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 格式:pdf
- 大小:7.96 KB
- 文档页数:3
一、分析税很容易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对商品征税会改变商品的价格,人们会对商品价格的改变,通常是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消费。
对所得征税会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同商品的收入弹性不同,商品消费也会收到不同的影响。
税会改变人们的决策,资源的配置因此会发生调整。
如果原来的决策都是有效率的,那么税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但税的代价是社会不得不承受的。
有一种说法,税是文明的一种代价。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国家课税是一种收入再分配,会引起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及商品价格体系的变化,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引起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改变等。
所谓税收效应,是指国家课税对纳税人行为选择的影响。
税收效应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最基本的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他效应都与这两种效应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而对其商品购买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政策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政府对一部分商品课税,而对另一部分商品不课税,或对一部分商品课重税,对另一部分商品课轻税时,会造成商品比价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纳税人相对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含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即发生以无税或轻税商品对含税或重税商品的"替代"行为。
从上述分析可知,就对商品比价关系的影响而言,税收的收入效应具有中性,而替代效应则是非中性的。
因而,在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已达到最优状况的情况下,为取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使征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是较佳选择。
以此标准衡量,由于所得税主要产生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较弱,因而通常被人们称之为"良税",而商品税往往难以避免替代效应,相比之下显得较"劣"。
当然,在考虑以税收弥补市场缺陷的情况下,具有替代效应的非中性的税收,也会带来额外收益。
三、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是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包括税收在劳动力供给上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一、收入效应所谓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课税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里仅以课税对商品购买的影响为例。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下面以图形来说明。
图7一4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
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图中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
纳税人为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
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呈下凹状。
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切点为P1。
在这一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
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几相切,切点为比。
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比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比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比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在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
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替代效应
对储蓄利息(收益)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
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
具体来说,居民会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
于是产生了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此时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替代效
应表现为消费代替了储蓄。
16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储蓄的态度还取决于
税收以外的诸多因素,如对教育、医疗的储蓄等,还有投资渠道缺乏。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
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
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
趋向于增加投资,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殊优惠措施。
但外国投资者是否会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
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税收关系。
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
东道国的税收优惠有可能转移到投资者的居住国。
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18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认为,一切税收都是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影响资本积累,或直接减少投资资本,是妨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阿道夫·瓦格纳认为,从社会政策的
意义上来看,赋税不仅是满足财政的需要,同时,也是出于纠正和调整国民所得的分
配和国民财产的分配的目的。
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干预,实施管理政策,而且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供给学派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决
经济的活力,因而主张实行“供给管理政策”,而主要载体则是减税政策。
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供给学派的基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