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训练(2电阻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电学:测量小电阻
已知:R bc=10000Ω,R cd为mΩ量级
仪器:电位器W1约为470Ω,电阻R3约为100KΩ,2个六旋钮电阻箱,2个单刀双掷开关,1个长断开关,一个灵敏电流计,高内阻电源E2,电压9V.
题目:(1)设计方案,测量小电阻R cd,要求五位有效数字,最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采用与(1)相同的实验方案,测量电阻R de,并且说明限制电流大小的措施
要求:测量过程中限制电流大小,通过任何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200mA.
精准安全地测量
求出测量量的A类不确定度。
力学:基于单摆的实验
仪器:2个相同钢球,仪器架,支架,台座,复写纸,坐标纸,秒表,2个钢板尺(量程20cm,30cm,20cm的已安装在仪器架上)
题目:1.测量双线钢球的等效摆长(不能直接用钢板尺测量)
2.利用仪器,测量两小球间的碰撞动量转换率。
要求:1,小球的碰撞后的水平位移多次测量,求出其不确定度并正确表达2,写出为提高测量精度采取措施及注意事项。
17.3“电阻的测量”竞赛辅导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A. B. C. D.2.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其中任意一个电阻,是因为并联的结果相当于使导体()A. 横截面积减小B. 横截面积增大C. 长度减小D. 长度增大3.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初步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在十几欧左右,如果考虑电流表及电压表的电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测量值等于电阻的实际阻值B. 测量值小于电阻的实际阻值C. 测量值大于电阻的实际阻值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为节约用电,小明总是随手关掉家中暂时不使用的家用电器,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家庭电路里变大的物理量是()A. 总电阻B. 总电流C. 总功率D. 无法判断5.如下图所示四个电路中,电阻R的阻值和电源电压已知,根据已知条件和电表的示数能测出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A. B. C. D.6.若干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20Ω,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280Ω,则每个电阻阻值与电阻个数分别为()A. 32Ω16个B. 160Ω8个C. 8Ω160个D. 16Ω32个7.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 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 测量时只要测量一组数据即可C. 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D.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位置8.某同学指出: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值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一条是()A. 向电路中连接变阻器时,应该使滑片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B. 向电路中连接开关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C. 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D.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9.用伏安法可以测出的是()A. 电阻B. 额定功率C. 实际功率D. 以上都可以10.物理学习小组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讨论该电路(如图)还能完成哪些实验,在如下列出的四个实验中,你认为能完成的是()A.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C.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D.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11.定值电阻R1和R2的I﹣U图象如图所示,现将R1和R2分别串联或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其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R串和R并分别在图象中的()A. R串在图象的a区,R并在图象的b区B. R串在图象的b区,R并在图象的c区C. R串在图象的c区,R并在图象的b区D. R串在图象的c区,R并在图象的a区12.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U AB>U BC,I AB=I BCB. U AB<U BC,I AB=I BCC. U AB>U BC,I AB<I BCD. U AB=U BC,I AB<I BC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和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A. 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小B. 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压表V示数变大C.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不变D.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不变14.把一根电阻为R的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图中d为底边ab的中心。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的教案:电阻的测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能熟练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导线若干。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
2. 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6.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值。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
活动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多用电表。
但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电机工程师进行讲座,介绍电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电阻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电阻的测量高中物理经典好题R的阻值。
