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室外排水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室外排水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室外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前准备1. 现场勘查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查,包括地势、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
通过勘查结果,确定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主要施工工艺。
2. 材料准备在确定施工方案后,需要按照方案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三、施工流程1. 排水管道敷设根据勘查结果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排水管道的敷设工作。
在敷设过程中,需要保证管道的坡度和连接部位的密封性,以确保排水畅通。
2. 排水井建设排水井作为室外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确保井的结构牢固、排水效果显著。
3. 管道连接与固定在排水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连接和固定工作,保证管道的整体稳定和连接部位的密封性。
4. 排水系统测试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排水畅通、排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2. 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核实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五、安全施工安全施工是室外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全。
六、总结室外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建筑工程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保证室外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期使用。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 工程背景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的目的是确保道路运输平安和畅通。
本文将介绍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目标、施工步骤和施工要点。
2. 施工目标•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减少道路因雨水侵蚀而导致的损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提高道路的平安性和通行舒适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场地勘察,确定地势和土壤情况。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路线、排水设施布置等。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管道、排水排污设备等。
3.2 排水管道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在道路两侧挖掘出适当的沟槽。
•安装排水管道,注意管道的坡度和连接方式。
•保证管道与道路的紧密连接,防止渗水和漏水现象的发生。
•在沟槽两侧填充土壤,使之平整并与道路外表对齐。
3.3 排水设施安装•安装雨水井和雨水篦子,确保雨水能够顺利进入排水管道。
•安装检查井,便于后期维护和清理。
•设置雨水径流管,将雨水引导到排水管道。
•安装沉砂池和沉淀池,用于过滤和沉淀道路外表的污物和杂质。
3.4 施工验收•检查排水设施的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进行管道试验,确保排水管道的畅通性。
•检查道路外表是否有积水现象。
•编制施工验收报告,保存相关记录和材料。
4. 施工要点•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施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平安知识,遵守相关的操作标准。
•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平安和完好。
•施工期间要与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5. 平安考前须知•施工期间要做好现场平安防护工作,包括施工区域的标识和警示、施工人员的平安防护用具等。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材料和设备的平安使用,确保不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
•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突发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确保施工平安。
跨阳路道路及排水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
跨阳路是市区内一条重要交通干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
况和提升道路排水能力,计划对跨阳路进行道路及排水施工。
二、施工内容
1.道路改造:对跨阳路进行表面修复,重新标线,提升行车舒适度和
安全性。
2.排水系统升级:更新跨阳路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顺利排除,减少
道路积水,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三、具体施工方案
1. 道路改造
•路面修复:对路面进行修复,填补裂缝,平整路面,提升行车舒适度。
•重新标线:根据实际道路宽度和车流情况重新标线,明确车道分界,提高交通安全性。
2. 排水系统升级
•清理排水沟:清理排水沟内的杂物和泥沙,确保排水畅通。
•更新排水管道:更换老化和堵塞的排水管道,提高排水效率。
•增设雨水口:在道路低洼处适当增设雨水口,增强排水能力。
四、施工进度计划
1.道路改造:计划在夏季施工,预计耗时2个月。
2.排水系统升级:计划在秋季施工,预计耗时1个月。
五、预期效果
1.改善跨阳路的行车环境,减少交通压力。
2.提升道路的排水能力,降低积水风险,增强道路抗洪能力。
六、经费预算
1.道路改造:预算250万元。
2.排水系统升级:预算150万元。
七、安全施工措施
1.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
