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是一种结合了高效液相色
谱(HPLC)和质谱(MS)技术的分析方法。
HPLC用于分离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而质谱用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用LC-MS方法分析给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并确
定其组成和含量。
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将给定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前处理,并将其溶
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2.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品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LC-MS系统
正常运行,并设定适当的参数。
3. 样品进样:将样品溶液加入进样器中,并设置合适的进样量。
4. HPLC分离:使用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进行HPLC分离,
使样品中的化合物逐一分离。
5. MS检测:将HPLC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中进行检测,获取质谱图谱和相关数据。
6. 数据分析:根据质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LC-MS方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多个化合物。
经定量分析,确定了各化合物的含量范围和相对含量比例。
结论
LC-MS方法是一种可靠和高效的分析技术,在化合物分离和
鉴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对所研究样
品的化学组成和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依据。
延伸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LC-MS方法在不同样品和
化合物类别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成像等,可以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分析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以及对不同成分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它利用高压泵将样品溶液以高压送入色谱柱,通过与填料相互作用而进行分离。
在色谱柱中,不同成分将因其在填料中的亲和力不同而被分离开来。
通过检测器检测各个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过滤处理。
2. 色谱柱准备,连接色谱柱,并进行平衡处理。
3. 仪器调试,将色谱仪的流动相、检测器等参数进行调试。
4. 样品进样,将处理好的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送入色谱柱。
5. 数据采集,通过色谱仪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6. 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进行各组分的峰识别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定量分析。
得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峰面积和峰高,并通过标准曲线进行了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的色谱分离效果良好,各组分分离度高,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木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了色谱柱的选择和调试、样品的制备和进样、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步骤。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操作技术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文献。
1. Skoog, D. A., Holler, F. J., & Crouch, S. R. (2017).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Cengage Learning.2. Snyder, L. R., Kirkland, J. J., & Glajch, J. L. (2011). Practical HPLC method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以上就是本次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六 萘、联苯、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目的要求:(1)了解反相色谱的优点和应用(2)掌握归一化定量方法2.原理在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ODS ),极性流动相,这种色谱法称为反相色谱法。
这种分离方式特别适合于同系物,苯并系物等。
萘、联苯、菲在ODS 柱上的作用力大小不等,它们的'k 值不等('k 为不同组分的分配比),在柱内的移动速率不同,因而先后流出柱子。
根据组分峰面积大小测定的定量校正因子,就可由归一化定量方法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归一化定量公式为:''''1122%100i i i n nA f P A f A f A f =⨯++⋅⋅⋅式中,i A 为组分的峰面积,'i f 为组分的相对定量校正因子。
采用归一化法的条件是: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要流出色谱柱,并能给出信号。
此法简便、准确,对进样量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3.仪器与试剂仪器:Shimadzu LC-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吸收检测器(254nm );柱Econo-sphore C 18(3μm);10c m ×4.5mm 微量注射器。
试剂:甲醇(AR );重蒸馏一次;二次蒸馏水;萘;联苯;菲均为AR 级。
流动相:甲醇/水=88/12。
4.实验步骤(1)按操作说明书使色谱仪运行正常,并将实验条件调节如下:柱温:室温流动相流量:1.0mL/min检测器工作波长:254nm(2)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萘约0.08g ,联苯0.02g ,菲0.01g ,用重蒸馏的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3)在基线平直后,注入标准溶液3.0μL ,记下各组分保留时间,再分别注入纯样对照。
(4)注入样品3.0μL,记下保留时间,重复两次。
(5)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关好仪器。
5.结果处理(1)确定未知样中各组分的出峰次序。
(2)求取各组分的相对定量校正因子。
篇一: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 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
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
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要求的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2 进样系统: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
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
进样系统包括取样、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
商品化的hplc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m、5μm、7μm、以及10μm。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技术,可
以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的混合物。
它基于物质在流动相(溶剂)和固定相(色谱柱上的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利用流动相的流动将待测样品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通过分析组分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不同组分的含量或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用于分析和监测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药物、天然产物、食品成分等。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制备流动相、样品进样、流动相流动、色谱柱分离、检测器检测、结果处理等。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制备和仪器条件的优化,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需要注意流动相成分的选择、色谱柱的使用寿命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实验六阿司匹林原料药中水杨酸的液相色谱分析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的原理及方法。
2.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操作。
3.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一般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分析试样中各组分在流动相推动下,通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到达检测器。