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1.为了较精确的测量一阻值约为50Ω的电阻xA.电源E (电动势3V,内阻可忽略不计)B.电流表A1(量程60mA,内阻约3Ω)C.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1Ω)D.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5kΩ)E.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5kΩ)R(0~10Ω,允许最大电流2A)F.滑动变阻器1R(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30mA)G.滑动变阻器2开关及导线若干(1)在以上备选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变阻器应选。
(只填写器材前字母代号)(2)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5Ω的金属丝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A.电池组(3V,内阻1Ω)B.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125Ω)C.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D.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Ω)E.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Ω)F.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1A)G.滑动变阻器(0~200Ω,额定电流0.3A)H.开关、导线(1)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字母代号)(2)为使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请按要求在下面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图,然后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将图中给定的器材连线。
3.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所需器材的实物图如图所示,器材规格如下,每节蓄电池电压2V:A.待测电阻R x(约100 Ω);B.直流电流表(量程0-40 mA,内阻50 Ω);C.直流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10 Ω);D.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5 kΩ);E.直流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15 kΩ);F.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 V,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 A);H.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Ω,允许最大电流0.2 A);I.开关1个,导线若干。
电阻的计算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1.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现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另一个电阻减小,则并联后的总电阻将( ) A . 大于R B . 小于RC . 仍等于RD . 无法判断考点: 电阻的并联.分析: 电阻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电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的任一个,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的任一个,若将其中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将小于减小后的那个电阻.故选B .点评: 明确电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的任一个是解本题的关键.2.用均匀电阻丝制成直径为D 的半圆图,如图所示,已知oa 两点间的电阻为R ,则bc 两点间的电阻为( )A . 8πR/(π+2)2B . 2πR/(π+2)2C .R D . 无法计算考点: 电阻的并联. 专题: 计算题.分析: 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与支路电阻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因为oa 两点间的电阻为R ,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可得,该电阻丝的总电阻为4R ;将bc 两点接入电路,则cab 的电阻为=,cob 的电阻为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可得:故选A .点评: 会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计算电阻的大小.3.有一只圆片型电阻,在上面钻了一个圆孔,如图所示,在圆周的1/4处各引出四个电极A 、B 、C 、D ,比较电阻R AB 和R CD 的大小,则有( )A . R AB =R CD B . R AB >R CDC . R AB <R CDD . 无法确定考点: 电阻的并联.1423790 专题: 计算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B 将圆分为上下两半,并且上下两部分电阻相等;CD 将圆分为左右两半,并且右半部分的电阻大于左半部分的电阻,则四部分电阻大小关系为R 右>R 上=R 下>R 左;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较小电阻的阻值.解答: 解:将A 、B 接入电路时,电阻R AB 相当于上半部分电阻和下半部分电阻并联;将C 、D 接入电路时,电阻R CD 相当于左半部分电阻和右半部分电阻并联; ∵R 右>R 上=R 下>R 左 ∴R AB >R CD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电路是一个并联电路,与实际相结合,较为复杂,本题的难点在于准确理解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进行比较.4.滑动变阻器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应该( ) A . 所有表面都绝缘 B .所有表面都可以导通 C .与接线柱相连的线端是导通的,其余部分绝缘 D . 线端、滑片接触处是导通的,其余部分绝缘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分析: (1)滑动变阻器是将表面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金属杆通过滑片,与电阻丝相连;滑动变阻器通过接线柱接入电路,所以线端没有绝缘层.(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解答:解:由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可知,滑动变阻器的线端、滑片接触处是导通的,其余部分绝缘,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有两个圆环A和B,均由相同粗细的铜导线围成.