2.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即是关于跨阳路道路及排水施工方案的详细计划。
愿通过本次施工,为市民提供更加美好的出行环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1. 引言公路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路排水设计,确保公路在各种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的车辆滑溜、路面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设计原则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置: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布置、断面形式和尺寸,确保排水顺畅。
2.保证排水能力:根据公路所在区域的降雨情况,结合公路的设计寿命,确定合适的排水能力。
3.考虑环境影响:排水设施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兼顾生态保护。
例如,在敏感生态区应采用低影响设计。
4.经济合理: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经济合理,并考虑运维成本。
3. 设计要求3.1 路面排水要求1.纵向坡度:公路纵向坡度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2.横向坡度:公路横向坡度应设计为道路两侧向中心线倾斜,以促使水沿路肩和排水设施流向排水出口。
3.雨水收集: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雨水篦子等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并避免进入路面结构内部。
4.排水设施:根据公路的水量和排水能力要求,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波纹管、雨水篦子、雨水口等。
3.2 异常降雨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异常降雨(如百年一遇的暴雨)的情况,确保公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依然能够正常排水。
以下是处理异常降雨的一些建议:1.截流设施:在跨越山丘、沟谷等区域设置适当的截流设施,将山体积聚的雨水引导到合适的地点进行排除。
2.强化排水设备:在设计排水设施时,考虑异常降雨情况下的排水需要,确保排水设备具备足够的承受能力。
3.加固边坡:对于易发生边坡塌方的区域,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以减少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设施维护:及时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在异常降雨后立即进行清理和检修。
3.3 环境保护要求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兼顾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1.水质处理:对于排出的雨水,应采取合适的水质处理措施,以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室外工程排水方案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室外工程的正常排水,防止因严重水浸而影响施工和使用效果,提高室外工程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方案编制旨在规范室外工程的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
二、编制依据1、《建筑排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132、《城市排水设计规范》CJJ87-2018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4、现行国家有关建筑和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三、环境分析本室外工程所在地区气候温差大、降雨较多,地势起伏大,地表坡度较大、土壤质地较为复杂。
降雨期间需排除大量的雨水,确保工地的安全。
四、设计原则1、保证排水系统的顺畅畅通,能够快速将雨水排至外部排水渠或地下排水系统;2、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降低地面反弹水的压力;3、保护周边环境,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考虑工程经济性,采取合理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的持续性运行。
五、排水设计1、地表排水系统设计(1)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收集雨水,有效的运至外部排水渠;(2)设计地表排水系统布局均匀、合理,排水管径要满足雨水的流量要求,排水坡度要符合排水规范要求;(3)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作排水设施,确保其使用寿命和排水效果。
2、地下排水系统设计(1)地下排水系统采用集水井、排水管等设施,将雨水迅速排至外部排水渠;(2)地下排水管道设计应符合排水规范要求,排水管的材质要符合对地下潮湿环境的抗腐蚀要求;(3)采用防水工艺,加强地下排水设施的防腐防锈工作,确保其运行效果。
3、雨水收集利用设计(1)适当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绿化、冲洗、给水等方面;(2)选择合适的雨水收集器材料,保证雨水收集的质量和安全性;(3)设计雨水收集设施与排水系统的有效连接,确保雨水的合理利用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施工技术要求1、地表排水系统的安装须符合施工要求和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排水管道的连接处应该采取防水措施,确保不漏水;2、地下排水系统的安装需要采用加固措施,确保排水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排水设施的安装需要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施工,设施的固定要牢固可靠,确保不受外力破坏;4、安装过程中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连接正确;5、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测试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水排水|城市道路用于大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海绵论坛PPT可以下载啦)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大排水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其与海绵城市相关子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了大排水系统的规划方法与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城市片区内涝防治系统构建为例,通过案例介绍了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以期为我国大排水系统的合理构建提供参考。