由于不同化合物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与固定相及流动相的作用力不同,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各组分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而被分离。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标准物质与待测样品中同一化合物保留时间一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
定量分析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洗脱液系统及对被分析物反应较为灵敏的检测器。
被测组分要与其他成分有足够的分离度。
一般要求被定量的物质与相邻组分的分辨率要大于1.5,分辨率R s用下式计算:2(t R2-t R1)R s= ——————ω1+ω2式中:t R2-t R1为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之差;ω1、ω2为两个谱带基线宽度。
当R s≥1时,峰面积重叠小于2%,定量结果比较准确。
2.外标校正曲线法定量校正曲线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经曲线拟合而得到的含量-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的曲线。
测定待分析样品的响应值后,用校正曲线进行含量计算的方法为外标法。
3.水杨酸含量分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并被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
由于其很容易降解为水杨酸,药物中水杨酸含量测定被用于阿司匹林的质量监测。
用液相色谱法可以很好地分离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水杨酸的含量可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1.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高压输液泵、进样阀及紫外检测器)固定相:C18键合多孔硅胶小球,5μm。
柱尺寸:150mm×4.6mm I.D.。
20μL定量环。
2.试剂双蒸水;甲醇(色谱纯);冰醋酸(分析纯);水杨酸(标准品);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原料药品)。
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配制(1)水杨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水杨酸标准品8.1mg,溶解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水杨酸储备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乙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乙酸的基本原理。
3、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已配制的浓度不同的萘乙酸标准溶液进入色谱系统。
如流动相流速和泵的压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恒定的,测定它们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t R和峰高A后,可直接用t R定性,用峰面积A作为定量测定的参数,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外标法)测定未知浓度萘乙酸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1、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2、色谱柱:Zorbax C8,5µm,250×4.6mm,20μL定样环。
3、流动相:H2O和CH3OH4、萘乙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萘乙酸标准品制成浓度(mg/L)分别为0.1、0.2、0.4、0.6、0.8、2、5、8、10、15、20 mg/L的对照品溶液,放入冰箱备用。
5、未知物萘乙酸6、平头微量注射器。
四、实验步骤1、开机(1) 检查流动相、废液瓶和色谱柱;(2) 打开打印机和计算机的电源;(3) 自上而下打开个组件电源,Bootp Server里显示有信号时(有六行字符);(4) 打开工作站。
2、编辑方法(1) 选择“Method”菜单,然后“EDIT METHOD”依屏幕提示进入以下设定:(a)泵对话框:设定泵的流速:1.0mL/min;H2O和CH3OH线性梯度洗脱:H2O 0 min:10%;1 min:20%;3 min:30%;4 min:30%;(b)检测器对话框:设定波长337 nm。
(2) 单击“Method”菜单,选中“Save Method As…”,输入方法名,单击OK。
(3) 从“Run Control”菜单中选择“Sample Info…”选项,输入操作者名称,在“Data file”中选择“Manual”或“Prefix”。
(4) 单击Ok,等仪器Ready,基线平稳。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的结构和性能;3.进行一些标准品的测定,验证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打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电源,启动设备,待仪器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准备待测样品溶液,并过滤以去除杂质。
3.打开进样器盖,将待测样品溶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进样器。
4.设置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并调节柱温箱温度,使样品能够顺利分离。
5.打开检测器并进行基线校正,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6.开始自动分析,记录输出数据。
7.报告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一标准品进行分析测定,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具体如下:峰1:保留时间为10.345min,峰面积为1246.78mm^2;峰2:保留时间为12.789min,峰面积为1843.56mm^2;峰3:保留时间为15.367min,峰面积为2150.89mm^2;...五、实验讨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化合物。
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峰面积的大小来估计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样品的分析,可能需要进行柱后衍生化或其他特殊处理,以增强分离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性能。
同时,通过对标准品的测定,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准确性和重复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汪仲良,杨正葆,胡冬琴,杨建民.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的示例:实验名称: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组分;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原理的检测技术。
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通过不同性质的固定相实现组分的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可用于定性分析,而组分的浓度或含量可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仪器: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固定相、检测器等,确保仪器正常运行;2.配置样品:将待测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3.连接仪器:将流动相泵、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确保密封良好;4.平衡色谱柱:在开始进样之前,让色谱柱通过流动相进行平衡,使固定相达到稳定状态;5.进样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进样器中,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记录各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6.清洗色谱柱:实验结束后,用适量的流动相清洗色谱柱,以除去残留的样品组分;7.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峰识别、定量和定性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记录各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色谱图,标注各个峰对应的组分;3.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个组分的浓度或含量;4.分析实验结果,与标准品进行比较,确定组分的性质。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分离和检测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2.通过与标准品比较,确定了各个组分的性质;3.本实验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研中。
液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样品准备、试剂选择、色谱柱和流动相的优化,以及检测器的设置。
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关键步骤。
首先,样品准备是液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第一步。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样品通常是溶解在溶剂中的。
因此,样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此外,还需注意样品浓度的选择,既要保证分析灵敏度,又要避免溶解度过高导致柱塞堵塞等问题。
其次,试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在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试剂包括流动相溶剂、样品前处理溶剂和标准品制备溶剂等。