其中圆环A所围的面积是圆环B的两倍,则原先的两根铜导线的电阻之比为()A.2︰1 B.:1 C.4︰1 D.1︰2考点:电阻的并联;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知,圆环A所围的面积是圆环B的两倍,即π(r A)2=2π(r B)2,可得半径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周长公式得出两导线的长度,再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电阻关系.解答:解:由题知,S A=S B,即:π(r A)2=2π(r B)2,∴r A:r B=:1,圆环的周长之比:L A:L B=2πr A:2πr B=r A:r B=:1,∵两导线的粗细相同、由同种材料做成,∴R A:R B=L A:L B=: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圆环围成面积的大小关系得出周长(导线长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6.现有四个电阻R1、R2、R3和R4,其中R1=R2,R3<R4.现将R1和R3组成串联电路,R2和R4组成并联电路,则()A.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B.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C.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可能大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D.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可能等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考点: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结合电阻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之间的关系.解答:解:∵串联电路电阻越串越大、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R 1和R3组成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R1阻值;∵并联电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R2和R4组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R2的阻值;∵R1=R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比较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之间的关系.7.一电阻连接在电路中,如果把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一半.则这一电阻的阻值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A.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都变为原来的两倍C.阻值不变.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D.阻值变为原来的一半,电流变为原来的两倍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但可以通过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求出.解答: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压减少一半,电流也变为原来的一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8.一根均匀的电阻丝(它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测得其电阻值为R.现将其剪掉1/3,然后将剩余的2/3部分再拉长到原长,则此时这部分电阻丝的阻值变为()A.B.R C.D.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推理法.分析:电阻的影响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当导线被拉长后,长度变长的同时,横截面积变小,但导体的整个体积不变.解答:解:将其剪掉,剩余的被拉伸到原来的长度时,横截面接变为了原来的,因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故总电阻变为原来的.故选C.点评:知道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线越细、电阻越大)的具体关系是本题的关键.9.两块金属板M 和N之间夹有一滴水银,当金属板M和N靠近时,通过精密测量可以发现M和N之间的电阻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在材料和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长度越短,导体的电阻越小.解答:解: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水银的材料和温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大、长度变短,其电阻变小;故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阻的变化.10.三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范围都是0~30欧姆,把它们并联起来后,得到最大的电阻变化范围是()A.0~10欧姆B.0~15欧姆C.0~20欧姆D.0~30欧姆考点:电阻的并联.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并联电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可知,当三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中的任意一个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会造成其它两个滑动变阻器短路,当三个滑动变阻器都达到最大阻值时并联的总电阻最大.解答:解:当三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中的任意一个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会造成其它两个滑动变阻器短路,所以并联电路的最小总电阻为0;当三个滑动变阻器都达到最大阻值时并联的总电阻最大,所以并联电路的最大总电阻为R=×30Ω=10Ω;故得到最大的电阻变化范围为0~10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并联特点,关键是知道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11.如图所示,R1=3欧姆,R2=6欧姆,则电键K断开和闭合时,a 、b间的电阻分别为()A.2欧姆和2欧姆B.2欧姆和0欧姆C.9欧姆和0欧姆D.0欧姆和9欧姆考点: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先判断开关闭合和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情况,再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特点求出电阻.解答:解:当开关断开时,R1和R2并联,所以,R ab===2Ω.当开关闭合时,a、b间短路,所以a、b间电阻为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正确分析电路的串、并联是解题的关键.12.