1大排水系统构成及其与海绵城市相关子系统的衔接关系大排水系统(major drainage system)是由地面或地下调蓄、排放设施组成的蓄排系统,用以应对超过源头减排系统和排水管渠系统承载能力的降雨导致的城市积水灾害,也称为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大排水系统的构成及其与海绵城市相关子系统的衔接关系如图1所示。
大排水系统的设施可分为“排放设施”与“调蓄设施”两类,其中,“排放设施”主要包括具备排水功能的地表漫流(竖向控制)、道路(包括道路路面、利用道路红线内带状绿地构建的生态沟渠,详见本文案例)、沟渠、河道等地表径流行泄通道,以及转输隧道等地下径流行泄通道,实践中,往往是几种设施的组合,此外,还需重视通过道路低点人行道渐变下凹、小区低洼处围墙底部打通等方式,构建完整、顺畅的地表径流行泄通道;“调蓄设施”则主要包括调蓄塘/池(含调节塘/池)、调蓄隧道、天然水体等地面和地下设施。
非常重要的是,城市大排水系统与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防洪系统协同作用,地表和地下调蓄、排放设施协同作用,综合达到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本文重点探讨大排水系统的规划方法,及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与案例。
2国内外大排水系统构建概述2.1发达国家大排水系统构建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针对城市大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1996年发布了《城市排水设计手册》,在2001年、2009年、2013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订,详细介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点,其中就包含大排水系统的相关内容;美国部分州、城市也针对大排水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科泉市利用Urban Drainage and Flood Control District (UDFCD)发布的计算工具“Q—Allow worksheet”,计算得出了不同降雨情况下,不同断面形式、不同纵坡的道路路面的排水能力,用于指导道路作为城市大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英国建筑行业研究与咨询协会(CIRIA)2006年重点针对道路径流行泄通道、地表调蓄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内涝风险评估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出版了相应手册;澳大利亚Austroad出版的道路排水设计规范,详细阐述了包括大小排水系统在内的道路排水规划设计要求,澳大利亚公路集团有限公司(ARRB,隶属于澳大利亚政府和维多利亚州政府的官方机构)出台的道路雨水收集与排放手册中也详细介绍了道路作为大排水通道的规划设计流程及具体设计要求。
邗江路道路综合整治方案说明第一部分工程概况方案设计依据1、邗江路道路综合整治方案设计邀标函(邗江区建设局)2、邗江路(江阳西路—扬冶路)道路红线图3、《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4、《扬州市排水规划》(文本)5、交叉口现状排水管线设计图6、现状管道实测资料工程概况现状邗江路建于1994年,从江阳西路至扬冶路,全长3.3公里,道路红线宽50米,是当时扬州市区最宽阔、最通畅、景观最优美的一条干道,是邗江区的窗口。
邗江路以江阳西路为起点,向北依次与兴城西路、文汇西路、孙庄路、文昌西路及扬冶路平交。
路面情况:现状机动车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非机动车道兴城西路以北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兴城西路以南采用沥青路面。
经过十多年的运营使用,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目前道路交通组织已略显混乱,混凝土板块破裂、错台、边角破损,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
水网情况:本区域外围水系主要有:扬冶路北侧排涝河、引潮河、幸福河,道路东侧还有新城河。
综合管线:目前邗江路两侧各铺有雨水和污水管线,各种市政管线基本下地,仅道路东侧有电力架空杆线,东侧的部分路段还有弱电杆线。
现状雨污水管情况:(1)雨水管:管位:目前邗江路已采用分流制排水,道路两侧各有一根雨水管,其中文汇西路以北路段的雨水管位于慢车道路中,文汇西路以南路段位于人行道上。
排向:扬冶路至文汇西路该段雨水向南排入引潮河但现状水系已被部分填埋,导致该段雨水暂无出路;文汇西路至兴城西路雨水通过兴城西路现状合流管排入新城河;兴城西路至江阳西路分别排向幸福河和江阳西路雨水管,由于江阳西路翻建改造,交叉口接管处于断头状态雨水排放暂无出路。
由于部分管道无出路、淤积、出水口被堵塞、交叉口管道混乱有反坡现象以及管材等多种原因,暴雨时部分路段经常发生积水。
(2)污水管:管位:根据现场查勘,道路两侧各一根污水管,其中文汇西路以北路段位于慢车道雨水管外侧,文汇西路以南路段位于人行道上,排向:扬冶路至孙庄路该段污水由北向南排入引潮河,孙庄路至文汇西路污水管道排向混乱管道有反坡现象,文汇西路至幸福河路污水管管道排向兴城路合流管,幸福河路以南污水管目前无出路暂封堵。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地外围道路、排水系统、绿化带、照明设施等。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预计工期为6个月。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成立工地外围工程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全面协调和管理工作。
(2)设立施工项目部,下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后勤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施工图纸及资料(1)收集和整理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相关资料。
(2)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
3. 施工设备(1)根据工程需求,购置和租赁必要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
