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慈母情深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导语母亲,儿子,邻居,朋友……似曾相识的平凡人物,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却如重锤擂鼓,震撼人心。
哪怕是面对贫困,哪怕是身陷绝境,有了爱的滋润,生活就会充满温暖与希望。
仔细阅读课文,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笔下流淌着的人间真情吧!11 慈母情深1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2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3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
4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5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6 “你找谁?”7 “找我妈!”8 “你妈是谁?”9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10 “那儿!”11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12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3 “妈……”14 “妈……”15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16 你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17 “我……”18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19 “我……要钱……”20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21 “要钱干什么?”22 “买书……”23 “多少钱?”24 “一元五角就行……”25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6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 "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27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28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29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慈母情深》资料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
该文章被选入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8课;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6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三单元第11课。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梁晓声(1949——至今)《慈母情深》的作者,当代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进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第 1 页共1 页。
五上语文慈母情深笔记慈母情深笔记——课文背景:《慈母情深》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文章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那时物资紧缺,在那种环境下,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唯有读书、看报。
可是大多数老百姓家境都很贫困,多数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二三十元,维持生活已经不易,所以用一元五角钱买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可是“母亲”却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两次给“我”钱,支持和鼓励“我”买书,字里行间中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笔记——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5):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6-34):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35-38):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慈母情深笔记——课文主题: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慈母情深笔记——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的事。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作用?空间低矮、四壁潮湿、光线阴暗、酷热难耐、空气污浊、噪音震耳。
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差、劳动高度紧张,说明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给钱买书,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3.你从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其身体瘦弱的形象。
“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张口要钱作铺垫。
4.你有过“鼻子一酸”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
东门车站“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大红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募捐的人却寥寥无几。
10 点钟左右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乞丐拄着木拐杖,缓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里乞讨来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中,然后缓缓地走了。
《慈母情深》笔记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他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背景介绍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
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
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但是穷而不苦,穷则思变,这正是中国人不买外国饮料,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精神的缩影。
二、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作者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第二段讲母亲还了“我”一顿棍棒。
第三段讲“我”到邻居家偷走一本《青年近卫军》。
第四段讲“我”把这本小说读完了。
第五段讲“我”有钱时却不能买到书。
第六段讲“我”拿出母亲给我的钱买水果罐头。
第七段讲“我”向母亲要钱买书。
第八段讲母亲掏出凑来的钱给“我”买书。
第九段讲“我想给母亲买本书——我想给母亲买本书”。
三、笔记总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梁晓声在少年时期家里很穷,但母亲仍然凑钱为他买了一本长篇小说的事。
文章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和子女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体现了亲情的无价。
同时,这篇课文也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在文中,作者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但因为家里很穷,他只能到邻居家偷走这本书。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被这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因为
各种原因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但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赏析《慈母情深》原文:我家住在一条小胡同里,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好。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她在一家棉纺厂工作。
每天早晨,我都会看到母亲早早地起床,忙碌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辛劳。
她的眼神虽然疲惫,但充满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我们的深深爱意。
有一次,我看见母亲的手上布满了伤口和老茧,那是她在纺织机前长时间工作的痕迹。
我心疼地问她:“妈妈,你的手疼吗?”母亲微笑着摇摇头,说:“只要你们过得好,妈妈就不觉得疼。
”那个冬天,我需要买一本学习用的参考书,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
母亲知道后,默默地拿出她辛苦攒下的钱,递给我,说:“去买吧,孩子,学习是最重要的。
”看着母亲那双粗糙而充满爱的手,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我知道,那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爱,那是她无私的付出和奉献。
《慈母情深》赏析:《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普通工人的母亲形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文章通过描述母亲早起劳作、手上布满伤口和老茧以及默默为孩子付出的情景,生动刻画了母亲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形象。
这些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母亲的辛勤和付出,同时也揭示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和互动,进一步深化了母爱的主题。
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在她的言语和行动中,尤其是她愿意牺牲自己的舒适和利益,只为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这更是母爱的极致体现。
总的来说,《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以其深情的叙述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提醒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母爱,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回报母亲的辛勤付出。
第三单元导语母亲,儿子,邻居,朋友……似曾相识的平凡人物,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却如重锤擂鼓,震撼人心。
哪怕是面对贫困,哪怕是身陷绝境,有了爱的滋润,生活就会充满温暖与希望。
仔细阅读课文,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笔下流淌着的人间真情吧!11 慈母情深1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2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3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
4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5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6 “你找谁?”7 “找我妈!”8 “你妈是谁?”9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10 “那儿!”11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12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3 “妈……”14 “妈……”15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16 你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17 “我……”18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19 “我……要钱……”20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21 “要钱干什么?”22 “买书……”23 “多少钱?”24 “一元五角就行……”25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6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 "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27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28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29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慈母情深》主要内容是什么?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母子之间情深似海。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的赏析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慈母情深》的主要内容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母子之间情深似海。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的赏析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导语:《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慈母情深原文:梁晓声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
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
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
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
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于瘪的胸脯。
千奇百怪。
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
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
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
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懦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
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
毛茸茸的褐色。
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用竹蔑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
《慈母情深》资料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
该文章被选入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8课;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6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三单元第11课。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梁晓声(1949——至今)《慈母情深》的作者,当代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进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11 慈母情深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脊.背(jí jǐ)弯曲.(qū qǔ)龟.裂(ɡuī jūn)
攥.着(zuàn zhuàn)数.落(shǔ shù) 瘦.小(sòu shòu)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⑴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⑵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
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3、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作者在这里连用了四个“立刻”,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成练习
母亲的“存折”
这存折其实是一叠白纸,一叠记录着儿女饮食喜好的白纸,一叠深厚的母爱!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砰砰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
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
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rìxīn yuèyì(),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
可生性juèjiàng( )的母亲都──回绝了。
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家庭的和睦。
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的看着我们吃。
菜品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shuāi tuì( )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
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
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
她看着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
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
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
“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
我偷偷的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汉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
只不过母亲害怕把它弄坏,专门用一个硬硬的存折皮给它包上。
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完全相信了那一句话:世界上最guǎng mào( )、最无私的是母亲的爱。
别人看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被母亲视作珍宝似的珍藏着,岁月能够冲垮的只是她的记忆力,但无法抹去母亲对子女们无尽的爱。
1、将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
2、读5—9小节,简要概括事情的主要内容。
3、母亲的“存折”记录着什么?当我发现“存折”的奥秘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用这样一个细节表现慈母之爱。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选择一个片段,把细节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