二章,溶液一,溶液的组成标度*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
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分:5 学时:90)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的必修课程,涵盖了无机、分析、物化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概念、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医学相关的重要化合物,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先讲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基础理论、滴定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等基础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讲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制备以及在医学上的用途等有关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及其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稀释定律的概念和应用;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及计算;难溶电解质的组成与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关系,沉淀的形成与转换的计算。
熟悉影响缓冲溶液性能的因素,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盐的溶解-沉淀平衡的影响。
了解正常人体体液的pH范围、缓冲溶液对稳定血液pH的作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酸碱的基本理论(电离理论、质子理论、溶剂理论、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理论);重点介绍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应用。
介绍弱酸、弱碱以及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酸、碱溶液中H3O+、OH-浓度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缓冲能力、配制方法和pH的计算;物质的溶解度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反应次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能斯特方程以及各种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医用化学基础》复习题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分散介质。
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渗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
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溶剂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只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进入溶剂一侧。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溶剂分子进入溶液。
等渗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mol·L-1为标准,低于280 mmol·L-1为低渗溶液;高于320 mmol·L-1的为高渗溶液。
医学常识:外科消毒用的乙醇浓度是75%?因为含有甲醇,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做饮用酒?血糖通常指血液中的是葡萄糖?机体溶胀能力下降是老年人产生很多皱纹及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生物标本防腐剂“福尔马林”的成分为40%甲醛水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半透膜存在时才存在;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等等。
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
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
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解释: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答: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用化学英文名称:Med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讲课学时:72 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4适用对象:护理专业(本科)、眼视光专业(本科)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为护理及眼视光等专业设立的一门普通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课程内容涉及到基础化学及有机化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用化学总学时为68学时,因此选择其中17个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基础化学部分包括:溶液、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共五章。
有机化学部分包括:有机化合物概述、烷烃、烯烃和炔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取代羧酸、含氮有机化合物、脂类、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共12章。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溶液目的要求:一、掌握1、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2、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浓度等概念,并能熟练计算渗透浓度;二、熟悉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物质的量、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
二、主要教学内容1、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医学院校开设医用化学的意义,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2、物质的量、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及其计算。
3、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4.、渗透物质的量浓度;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渗透现象在医学上的意义。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用基础化学课是医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根据医科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扼要地介绍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打下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医用基础化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能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56学时,教学时数分配如下: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2、化学与医学的关系3、医学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熟悉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了解医学化学的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认识学习医学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内容:1、溶液的浓度表示法及其换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分数浓度。
2、溶液的渗透压: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熟悉渗透现象的产生和条件,渗透压和浓度、温度的关系及渗透浓度的一般计算。
3、了解渗透压的概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教学内容: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2、酸碱质子理论。
3、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计算。
2、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配制,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教学要求: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Kw的含义。
2、掌握一元弱酸、一元弱减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的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的计算、配制。
4、熟悉酸碱质子理论。
5、熟悉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
6、了解缓冲容量。
7、了解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第四章胶体溶液教学内容:1、溶胶:性质、结构、稳定因素。
2、高分子溶液。
教学要求:1、掌握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