(2)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施工材料(1)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采购必要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木材等。
(2)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工艺1. 道路施工(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道路测量放线,确保道路位置准确。
(2)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将开挖的土方运至指定地点。
(3)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4)垫层施工:铺设垫层,提高路基稳定性。
(5)路面施工:铺设路面材料,确保路面平整、坚实。
2. 排水系统施工(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排水管道测量放线,确保管道位置准确。
(2)管道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管道开挖,将开挖的土方运至指定地点。
(3)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排水管道,确保管道连接牢固。
(4)管道回填:对管道周围进行回填,确保管道稳定性。
3. 绿化带施工(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绿化带测量放线,确保绿化带位置准确。
(2)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将开挖的土方运至指定地点。
(3)种植绿化植物:按照设计要求,种植绿化植物,确保植物生长良好。
4. 照明设施施工(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照明设施测量放线,确保设施位置准确。
路面排水施工方案(QSLM)汇总路面排水施工方案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排水设计和施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雨水倒灌、路面积水等问题,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路面排水施工方案进行汇总。
设计原则1.坡度设计:水平、纵坡度的设计应符合当地标准要求,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向路缘、检查口等排水设施。
2.排水设施布置:根据道路长度、交通流量、降雨情况等多方面考虑,合理布置雨水口、检查口等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3.材料选择:选择耐磨、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的排水管道和井盖等材料,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材料选择1.排水管道:采用聚乙烯管道、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等,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长期保持畅通。
2.井盖:选用铸铁井盖或复合材料井盖,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防滑性,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使用。
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清理道路表面,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清除阻碍物,为施工作业创造条件。
2.排水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排水管道并固定,保证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3.井盖安装:安装井盖时应保证井口平整、密封性好,固定稳固,避免对排水系统产生影响。
4.系统测试:施工完成后进行排水系统测试,检查排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漏水、堵塞等问题。
总结路面排水施工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只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并精心施工,才能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有效。
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还需注意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时修复破损部分,保障道路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智能交通系统期末论文--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概述姓名周浩然学号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概述周浩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的水平也都再提高,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因此道路的排水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上日程安排,可以说,道路的排水体现了整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所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排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浅谈了道路排水的基本概况,并对北京某些地区的排水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道路排水、国外大城市排水、北京部分地区排水改进。
1、引言从古到今,人们出行都离不开道路,而下雨和下雪,是再常见不过的自然现象。
所以凡是有道路的地方,都会涉及到排水的问题。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的一部分,其功能主要是迅速排出道路范围内及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雨雪水,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维持道路的正常交通,同时也避免路面过早损坏,使街道整洁、美观。
可以说,道路的排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走在路上,会看到雨水的进水口,也会看到露天的沟渠等,这些都是用来排走雨水的设施。
