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pdf
- 格式:pdf
- 大小:9.01 MB
- 文档页数:50
new layout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future projects.Key words rainwater inlet; permeable brick; grass ditch; sponge cities; economic benefi ts雨水口作为市政道路排水重要的附属构筑物,通常布置在市政道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道路边缘,用来收集雨水[1],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输送到附近的雨水检查井。
雨水口的数量决定了可收集的雨水量,雨水口的位置及形式决定了道路的美观性,以及是否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2]。
所以在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对雨水口的布置做了明确的规定。
比如,对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做了规定,规定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应为雨水管区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
同时,规定了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宜为25~50 m。
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 m,雨水口布置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雨水排除时流量大小、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人的安全,还对路面的结构层构造和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概况本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道路全长3 046.129 m,道路规划宽度为40 m。
本设计为道路工程雨水管道工程,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分流制。
根据排水设施和排水规划情况,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结合排水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本次设计要求具有前瞻性。
雨水排除要求尽量考虑自排入河道,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设计原则。
摘要 为优化市政道路雨水口的布置、减少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的数量、节约工程造价、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优化雨水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在绿化带中间间隔一定距离铺设透水砖或者植草沟,将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引入非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口,取消雨水口的横向串联,进而减少雨水口数量和雨水连接管长度。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浅析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市某道路建设工程的排水系统设计工程,介绍了该项目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工程设计的目的和相关要求,总结了该项目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涉及的内容,并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排水系统;工程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项目介绍上海市规六路二标工程从0+060~0+800,全长740米,红线宽为50米,道路两侧各有10米规划绿化带,新建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配套附属工程。
本工程内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开槽埋管,钢板桩支护。
dn-300-400污水管采用upvc加强管,φ600~φ1200采用ph-48即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o”型橡胶圈接口,φ1350~φ1650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q”型橡胶圈接口,upvc管以中粗砂间隔土(20cm砾石砂、10cm素土)处理至路槽底,每层密实度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当上下交叉管道净距小于20cm时,用混凝土进行加固。
主要项目工程量:φ1350,长303米;φ1500,长740米;φ1650,长437米。
规六路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两侧各15.5米,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
本工程设计的开槽埋管钢筋混凝土管通采用中粗砂坞膀至管中心,upvc管以中粗砂坞膀至管外顶,中粗砂干重不小于16kn/m3,以上部分回填按砾石砂间隔土(20cm砾石砂,10cm素土)处理至路槽底,每层松土厚30cm,密实度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严禁用淤泥,腐殖土,杂质土及含大石块土回填。
雨水口的位置结合道路纵断面设计,采用ii型及双联ii型雨水口,雨水口连管为dn300的upvc加筋管,坡度采用3-5%。
图中设计雨水污水管预留的衔坊支管均应敷设至道路红线外2m,加设相应尺寸检查井并预留一节管道。
管端用砖砌封堵。
预留的雨水检查井设30cm落底。
本工程污水管道检查井内壁均采用ipn8710系列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措施如下:底漆两道,防腐漆两道。
____________市政•交通•水利工程设计Municipal'Trifle•Wal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Design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Design of Rain Water Facilities for Low Impact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s杨丽芳(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9)YANG Li-fang(China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orporation,Beijing100089,China)【摘要】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主要设计原则,介绍了几种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如环保型雨水口、雨水弃流井等,并对低衫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main design principles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rain water facilities,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low-impact development rain water facilities,such as environment-friendly gutter inlet and rain water abandoned well,and studies the design essentials oflow-impact development rain water facilities,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 rban road construction.【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设施;雨水口[Keywords]urban roads;rain water facilities;gutter inlet【中图分类号JU41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2019)06・0135・03[DOI]10.13616/ki.gcjsysj.2019.06.0461引言在城市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在得到良好进步的同时,自然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城市的排水问题日益凸显,包括水质污染、外洪内涝等。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
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1.1疏干潮湿或过湿路基对于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应进行处理后才能作为设计路基,处理方法如下:⑴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
⑵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通过吸水泵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1.2 在地势较低处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下立交处道路路基排水问题。
