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2章 阶段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本章复习课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一、掌握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渍,擦拭时使用的是( C )A.餐巾纸 B.纱布C.擦镜纸 D.棉花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经正确操作看清细胞后,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搬动给同桌同学看,结果视野变得很暗,要重新看清物像,先进行的操作应是( B )A.转动物镜转换器B.调节反光镜的角度C.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细准焦螺旋3.[xx·泰安]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B.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换用较大倍数的物镜C.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细胞4.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图1(1)步骤1说明__对光__成功;(2)步骤4的操作是向__右__移动装片;(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__200__倍;(4)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__高__倍物镜。
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5.下列哪一个结构属于人体中的组织( B )A.皮肤 B.小肠腺上皮C.肌肉 D.唾液腺6.用开水烫过西红柿后,西红柿的表皮会与内部的果肉分离,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A.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B.器官是细胞分化形成的C.西红柿内含有营养物质D.西红柿能分裂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核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C.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利用干细胞可以成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依据是细胞分化原理8.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B.所有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的C.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D.动物都是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9.当你坐在肯德基内啃食一只炸鸡腿时,有没有想过它是由什么组织(如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构成的?请你再次回味吃的过程,回答各层次的主要组织结构:(1)一只鸡腿就是一个__器官__(选填“系统”或“器官”)。
第18章第2节电功率第2课时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的初期阶段。
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观察力,能够仔细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3. 激发创造力,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激发创造力,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素材(如图片、卡片等),教学视频。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如“小猪佩奇一家人的冒险之旅”。
2. 讲解:简要介绍今天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活动的目标。
3. 示范:展示一个简单的创作示例,让孩子们了解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
4. 创作:孩子们根据示范和自己的想象力,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5. 交流: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激发创造力,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家里尝试使用工具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会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四)(例五)
分析:搅拌棒在易拉罐中的位置可以有多种情形,如图中的
B
A
1、
B
A
2,但它们都不
是最长的,根据实际经验,当搅拌棒的一个端点在B点,另一个端点在A点时最长,此时可以把线段AB放在Rt△ABC
:已知单位长度为“1”,画一条线段,使它的长为
分析:29是无理数,用以前的方法不易准确画出表示长为
可知,两直角边分别为________
可作高利用其“三线合一”的性质来帮助建立方程.
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可以)
展开到同一平面内,由:“两点之间,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线。
=S为(
与点D重合,C落在C'处,Rt
C。
单元复习提升课(二)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加强社会建设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对人民负责⑤求真务实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⑦为人民服务⑧依法行政1.(2019·全国卷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
上述规定旨在()【导学号:07072080】①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②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③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④改进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这一规定有利于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改进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故③④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规定不是为了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①排除。
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的改进是为了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故②错误。
【答案】 D2.某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对公共服务“做加法”,对增加办事门槛和费用负担的中介服务“做减法”。
截至2019年1月,“公共服务清单”新增2 505个服务项目,增幅135%;“中介服务清单”取消或规范147个项目,精简比例达43%。