某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使用了两个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已知这两个滑动变阻器是分别用不同的电阻丝绕在相同的绝缘瓷管上制成的,其中R1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5000Ω,开始时两变阻器都处于最大阻值.下面的几种方法中,能够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的是()A . 先调节R 1,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 2B .先调节R 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 1 C .同时调节R 1和R 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 D . 交替、反复调节R 1和R 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变阻器.分析: 由欧姆定律可知,I=,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但由于电路图中有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使得调节起来增加难度.但我们首先要把选项C 和D 排除,因为同时或交替调节两个变阻器有些盲目.在先调节哪个变阻器的问题上,需要考虑电阻越大,对电流的影响也越大,在电流值没有达到要求附近时,应该先调节大电阻,这样比较快速,但电流接近要求值时,改为调节小电阻则更容易精确操作.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R 2比R 1大很多(R 2>>R 1),线路中电流I=.调节R 2阻值变化大,对电流影响大,所以要快速将电路中的电流调到要求位置,应先调节大电阻R 2,当电流表的指针到达要求位置附近时,若再调节R 2使指针达到准确位置就很困难,因为只要有R 2很小的调节,就会引起阻值很大的变化,电流I 就有大的改变.所以此时要调节小电阻R 1,因为它对电流的影响较小,能使指针准确地达到要求位置. 故选B .点评: 两个变阻器串联起来使用,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有新意的同时又增加了难度.不过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样使用的变阻器,例如:收音机调台功能上的粗调和微调等.13.把一根电阻为R 的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如图所示,图中d 为底边ab 的中心.如果cd 两端的电阻R 1为9欧姆,则ab 两端的电阻R 2的阻值是( )A . 36欧姆B . 12欧姆C . 8欧姆D . 0欧姆考点: 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 计算题.分析: 根据cd 两端的电阻R 1为9欧姆,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求出电阻R 的阻值;然后求出电阻丝ab 、ac 、bc 、ad 、bd 的阻值,再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特点求出ab 两端的电阻R 2的阻值.解答: 解:把一根电阻为R 的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所以,R ab =R ac =R bc =,d 为底边ab 的中心,R ad =R bd =,cd 两端的电阻R 1为R ac 与R ad 串联、R bc 与R bd 串联,然后并联的总电阻, R ac 与R ad 串联的总电阻为+=、R bc 与R bd 串联的总电阻也是,所以,R 1===9Ω.所以,R=36Ω.所以,R ab =R ac =R bc ==12Ω.ab 两端的电阻R 2的阻值是R ac 与R bc 串联,再与R ab 并联后的总电阻, R ac 与R bc 串联的总电阻是:24Ω, 所以,R 2==8Ω.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特点,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变阻器的电阻丝MN 间的总电阻为R ,滑片P 从M 点向右移动到N 的过程中,a 、b 两点间的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A . 电阻由0增大到RB .电阻由0增大到R/2 C .电阻由0增大到R/2,再减小到0,最大值为R/2D . 电阻由0增大到R/4,再减小到0,最大值为R/4考点: 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专题: 应用题.分析: 当滑片在M 端或者N 端时,ab 两点间的电阻均为0;在中间时,ab 间的电阻最大,为两端电阻并联. 解答: 解:(1)当滑片在M 端或者N 端时,ab 两点间的电阻均为0,在中间时,ab 间的电阻最大;(2)当滑片在中间时,长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即电阻由0增大到R/4,再减小到0,最大值为R/4.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关键在于分析并联部分电阻的阻值,长度减半,电阻减半,增粗一倍,电阻增大一倍,故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15.如图所示,M 和N 间的电阻为( )A . 6欧姆;B . 1.33欧姆;C . 0.75欧姆;D . 0欧姆考点: 电阻的串联. 专题: 应用题.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路相当于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求出M 和N 间的电阻. 解答: 解:∵M 和N 间的电阻相当于2Ω和4Ω的电阻串联,∴M 和N 间的电阻为2Ω+4Ω=6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特点,弄清电阻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图中有一个半径为r ,总电阻为R 的均匀导体圆环,环上放置两根平行直导线a 、b ,直导线电阻不计,直导线间的距离等于圆半径r .现将直导线a 、b 在环上自由移动,移动过程中a 、b 导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距离仍为r ,并始终与导体环有良好接触,则a 、b 间电阻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是( )A ., B .,C . ,D .,考点: 电阻的并联.分析: 根据导线的电阻为零可知两导轨外侧的两个弧可以剪掉了,然后分析内侧两弧并联,再判断出两弧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圆周到圆周即可求出a 、b 间电阻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 解:当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中间位置及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大,即圆周,此时a 、b 间电阻值最大,即×R=R ;当两根导线分别距圆心为r 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小,即圆周,此时a 、b 间电阻值最小,即×R=R .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的并联,但是难度较大,重点是能够分析出两导轨外侧的两个弧被短路,然后根据导线移动的位置确定出内侧两弧的长度的取值范围.II 卷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 分,共 分)17.(2010•宝应县模拟)如图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学过这种电表的用法,但根据所学的其他电表的读数方法,你也能知道,它的示数是 26 ,单位是 Ω .