本文针对普通读者,概述地介绍了道路排水系统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及举出了北京大学康博思餐厅门前和北京许多桥下的易积水的例子及其解决方案。
2、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概述2.1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制度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部分,为了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城市中除了需要排出雨雪水外,还需要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排出去。
由于废水、污水和雨雪水的性质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应分别组织不同的管道系统来排除。
排水系统的制度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
(1) 合流制:将污水和雨雪水用同一管道汇集输送的系统成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过去我国有很多旧城市采用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这是由于以往工业不发达,城市人口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不大,但是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质日趋复杂,这样的合流制对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门楼围墙排水方位说明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排水沟施工图设计园林景观工程常采用的排水沟有边沟、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截水沟、盲沟等。
作用和设置的位置各不相同,设计尺寸也因排水量的不同而各异,从断面大小看,排水沟一般断面最大,盲沟其次,边沟和截水沟最小。
一、排水沟施工图设计要点排水沟的施工图设计和绘制要点如下:①确定排水沟的平面布置。
②排水沟的纵断面确定和构造设计,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一般为0.5%。
③流量及水力计算。
④相关组成部分的选型和施工图设计(包括排水管道、管道基础及接口、检查井结构)。
二、排水沟施工图设计实例(1)场地排水沟系统总平面图在施工图阶段,场地的排水沟会以总平面图表面其布置范围和布置方式。
如图5.8所示。
图5.8 场地(田径场)排水沟布置平面举例(2)边沟边沟是沿道路边设置的排水沟,作用主要是防止地表水侵害损害道路,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9。
图5.9 边沟施工图详图实例(3)截水沟截水沟是场地周边设置的明沟,防止外围的地表水进入场地,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10。
图5.10 截水沟施工图实例(4)盲沟盲沟主要用于排除地下水,常用于运动场所,其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11。
图5.11 盲沟施工图实例(5)排水明沟和暗沟排水沟在景观工程中采用最广,主要用于将地表水汇集后排至场地的水系或市政管网,有明沟与暗沟之分。
明沟即暴露于地面的没有盖板的排水沟,暗沟是在排水沟之上加设了由石材、钢筋混凝土或铸铁等材料制作的沟盖板,设计时应予以同时考虑并出图。
排水明沟及暗沟的施工图设计实例分别详图5.12至图5.15。
图5.12 排水沟平面及沟盖板施工图举例图5.13 砖砌明沟图5.14 石砌明沟图5.15 砖砌暗沟。
室外工程排水方案范本一、项目名称:室外工程排水方案二、项目地点:具体地点详见实际设计图纸三、项目概况:该室外工程排水方案是针对某个具体工程项目而制定的,旨在确保工程地面及建筑物周围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降雨和地表水,并预防地下水位过高引发的渗漏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四、排水设计原则1. 依据当地降雨量和地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2. 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性,避免积水产生;3.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地貌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路线和排水设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 根据工程地块大小和建筑物结构,确定合理的排水设施和排水管道规格;5. 优先采用自然排水方式,如地势倾斜、地面排水沟、草地渗水和雨水花园等。
五、排水系统设计方案1、地面排水系统(1)地势倾斜: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合理确定地面的倾斜方向,确保地面能够迅速排水;(2)排水沟:在工程地块内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和地表水引导至下水道或汇水口;(3)草地渗水:在一些区域,可以设置草地渗水带,将雨水渗入地下,减小地表积水的情况;(4)雨水花园:在建筑物周围或特定区域,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将雨水吸收并净化,达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排水管道系统(1)设置雨水管道:根据工程规模和降雨量,确定合理的雨水排水管道规格,并设置检查井、雨水口等附属设施;(2)合理设置排水管道:在工程地块内设置合理的排水管道路线,确保雨水能够迅速、顺畅地排除。
六、排水设施1、雨水口(1)合理设置数量和位置,确保能够及时排除大量的雨水;(2)设置雨水格栅,防止杂物阻塞排水系统。
2、检查井(1)设置在排水管道的转角和交叉口处,方便日常检查和维护;(2)确保检查井的井盖高度和材质符合设计标准,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压力。
七、环境保护和安全考虑1、排水设施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符合国家规定,并设置防护设施,确保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3、排水设施周边的植被和绿化应考虑周边环境美观性和生态保护。
工程四周排水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区,总用地面积为1000亩,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商品住宅、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等。
