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 (复习课)
- 格式:pptx
- 大小:256.03 KB
- 文档页数:14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2. 统计的方法: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制定决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2. 请学生收集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题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用字母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学习整式的乘除法和因式分解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梳理整式的相关概念,归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学思考: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数式通性”,体会蕴含在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清楚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正确合并同类项、准确运用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再次领悟整式的相关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可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完本章的全部知识后,进行专题复习提高。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要让学生再次领悟整式的相关概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给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学法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章末复习检测卷(二) 统计(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某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体重的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被抽查的学生是样本C.抽取的60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D.抽取的6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解析:答案:2.某考察团对全国10大城市进行职工人均工资水平x(元)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元)统计调查,y与x具有相关关系,线性回来方程为y=0.66x+1562,若某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7675元,估计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A.83% B.72%C.67% D.66%解析:将y=7675代入回来方程,可计算得x≈9262,所以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7675÷9262≈0.83,即约为83%.答案: A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有以下结论: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由题意知,众数与中位数都是3,平均数为4.只有①正确,故选A. 答案: A4.某商品销售量y (件)与销售价格x (元/件)负相关,则其回来方程可能是( ) A .y =-10x +200 B .y =10x +200 C .y =-10x -200D .y =10x -200解析: ∵商品销售量y (件)与销售价格x (元/件)负相关, ∴b <0,解除B ,D.又∵x =0时,y >0,∴故选A. 答案: A5.“互联网+”时代,全民阅读的内涵已然多元化,提倡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某校为了解中学学生的阅读状况,从该校1 600名高一学生中,采纳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进行调查.若抽到的男生比女生多10人,则该校高一男生共有( )A .760人B .840人C .860人D .940人解析: 本题考查分层抽样.设所抽取的男生、女生分别有x 人、y 人,则⎩⎪⎨⎪⎧x +y =200,x -y =10解得⎩⎪⎨⎪⎧x =105,y =95所以该校高一男生共有105200×1 600=840(人),故选B.答案: B6.(2024·山东日照一中期中考试)对某商店四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统计,所得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A .46,45,56B .46,45,53C .47,45,56D .45,47,53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中位数为45+472=46,众数为45,极差为68-12=56.答案: A7.为探讨某药品的疗效,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全部志愿者的舒张压数据(单位:kPa)的分组区间为[12,13),[13,14),[14,15),[15,16),[16,17],将其按从左到右的依次分别编号为第一组,其次组,…,第五组.如图是依据试验数据制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与其次组共有20人,第三组中没有疗效的有6人,则第三组中有疗效的人数为( )A .1B .8C .12D .18解析: 由图知,样本总数为N =200.16+0.24=50.设第三组中有疗效的人数为x ,则6+x50=0.36,解得x =12.答案: C8.假如在一次试验中,测得(x ,y )的四组数值分别是A (1,3),B (2,3.8),C (3,5.2),D (4,6),则y 与x 之间的回来直线方程是( )A .y =x +1.9B .y =1.04x +1.9C .y =0.95x +1.04D .y =1.05x -0.9解析: x =14(1+2+3+4)=2.5,y =14(3+3.8+5.2+6)=4.5.因为回来方程过点(x ,y ),代入验证知,应选B.答案: B9.若样本数据x 1,x 2,…,x 2 018的标准差为3,则数据4x 1-1,4x 2-1,…,4x 2 018-1的方差为( )A .11B .12C .143D .144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方差的求解.因为样本数据x 1,x 2,…,x 2 018的标准差为3,所以方差为9,所以数据4x 1-1,4x 2-1,…,4x 2 018-1的方差为42×9=144,故选D.答案: D10.某学校随机抽取20个班,调查各班中有网上购物经验的人数,所得数据的茎叶图如下图所示.以组距为5将数据分组成[0,5),[5,10),…,[30,35),[35,40]时,所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 )解析: 借助已知茎叶图得出各小组的频数,再由频率=频数样本容量求出各小组的频率,进一步求出频率组距并得出答案.法一:由题意知样本容量为20,组距为5. 列表如下:分组频数频率 频率组距 [0,5) 1 120 0.01 [5,10) 1 120 0.01 [10,15) 4 15 0.04 [15,20) 2 110 0.02 [20,25) 4 15 0.04 [25,30) 3 320 0.03 [30,35)33200.03[35,40] 2 110 0.02 合计201视察各选择项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知选A.法二:由茎叶图知落在区间[0,5)与[5,10)上的频数相等,故频率、频率组距也分别相等.比较四个选项知A 正确,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有A ,B ,C 三种零件,分别为a 个、300个、200个,采纳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A 种零件被抽取20个,则a =________.