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32.00 KB
- 文档页数:20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⑴进一步熟悉HPLC仪器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HPLC的基本操作;⑵了解色谱定量操作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特点;⑶学习未知样品中甲苯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⑴校正因子:(1)绝对校正因子;(2)相对校正因子。
⑵常见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1)归一化法。
特点:简单、方便、准确,但要求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2)内标法。
特点:使用相对校正因子定量,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由于需要增加内标物,增大分离的难度。
(3)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简单、方便,由于采用绝对校正因子定量,结果受到操作技术因素以及具体色谱条件影响较大。
(4)内标标准曲线法。
三、仪器与试剂LC-1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甲醇(色谱纯)、二次去离子水、甲苯、系列甲苯标准溶液、平头微量注射器(100 l)、待测溶液四、LC-1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⑴流动相的预处理用甲醇和二次去离子水配成500 mL (V/V=90:10)的甲醇溶液,用0.45μm 有机滤膜过滤,超声波清洗器脱气10~20 min,装入流动相贮液瓶。
⑵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1)依次打开高压输液泵、紫外检测器电源开关(2)打开色谱N2000在线工作站,选择通道,建立运行方法。
(3)打开三通阀(逆时针半圈),按“Purge”排除流路中的气泡。
排气完毕后,按“Stop”键,停泵,关闭三通阀。
按“Flow”设置流速1.0 mL/min,“Enter”确认。
(4)按“设定”键,检测波长254 nm。
按“↓”键,输入“1”,开启氘灯。
(5)按“Run”键,启动输液泵。
(6)检查基线,零点校正,待基线稳定后,用平头微量注射器取试液20 μL,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时注入样品,转动阀柄至“Inject”位置,同时点击软件“采集数据”。
注意!平头微量注射器用甲醇清洗3次后,再用试液清洗3次,避免气泡。
(7)待所有色谱峰流出完毕后,按“停止采集”键,保存数据并在N2000离线工作站处理数据,记录组分的峰面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溶液中化合物的技术。
它是在液相色谱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分离能力强、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HPLC技术的核心是色谱柱和溶液泵。
色谱柱是分离样品的重要部分,根据不同的分离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柱子,例如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大小分子排阻柱等。
溶液泵用于将样品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推动通过色谱柱,保持流动相的恒定。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预处理:将待分析样品进行处理,如提取、浓缩、溶解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2. 进样:将样品注入到进样装置中,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精确地给定进样体积。
3. 分离:在色谱柱中根据样品分离目标的性质和柱上固定相的特性,通过流动相的带动将样品分离。
4. 检测:利用检测器检测样品的浓度或质量,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5. 数据处理:通过对检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和计算,得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药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它能够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效、灵敏、准确的分离和分析,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与案例分享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纯物质作为标准样品。
液相色谱的定量是相对的定量方法,即:由已知的标准样品推算出被测样品的量。
液相色谱法定量的依据
被测组分的量(W)与响应值(A)(峰高或峰面积)成正比,W=f×A。
定量校正因子(f):是定量计算公式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时单位响应值(峰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由已知标准样品的量和其响应值可以求得定量校正因子。
测定未知组分的响应值,通过定量校正因子即可求得该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常用术语:
样品(sample):含有带测物,供色谱分析的溶液。
分为标样和未知样。
标样(standard):浓度已知的纯品。
未知样(unknow):浓度待测的混合物。
样品量(sampleweight):待测样品的原始称样量。
稀释度(dilution):未知样的稀释倍数。
组分(componance):欲做定量分析的色谱峰,即含量未知的被测物。
组分的量(amount):被测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积分(integerity):由计算机对色谱峰进行的峰面积测量的计算过程。
校正曲线(calibrationcurve):组分含量对响应值的线性曲线,由已知量的标准物建立,用于测定待测物的未知含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
1外标法
标准曲线法,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在液相色谱中用的最多。
内标法准确但是麻烦,在标准方法中用的最多。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简称HPLC-E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电化学检测原理相结合,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介绍了HPLC-EC 技术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将对HPLC技术和电化学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一节将详细讨论HPLC-EC的实验原理与分析过程。
第四部分将探讨HPLC-EC在环境污染物、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最后一节是总结与展望,回顾整篇文章所提到的内容,并展望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取得的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的相关知识,深入探讨其原理及其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通过文章阐述,读者可以对HPLC-EC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了解到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2.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概述:2.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简介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分离技术。
它基于物质在溶剂流动下通过固定相的不同速率进行分离,可用于分析和检测各种化合物。
HPLC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样品分析中。
