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3
七年级道法开学第一课一、课程导入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时事新闻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看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道德观念的培养1. 介绍道德的基本概念,如诚信、友善、尊重等,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
3.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三、法治意识的培养1. 介绍法治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等,让学生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他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四、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在联系,强调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
2. 引导学生学会在道德与法治之间找到平衡,做到既遵守法律,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
五、课程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道德与法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表现,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方面不断进步。
(注:本文仅提供全文的五分之一内容,未完待续。
)六、课程拓展与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治机构,增强学生对法治现实运作的认识。
2. 邀请法律工作者、道德模范等到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真人真事,深化学生对道德法治的理解。
3. 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实践能力。
七、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道德法治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提供道德法治教育相关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010203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七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定位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程特点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权利义务。
01第一周道德与法治概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02第二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道德规范03第三周法律基础知识、宪法与行政法01020304第四周:民法、刑法、程序法与司法实践第五周: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环境法与资源法第六周至第八周:复习与考试通过以上课程计划,希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则,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规定个人对社会、他人和自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道德主要涉及善恶、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其范围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道德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相对稳定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什么是道德?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关系,强调仁爱、忠诚、孝顺和礼仪等美德。
西方传统道德观念则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和独立思考等价值。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差异在文化、宗教、历史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道德观念也在逐渐融合。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差异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对人类道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