在选择流动相溶剂时需要考虑色谱柱的适应性,以及对样品的溶解度和保护柱的能力。
对于样品前处理溶剂,需要避免与样品发生反应,并且要保证溶解度的适当性。
标准品制备溶剂则需要满足对标准品的溶解度和黏度的要求。
除了试剂的选择,色谱柱和流动相也是液相色谱法中需要优化的部分。
色谱柱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进行,如正相柱、反相柱或离子交换柱等。
色谱柱的尺寸也需根据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进行选择。
流动相的优化涉及到溶剂的选择和组成,pH值的调节以及流速的设定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分离和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验确定。
最后,为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需要设置合适的检测器。
在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在选择检测器时要考虑其灵敏度、选择性和线性范围等特性,以及与分离柱和流动相的兼容性。
在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注意柱温的调节、样品进样的方式和进样量的设定等。
柱温的调节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和峰形,而样品进样的方式和进样量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目的进行选择,以充分利用色谱柱的分离能力。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样品准备、试剂选择、色谱柱和流动相的优化,以及检测器的设置等。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以获得准确、可重复的分析结果,满足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杨秀琼学号:20082401129专业:化学年级班级:08化二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液相色谱分析混合样品中的苯和甲苯实验类型:综合实验时间:2010/416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它是在经典液相色谱实验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的检测器,而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离分析技术。
具有分离效能高,检出限低,操作自动化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其基本原理:利用欲分配的诸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有差异(即由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此两相中分配反复进行,从几千次到百万次,即使组分的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随着液体流动相却可以有明显的差异,最后使这些组分都得到分离,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
三、[仪器和试剂:]1.主要仪器:岛津液相色谱仪(LC-10AT)[配有紫外检测PhenomenexO柱];10μL微量注射器2、试剂:甲醇、水苯和甲苯混合待测溶液苯标准溶液:2.0μL/mL甲苯标准溶液:2.0μL/mL苯、甲苯混合标准溶液:1.0μL/mL、2.0μL/mL、5.0μL/mL、10.0μL/mL 四、[实验步骤]1、按操作规程开机。
2、.选择合适的流动相配比,优化色谱条件通过调节溶剂甲醇和水的混合比例,从而来优化色谱调剂。
调好最佳色谱条件,控制流速为1ml/min 。
柱温30℃,检测波长354nm 3、苯、甲苯定性分析在最佳条件下,待基线走稳后,用10μL 微量注射器分别进样10μL 苯和 甲 苯混合待测溶液,10μL 苯标准溶液(2.0μL/mL)和10μL 甲苯标准溶液(2.0μL/mL)(微量注射器用甲醇润洗3~5遍),观察并记录色谱图上显示的保留时间,确定苯和甲苯的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芳香烃混合物的各组分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芳香烃混合物的各组分含量一、实验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芳香烃混合物的各组分含量。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将液相背靠液相进行分离的色谱分析方法。
在本实验中,选择一种适宜的流动相,通过进样器将待分析的芳香烃混合物注入进液相色谱柱,利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芳香烃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柱内进行分离。
通过控制液相流速、柱温等参数,可以实现对芳香烃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高效液相色谱仪2.色谱柱3.样品:芳香烃混合物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需求,配置适宜的流动相溶液。
2.打开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仪器的预热和调试。
3.调节样品进样器,将待测的芳香烃混合物注入进样器中。
4.将进样器连接至HPLC仪器,进行进样。
5.根据所选取的柱类型和分离目标,调节液相流速、柱温等参数进行分离。
6.观察高效液相色谱图谱,记录各峰的保留时间。
7.参考标准溶液浓度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插入实验结果示例图谱]根据光谱图谱,我们可以根据各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得到芳香烃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组分1:某 mg/mL组分2:某 mg/mL......组分n:某 mg/mL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地对芳香烃混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芳香烃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为后续实验或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七、实验心得与建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同时,在选择流动相溶液、调节液相流速等参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另外,对于柱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类型的柱会对分离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需要根据分离目标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在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HPLC仪器基本结构,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液相色谱定性分析的方法;
3. 加深对色谱分离原理的理解,掌握主要实验条件的选择
二. 实验原理
HPLC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
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
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还有电脑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
但是峰面积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组分的质量,而且还与它的性质有关。
即当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组分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同一检测器进行测定时,所得的峰面积却不相同。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 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峰面积A:色谱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
峰面积一般用mm2、mm×min或检测器的输出的信号单位表示。
色谱峰的面积可由色谱仪中的积分仪求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求得:
对于对称的色谱峰:A=1.065h W1/2
对于非对称色谱峰:A=1.065 h (W0.15+W0.85)/2
三. 实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waters e2695高液相色谱仪配2998二极管阵列(PDA)检测器,自动进样器,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4.6mm
四.实验内容与主要步骤
1.样品:喹乙醇经0.45 m滤膜过滤至1 m L的样品管中。
2.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pH=4,0.02mol/L)=2:8
检测波长:270nm 流动相流速:1.0ml/min 进样量:10ul
3.开机,平衡:
打开稳压电源,待电压稳定于220 V后,依次打开Varian 210泵,Varian 335 PDA检测器电源开关,计算机主机;显示器。
双击鼠标左键打开Varian WS;待屏幕上方出现LC Workstation后,单击鼠标System control连机进入程序。
点击Method,编辑方法,点击System Setup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后点击Save。
将该方法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放上配制好的流动相,由File中打开Activate Method,选择编辑好的方法激活,平衡色谱柱,到基线基
本走平为止。
4.样品测定:最简单的单一面积比较法,以其标准溶液峰面积和样品液峰面积求出样品液中被测物质的含量。
五.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喹乙醇保留时间:
喹乙醇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