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肾脏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96.53 KB
- 文档页数:3
入院记录患者XXX,男性,83岁,汉族,已婚,退休干部教师,现住址XXX,出生地XXX,入院时间:XXX,病史采集时间:XXX,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主诉:血糖升高5年,双足麻木1年,左足溃烂4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于7mmol/L,后多次于当地诊所测不同时静脉血,血糖均大于7mmol/L,自诉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时测血压正常,无突眼等症状,诊断为“2型糖尿病”,规律口服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不详。
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足麻木偶有针刺样感及双足背部水肿对温觉痛觉尚敏感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胸痛偶有胸闷气短二便正常未测血压血糖未予重视及治疗4月前自觉穿新鞋后不适出现双足部肿痛较前加剧呈持续钝痛继而出现水泡左足内踝部3×5cm25×6cm2右足外踝部2×3 cm2皮肤溃烂无发热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先后于我院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经积极正规治疗右足溃烂愈合左足溃烂无明显好转出院后于当地诊所继续治疗左足溃烂面积扩大以及疼痛加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可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患高血压病一年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规律口服吲达帕胺片 2.5毫克日一治疗,血压未规律监测自诉尚平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5年间断发作胸闷气短未规律用药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未到过牧区及疫区居住条件一般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否认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适龄结婚育子2女3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TX PX RX BpX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语利自主体位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皮下结节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及下垂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双侧乳突区及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两侧对称双侧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无增强及减弱触觉语颤两侧均等无增强及减弱两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明显心尖搏动触无震颤叩心界不大心率X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及周围血管征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4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各椎体无叩击痛足部溃疡见专科情况双侧肱二三头肌及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克氏征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专科情况左足内踝侧可见一约12×10cm2大小脓性结痂边缘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溃烂达肌层以下内踝下部可见2处约5×3cm23×2cm2大小脓痂去痂后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深达肌层压痛(+)左足指凹性水肿右侧皮肤无溃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皮温较低右侧正常痛温觉敏感触觉正常存在辅助检查随机血糖9.2mmol/L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血十八项:WBC11.1×109/L, N%79.3%, MCHC317g/L, PLT557×109/L, L%12.7%C-反应蛋白:85g/L初步诊断:1、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XXX首次病程记录年月日时患者xxx男性83岁主因血糖升高5年双足麻木1年左足溃烂4个月于年月日时入院病例特点:1,患者老年男性83岁2,慢性病程急性加重3,患者于5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于7mmol/L,后多次于当地诊所测不同时静脉血,血糖均大于7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规律口服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不详。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相关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相关性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发病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并分析相关研究论文、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
我们主要关注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的发病率、病理变化以及潜在的发病机制。
研究结果:1.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至40%会出现肾脏疾病。
此外,糖尿病还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病理变化:在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和肾小管损伤。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系膜区增生和肾小球基底膜的变异。
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
3. 发病机制:糖尿病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重要的发现。
高血糖是糖尿病导致肾脏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此外,糖尿病还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促进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的发生。
4. 预防与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控制血糖水平,维持正常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
其次,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这些因素也会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
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摄入和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措施。
结论:糖尿病与肾脏疾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肾脏疾病,我们应该加强血糖控制、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并采取适当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措施。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1.确定肾功能: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物之前,必须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指标,通常采用血清肌酐水平和估计GFR (eGFR)来评估。
根据GFR水平,将肾功能分为5个阶段:- GFR≥90 ml/min/1.73 m2称为1期肾病;- GFR 60-89 ml/min/1.73 m2称为2期肾病;- GFR 30-59 ml/min/1.73 m2称为3期肾病;- GFR 15-29 ml/min/1.73 m2称为4期肾病;- GFR <15 ml/min/1.73 m2 或透析为5期肾病。
具体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基于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个体化。
2.避免使用肾脏毒性药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避免使用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例如,胰岛素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能引起肾脏损害,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使用含有碘的造影剂时也应慎重,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肾脏功能损害。
3.个体化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目标、肾功能、年龄和合并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酮酸类似物。
-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是第一线口服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肾脏没有明显毒性。
但是在肾功能损害时应用应谨慎。
其他胰岛素增敏剂如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等也常常作为二线药物应用。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和格列奈酮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肾功能损害时应慎用。
-酮酸类似物:使用酮酸类似物如米格列酮可减少葡萄糖产生并提高胰岛素增敏性,适用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此外,还有其他降糖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但在肾功能损害时或许需要调整剂量。