考点: 变阻器;电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表盘上的符号就是单位.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然后由指针位置读出示数.解答: 解:由表盘上的符号可知单位是Ω;从表盘上可知,20到30之间,分度值是2Ω,所以示数是26×1=26. 故答案为:26、Ω.点评: 此表的分度值不是固定的,读数时要注意看清分度值;读出示数不要忘记乘以倍数.18.如图所示,M 为一块边长比为3︰1的均匀矩形薄电阻合金片.若先将它按图(a)方连接在A 、B 之间,测得A 、B 间的电阻为R ,然后将它按图(b)方式接在C 、D 之间,则C 、D 间的电阻值为 9R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 (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另外还有温度,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温度的影响;(2)电阻的材料称为电阻率ρ,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则导体的电阻R=.解答: 解:(1)按图(a)方式接在A 、B 之间时,设电阻率为ρ,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则此时AB 间电阻R=;(2)按图(b)方式接在C 、D 之间时,电阻率不变仍为ρ,长度为3L ,横截面积为S ,则此时CD 间电阻R′==9×=9R .故答案为:9R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当这几个因素变化时,导体的电阻就会相应的变化.19.某段导线的电阻是R ,把它均匀拉伸到原长的6倍,再剪绰1/6的长度,则剩下导线的电阻为 30R .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应用题.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导体的长度、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解答: 解:一根粗细均匀的长为L 的金属导线,其电阻为R ,当把它均匀拉长到6L 时,长度变为原来的6倍,同时横截面变为原来的,这样使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36倍,为36R ;当把它再减掉的长度,其电阻又会减小原电阻的,故此时的电阻是36R ﹣36R×=30R . 故答案为:30R .点评: 知道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线越细、电阻越大)的具体关系是本题的关键.@{实验探究题}(本题共@{题数}小题,每空@{分数}分,共@{总分}分)三、分析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 分)20.如图所示,一块电阻均匀的矩形薄片,长是宽的两倍.以长边的中点为圆心,挖一个半圆形的孔.已知ab 间电阻为R ,求证cd 间电阻为.考点: 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分析: 可以将挖一个半圆形孔的金属片对折为相同的两部分,ab 间的电阻可以认为是这两部分电阻串联而成,而cd 间的电阻可以认为是这两部分并联而成;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进行推导.解答: 解:将挖一个半圆形孔的金属片对折为相同的两部分后,因为ab 间的电阻为R ,而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对折后的电阻分别为R ;则cd 间的总电阻相当于这两部分电阻并联,故cd间的总电阻R 总==.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关键是能够识别电阻的连接方式,并灵活应用串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21.现有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圆柱形长导体,它们的电阻均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下表列出了两个导体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单位:KΩ).试问:(1)怎样利用这两个导体(可以截取导体的一部分或使用导体的全部)制成一个阻值最大,但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简述方法)?(2)这个最大电阻的阻值是多少?温度0℃10℃20℃30℃40℃50℃导体1 4 3.68 3.36 3.04 2.72 2.40导体2 1.0×10﹣2 1.06×l0﹣2 1.12×10﹣2 1.18×10﹣2 1.24×10﹣2 1.30×10﹣2考点:电阻的串联.专题:简答题.分析:两个电阻的阻值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观察表格可知每增加10℃,导体1电阻减小0.32Ω,导体2增加0.06×10﹣2Ω.若是导体1减少的电阻值与导体2增加的电阻值相等,可得最大电阻,且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解答:解:取导体1的0.06×10﹣2÷0.32与导体2串联,0.32÷0.06×10﹣2=533.3.此时电阻为4×1÷533.3kΩ+1.0×10﹣2kΩ=0.0175kΩ答:(1)将导体1截取533.3分之一再与导体2串联,得到的串联电阻就是满足条件的最大电阻.(2)这个最大电阻的阻值是0.0175千欧.点评:此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需要仔细观察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R1R R3R2abS105---13年黄高预录分类训练题 (2)1、(12分:(1)、(2)小题各6分)利用两个并联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原理可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图10所示的电路图为测量电阻的电路。
R X 为待测电阻,R 的阻值已知,R ′保护电阻,阻值未知。
电源E 的电压未知,S 1、S 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A 为电流表。
(1)按图10的电路,在图9的实物图上连线(注意:连线不能交叉)(2)测量R X 的步骤:将S 2向d 闭合,S 1向_____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 1,再将S 2向C 闭合,S 1向_____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 2。
计算公式R X =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电路图是用来测R X 的阻值。
S 1为双刀双掷开关,S 2为单刀单掷开关,R 3为保护电阻,R X 为待测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实验步骤:①闭合S 2,开关S 1接a ,调节滑动变阻器R 2,使电流表示数恰为0.15A 。
②保持R 2不变,开关S 1接b ,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仍为0.15A ,变阻箱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Ω ③则电阻RX 电阻为 Ω3、用实验测定额定电压为3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以选用的实验器材有:①电压表V 1,量程为3V ;②电压表V 2,量程为15V ;③电压为3V 的电源;④电压为6V 的电源;⑤一个定值电阻R 0(R 0<10Ω);⑥额定电压为3V 的灯泡(10Ω<R 灯<20Ω);⑦滑动变阻器R (R =20Ω);⑧一只单刀双掷开关和足够的导线。
