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细节提醒(1)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直接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1839年6月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她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英国逆差的原因:①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
③中国消费习惯2.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开放通商口岸;割占香港岛;协定关税;列强获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和租地等特权。
3.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从此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概念辨析“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结果: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读教材)4.影响:(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变化和特点。
近代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教学目标:例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2、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过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
旧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机之秋。
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多媒体: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外交官马戈尔尼“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这两句话准确的折射了19世纪上半期的社会背景: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中国已经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西方在经过长足的发展之后,国力强大,经济发展迅速,急需更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中国正好能充分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1)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内:从中国自身来看,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清政府日益腐败,国防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而且面积大,人口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理想目标。
外: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及船坚炮利的优势,积极在全球抢占所需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那么列强是通过什么手段侵略中国的呢?首先是充分利用军事手段发动一次次的侵略战争打开大门。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对这一过程加以认识。
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战争(1840——1901)一、鸦片战争(1840-1842)英——天津【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2)赔款2100万元——负担(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小农经济开始破产(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工业品、原料)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不可避免,是因为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3、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4、鸦片战争对中国当时小农经济影响最大的条款是?(五口通商)6、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5、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有什么影响?(开始沦为不怎么地半封建社会)7、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落后,综合国力低下)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北京1858年俄美英法【天津条约】(1)10口通商口岸(2)外国的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等,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巩固练习1、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根本原因是是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火烧圆明园大量文物被盗(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3、第二次鸦片战争扎本最小,获利最大的侵略者是(俄国)为什么?4、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产生什么作用?(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两次鸦片战争的进军路线主要区别是什么?(天津------北京)6、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洋务运动——技术)7、近代的开放和现代的开放有什么区别?(主动和被动、主权丧失和主权独立、经济侵略和发展经济、不怎么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甲午中日战争(1856——1860)日本【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主权(2)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负担(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影响最大(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近代列强侵华(1840~194 9年)(1)1840~1945年,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战争,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2)1946年,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于美国以经济手段侵略中国(1)由个别国家侵略到列强争相侵略(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3)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被迫走向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40~1919年)(1)伴随列强的侵华,先后出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抗争活动(2)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1)为争取民族独立,先进中国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2)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前【考纲要求】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提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错误!②直接原因错误!(2)过程错误!(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错误!(4)影响错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②直接原因:英法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错误!(3)结果错误!(4)影响错误!(1)判断:《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
(√)(2)选择:(2012·北京文综,15,改编)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目的是(C)A.开放通商口岸B.赔款C.协定关税D.鸦片贸易合法化(3)选择:(2012·北京文综,15,改编)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4)思考:有人说:“中英战争就像一剂鸦片,榨干中国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回生的希望”。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重点精华】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国势力由沿海侵入内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新疆危机(19世纪中后期):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俄英承认阿古柏政权;沙俄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1.1931~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活动(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局部抗战开始。
(2)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3)1935年入侵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2.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1)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不久攻陷平津。
(2)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2月攻陷南京,进行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3)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控制大半个中国。
年底开始对解放区进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日军侵华罪行)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教学篇誗方法展示历史解释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史实,还要理解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理解。
目前,现行浙江省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史的编排,客观上弱化了历史发展之间的时间线索,使学生难以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笔者认为,巧用时间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平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本文结合笔者的一堂复习课《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国抗争》的教学为例,浅析巧用时间轴的形式来形成历史解释。
一、设计时间轴、理清历史史实,提出教学问题时间轴是按照数轴的组织形式,用一条直线来代表历史发展轨迹,用直线上的两点来表达时间段和重要事件。
笔者曾经在准备《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国抗争》这堂复习课时,给学生设计了以下时间轴(如图一所示),并布置学生根据时间轴上的时间写出相应的列强侵华战争、中国军民的抗争以及各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活动。
1840—18421856—18601840—18421856—18601883—18851894—18951900—19011883—18851894—18951900—1901图一存图二最终成果以图二形式呈现。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呈现比较直观,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落实时间观念。
与此同时,本人围绕着时间轴上的史实结合浙江省考试说明设计了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合作探究1: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合作探究2:近代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合作探究3:中国抗争的结局如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根据时间轴整理出相关史实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如果教师及时追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巧用时间轴、拉宽历史视野,分析教学问题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时序性。
如果利用时间轴上的同一时段进行史实之间的横向关联,则可以拉宽历史研究的视野,从而有利于分析问题。
第6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清单] 1840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1.背景⎩⎪⎨⎪⎧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打开中国门户。
2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3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3.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 1开放上海、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
2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3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论共识(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巧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经过:自1856年10月开始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水准加深。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易混易错 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省,总共有4个(福州、厦门、淡水、台湾),而不是广东省。
知识图解两次鸦片战争三、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持续 膨胀。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主题提示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中学历史教材在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介绍了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当前,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安全,区域性战争此起彼伏,世界并不安宁,争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吸取历史教训,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列强侵略和自身发展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全面的、深刻的社会巨变,其中最大的变化也是最本质的变化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在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出现了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两种趋势。
半殖民地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半封建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发展。
知识梳理★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
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反映列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近代列强参与国最多的侵华战争,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
清政府甘心充当洋人的工具,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第6讲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课标要求】1.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备考指要】1.结合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屈辱史,深刻理解“落后挨打”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特别是爱国志士的优秀品质对当今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
3.纵观近几年高考,从命题的角度上看,着眼于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签订的条约、影响及各阶层人民的抗争的分析,并注意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自主学习】考点1 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2)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考点3 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________陆战:清军失利。
(3)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_______》。
(1)事件:1895年4月。
(2)内容:割______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3)危害:①割地:使中国的_______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_______。
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_______的发展。
4.影响:(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______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考点4 八国联军战争1.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天津。
(3)1900年8月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___》。
(1)时间:1901年(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覅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①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______。
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
④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该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1)清政府成为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难突破】一、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①根本原因及结果:打开中国市场,取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2)扩大:①战争进程: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两年多→四年之久;侵略区域:东南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影响: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迁移应用】1.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其实质是()A.希望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往来 B.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D.为以后资本输出准备条件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②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③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2)不同点:①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
③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迁移应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比,不同的目的是()A.保护各国的在华使馆 B.推翻慈禧的独裁统治C.镇压中国的反抗斗争 D.扩大各国的在华权益三、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及特征【迁移应用】3.“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关系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是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 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4.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四、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1.含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2.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3.形成与结束(1)形成:①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结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为:①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②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③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④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⑤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等等。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正确理解为:①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陆地区是封建社会;④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⑤中国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⑥中国已经由过去的闭关锁国变成开放状态;等等。
其中,①②③犯了形式主义错误;④⑤缺乏整体观念,割裂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因而犯了片面性错误。
【迁移应用】5.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质上帝国主义间接统治B.经济上是半殖民地,政治上是半封建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典例剖析】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