4.定期监测药效与副作用: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后,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和患者的一般情况。
二型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住院医师发言一、引言在医学领域,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因其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迁移性,所以在日常临床护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
特别是在住院医师实习阶段,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护理和管理,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今天,我想根据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重点讨论并共享一些在二型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中的发言和观点。
二、二型糖尿病护理的挑战性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护理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疑难的病例,例如症状不典型、血糖波动大、并发症复杂等。
这些情况需要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三、病例讨论1. 病例一患者:女性,72岁,确诊二型糖尿病20年,最近出现频繁低血糖症状。
处理方法: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等。
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强血糖监测和饮食指导,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2. 病例二患者:男性,65岁,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胸闷和疲乏症状。
处理方法:在稳定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应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
需要制定合理的降糖治疗方案,并联合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心脏科、肾脏科、内分泌科等,从而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四、总结与回顾在临床护理中,二型糖尿病的疑难病例是一大挑战,但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不断总结讨论,调整治疗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以上的讨论和病例共享,我深刻理解了在二型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护理、治疗、教育等多种手段,全方位、个性化地护理患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进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次讨论,希望大家能对二型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类似病例,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然而,当糖尿病患者患上肾病时,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和评估,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主要采用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CR)两个指标进行评估。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根据eGF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
e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通常情况下,eGFR的数值越高,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好。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中,eGFR的水平被划分为,≥90ml/min/1.73m²为1期,60-89ml/min/1.73m²为2期,30-59ml/min/1.73m²为3期,15-29ml/min/1.73m²为4期,<15ml/min/1.73m²为5期。
通过eGF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根据UACR的水平,也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阶段。
UACR是尿蛋白排泄率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尿中排泄的蛋白质很少,但在肾脏病变时,尿中的蛋白质排泄率会明显增加。
根据UAC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A1期(正常/微量白蛋白尿),<30mg/g,A2期(中度白蛋白尿),30-300mg/g,A3期(重度白蛋白尿),>300mg/g。
通过UAC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蛋白质排泄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eGFR和UACR两个指标,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6个阶段,A1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2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3期,eGFR60-89ml/min/1.73m²,UACR≥30mg/g;B1期,eGFR30-59ml/min/1.73m²,UACR≥30mg/g;B2期,eGFR15-29ml/min/1.73m²,UACR≥30mg/g;C期,eGFR<15ml/min/1.73m²,UACR≥30mg/g。
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确诊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认患者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
2. 蛋白尿: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天,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0毫克/克,即可诊断为肾病。
3.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是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当GFR小于60毫升/分/1.73平方米时,即可诊断为肾病。
4. 肾脏损伤的其他证据: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肾小球硬化等肾脏损伤的证据。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2型糖尿病的确诊、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其他肾脏损伤证据。
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缓肾脏损伤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如何评估和管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其风险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通常是根据白蛋白尿和/或 eGFR降低的存在,在没有其他主要肾脏损害原因的体征或症状的情况下做出的临床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被认为包括长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肉眼血尿的白蛋白尿,以及渐进性eGFR 下降。
然而,2 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可能存在糖尿病肾病征象,或没有视网膜病变。
eGFR 降低但无白蛋白尿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经常被报道,而且随着美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eGFR 降低也越来越普遍。
活动性尿沉渣(含红细胞或白细胞或细胞管型)、蛋白尿快速增加或肾病综合征、eGFR快速降低或无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应考虑转诊至肾病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包括肾活检的可能性。
1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无视网膜病变的肾脏疾病。
在2型糖尿病,如肾活检所证实,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引起的CKD仅具有中度敏感性和特异性(20)。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1-2期CKD定义为eGFR ≥60 mL/min/1.73 m2的高蛋白尿证据,而3-5期CKD定义为eGFR范围逐渐降低(21)(图 11.1 )。
在任何eGFR水平下,蛋白尿程度与心血管疾病(CVD)、CKD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相关(7)。
因此,KDIGO(肾病:改善全球结局)建议采用更全面的CKD分期,纳入eGFR所有阶段的蛋白尿;该系统与风险更密切相关,但是也更复杂并且不直接转化为治疗决定(2)。
因此,根据当前的分类系统,必须对eGFR和蛋白尿进行量化,以指导治疗决策。
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eGFR水平对于调整药物剂量或限制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白蛋白尿的程度应影响降压药物选择或降糖药物的选择。
观察到的 eGFR 损失病史(这也与 CKD 进展和其他不良健康结局风险有关)和肾脏损害的原因(包括糖尿病以外的可能原因)也可能影响这些决定。
急性肾脏损伤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标准是血清肌酐在短时间内持续增加 50%或更多,这也反映为 eGFR 的快速下降(25,26)。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Wnt5a和SFRP5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探究选取了100名已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并选取了同期80名非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比较组。