解析: 依据题意得45a +300+200=20a ,解得a =400.答案: 40012.如图是依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的状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共有学生3 000人,由统计图可得该校共捐款________元.解析: 由扇形统计图可知,该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学生960人、990人、1 050人,由条形统计图知,该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人均捐款分别为15元、13元、 10元,所以共捐款15×960+13×990+10×1 050=37 770(元).答案: 37 77013.某校开展“爱我母校,爱我家乡”摄影竞赛,9位评委为某参赛作品给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记分员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分,复核员在复核时,发觉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 )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当是________.解析: 平均分为91分,∴总分应为637分.由于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故须要分类探讨:①若x ≤4,则89+89+92+93+92+91+90+x =637,∴x =1;②若x >4,则89+89+92+93+92+91+94=640≠637,不符合题意.故填1. 答案: 114.为了解篮球爱好者小李的投篮命中率与打篮球时间之间的关系,下表记录了小李某月1号到5号每天打篮球时间x (单位:小时)与当天投篮命中率y 之间的关系:小李这56号打6小时篮球的投篮命中率为________.解析: 平均命中率y =15×(0.4+0.5+0.6+0.6+0.4)=0.5,而x =3,∑i =15x i y i =7.6,∑i =15x2i =55,由公式得b ∧=0.01,a ∧=y -b ∧x =0.5-0.01×3=0.47,∴y ∧=0.01x +0.47.令x =6,得y∧=0.53.答案: 0.5 0.5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为-1,0,4,x,7,14,中位数为5,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解析: 由于数据-1,0,4,x,7,14的中位数为5,所以4+x2=5,x =6.设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由题意得 x =16×(-1+0+4+6+7+14)=5,s 2=16×[(-1-5)2+(0-5)2+(4-5)2+(6-5)2+(7-5)2+(14-5)2]=743. 16.(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一带一路”的信息,某中学实行了一次“丝绸之路学问竞赛”,共有800名学生参与了这次竞赛.为了解本次竞赛成果状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果(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你依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解答下列问题:分组频数频率60.5~70.50.1670.5~80.51080.5~90.5180.3690.5~100.5合计(1)若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个样本,现将全部学生的成果随机地编号为000,001,002,…,799,试写出其次组第一名学生成果的编号;(2)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将答案干脆填在表格内),并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若成果在85.5~95.5分的学生为二等奖,问参赛学生中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有多少名?解析:(1)依据系统抽样法则,要从总体中抽取50个样本,需将总体分为50组,则每组的学生数为800÷50=16,故其次组第一名学生成果的编号为016.(2)频率分布表如下表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分组频数频率60.5~70.580.1670.5~80.5100.2080.5~90.5180.3690.5~100.5140.28合计50 1(3)在被抽到的学生成果中在85.5~95.5分的个数是9+7=16,占样本的比例是1650=0.32,即获得二等奖的概率约为32%,所以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有800×32%=256(名).17.(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学问,增加环保意识,某中学实行了一次环保学问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与了这次竞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的成果状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果(得分为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你依据下面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下图),解答下列问题:组号 分组 频数 频率 1 [50,60) 4 0.08 2 [60,70) 8 0.16 3 [70,80) 10 0.20 4 [80,90) 16 0.32 5 [90,100]合计(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2)不详细计算频率组距,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这900名学生竞赛的平均成果(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解析: (1)40.08=50,即样本容量为50.第5组的频数为50-4-8-10-16=12, 从而第5组的频率为1250=0.24.又各小组频率之和为1,所以频率分布表中的四个空格应分别填12,0.24,50,1.(2)依据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设第一个小长方形的高为h 1,其次个小长方形的高为h 2,第五个小长方形的高为h 5.由等量关系得h 1h 2=12,h 1h 5=13,补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50名学生竞赛的平均成果为x =4×55+8×65+10×75+16×85+12×9550=79.8≈80(分).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得这900名学生竞赛的平均成果约为80分.18.(本小题满分14分)某部门为了了解用电量y (单位:千瓦时)与气温x (单位:℃)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因某天统计的用电量数据丢失,用t 表示,如下表:(1)(2)若用电量与气温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回来直线方程为y ∧=-2x +b ∧,且预料气温为-4 ℃时,用电量为2t 千瓦时.求t ,b 的值.解析: (1)x =14(18+13+10-1)=10,s =14[(18-10)2+(13-10)2+(10-10)2+(-1-10)2]=1942. (2)y =14(24+t +38+64)=t +1264,∴t +1264=-2×10+b ,即4b -t =206.①又2t =-2×(-4)+b ,即2t -b =8.② 由①②得,t =34,b =60.。