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且地下水位较高,需要对工程四周的排水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施工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排水困难或水涝问题。
二、现状分析1. 地势情况:该地区地势较低,整体呈现平坦状态,且北部存在一些低洼地带。
2. 土壤情况:该地区土壤主要为粉质黏土和壤土,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3. 地下水位情况:地下水位较高,常年处于埋深1-3米的状态,容易造成排水困难和地面积水现象。
4. 降雨情况:该地区年降雨量较大,降雨集中在夏季,降雨强度大,易导致排水不畅和水患。
5. 周边环境:工程四周有河流和水库,需要考虑其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三、工程四周排水方案基于现状分析,本工程四周排水方案主要包括地势状况分析、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收集利用和水质处理等方面的规划。
1. 地势状况分析根据地势情况,将工程四周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排水区域,对不同地势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排水措施,以确保整体排水系统的畅通和稳定。
- 高排水区域:对于地势较高的区域,采取地势自然排水的方式,通过地面平整和设置排水沟等措施,让雨水迅速下流至中低排水区。
- 中排水区域: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设置多级排水沟和雨水管道,采用地势辐射排水,将地表积水快速引导至低排水区。
- 低排水区域:对于低洼地带,采取设置分流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引水渠和排水沟等设施,将雨水整合后及时排放至周边水体。
2. 排水系统设计基于地势状况分析,设计并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是保障工程排水畅通的关键。
排水系统包括地面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两个部分。
- 地面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网和排水口等设施,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管道和渠道,将地面积水快速导流至周边水体。
- 地下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等设施,通过设置雨水收集井、雨水管道和检查井等设施,将地下雨水有效收集并排放至合适位置。
建筑外围设施工程验收标准建筑外围设施工程验收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周边环境和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在建筑工程的最后阶段,对外围设施进行验收是必要的,以确保其符合规范并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外围设施工程验收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对各项设施的要求。
一、环境规划1. 建筑物周边环境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噪音、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2. 周边绿化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和布局。
绿化设施应开展绿化维护工作,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3. 建筑物周边应设有合适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雨水和废水。
排水设施应符合国家排水标准,确保排水畅通。
二、道路和人行道1. 建筑物周边道路和人行道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保交通安全和便捷。
2. 道路宽度应满足相应车辆和行人通行需求,并设有适当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 人行道应设置坡度合适、无障碍设施完备,以确保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三、围墙和护栏1. 建筑物周边围墙和护栏应符合建筑设计要求,保证安全性和美观度。
2. 围墙和护栏的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具备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3. 围墙和护栏的高度和结构应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能够有效区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
四、照明设施1. 建筑物周边照明设施应满足行人和车辆夜间通行的需求,保障周边区域的安全。
2. 照明设施的布置应合理,能够照亮建筑物周围的道路、人行道和公共区域。
3. 照明设施的能耗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选择节能型照明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五、停车场和车辆通行设施1. 建筑物周边停车场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合理。
2. 停车场的出入口和行车道应设有合适的标识和标线,确保车辆通行的流畅和安全。
3. 停车场应设有必要的照明和安全设施,以防止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六、消防设施1. 建筑物周边应设置消防栓和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灭火。
2. 消防设施的布置应符合相关消防法规,消防通道、消防栓位置和数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甲方设计委托书及我院任务通知单
2、大港基础设施规划图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食品工业园外围道路施工图
5、圌山路排水施工图
6、东方路排水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1、道路设计
食品工业园外围道路,长约2998米。
道路红线宽度10米。
中间车行道宽10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宽3.0米。
无路牙。
道路雨水排至道路边沟中。
2、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结合规划和现状进行管道设计。
