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朗贝尔原理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7.92 MB
- 文档页数:67
第十四章达朗贝尔原理动欝肉:用帝力学中研克平衡问题的方法来研克动力学问题・第一节惯性力a n质点的达朗贝余凍理F I = -man质点达朗贝余虑理作用于质点上的主动力F,釣束力F逢加惯性力F |扈形式上姐成平衡力糸.尸+仏+坊=0慣性力是人为地.級祖地加上去的,幷不真宾的作用蛊%体上。
达胡n余嫖理从形比上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符力学问题,它幷不故支动力学问题的卖质,质点矣际上也幷不平街。
F y+F Ny+F f y =0“动”代表研黑对象是动力学问题。
“鲁”代表研黑问题所用的方法是静力学方廉动静出的解題过程:1>分析境点所受的主动力和釣束力;2, 分析填点的运动,确走加速度;3. 衣填点上加上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慣性力。
—♦F/ = -ma4、用鑫平衡方程求解尸+丘+斤=0第二节质点糸的达朗贝余斥理质点糸达朗贝余療理—► —►—►F M +F* — 0对于每•个填A Fj +质点糸中毎个质点上作用的主动力,釣隶力和它的慣性力在形此上组成平衡力糸.玖=工即+工理)+工尸〃=0M。
=工M,,(砂))+工M。
(叩)+ 工M。
(F,) = 0工申+工礼=0工收(炉)+工见伉)二0例题1 汽车连同货杨的总质量是力,其质心c With o多汽车以加速度日沿水平道路行驶肘,求地面给前・后轮的铅直反力。
轮子的质量不计。
达朗贝尔原理后轮的水平距离分别是b和<7 ,离地面的离度是片力一加牡+尸皿@ +() = 0fn(gb +cih)则体作平动刖体作走粕转动1 •需粘不通过贋心,但驸体作匀速转动 F[ = mr c a ) co第三节创体慣性力糸的简化 巧=》(・m 冋) =沖a c。
第7章 达朗贝尔原理达朗贝尔原理是法国科学家达朗贝尔于1743年提出的,是分析力学的两个基本原理之一。
该原理揭示,对动力系统加入惯性力后,惯性力与外力构成平衡,因而提供一种用静力平衡方法处理动力学问题的普遍方法——动静法。
§7.1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7.1.1 惯性力与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1、质点达朗贝尔原理如图7.1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沿曲线轨道运动,受主动力F 和约束力N F 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 m +=F F a即0N m +-=F Fa 引入惯性力I m =-F a (7-1)则有0N I ++=F F F (7-2)这就是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组成平衡力系。
这样,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静力学的方法和技巧,求解动力学问题。
顺便指出,达朗贝尔原理作为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不需要推导证明的。
这里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可以说明它与牛顿力学在数学上的等价性。
问题7-1 如图所示,重为G 的小球用细绳悬挂,试求AC 绳断瞬时AB 绳的张力。
答 研究小球,加惯性力I F ,受力如图所示,由质点达朗贝尔原理,有0I T ++=F G F由力三角形有cos T F G =θ可见,加上惯性力,采用静力学中三力平衡的几何法求解决,直观简便。
2、惯性力的概念质点的惯性力I F 可以想象为:当质点加速运动时外部物质世界作用在质点上的一个场图7.1 质点达朗贝尔原理IF 问题7-1图力,其大小等于质点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质点加速度方向相反。
惯性力与万有引力是完全等效的。
惯性力与参考系相关,如图7.2(a)所示,小球在旋转水平圆台上沿光滑直槽运动。
在地面惯性参考系观察,小球运动的绝对轨迹为螺旋线,见图7.2(b),在水平面内受滑槽侧壁对它的作用力N F 作用,加速度如图所示;从转动圆台非惯性参考系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沿槽直线,在半径方向,受牵连法向惯性力2()nnIe Ie F mr ω=F 作用,小球沿直槽加速向外运动。
达朗贝尔原理—搜狗百科达朗贝尔原理d'Alembert principle研究有约束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的一个原理。
由J.le R.达朗贝尔于1743年提出而得名。
对于质点系内任一个质点,此原理的表达式为F +N-ma=0,式中F为作用于质量为m的某一质点上的主动力,N 为质点系作用于质点的约束力,a为该质点的加速度。
从形式上看,上式与从牛顿运动方程F+N=ma中把ma移项所得结果相同。
于是,后人把-ma 看作惯性力而把达朗贝尔原理表述为:在质点受力运动的任何时刻,作用于质点的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互相平衡。
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可将质点系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来解决,这种动静法的观点对力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Alembert principle作用于一个物体的外力与动力的反作用之和等于零。
即F+(-Ma)+N=0 (1)其中M,a为物体质量和加速度,F为物体受到的直接外力,N为物体受到的约束反作用力(也是外力)。
在没有约束时,相应的N=0,(1)式成为F-Ma=0 (2)与牛顿的运动第二定律一致,只是进行了移项。
但这是概念上的变化,有下列重要意义:①用(2)式表达的是平衡关系,可以把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
②在有约束情况下,用(1)式非常有利;它与虚功原理结合后,可列出动力学的普遍方程。
③用于刚体的平面运动时,可利用平面静力学方法,使问题简化。
实际上,达朗贝尔原理还为不久后创立的分析力学打下了基础。
研究有约束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的一个原理。
由J.le R.达朗贝尔于1743年提出而得名。
对于质点系内任一个质点,此原理的表达式为F+N-ma=0,式中F为作用于质量为m的某一质点上的主动力,N 为质点系作用于质点的约束力,a为该质点的加速度。
从形式上看,上式与从牛顿运动方程F+N=ma中把ma移项所得结果相同。
于是,后人把-ma 看作惯性力而把达朗贝尔原理表述为:在质点受力运动的任何时刻,作用于质点的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互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