2.2 电化学法简介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极与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势来检测或测定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电极类型和测量参数,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滴定法、恒定电位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和浓度范围内的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2.3 结合应用优势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是将HPLC技术与电化学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在液相中进行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它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注射、色谱柱的分离、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首先,样品通过注射器被注入到色谱柱中。
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填料和固定相组成。
填料是一种多孔的固体材料,具有大量的表面积,用于吸附和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
固定相是填料表面的化学物质,它与待分离的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使化合物在填料中发生分离。
样品在色谱柱中被分离成不同的组分,这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第一步。
接下来,分离后的化合物通过色谱柱被逐一洗脱出来,并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特性,如吸收、荧光、电化学活性等,对化合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将被转化成电信号,并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后,数据处理系统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色谱图谱和化合物的峰面积。
色谱图谱是根据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和检测器的信号强度绘制的图形,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化合物的分离情况。
峰面积则可以用来计算化合物的浓度或纯度,实现对样品的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通过样品的注射、色谱柱的分离、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实现对化合物的分析和定量。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基于样品在液相中的分配
行为以及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它能够对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定量和定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如下:
1. 选择性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中,样品混合物被注入装有固定相(柱填充物)的色谱柱中。
不同物质在柱填充物上的吸附和解吸速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温度和流速等参数来实现对样品中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2. 吸附-解吸过程: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样品溶解于流动相中,与固定相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涉及吸附和解吸,吸附过程发生在固定相表面,解吸过程发生在固定相表面和流动相中物质的分配行为。
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性质和柱填充物的特性,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
3. 柱填充物:高效液相色谱柱的填充物通常是多孔性固体颗粒,如硅胶或石英。
填充物的选择与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的目的有关。
柱填充物的粒径、孔径和表面性质将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4. 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的结果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记录。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根据待分析物的性质和浓度选择适当的检测器。
总之,高效液相色谱是利用样品在液相中的分配和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解吸过程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调整柱填充物、流动相和检测器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样品中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分离和定量测定。
药学专业中药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药学专业中的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成分、功效和应用的学科。
在中药学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药学专业中药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和比较样品的性质、形态、色泽等特征,来确定其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在中药学中,定性分析常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1. 宏观鉴别法: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例如,黄芩的外观应为黄色,若发现颜色异常,则可能为假冒品。
2. 显微镜鉴别法: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来鉴别其真伪和质量。
例如,黄连的表皮细胞应有明显的蓝色细胞壁,若观察到细胞壁缺失或变形,则可能为假冒品。
3. 化学试剂鉴别法:通过与特定化学试剂的反应,来鉴别中药材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用碘液滴在地黄片上,若出现紫色或蓝色反应,则说明含有甾体类化合物。
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通过测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其质量和功效的方法。
在中药学中,定量分析常用于评估中药制剂的含量和药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1. 薄层色谱法:将样品溶解后,在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分离,然后用特定显色剂显色,并通过比色法测定色斑的强度,来计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样品溶解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3. 气相色谱法:将样品挥发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三、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在中药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有效;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中药制剂的含量和药效,指导中药的合理使用。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仪器分析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它通过利用柱子中流动的流动相和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互作用,使样品组分在柱子中发生分离,再通过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由流动相供给系统、进样器、柱子、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流动相供给系统通过恒压或恒流的方式将流动相送入进样器中,进样器将样品注入柱子中,柱子根据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发生分离,之后检测器检测进入检测器的各组分的浓度,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时间短、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流速更高,柱子填充物颗粒更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