《医用化学》编写目录及字数控制要求第一章绪论(4500字李杰红)一、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二、医用化学的内容和特点三、学习医学化学的方法第二章溶液(12000字何广杰)第一节溶液的浓度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一)物质的量浓度(二)质量浓度(三)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二、溶液浓度的换算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第二节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一) 医学中的渗透浓度(二)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三)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2000字余先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平衡的移动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四章电解质溶液(33000字于洁)第一节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一、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二、同离子效应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二、酸碱反应的实质第三节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二、共轭酸碱对的关系三、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三、缓冲容量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五章胶体溶液(18000字于洁)第一节胶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溶胶一、溶胶的基本性质(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三)溶胶的电学性质二、胶团的结构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第三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第四节表面现象一、表面活性剂二、乳状液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六章配位化合物(21000字何广杰)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第二节配位平衡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二、配位平衡的移动(一)溶液pH值的影响(二)配位平衡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三)配位平衡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三节螯合物和配位滴定一、螯合物和螯合效应二、配位滴定(一)EDTA的结构和配位的特点(二)溶液pH值的控制(三)滴定终点的判断(四)应用示例——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七章电极电势(28000字余先纯)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势一、原电池二、标准电极电势(一)标准氢电极(二)标准电极电势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一)能斯特方程(二)电极电势的计算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八章有机化合物概述(21000字王金柱)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一、碳原子的结构二、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二)杂化轨道的类型三、共价键的类型第二节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一、诱导效应二、共轭效应(一)π-π共轭(二)p-π共轭(三)σ-π共轭(超共轭)第三节有机反应的类型一、自由基反应二、离子型反应(一)亲电反应(二)亲核反应第四节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一、次序规则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九章醇酚醚(24000字王金柱)第一节醇一、醇的分类和命名(一)醇的分类(二)醇的命名二、醇的性质(一)醇的物理性质(二)醇的化学性质三、重要的醇第二节酚一、酚的分类和命名二、酚的化学性质(一)弱酸性(二)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三、重要的酚第三节醚一、醚的分类和命名二、醚的性质三、重要的醚,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章醛和酮(24000 字李湘苏)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一)与氢氰酸加成(二)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三)与氨的衍生物加成(四)与醇加成二、α-氢的反应(一)卤代反应(二)醇醛缩合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一)还原反应(二)醛的氧化反应四、与品红亚硫酸试剂的显色反应第三节重要的醛和酮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一章有机酸(33000字傅春燕)第一节羧酸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二、羧酸的性质(一)酸性(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三)脱羧反应(四)二元羧酸的特性三、重要的羧酸第二节羟基酸和酮酸一、羟基酸二、酮酸三、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第三节对映异构一、偏振光和旋光性二、旋光度与比旋光度三、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四、费歇尔投影式五、D/L构型命名法阅读材料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二章脂类(12000字徐利敏)第一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二、油脂的性质三、磷脂第三节甾族化合物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一)甾醇(二)胆甾醇(三)甾体激素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三章糖类(24000字徐利敏)第一节单糖一、单糖的分类二、单糖的结构(一)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二)葡萄糖的环状结构(三)果糖的结构三、单糖的化学性质(一)氧化反应(二)酸碱溶液中单糖的化学反应(三)成苷反应(四)成酯反应四、重要的单糖第二节二糖第三节多糖一、淀粉二、糖原三、纤维素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21000字王倩)第一节胺一、胺的分类和命名(一)胺的分类(二)胺的命名二、胺的化学性质(一)碱性与成盐反应(二)酰化反应(三)与亚硝酸的反应三、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第二节酰胺一、酰胺的命名二、酰胺的化学性质(一)酸碱性(二)水解反应(三)与亚硝酸反应三、尿素第三节含氮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二、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一)酸碱性(二)亲电取代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三、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一)嘧啶及其衍生物(二)嘌呤衍生物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五章氨基酸和蛋白质(24000字王倩)第一节氨基酸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氨基酸的性质第二节蛋白质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三、蛋白质的性质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实验指南(24000字,李湘苏)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二电解质溶液及缓冲溶液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实验四醇和酚的性质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实验六有机酸的性质实验七糖类的性质实验八胺和酰胺的性质实验九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性质参考文献附录编写体例★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章与标题内容间空一字)(空一行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标题用4号仿宋粗体,前空2字,学习目标间无空格)1、(楷体、5号,前空2字)2、(楷体、5号,前空2字)3、‥……●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掌握、熟悉、了解等学习目标后空一行,排本章开篇引子,起承上启下作用,限200字以内(五号宋体)。
医用化学第二版答案医用化学第二版答案【篇一:医用化学习题答案】lass=txt>(1)3-甲基-5-炔-1-庚烯(2)(e)-4-溴-3-庚烯(3)1-异丙基-2,4-环己二烯(4)顺-1-甲基-4-叔丁基-环己烷(5)顺-1-苯基-1-丙烯;或(z)-1-苯基-1-丙烯(6)2,6-二甲基萘2、(1)clclclclclclcl(2)2+24oho(3)hbrbr(4)1br+br4、先加入agno3溶液,环己基乙炔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炔银沉淀;再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环己基乙烯使其褪色;与br2/febr3加热反应,其中2-环己基丙烷不反应;与kmno4反应,甲苯使溶液褪色。
5、为2coohkmnocoohno2+6、(1)3)223(2)h33)3no23(3)3第八章pp106 2、(1)brhc3h7 r (2)37c2h5 hbrc3h7 s43hohch3r (3)ch3 hclhbrc2h5 (4)hohhohcooh第九章pp1143hohch3s5【篇二:[护理学专科]医用化学习题册答案】ss=txt>专业:层次:无机部分第一章溶液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相等(- )4.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 )5.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 )6.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葡萄糖b.nacl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血栓的溶液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三、填充题为___________ kpa,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会产生________现象。
2.产生渗透现象的必需条件是(12渗透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