两个清单的形成和公布,意义在于()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③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④方便社会监督,防止政府的缺位和权力滥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增加公共服务,减少中介服务,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共管理水平,防止政府权力的缺位和滥用,③④符合题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学案(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1)(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参与人的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2)糖类:人体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3)脂肪: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4)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提供能量,含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5)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磷:缺乏导致厌食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7)膳食纤维:是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 圆锥曲线与方程[核心速填]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l 不经过点F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标准方程 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 2=1(a >b >0)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 2=1(a >0,b >0)y 2=2px 或y 2=-2px 或x 2=2py 或x 2=-2py (p >0)关系式a 2-b 2=c 2 a 2+b 2=c 2图形封闭图形无限延展,但有渐近线y =±b a x 或y =±a b x 无限延展,没有渐近线变量范围 |x |≤a ,|y |≤b 或|y |≤a ,|x |≤b|x |≥a 或|y |≥ax ≥0或x ≤0或y ≥0或y ≤0 对称性 对称中心为原点 无对称中心 两条对称轴一条对称轴顶点 四个 两个 一个 离心率e =ca ,且0<e <1e =ca ,且e >1e =1(1)由双曲线标准方程求其渐近线方程时,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把标准方程中的1换成0,即可得到两条渐近线的方程.如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x 2a 2-y 2b 2=0(a >0,b >0),即y =±b a x ;双曲线y 2a 2-x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2a2-x2b2=0(a>0,b>0),即y=±ab x.(2)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xa±yb=0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2a2-y2b2=λ(λ≠0).3.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抛物线过焦点F的弦长|AB|的一个重要结论.(1)y2=2px(p>0)中,|AB|=x1+x2+p.(2)y2=-2px(p>0)中,|AB|=-x1-x2+p.(3)x2=2py(p>0)中,|AB|=y1+y2+p.(4)x2=-2py(p>0)中,|AB|=-y1-y2+p.[体系构建][题型探究]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应用(1)已知动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5x2+y2=|3x+4y-12|,则动点M 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以上都不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22.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C的方程为________.【导学号:46342119】[解](1)把轨迹方程5x2+y2=|3x+4y-12|写成x2+y2=|3x+4y-12|5.∴动点M到原点的距离与它到直线3x+4y-12=0的距离相等.∴点M的轨迹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3x+4y-12=0为准线的抛物线.(2)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因为AB过F1且A,B在椭圆上,如图所示,则△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AF2|+|BF1|+|BF2|=4a=16,∴a=4.又离心率e=ca=22,∴c=22,∴b2=a2-c2=8,∴椭圆C的方程为x216+y28=1.[答案](1)C(2)x216+y28=1[规律方法]“回归定义”解题的三点应用应用一:在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应用二: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应用三:在求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提醒:应用定义解题时注意圆锥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1.点P是抛物线y2=8x上的任意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点M的坐标是(2,3),求|PM|+|PF|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解]抛物线y2=8x的准线方程是x=-2,那么点P到焦点F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x =-2的距离,过点P 作PD 垂直于准线x =-2,垂足为D ,那么|PM |+|PF |=|PM |+|PD |.如图所示,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当M ,P ,D 三点共线时,|PM |+|PF |的值最小,且最小值为|MD |=2-(-2)=4,所以|PM |+|PF |的最小值是4.此时点P 的纵坐标为3,所以其横坐标为98,即点P 的坐标是⎝ ⎛⎭⎪⎫98,3.圆锥曲线的方程(1)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 的右焦点为F (1,0),离心率等于12,则C的方程是( )A .x 23+y 24=1 B .x 24+y 23=1C .x 24+y 22=1D .x 24+y 23=1(2)已知抛物线y 2=8x 的准线过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个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得⎩⎪⎨⎪⎧c =1c a =12,解得⎩⎨⎧a =2c =1,则b 2=a 2-c 2=3,故椭圆方程为x 24+y 23=1.(2)由题意得⎩⎪⎨⎪⎧c =2c a=2,解得⎩⎨⎧a =1c =2,则b 2=c 2-a 2=3,因此双曲线方程为x 2-y 23=1.