通过采集全部被试者的空腹血样,测定其血清中Wnt5a和SFRP5的浓度,并结合临床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Wnt5a水平显著增高,而SFRP5水平则显著降低,与比较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进一步分析发现,Wnt5a水平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S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呈正相关(P < 0.05),而SFRP5水平则与这些指标呈负相关(P < 0.05)。
此外,探究还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与Wnt5a和SFRP5的水平变化有关。
年龄、病程和空腹血糖与Wnt5a水平呈正相关(P < 0.05),而与SFRP5水平呈负相关(P < 0.05)。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与Wnt5a水平呈正相关(P < 0.05),与SFRP5水平呈负相关(P < 0.05)。
这些结果进一步确认了Wnt5a和SFRP5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血清Wnt5a和SFRP5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步密切相关。
Wnt5a水平的增高和SFRP5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肾脏毁伤的指标之一。
此外,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因素也与这些变化相关。
该探究为进一步探究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本探究发此刻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Wnt5a水平提高且SFRP5水平降低。
这些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相关干系,并受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DKD是CKD的重要病因。
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文献报道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DKD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种族、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盐饮食、血脂异常、肾毒物质、急性肾损伤、蛋白摄人过多等。
与不合并DKD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KD 患者死亡率更高,且大部分死亡是由于心血管事件导致。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定义与诊断(一)DKD定义【关键信息】:•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既往称“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C级)(二)评估指标及筛查【关键信息】:•白蛋白尿: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为尿白蛋白增加;且在 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预估GFR(eGFR)下降:eGFR<60ml·min-1·1.73m-2•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l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DKD(B级)1.评估指标白的量。
的主要指标是GFR。
直接测定GFR对设备要求高、临床推广价值小,一般用eGFR代替。
2.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肾病,确诊 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以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三)DKD的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升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诊断DK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合并视网膜病变有助于DKD的诊断:2. 以下情况需考虑NDKD,应注意鉴别诊断:3. 确诊DKD后,应根据eGFR进一步判断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见表1。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一、概述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已对国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逼近惊人的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问题的严重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不仅表现为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体现在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上。
糖尿病更多地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这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等,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流行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影响等。
长期的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深入了解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只有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糖尿病这一严峻挑战,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型糖尿病:通常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血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部分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阳性。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举措发布时间:2022-09-28T05:26:41.25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韦天煦[导读]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且是一类终生性疾病韦天煦重庆市南川区中医医院 408400内一科【摘要】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且是一类终生性疾病,无根治疗法,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水平,配合饮食与运动及药物等干预来延长其生存时间。
发病后需及时诊断与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诱发相关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
同时,2型糖尿病有诸多危险因素,积极做好预防与干预十分关键。
本文就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干预策略,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策略;心理干预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主要类型,占90%以上,随着近几年老龄化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1]。
糖尿病随着病情进展,其各类并发症发生风险会明显升高,为此需积极做好预防与干预。
从既往文献[2]中看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较多,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具体如下。
1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较多,但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遗传。
大量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在其病因组合中,糖尿病家族史占首位,可见遗传因素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之一[3]。
通过对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分析,并对基因水平阐述其发生与发展过程,可为病因学研究提供证据。
比如,有学者对本病遗传学分析,发现了一些和本病易感性关联的染色体区域和基因,常见的有和糖代谢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等;和脂代谢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胰岛素抵抗因自、β3肾上腺素体基因等;和其他路径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线粒体基因与肿瘤坏死因子α等。
(2)肥胖。
研究证实,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易感因素之一[4]。
既往一些横断面与纵向研究指出,体质量指数和2型糖尿病危险性呈正比,而且不同种族、性别之间一致性高。