东方路雨水排入外围道路雨水管中,最终排入捆山河。
其余路段雨水皆由道路边沟收集后排入捆山河,道路上仅设置过路管。
地块雨水目前靠地块内两台现状雨水泵抽排,待地块地面标高抬高后,地块雨水通过由本图设计的过路管直排入捆山河。
污水临时排入圌山路污水管中,以后向东排入东区污水处理厂。
建议污水管WW-52~WW-64暂不实施,待捆山河改造时一并施工。
三、管道位置
在0+880~1+180雨水管布置在道路南侧绿化带,距离道路中心线为7.5米。
在1+270~2+960西北侧绿化带下布置一道污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为
7.0米。
四、技术标准
(一)柔性塑料管道性能、接口和基础:
(1)管道性能:本图中d300~d800管道采用柔性塑料管,管顶覆土在
2.0米及以内的,管道环刚度大于等于8KN/m2;管顶覆土在2.0米至4.0米的,管道环刚度大于等于12.5KN/m2;管道环柔性应满足各管材类型的环柔性试验要求,聚乙烯塑钢缠绕管、HDPE管试验压扁率应≥30%,玻璃夹砂钢管应≥15%;管道冲击强度要求应按照GB/T6112进行,落锤质量
3.2kg,冲击高度2M,试验结果以管道内壁无破裂为合格。
(2)管道接口:管道连接采用弹性密封胶圈柔性接口,可参见国标给水排水图集04S520,21~35页。
(3)管道基础及回填:管道基础及回填要求详见设计说明附图;回填材料采用二灰砂,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中粗砂=6:24:70,密实度满足说明附图要求。
(4)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参见省标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82页的《HDPE与检查井联接》执行。
(二)钢筋混凝土管道性能、接口和基础:
(1)管道性能:本图中管道管径>DN800的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格应符合GB/T11836-1999的技术要求,其配筋
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的规定。
(2)管道接口:管道连接采用企口形式,弹性密封橡胶圈柔性接口,可参见省标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73页。
管道基础:如管基下土质[R]>100Kpa时,并且孔隙比小于0.8,地基为原状土,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受扰动时,采用120°混凝土基础。
其余采用180°钢筋混凝土基础。
回填材料采用6%灰土,基础及沟槽回填参照省标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63,65和67页。
在地基土质有淤泥时,施工时应将淤泥挖掉,并在底层垫片石后再用6%灰土回填,分层夯实,密实度应大于93%,并且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采用180°钢筋混凝土基础。
(三)检查井:
污水管道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流槽式),详见省标S01-2004,123~125页,井深大于4.0米的按125页《Ø1250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施工。
有支管接入的检查井应根据120页《圆形污水检查井尺寸表》调整井径。
井盖应采用圆形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雨水管道管径d400~d600的检查井采用Ø1000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详见省标苏S01-2004,208页。
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参见省编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82页的《HDPE与检查井联接》执行。
雨水管道管径d700~d800的检查井采用Ø1250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详见省标S01-2004,211页。
有支管接入的检查井应根据204页《圆形雨水检查井尺寸表》调整井径。
混凝土管道采用国标矩形检查井,详见国标02S515。
雨水管d2200管道的检查井做法参见雨水管d2000的90度四通井。
井盖应采用圆形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四)跌水井:
YW-29雨水井采用阶梯式砖砌跌水井,做法见国标02S515,119页。
(五)进水口:
进水口,做法同八字式石砌出水口,详见05系列省标给排水图集苏S01-2004(266).。
五、柔性管施工要求
1、管道沟槽底宽按照B=de+2xK计,槽底标高按管底标高向下20cm 计,在地质条件较差,需加30cm碎石垫层,沟槽断面尺寸见附图。
2、沟槽形成后,在槽底面上铺20cm二灰砂垫层,并用机械震动夯实,密实度达93%以上。
3、管道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施工,管道安装应在厂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4、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排水措施,以保证槽底无水,垫层不含水。
5、管道安装合格后应尽快回填。
管区各部分回填密实度要求见附图。
回填时应注意:
a、管区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严禁单侧回填;两侧填土填筑高差
不应超过30cm;
b、管腋部必须填塞捣实;
c、管区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都应用机械振动夯实,严禁压实机械直接作用在管道上;
d、两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从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安装到沟槽回填流水操作,应一次完成。
沟槽回填完毕后,应尽早回填到路床底,防止地下水的浮力对管道的破坏。
6、填方地段的排水管道,需在路床施工到位后采用反开挖法施工管道,出了路面的污水管应按设计井顶标高用6%灰土回填,密实度大于93%,然后反开挖施工。
管道基础做法同前面。
五、其它说明
1、图中管道检查井井顶标高根据设计地面中心线标高确定,仅供参考,施工中应以道路施工图为准。
管道与现状井相接,位置根据现场调整。
2、本设计中数管交汇于一井时,若管顶平接,所注标高为最低一个管道的管底标高,否则各管底标高将分别标出。
3、沟槽中应采取排水措施,以保证施工管道基础时,垫层不含水。
两座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基础应一次完成。
4、本图尺寸除长度、标高以米计外,其它均以毫米计。
5、未说明处按国家有关施工规定和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
如遇到特殊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