[答案] (1)D (2)x 2-y 23=1[规律方法] 求圆锥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1)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2)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时,可设方程为mx 2+ny 2=1(m >0,n >0).(3)定量——由题设中的条件找到“式”中待定系数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得到量的大小.[跟踪训练]2.(1)以x 轴为对称轴,通径长为8,顶点为坐标原点的抛物线方程是( ) A .y 2=8x B .y 2=-8xC .y 2=8x 或y 2=-8xD .x 2=8y 或x 2=-8yC [由题意知2p =8,故选C .](2)焦点在x 轴上,右焦点到短轴端点的距离为2,到左顶点的距离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4+y 23=1 B .x 24+y 2=1 C .y 24+x 23=1D .x 2+y 24=1A [依题意,得a =2,a +c =3,故c =1,b =22-12=3,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 24+y 23=1.]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1)如图2-1所示,F 1,F 2是椭圆C 1:x 24+y 2=1与双曲线C 2的公共焦点,A ,B 分别是C 1,C 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AF 1BF 2为矩形,则C 2的离心率是( )图2-1A .2B .3C .32D .62(2)已知a >b >0,椭圆C 1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双曲线C 2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C 1与C 2的离心率之积为32,则C 2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思路探究] (1)由椭圆可求出|AF 1|+|AF 2|,由矩形求出|AF 1|2+|AF 2|2,再求出|AF 2|-|AF 1|即可求出双曲线方程中的a ,进而求得双曲线的离心率.(2)根据离心率的关系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求出ba ,再求渐近线方程. [解] (1)由椭圆可知|AF 1|+|AF 2|=4, |F 1F 2|=2 3.因为四边形AF 1BF 2为矩形, 所以|AF 1|2+|AF 2|2=|F 1F 2|2=12,所以2|AF 1||AF 2|=(|AF 1|+|AF 2|)2-(|AF 1|2+|AF 2|2)=16-12=4,所以(|AF 2|-|AF 1|)2=|AF 1|2+|AF 2|2-2|AF 1|·|AF 2|=12-4=8,所以|AF 2|-|AF 1|=22,因此对于双曲线有a =2,c =3, 所以C 2的离心率e =c a =62.(2)设椭圆C 1和双曲线C 2的离心率分别为e 1和e 2,则e 1=a 2-b 2a ,e 2=a 2+b 2a .因为e 1·e 2=32,所以a 4-b 4a 2=32,即⎝ ⎛⎭⎪⎫b a 4=14,所以b a =22. 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22x ,即x ±2y =0.[答案](1)D(2)x±2y=0[规律方法] 求解离心率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由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不论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y轴上都有关系式a2-b2=c2(a2+b2=c2)以及e=ca,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参数,可以求其他的参数,这是基本且常用的方法.(2)方程法:建立参数a与c之间的齐次关系式,从而求出其离心率,这是求离心率的十分重要的思路及方法.(3)几何法:求与过焦点的三角形有关的离心率问题,根据平面几何性质以及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建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出图形,观察线段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更形象、直观.[跟踪训练]3.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半焦距是c,A,B分别是长轴、短轴的一个端点,O为原点,若△ABO的面积是3c2,则这一椭圆的离心率是()【导学号:46342120】A.12B.32C.22D.33A[12ab=3c2,即a2(a2-c2)=12c4,所以(a2+3c2)(a2-4c2)=0,所以a2=4c2,a=2c,故e=ca=1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经过点(0,3),离心率为12,左、右焦点分别为F1(-c,0),F2(c,0).(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l:y=-12x+m与椭圆交于A,B两点,与以F1F2为直径的圆交于C,D两点,且满足|AB||CD|=534,求直线l的方程.[思路探究](1)利用定义解题.(2)利用勾股定理和弦长公式来解.[解](1)由题设知⎩⎪⎨⎪⎧b =3,c a =12,b 2=a 2-c 2,解得a =2,b =3,c =1, ∴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2)由(1)知,以F 1F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1,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2|m |5, 由d <1得|m |< 52. (*) ∴|CD |=21-d 2=21-45m 2=255-4m 2.设A (x 1,y 1),B (x 2,y 2), 由⎩⎪⎨⎪⎧y =-12x +m ,x 24+y 23=1,得x 2-mx +m 2-3=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x 2=m ,x 1x 2=m 2-3. ∴|AB |=⎣⎢⎡⎦⎥⎤1+⎝ ⎛⎭⎪⎫-122[m 2-4(m 2-3)] =1524-m 2. 由|AB ||CD |=534,得4-m 25-4m 2=1,解得m =±33,满足(*).∴直线l 的方程为y =-12x +33或y =-12x -33.4.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其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22,直线l :x +2y -2=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1)若点A 是椭圆E 的一个顶点,求椭圆的方程;(2)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满足|PF 1|+|PF 2|=2a ,求a 的取值范围.【导学号:46342121】[解] (1)由椭圆的离心率为22,得a =2c , 由A (2,0),得a =2,∴c =2,b =2, ∴椭圆方程为x 24+y 22=1.(2)由e =22,设椭圆方程为x 2a 2+2y 2a 2=1, 联立⎩⎪⎨⎪⎧x 2a 2+2y 2a 2=1,x +2y -2=0,得6y 2-8y +4-a 2=0,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满足|PF 1|+|PF 2|=2a ,则线段AB 与椭圆E 有公共点,等价于方程6y 2-8y +4-a 2=0在y ∈[0,1]上有解.设f (y )=6y 2-8y +4-a 2,∴⎩⎨⎧Δ≥0,f (0)≥0,即⎩⎪⎨⎪⎧a 2≥43,4-a 2≥0,∴43≤a 2≤4,23故a的取值范围是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