血清肌酐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与危险因素分析李爱琴;何泱;汤正义;王卫庆;宁光【摘要】Objective To detect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to analyze the abnormal GFR and i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e -vention of renaldysfun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 381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acute complications on admission were consec -utively collected.Thes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norm al group (GFR≥90 mL· min -1 ),mildly reduced group (60≤GFR <90 mL · min-1 ),and moderately reduced group (30≤GFR <60 mL· min-1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of GFR by 99mTc-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 (99mTc-DTPA) 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ing.The medical history,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iochemical index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indexes features and the risk factor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Of the enrolled T2DM patients,48.0% had normal GFR,40.8% had mildly reduced GFR and 11.2% had moderately reduced GFR.Results from or-dered Logistic (Ordinal)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age,duration of diabetes,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serum creatinine,uirineα1 microglobulin,urine creatinine,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and sex were the impact factors of GFR (β=0.076,0.048,0.023, 0.051,0.454, -0.072,0.324, -0.911,respectively,all P <0.05).Correct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und thatGFR was mainly in -fluenced by HbA1c,serum creatinine and urine albumin .Conclusions Hyperglycemia was the main risk factor of reduced GFR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rmal serumcreatinine ,therefore,preventive measures of nephropathy were controlling glycemic levels and pre -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urinary protein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异常与相应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临床观察和预防肾功能异常的关键点.方法连续收集非急性并发症入院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381例,利用99mTc 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脉显像检测GFR,根据检测值范围分为:GFR≥90 mL·min-1为正常组,GFR≥60~90 mL·min-1为轻度异常组,GFR≥30~60 mL·min-1为中度异常组,对各组进行病史分析、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了解各组的临床指标特点与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在入选的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中,GFR正常的占48.0%、轻度异常占40.8%、中度异常占11.2%;应用有序logistic(Ordinal)等级回归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尿肌酐、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是显著影响GFR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76、0.048、0.023、0.051、0.454、-0.072、0.324、-0.911,均P<0.05),校正影响因素发现GFR主要与HbA1c、血肌酐、尿蛋白有关.结论血清肌酐正常的T2DM患者的GFR降低影响因素主要与高血糖有关,预防肾脏病变主要还是控制血糖,同时也要防止尿蛋白的出现.【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8(022)006【总页数】5页(P1031-1035)【关键词】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危险因素【作者】李爱琴;何泱;汤正义;王卫庆;宁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 200025;开封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 475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脏病变严重性的判断,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确定的[1]。
·糖尿病与并发症·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2.177中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何佩茹1,林涛1,薛玉仿2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南京211100;2.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营养科,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7例,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作为患者分组依据,分为2型糖尿病并发DN组(UACR≥30 mg/g)76例和2型糖尿病未并发DN组(UACR<30 mg/g)131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DN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水平、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高血压为DN独立危险因素(OR=2.361、3.425,P< 0.05)。
结论中老年DN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高血压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针对病程长、血糖控制效果差、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应给予重点关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1(b)-0177-04Analysis of Main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HE Peiru1, LIN Tao1, XUE Yufang21.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main risk factors affec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A total of two 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 was adopted as the basis for grouping of patient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DN group (UACR≥30 mg/g) 76 cases. type 2 diabetes without DN group (UACR<30 mg/g) 131 cases.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D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In univariate analysis,diabetes course, com⁃bined hypertension,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level, and Triacylglycerol (TG)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N were duration of diabetes≥10 years, hypertension (OR=2.361, 3.425, 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D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clude diabetes with a course of ≥10 years and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 and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ic nephropathy;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作者简介]何佩茹(1990-),女,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要点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 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
(2)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
(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
(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
(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病学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 倍)。
二、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且这种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对健康有影响,其诊断标准见表1。
由糖尿病引起的CKD称为糖尿病肾病, 其诊断标准参考表2,符合任何一项者可考虑为糖尿病肾病(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推荐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eGFR(CKD-EPI)计算公式计算eGFR (参考 )。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指南根据eGFR来进行CKD的肾功能分期。
除外eGFR,尿白蛋白水平也是诊断CKD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