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标题:统计复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术语,如数据、样本、总体、频率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理解统计结果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础知识回顾这部分主要是对已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回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表,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同时,也要讲解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任务,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统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新的统计知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表,或者进行数据分析。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进行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进行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学生学得好,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
第2课时统计课后篇巩固探究A组1.下列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是()A.单产不为常数时,土地面积和总产量B.人的身高与体重C.季节与学生的学习成绩D.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2.某中学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该校高一年级全体8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做牙齿健康检查.现将800名学生从1到800进行编号.已知从33~48这16个数中抽到的数是39,则在第1小组1~16中随机抽到的数是()A.5B.7C.11D.13k==16,即每16人抽取一个人.因为39=2×16+7,所以第1小组中抽取的数为7.3.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A.9.4,0.484B.9.4,0.016C.9.5,0.04D.9.5,0.016=9.5.方差s2=[(9.4-9.5)2+(9.4-9.5)2+(9.6-9.5)2+(9.4-9.5)2+(9.7-9.5)2]=0.016.4.某地区有300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30家,中型商店有75家,小型商店有195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为() A.2家B.3家C.5家D.13家1: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为,则抽取的中型商店为75×=5(家).方法2:因为大、中、小型商店数的比为30∶75∶195=2∶5∶13,所以抽取的中型商店为20×=5(家).答案:C5.某商场在五一促销活动中,对5月1日9时至14时的销售额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9时至10时的销售额为2.5万元,则11时至12时的销售额为()A.6万元B.8万元C.10万元D.12万元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11时至12时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即销售额为25×=10(万元).答案:C6.从一堆苹果中任取了20个,并得到它们的质量(单位:g)数据分布表如下:分组[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频数 1 2 3 10 1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 g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解析:由表中可知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 g的苹果数为20-1-2-3=14.故约占苹果总数的=0.70=70%.答案:70%7.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额y的统计数据如下表:广告费用x/万元 4 2 3 5销售额y/万元49 26 39 54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x+中的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约为元.解析:=3.5,=42,∴=42-9.4×3.5=9.1,∴回归方程为=9.4x+9.1,∴当x=6时,=9.4×6+9.1=65.5..58.现有同一型号的电脑96台,为了了解这种电脑每开机一次所产生的辐射情况,从中抽取10台在同一条件下做开机实验,测量开机一次所产生的辐射,得到如下数据:13.712.914.413.813.312.713.513.613.113.4(1)写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上述样本的过程;(2)根据样本,请估计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标准差的情况.解:(1)利用随机数表法或抽签法.具体过程如下:方法一(抽签法):①将96台电脑随机编号为1~96;②将以上96个分别写在96X相同的小纸条上,揉成小球,制成号签;③把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④从容器中逐个抽取10个号签,每次取完后再次搅拌均匀,并记录上面的;⑤找出和所得对应的10台电脑,组成样本.方法二(随机数表法):①将96台电脑随机编号,编号为00,01,02, (95)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然后依次向右读,每次读两位,凡不在00~95中的数和前面已读过的数跳过不读,直到读出10个符合条件的数;③这10个数所对应的10台电脑即是我们所要抽取的样本.(2)=13.44;s2=≈0.461.故总体平均数为13.44,总体标准差约为0.461.9.对某班50人进行智力测验,其得分如下:48,64,52,86,71,48,64,41,86,79,71,68,82,84,68,64,62,68,81,57,90,52,74,73,56,78,47,66,5 5,64,56,88,69,40,73,97,68,56,67,59,70,52,79,44,55,69,62,58,32,58.(1)这次测试成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2)将[30,100)平分成7个小区间,试画出该班学生智力测验成绩的频数分布图.(3)分析这个频数分布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1)最小值是32,最大值是97.(2)7个区间分别是[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每个小区间的长度是10,统计出各小区间内的数据频数,列表如下:区间[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频数 1 6 12 14 9 6 2频数分布图如下图所示.(3)可以看出,该班智力测验成绩大体上呈两头小、中间大、左右对称的钟形状态,说明该班学生智力特别好或特别差的是极少数,而智力一般的是多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分布.10.导学号17504078已知学生的总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下表给出了5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的总成绩和数学成绩(单位:分).学生编号1 2 3 4 5成绩总成绩/x482 383 421 364 362数学成绩/y78 65 71 64 61(1)求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回归直线方程.(2)根据以上信息,如果一个学生的总成绩为450分,试估计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3)如果另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为92分,试估计其总成绩是多少?