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_答题模式归类》(原创)
- 格式:ppt
- 大小:1015.00 KB
- 文档页数:64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题类型及答题模式例析第一种类型鉴赏形象型1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寓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提问变体:诗中的某某某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怀?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理想?3解答分析:诗词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
所以,诗词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景或物。
4答题步骤:(1)指出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点。
(3)形象的意义。
5答题示例: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
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注解】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题: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诗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壮志未酬的抗金英雄形象。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
现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链接:常见艺术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提问方式】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
境是抒发情感的依托,所以本题答案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境+意。
为了更好的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同学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比如(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含义,详情意象作用相关材料)【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描述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是一幅优美和谐的春景图。
(步骤一)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光明媚、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步骤三)。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或诗眼的作用是什么?答:诗眼是指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或关键词,是整首诗的中心所在,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诗眼的作用是凝聚整首诗的主旨,突出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山行XXX远上寒山石径斜,XXX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诗眼是“枫林晚”,它凝聚了整首诗的主旨,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眼的作用是通过对XXX晚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凸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整首诗中,枫林晚景是诗人思考人生的重要场景,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关键意象。
三.分析修辞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答:修辞手法是指诗歌中的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用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凸显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例如: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登高XXXXXXXXX,XXX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万里悲秋常作客”和“艰难苦恨繁霜鬓”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苦闷;拟人手法“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赋予了自然景观生命力和感情色彩;排比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XXX飞回”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是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答:该诗的语言特色是简练、含蓄、意境深远。
XXX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山林幽深、泉水悠远、青松苍翠的景象,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运用了典雅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衬托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风格清新淡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提问方式:该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该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题型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题型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题型三:理解诗句意义型1.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解析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高考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解析答题模式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一)炼字类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阐明字所在的句子的含义3点明该字对主旨的作用《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题干要求: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他能深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标准答案1同意2看即“回望”之意3离人孤独的远去,还频频回望,令人肝肠寸断。
4“看”淋漓尽致的表现离别的酸楚(二)表现手法模式1译表现手法+主题句子。
+小主题2借助-------手法表达-------主题《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1采用衬托的手法2星斗阑干分外明亮衬托夜色黑暗草虫鸣叫衬托周围环境安静3运用衬托手法照应“早',抒发羁旅的孤独和寂寞。
(三)托物言志咏古诗类模式: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降英。
题干设置:“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降英”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1)美丽的榴花寂寞开放又孤独凋零。
(2)采用以乐衬哀的手法,借石榴花无人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四)关键词赏析模式(1)词意(2)词在结构上的作用(3)主旨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干设置:“折柳”在文中的作用?(1)“折柳”即惜别怀远之意。
(2)折柳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全诗的关键。
(3)自然而然的由笛声引发“思乡”之情。
(六)意境类模式:(1)营造了何种意境(2)描摹彰显意境的景物,语言力求最大限度的优美,但要忠实于原文。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干要求:诗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表现了何种感情?(1)幽静深寂(2)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轻松,水中青莲,营造了一幅秋天的恬静优美图(七)形象类模式(1)概括人形象(2)分析哪些诗句表现这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