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税收的效应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专题税收效应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即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对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称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本身。
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不干扰相对价格,仅仅削弱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减少其可支配收入,而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失。
税收的替代效应:当相对价格(即广义相对价格,它不仅指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包括资金价格――利率、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外汇价格――汇率,以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由于政府征税而发生变化时,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发生改变。
这种效应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或无效。
长期以来,税收学界一直信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观点被称为“税收中性观点”。
但是,税收中性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上描述,或者说是建立完善税制的努力方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
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国家占有社会产品,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也就是说,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对税收“非中性”的情况的分析研究正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构成内容的研究。
考察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应分别置于微观主体层面和国民经济宏观层面来考察。
在微观层面中,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分析税收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投资以及个人储蓄等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主要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
税收的“非中性”特征使得国家征税行为对纳税人带来超额经济负担和决策行为的变化。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分析税收如何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影响厂商和个人的决策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经济产出的问题。
《财政学》复习题导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A.量入为出B.量出为入C.财政赤字D.赤字财政2、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原则有()A.公平B.确定C.简便D.征收费用最低3、凯恩斯税收方面着重分析的是()A.税负转嫁B.增加收入C.税收调节D.税收制度4、建国后对财政概念的探讨的不同学派主要有()A.国家分配论B.价值分配论C.剩余产品论D.社会共同需要论二、判断题1、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2、凯恩斯最早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
()3、最早提出“量入为出”原则的人是亚当•斯密。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不定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外部效应D.公共产品E.通货膨胀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不可分割性D.排他性E.竞争性;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有来自()A.MB.V+MC.C+V+MD.C+V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A.阶级与公共性B.强制与无直接偿还性C.收支平衡性D.公平5、财政职能主要有()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财政监督二、判断题1、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来进行的。
()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
()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有()A.成本―效益法B.公共定价法C.最低费用选择法D.招标法2、财政支出的公平包括()A.社会公平B.经济公平C.体制公平D.结果公平3、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A.国有国营模式B.国有国控模式C.公司制D.垄断模式二、判断题1、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
()2、垄断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3、目前,对我国来说,侧重于效率同是兼顾公平。
第九章税收征收管理法一、判断题1.根据《税收征管法》等法律规定,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的以外,都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 )√2.纳税人所属跨地、区的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其税务登记由总机构统一办理,但该分支机构应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税务登记。
( )√3.纳税人须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应在申报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前,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持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5.税务登记证应每年换证一次。
()×6.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外地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也应办理税务登记。
()√7.《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8.税务登记证件作为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一种身份证明,只限纳税人自己使用,不得涂改、损毁、买卖或伪造,但可以转借。
()×9.对于个体工商户确实不能设置账簿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账簿。
( )√ 10.依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是发票主管机关,负责发票的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 )√11.对已开具的发票存根和发票登记簿要妥善保管,保存期为10年,保存期满需要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 )×12.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发票或凭证有疑义的,可要求其提供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
( )√1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计算税额。
()√1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影响一、重要概念1.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一种商品购买量的增减,是因价格引起的某一固定收入购买力的变化造成的。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就会使人们以既定的收入购买的商品减少了。
简单来说,收入效应是指因收入的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对商品消费所作的调整。
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化,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价格保持不变的商品,增加对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的需求。
换言之,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对其开支结构所作的调整。
2. 税收支出(tax expenditure)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税收收入。
3. 税收指数化(tax indexation)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自动确定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4. 出售污染权(pollution rights)政府主管污染防治工作的机构,依据污染物的最适排放量来确定污染权的出售数量,然后将它们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污染性企业。
二、重要问题1. 在与所得税产生同样多的税收收入的情况下,间接税为何有利于提高个人储蓄率?(1)间接税虽然会相对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但它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
如果一个人没有储蓄,或储蓄的数额比对他征的税少,他别无选择,只能降低消费(除非愿意临时借债)。
结果,主要对低收入阶层和把其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消费的阶层征税的间接税会大大地降低消费。
特别是在储蓄属于契约性质(如保险费)的情况下,减少储蓄是不可能的,间接税最终只能限制消费。
(2)间接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庭的储蓄能力。
一般都认为,间接税是累退性质的,至少比直接税缺乏累进性。
基于储蓄能力和储蓄倾向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这一假设,可以证明,对高储蓄者来说,税收的累进性越低,留给他的资金越大。
财政学多选题和计算题(1)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5.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ABCD)A.税收B.公共支出C.公债D.政府预算E.政策制度6.私人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上的(AB)A.排他性B.竞争性C.非排他性D.非竞争性E.私有性7.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上的(CD)A.排他性B.竞争性C.非排他性D.非竞争性E.私有性10.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ABCDE)A.公共产品供给B.“外部效应”项目C.自然垄断项目D.收入分配不公E.经济波动与失衡1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BC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1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BCD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19、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20、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 ABC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2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23、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一般指()A.一致性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复杂多数规则D.直接民主规则E.间接民主规则24.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A.经济公平B.社会公平C.横向公平D.纵向公平E.规则公平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BC )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C、政府补助D、政府直接生产2、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ABD )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市场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3、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ABCD)A、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B、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C、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D、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7、公共选择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BC)A、立宪B、立法C、行政和司法D、投票8、财政执法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CD)A、合法原则B、公正原则C、权利制约原则D、合理原则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2、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AC)A、基本建设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下列产业中,理应有政府进行投资的有(ABCD)A、环境治理B、治理国土C、能源开发D、教育4、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D)A、是由的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6、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BD)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B、城市维护费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D、简易建筑支出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1.国防作为一种十分标准的公共品,具有()等特点A.边际成本为零B.内在效益较大C.内在效益为零D.典型的内部效应E.典型的外部效应3.财政在科学研究支出方面的重点主要有()A.基础理论研究B.一般应用技术研究C.一般企业生产技术研究D.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研究领域E.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科研项目4.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5.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ABCD)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C.行政效率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7.对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AB)A.该国财政支出规模B.该国财政支出结构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D.该国对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1.政府投资的特点有()A.盈利性B.长期性C.效益外溢性D.非盈利性E.规模大2.基础产业包括()A.能源工业B.基本原材料工业C.纺织工业D.农业E.商业3.与其他产业相比,基础产业具有以下特征:()A. 基础性B.自然垄断性C.混合商品的属性D.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E.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部门4.公共投资的方式包括:()A.政府管制B.直接投资C.间接投资D.BOT投资方式E.TOT投资方式6.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农业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双重风险B.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C.农业比较利益低D.农业的资产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E.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慢,农产品储运较困难9.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 A )同方向变化,同( C )呈反方向变化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13.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 AD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14.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 ABD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己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政府投资来得以保证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15.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趋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培植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16.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 ABC )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B.农业科技推广C.农村教育和培训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第六章转移性支出1.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项目是()。
第九章――税收的效应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ation)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The theory of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axation)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The effect of taxation in economy)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Economy growth and taxation)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核心问题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重要名词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拉弗曲线”
三、重点内容
1、掌握税收经济效应的含义
2、掌握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掌握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4、掌握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5、掌握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6、了解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7、掌握“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the income effect )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the substitution effect )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the effect in labor supply)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the effect in saving)
3、如何理解所得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the effect in investment )
2、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是什么?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in indiv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 )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