(1)完成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2)用选用的器材设计一个电路,使电路连接好后不再改变各元件的连接就能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请把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3)主要实验步骤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电工竞赛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 电流的单位是()。
A. 伏特B. 安培C. 欧姆D. 瓦特答案:B2. 电阻的基本单位是()。
A. 欧姆B. 千欧C. 兆欧D. 微欧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源B. 导线C. 电阻D. 电容器答案:D(电容器是电路的辅助组成部分)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电能的表现形式?()A. 电热B. 电光C. 电声D. 电动力答案:ABCD2. 电路的基本状态有()。
A. 通路B. 开路C. 短路D. 断路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欧姆定律适用于所有电路。
()答案:错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路)2.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答案:正确(根据欧姆定律)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阻相加;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流。
2. 什么是三相电?请简述其应用场景。
答案:三相电是指由三个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相位差120度的正弦波电压或电流组成的电力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大型电动机和变压器。
五、计算题1. 已知电阻R1=10Ω,R2=20Ω,求串联后的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R=R1+R2=10Ω+20Ω=30Ω。
2. 已知电源电压U=220V,电阻R=30Ω,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U/R=220V/30Ω=7.33A(保留两位小数)。
六、案例分析题1. 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和一个电阻串联,已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00W,额定电压为220V,求电阻的阻值。
答案:首先计算灯泡的额定电流,I=P/U=100W/220V≈0.45A。
由于是串联电路,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阻值为R=U/I=220V/0.45A≈488.89Ω。
七、实验操作题1. 如何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答案:可以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测量模式,将表笔分别接触电阻两端,读取万用表上的读数即可。
创设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练习题导体的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阻碍电子流动的程度。
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特性。
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创设实验测定导体电阻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对电阻和测量技术的理解。
一、多米诺骨牌电阻实验材料:- 多米诺骨牌(20片)- 电池(1.5V AA电池)- 电线- 万用表步骤:1. 准备好上述材料,并将多米诺骨牌排成一条直线。
2. 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将另一端连接到多米诺骨牌的一端。
3. 将万用表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到多米诺骨牌的两端,记录下多米诺骨牌的电阻值。
4. 移动探针,测定不同位置的电阻值,并记录下结果。
5. 分析数据,观察多米诺骨牌电阻是否恒定,若不恒定,思考原因。
二、金属丝的电阻测量材料:- 金属丝(铜丝、铁丝等)- 电源(可调节电压的直流电源)- 电流表- 导线步骤:1. 准备好上述材料,并将金属丝拉直。
2. 将金属丝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确保电流可以通过金属丝。
3. 将电流表插入电流路径中,记录下电流值。
4. 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差(电压表的两个探针分别接触金属丝两端),并记录下结果。
5. 根据欧姆定律(V=IR),计算金属丝的电阻值。
6. 更改电流大小,重新测量电流和电压差,计算新的电阻值。
7. 比较不同电流下的电阻值,观察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三、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测量材料:- 电阻(两个或多个)- 电源(可调节电压的直流电源)- 电压表- 电流表- 导线步骤:1. 准备好上述材料,并将电阻连接成串联或并联的电路。
2. 分别连接电阻的两端到电源的正负极。
3. 测量电流和电压差,记录下结果。
4.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电阻的阻值。
5. 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际阻值的差异,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通过以上的实验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导体电阻及其测量的理解。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材料的电导性能,并通过测量结果来验证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题号: G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报告题目:简易电阻测试仪【G题】参赛者:冯林评分标准: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台数字显示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参数测试仪,示意框图如下:二、要求1.基本要求(1)测量范围:电阻100Ω~1MΩ;电容100pF~10000pF;电感100μH~10mH。
(2)测量精度:±5% 。
(3)显示测量数值,并分别指示所测元件的类型和单位。
2.发挥部分(1)扩大测量范围。
(2)提高测量精度。
(3)测量量程自动转换。
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摘要本设计主要由电阻测试模块、电容测试模块、电感测试模块、分频电路、以及数据选择电路几大功能模块组成。
并通过STC89C52单片机进行频率测量和计算以及对系统的控制,实现对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试并在LCD1602上显示其测试结果。