解:(1)列出下表,并进行有关计算.编号x y x2xy1 482 78 232 324 37 5962 383 65 146 689 24 8953 421 71 177 241 29 8914 364 64 132 496 23 2965 362 61 131 044 22 082合计 2 012 339 819 794 137 760由上表可得,可得≈0.132,-0.132×≈14.683.故数学成绩y对总成绩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14.683+0.132x.(2)由(1)得当总成绩x为450分时,=14.683+0.132×450≈74(分),即数学成绩大约为74分.(3)若数学成绩为92分,将=92代入回归直线方程=14.683+0.132x中,得x≈586(分).故估计该生的总成绩在586分左右.B组1.设样本数据x1,x2,…,x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x i+a(a为非零常数,i=1,2,…,10),则y1,y2,…,y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A.1+a,4B.1+a,4+aC.1,4D.1,4+a解析:=+a=1+a.s2===4.答案:A2.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大学随机抽取3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测试,得分(十分制)如图所示,假设得分的中位数为m e,众数为m o,平均值为,则()A.m e=m o=B.m e=m o<C.m e<m o<D.m o<m e<解析:由题目所给的统计图示可知,30个得分中,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两个得分为5,6,故中位数m e==5.5,又众数m o=5,平均值(3×2+4×3+5×10+6×6+7×3+8×2+9×2+10×2)=,故m o<m e<.答案:D3.某市为加强教师基础素质建设,开展了“每月多读一本书,提高自身修养”的读书活动.设该市参加读书活动的教师平均每人每年读书的本数为x(单位:本),按读书本数分下列四种情况统计:①0~10本;②11~20本;③21~30本;④30本以上.现有10 000名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如图是此次调查中某一项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为6 200,则该市参加活动的教师中平均每年读书本数在0~20之间的频率是()A.3 800B.6 200C.0.38D.0.62解析:由程序框图知,当x>20时,S=S+1,故输出的S值应是10 000名教师中读书本数大于20的人数,故S=6 200,∴在0~20之间的频率为=0.38.答案:C4.(2017某某某某二中高三一模)某班级有50名学生,现要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在这50名学生中抽出10名学生,将这50名学生随机编号1~50号,并分组,第一组1~5号,第二组6~10号,…,第十组46~50号,若在第三组中抽得为12的学生,则在第八组中抽得为的学生.解析:由题意得,在第八组中抽得为12+(8-3)×5=37.答案:375.某公司为改善职工的出行条件,随机抽取50名职工,调查他们的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d(单位:千米).若样本数据分组为[0,2],(2,4],(4,6],(6,8],(8,10],(10,12],由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样本中职工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不超过4千米的人数为.解析:样本中职工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不超过4千米的频率为(0.1+0.14)×2=0.48,所以样本中职工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不超过4千米的人数为50×0.48=24.答案:246.导学号17504079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数分布表:质量指标值分组[75,85) [85,95) [95,105) [105,115) [115,125)频数 6 26 38 22 8(1)作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解:(1)(2)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80×0.06+90×0.26+100×0.38+110×0.22+120×0.08=100.质量指标值的样本方差为s2=(-20)2×0.06+(-10)2×0.26+0×0.38+102×0.22+202×0.08=104.所以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的估计值为100,方差的估计值为104.(3)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所占比例的估计值为0.38+0.22+0.08=0.68.由于该估计值小于0.8,故不能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7.导学号17504080某工厂为了对新研发的一种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将该产品按事先拟定的价格进行试销,得到如下数据:单价x/元8 8.2 8.4 8.6 8.8 9销量y/件90 84 83 80 75 68(1)求回归直线方程x+,其中=-20,;(2)预计在今后的销售中,销量与单价仍然服从(1)中的关系,且该产品的成本是4元/件,为使工厂获得最大利润,该产品的单价应定为多少元?(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解:(1)=8.5,=80.∵=-20,,∴=80+20×8.5=250.∴回归直线方程为=-20x+250.(2)设工厂获得的利润为L元,则L=x(-20x+250)-4(-20x+250)=-20(x-8.25)2+361.25,∴该产品的单价定为8.25元时,工厂获得的利润最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统计专题复习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题进行复总结,帮
助学生巩固重要知识点并提升解题能力。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 数据的来源: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等方
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分类整理: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如
按照数量、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类。
二、数据的表达和分析
1. 图表的制作:常用的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根据
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表达。
2. 图表的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了解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数据的描述和总结
1. 中心趋势度量: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描述数据的平
均水平和集中程度。
2. 离散程度度量:用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指标描述数据的分
散程度和波动情况。
四、概率和统计问题的解决
1. 概率的计算: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概
率来解决相关问题。
2. 统计问题的解决:根据提供的问题和数据,通过应用统计学
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题的复习总结。
希望通
过复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