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的需求量较小,具有较好的分析灵敏度。
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食品、药物、化工等领域的组分分析和质量控制。
在生物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生物样品中代谢产物和药物的分析。
通过绑定柱子、手性柱子以及使用不同的检测器,可以对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定量测试。
例如,对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对药物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保证食品和水的安全等。
在环境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水质、大气和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通过连接各种不同相的柱子,可以对复杂的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使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可以对分离后的各组分进行检测和定量。
在食品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物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柱子和检测器,可以对复杂的食品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在药物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药品中活性成分和杂质的分析。
分析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双胍辛胺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尹丽丽(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 201112)摘 要:目的:建立水果和蔬菜中双胍辛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样品经过正丁醇∶正己烷=1∶1混合溶液提取,再用酸化水净化。
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萃取液中的双胍辛胺的含量,采用HILIC-C18柱分离,在ESI正离子模式下,以质谱多反应监测,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在10~500 ng·mL-1,双胍辛胺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检出限为0.002 0 mg·kg-1,定量限为0.011 mg·kg-1,双胍辛胺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水果回收率在92.7%~108.9%,蔬菜回收率在96.2%~110.0%,水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15%~4.45%,蔬菜相对标准偏差为1.36%~2.15%。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胍辛胺的方法准确、快速,能够满足水果、蔬菜中双胍辛胺的分析要求。
关键词:双胍辛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果;蔬菜Determination of Iminoctadine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YIN Lili(Shanghai Huabiao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Shanghai 2011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minoctadin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the solution of butyl alcohol and hexane (1∶1), and then cleaned-up by acidified water. Iminoctadine was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 with a HILIC chromatographic column, analyzed in positive electronic spayionization (ESI+) mode with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quantified by the external standart method. Result: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ver 0.995 in the range of 10~500 ng·mL-1 for iminoctadine.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0.002 0 mg·kg-1. The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were 0.011 mg·kg-1. The mean recoveries of iminoctadine at three spiked levels were in the range from 92.7% to 108.9% of fruits and 96.2%~110.0% of vegetables,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from 1.15%~4.45% of fruits and 1.36%~2.15% of vegetables. Conclusion: Determination of iminoctadine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which was accurate and rapid, suitable for analysis of iminoctadine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 iminoctadin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ruits; vegetables双胍辛胺是一种广谱性杀真菌剂,对某些病原真菌有很高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作用方式是抑制病菌类脂的生物合成,是触杀和预防性杀菌剂,对大多数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有很好的效果[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乙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乙酸的基本原理。
3、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已配制的浓度不同的萘乙酸标准溶液进入色谱系统。
如流动相流速和泵的压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恒定的,测定它们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t R和峰高A后,可直接用t R定性,用峰面积A作为定量测定的参数,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外标法)测定未知浓度萘乙酸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1、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2、色谱柱:Zorbax C8,5µm,250×4.6mm,20μL定样环。
3、流动相:H2O和CH3OH4、萘乙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萘乙酸标准品制成浓度(mg/L)分别为0.1、0.2、0.4、0.6、0.8、2、5、8、10、15、20 mg/L的对照品溶液,放入冰箱备用。
5、未知物萘乙酸6、平头微量注射器。
四、实验步骤1、开机(1) 检查流动相、废液瓶和色谱柱;(2) 打开打印机和计算机的电源;(3) 自上而下打开个组件电源,Bootp Server里显示有信号时(有六行字符);(4) 打开工作站。
2、编辑方法(1) 选择“Method”菜单,然后“EDIT METHOD”依屏幕提示进入以下设定:(a)泵对话框:设定泵的流速:1.0mL/min;H2O和CH3OH线性梯度洗脱:H2O 0 min:10%;1 min:20%;3 min:30%;4 min:30%;(b)检测器对话框:设定波长337 nm。
(2) 单击“Method”菜单,选中“Save Method As…”,输入方法名,单击OK。
(3) 从“Run Control”菜单中选择“Sample Info…”选项,输入操作者名称,在“Data file”中选择“Manual”或“Prefix”。
(4) 单击Ok,等仪器Ready,基线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