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镜下修补
- 格式:ppt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34
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技术说明引言:关节镜手术是一种现代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中。
半月板是人体关节中重要的软骨结构,其损伤常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半月板修复术通常采用切除损伤部分或缝合边缘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一、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的定义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是指通过关节镜手术,在损伤的半月板上进行全内缝合,以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切除或缝合边缘的方法,全内缝合技术能更好地保护半月板组织,减少创伤,提高手术效果。
二、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的操作步骤1. 麻醉:患者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关节镜通过小切口插入关节腔。
2. 清理关节腔:通过关节镜,清理关节腔内的异物和损伤组织,为后续操作做准备。
3. 损伤评估:评估半月板的损伤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全内缝合修复。
4. 缝合准备:使用特殊的缝合器械,在半月板损伤处钻孔,为缝合线的通过做准备。
5. 缝合操作:将缝合线依次穿过钻孔的位置,形成缝合环,通过调节缝合线的张力,实现半月板的内缝合。
6. 术后处理:完成缝合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确保无明显出血和残留异物,最后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三、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的优势1. 保护半月板组织:与传统的切除或缝合边缘方法相比,全内缝合技术能更好地保护半月板组织,减少损伤。
2. 提高修复效果:全内缝合技术能更准确地复位损伤的半月板,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手术的修复效果。
3. 减少并发症风险:全内缝合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降低感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4. 提高患者满意度:由于全内缝合技术的优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较快,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四、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内缝合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半月板损伤的修复中。
膝关节镜下3种不同缝合方式修复半月板撕裂【关键词】膝关节镜膝关节镜下手术医治半月板撕裂,已成为广大骨科医师所认同的微创手术。
为尽可能保留功能尚存的半月板,关节镜术者进行了不懈的尽力[1],如何将不同形状的半月板撕裂进行稳固地缝合固定,直接阻碍手术疗效及预后。
本院自2000年系统开展关节镜手术以来,对典型的半月板撕裂用3种不同的缝合方式,修复了52例病例,成效中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半月板撕裂患者52例,男46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岁;病程3周~10年,平均2年;内侧16例,外侧24例,内外侧12例。
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外伤史,膝关节不同程度肿胀、疼痛、弹响、交锁,患肢无力,膝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手术方式由内向外缝合法利用Livatec牌关节镜设备,配套双针型半月板缝合通道器械,双针型半月板缝合线。
适用于半月板前中段的桶柄状、纵形、斜形、水平及横形撕裂。
(1)用咬钳、刨削刀、半月板挫刀等清理撕裂处(现在不要用电凝刀),尽可能使撕裂处及断端呈现新鲜创面,使对接面表面滑腻、曲线流畅,避免凹凸不平。
对边缘剥脱变形者应注意,刨刀进入室外侧间隙清理瘢痕及部份增生的滑膜及平台边缘;对桶柄状、纵形、水平裂等在“红区”、“红―白区”范围内缝合,半月板内侧缘3mm之内拒绝刻意缝合,应行整理性切除[2]。
(2)选择适合弯曲角度、双针型半月板缝合通道在撕裂的内侧,定位于撕裂缘偏内2mm左右,插入第一缝合针透过半月板及外面软组织,从内向外,稍露缝针尾端,以防缝针拔出后再做外面切口,易切断缝合线的现象。
移动通道至撕裂外侧缘紧靠撕裂缘,插入第二缝针,在外面双针显露之间做一切口,拔出双针,切断双线,双线均匀使劲用SMC打结法结扎,整个进程要在镜视下进行,以防撕裂处折叠或松弛。
对双重纵裂或水平裂半月板,尽可能用一根缝线缝合内外侧块,以避免半月板过量损伤,造成缝合性撕裂,并可幸免缝线使劲不均,人为造成表面凹凸不平。
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评价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与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在治疗半月板损伤方面的优劣。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了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6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 评分)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Lysholm 评分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虽然耗时较长,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因此推荐作为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手术方式。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损伤前言膝关节半月板是一种位于膝关节内部的纤维软骨结构,它的作用是缓冲膝关节的压力,保护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然而,由于外力或者老化等原因,半月板有时会发生损伤,导致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1]。
为了恢复半月板的完整性和功能,医生通常会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半月板损伤[2]。
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法是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
这两种手术方法都是利用微创技术,在膝关节内部进行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3]。
在本文中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做出进一步比较,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选取了2019 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具有手术指征,经过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0例患者。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半月板切除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并在大腿根部用气压止血带止血。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手术治疗40例单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术后抬高患肢,局部冰敷,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鼓励康复锻炼。
结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等早期并发症,36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2例活动范围0°~110°,HSS术后评分88.2±4.1。
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半月板修整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可以获得膝关节良好功能的近期疗效。
及时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疗效和防止手术并发症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标签:膝关节,半月板,关节镜手术,治疗,护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属于膝关节内损伤,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关节疼痛和逐渐加重的关节功能障碍。
传统的保守治疗不易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康复时间长及容易出现并发症等缺陷。
2013年4月~2014年4月,作者所在疼痛康复医院在关节镜辅助下,对38例单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进行微创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在围手术期,及时准确的护理对确保手术疗效和防止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对其初步应用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2~58岁;其中车祸伤6例,运动损伤14例,无明显诱因20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症状持续时间1~180天。
合并膝关节骨折和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未进入本组统计范围。
1.2 术前准备和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入院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防止漏诊其他重要系统的损伤。
(2)观察患肢肿胀和血供:详细询问损伤过程和体格检查,判断肢体神经和血管是否受损。
(3)了解有无基础性病变: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4)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摄患膝后正侧位X线片,常规进行MRI检查以更详细了解膝关节内情况,以及合并损伤,从而有助于手术方案的确定。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康复与护理。
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对75例需要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59例,女16例,并且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半月板缝合修复系统缝合固定。
结果:术后给予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75例患者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均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无疼痛。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护理人员需重视对患者的护理过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并不断更新护理知识,给予患者有效的整体护理,使患者术后的预期效果大大提高。
关键词:关节镜;半月板缝合修复;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本组75例患者,男性59例,女性16例。
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2周至7个月,患者均有关节弹响、肿胀,42例出现单膝绞锁状疼痛,37例有腔内有积液。
1.2 手术方法(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麻醉生效后,取患者仰卧位,左膝截石位,右膝自然下垂,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内上,前外,前内关节镜入路探查:右膝关节内侧3型滑膜皱襞,内侧半月板形态完整,外侧盘状半月板,外侧盘状半月板中部复合撕裂,前后交叉韧带形态完整。
镜下部分切除外侧半月板,1枚Fast-Fix360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缝合修复外侧半月板。
充分冲洗,缝切口,关节腔内注入吗啡10mg,玻璃酸钠2.5ml。
加压包扎。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评估:①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②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③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④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如果病情允许,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粗纤维食物;⑤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同时讲解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