系统利用RC震荡原理以及电感的储能原理,配合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电路。
由于不同的电容、电阻、电感值的大小对应的谐振频率不同,通过测量振荡电路发出的频率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值。
本系统设计简单,成本低,性能完全超出题目要求指标,测量范围广,在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1%。
系统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
关键词:谐振电路,谐振频率,555定时器Abstract:This design consist of the resistance test module, capacitance test module, inductance test module, points frequency circuit, and data choice circuit several big function module. And through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undertake 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system control and to realize resistanc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and displayed on the LCD1602 test results.The system use RC concussion principle and the inductance of the principle, cooperate energy-storage composed resonant circuit 555 timing. Due to the different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value resistors, the size of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through the test out oscillating circuit to calculate the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resistanc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value. This system design simple, low cost, performance is beyond the topic request index and wide measurement range in measuring range, measurement error ≦1%. The system operation simple and have a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Keywords: tuned circuit , tuned frequency, 555 timer一、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1.系统设计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的电路示意图可知,本系统需要分别设计三个测试模块分别测试电阻、电容和电感,同时系统只有一个通道将测试信号送入处理器。
电工竞赛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A. 伏特(V)B. 安培(A)C. 欧姆(Ω)D. 瓦特(W)答案:B2. 欧姆定律描述的是:A.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B.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D. 功率与电流的关系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A. 不使用损坏的电气设备B. 保持工作场所干燥C.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D. 用手触摸裸露的电线答案:D二、判断题1. 所有电气设备在操作前必须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答案:正确2. 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只要总功率不超过电路的额定功率。
()答案:错误3. 断路器跳闸后,可以直接复位,无需检查原因。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答案:三相交流电是指三个相位差120度的交流电,它们在时间上相互错开,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功率输出,常用于工业和商业电力系统。
2. 什么是过载保护?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过载保护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用于防止电气设备因电流超过其额定值而损坏。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过载保护装置会自动断开电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四、计算题1. 已知一个电阻为10欧姆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2安培,求该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V = 电流I × 电阻R,所以V = 2A× 10Ω = 20伏特。
2. 一个220伏特的交流电源,通过一个20欧姆的电阻,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 = 电压V / 电阻R,所以I = 220V/ 20Ω = 11安培。
五、实操题1. 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答案:首先,确保万用表的电源已关闭。
然后选择电阻测量模式,将表笔分别连接到电阻的两端,观察万用表的读数,即为电阻值。
2. 简述如何进行电路的接地操作。
答案:接地操作包括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系统连接,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向地面,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竞赛训练
每日两题(2)
1、如图所示,R 1=20Ω,R 2=25Ω,当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8V ,当开关S 1断开、S 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的可能数值是( )
A 、4.0V
B 、3.5V
C 、3.3V
D 、2.5V
2、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 的阻值.分别将图甲和图乙两种测量电路连到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按照图甲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4.60 mA ,电压表的示数是2.50 V ;按照图乙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5.00 mA ,电压表的示数是2.30 V .比较这两次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