⑴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
⑵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在下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 若不进行处理路基就会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
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盲沟、暗沟、渗沟等,实践证明盲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盲沟设置方法:盲沟断面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沟底和中问回填粒径3~5cm 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一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 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 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
顶部铺设双层反铺草皮,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 的粘土层,作为封闭层,防止地面水和泥土进入。
2、路面排水设计2.1 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
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 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 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第一节道路地面水的排除第12.1.1条设计范围及原则如下: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
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
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二、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
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
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三、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
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四、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五、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如下: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12.1.2,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
二、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排水规划时,应按表12.1.2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三、郊区道路为公路性质时,其排水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进行设计。
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执行。
计算道路雨水口流量时,偏沟水深不宜大于缘石高度的2/3。
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备案号: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DB城镇道路排雨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rainwater drainage(报批稿)2017-××-××发布2017-××-××施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年浙江省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5)423 号)的要求,编制组依照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借鉴国内外低影响开发与城市排水及内涝防治体系建设模式,在深入调查研究,吸纳了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经验,并结合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后制定的。
本规范共7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设计计算;5管渠和附属设施;6立体交叉道路排水;7泵站。
本规范由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南路501号,邮政编码:31000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主编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参编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杭州市运河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伟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主要起草人:余建民毛译军陈安东姚卫邵福彪何卫华袁翔刘静李村徐云肖冯一军朱彤温军燕李洵沈建明王庶吴为义陈高青王华郑昕张国伟潘亚成吴淼邓文全王伟栋厉建成4、主要审查人:颜兵赵宇宏周鑫根詹树林周文鸿郭英周松国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基本规定 (5)4.设计计算 (6)4.1雨水量计算 (6)4.2水力计算 (7)4.3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 (9)5.管渠和附属设施 (11)5.1一般规定 (11)5.2管道 (11)5.3检查井 (12)5.4跌水井 (13)5.5雨水口 (14)5.6出水口 (14)5.7渠道 (15)5.8调蓄池 (16)5.9渗透设施 (16)6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18)6.1一般规定 (18)6.2 高架桥面排水 (18)6.3下穿通道排水 (19)7泵站 (20)7.1一般规定 (20)7.2集水池 (20)7.3泵房设计 (20)7.4出水设施 (21)7.5自动监测系统 (22)附录A 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 (23)附录B 雨水管和其他管道或设施的最小净距 (27)附录C各种地层土壤渗透系数 (28)附录D 植草沟及下凹绿地植物及其特性 (29)本标准用词说明 (31)附:条文说明 (32)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 (1)2 Terminology and Symbol (2)2.1Terminology (2)2.2Symbol (3)3 Basic Regulations (5)4 Design Calculation (6)4.1 Amount Calculation of Rainfall (6)4.2 Hydraulic Calculation (7)4.3 Calcula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y (9)5 Drainage Pipes and Ancillary Structures (11)5.1 General Regulation (11)5.2 Pipe (11)5.3 Inspection Well (12)5.4 Falling Well (13)5.5 Rain Water Outlet (14)5.6 Outlet (14)5.7 Channels (15)5.8 S torage Tank (16)5.9 Infiltration facilities (16)6 Anaglyphic Cross of Road Drainage (18)6.1 General Regulation (18)6.2 Drainage of Bridge Deck (18)6.3 Drainage of Down Channel (19)7 Pumping Station (20)7.1 General Regulation (20)7.2 Collecting Ba sin (20)7.3 Design of Pump Station (20)7.4 Outlet Facilities (21)7.5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22)Appendix A: City Rainstorm Intensity Formula of Zhejiang (23)Appendix B:Minimum Distance from Rainwater Pipelines to Other Underground Pipelines (Structures) (27)Appendix C :Soi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Various Strata (28)Appendix D: Properties of Grass Ditch and Sunken Green Plants (29)Standard Clause Explanation (31)Attached: Clause description (32)1 总则1.0.1为适应海绵城市建设,规范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保证及时排除路面雨水,特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