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学习重点:重点(1)地球自转基本特征: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2)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学习难点: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课前预习预习自测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时针转动,无论什么时针转动,地球都始终自()向()转动;因此经度随自转方向增大的是()经,随自转方向减小的是()经。
二、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的原因2、昼夜更替的原因三、时间的差异1、时差产生的原因2、地方时的定义:时差遵循的原则:早晚,经度相隔°,时间相差小时。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北极上空往下看是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4、读“地球上的昼和夜示意图”,回答(1)图中A、B两地中,白天的是地,判断的依据是。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轴、南极、赤道、自转方向(用箭头)。
(3)由图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
二: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看下图完成相关问题:(1)图中阴影表示(),非阴影表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和太阳光为平行光。
(2)地球转动,A、C、D三点先进入白天的是(),后进入白天的是();B、E两点先进入黑夜的是();图上各点最先进入第二天的是()。
(3)地球不断转动,图上C点先由黑夜变(),再由()变(),再由()变()。
如此循环往复,这种现象称为(),其原因是()三、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自转的特点)阅读教材P11后完成下表:(只完成自转部分)针转动,无论什么时针转动,地球都始终自()向()转动;因此经度随自转方向增大的是()经,随自转方向减小的是()经。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设计:张秋云毕迪赵承星执教:学习目的1、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2、掌握地球自转的一系列的相关知识3、进一步培育先生学习天文的兴味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教学进程:第一部分学习探求主效果一:地球有几种运动方式,它们区分是什么?主效果二:晨昏线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生和散布的。
主效果三: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是什么?探求进程:〔学法指点〕自学要求:先生自学教材15——16页,思索上述三个主效果互学要求:各组有序交流,组长组织、记载,归结总结出本组的学习结果,整理预备展现展学要求:小组下台展现,姿态端正,声响宏亮,思绪明晰,观念合理,理由充沛,组内相互补充第二部分达标检测1、地球绕——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称为自转〔〕A地轴B太阳C月亮 D 北极星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一年B 一月C 一周D 一天3、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是〔〕A 赤道B 纬线C 经线D 晨昏线4、毛主席«送瘟神»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指〔〕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北极圈5、以下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正确的选项是〔〕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字母M表示的是〔〕A 纬线B 经线C 晨线D 昏线7、图中从昼夜状况判别N处是〔〕A 白半球B 夜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8、暑假,家住上海的小明给去法国巴黎游玩的小刚打,看图回答以下效果。
〔1〕图中哪位是小明,哪位是小刚,请在图上注明。
〔2〕此时,上海和巴黎相差几个小时,他们是同一天的时间吗?〔3〕说一说发生这种差异的缘由是什么?教学反思:七年级天文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设计: 张秋云毕迪王笛执教:学习目的:1、让先生了解地球的另外的运动方式2、掌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3、培育先生独立思索效果的才干学习重点:地球公转发生的现象教学进程:第一部分学习探求主效果一:地球公转到不同地点的时间、节气、太阳直射点等相关知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
2、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学习重点:1、季节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学习难点: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次备课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2、学习任务二:季节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形成;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和。
南半球和北半球。
3、学习任务三:五带的划分(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3)、看P14图1.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三、合作探究地球公转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四、巩固练习1、以下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3、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五、小结六、作业布置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1,回答问题。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中心?3.地球自转周期?【互动探究】地球自转方向自—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向着太阳的一面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2.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3.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的O4.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日月星辰的—升—落、一天中物体影子的—的变化( ——)。
【拓展提高】晨昏线1.昼夜交界的线叫什么?,由夜进入昼的那半叫,由昼进入夜的那半叫—。
2.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吗?一般情况下,晨昏线和经线3.同一经线上时间相同,昼夜情况是否相同?4.如果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相差多少度?【课堂练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1、 地球自转是()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2、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C,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3、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一天B. 一年4、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位于 (东/西)半球,(北/南)半球; ),位于—(东/西)半球,—(北/南)半球; (相等/不相等)。
9.读“地球昼夜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与C 两点位于白昼的是R 点, 位于黑夜的是—点; (2)B 点所的时刻是—(清晨/ 黄昏)(3) C 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 需要小时。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一、进修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自转;
4. 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二、进修内容:
1. 地球自转的观点;
2. 地球自转的原理;
3. 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4.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三、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原因。
2. 进修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3. 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展示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5.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室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自转的更多知识;
2. 完成一道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思考题;
3. 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观察星空,了解地球自转对星座运动的影响;
2. 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过程;
3. 可以钻研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地理导学案一:地球的概念与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所生存的地方。
它是一个广袤的星球,承载了我们的一切生活。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12756.27千米,半径为6378.135千米。
地球由地心、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部分组成。
在地球整体上看,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实际上,地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理导学案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一个是自转,一个是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又约6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导学案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在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环境,如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导学案四:地球的气候带和生物带地球的气候带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因纬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区划。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特点,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地球的生物带则是根据地球的气候、植被和动植物分布特点而划分的。
地球上的生物带包括寒带、温带、热带等多个生态带。
地理导学案五: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资源是指地球所拥有的各种可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地球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导学案六:地球的地图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天体,如果要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表现在平面上,就需要用地图来展示。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地图的制作需要地图投影的技术。
地图投影是在球体表面绘制一个平面图形的数学方法,常用的地图投影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地球的自转》315课堂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经纬网,理解经纬线的分布特点,东西半球界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2)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3)能说出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晨昏线及判读。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重点: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地转偏向力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经线分布规律,东西半球分布,地球运动速度难点:掌握晨昏线及判读规律、一、课前预习1、地球的自转(1)、观察地球仪演示自转方向.地球自转基本方向是__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 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一周360°的周期约为_____时____分____秒,叫一个_______日。
(3)、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_______,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_____向_____递减,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_______,北纬60°各点的线速度是______,约为赤道的________,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2、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形成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2)、昼夜交替原因: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约______________小时,即一 ____________________顺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为____________界线: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白天进入黑夜为____________3、绘制昼夜半球侧视图。
(1)在右图中标注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判断图中的晨昏线属于______线。
(晨线、昏线)。
(2)晨昏线是_________的分界线,它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结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方向),所以昼夜就在不断地交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题:地球的自转课型:新课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2、明白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提问:(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提示: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向。
3. 周期:约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4. 产生的现象同一地方产生,不同地方产生。
(二)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B两地处于白天的是_____。
(2)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自转方向是_______,在北极上空观察自转应为_____(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观察自转应为_____(顺、逆)时针方向。
2. 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三、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方向:_______产生现象:___________周期:___ __意义四、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1. 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因为()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2.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D.四季变化3. 我们能永远用北极星来确定方向吗?4.昼夜的形成与昼夜的更替的形成一样吗?五、解疑释疑,拓展升华我的疑问:老师解答:六、教学反思地球的运动自转。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第______组评价:__________科目地理课型新课教学课题地球的自转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3情感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学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地球的自转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效果检测。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或学生批注栏(教材上基础知识)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合作探究、展示提高-----我参与我快乐探究活动一: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1.观察昼半球,夜半球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结合课本上的图找出晨昏线.(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预习要求:课本知识点用笔做好批注,独立完成左边的预习案。
预习案(熟悉课本)2.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并作出标记。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伦敦呢(黄色)?探究活动二:准备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在赤道上标注A、B两点。
让学生用手电筒一边照射地球仪一边转动地球仪。
仔细观察A、B两点,看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探究活动三:准备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3. 能够诠释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导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3. 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诠释。
导学步骤: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 请同砚们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2. 请同砚们回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是什么运动,并简单诠释其意义。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1.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2. 请同砚们列举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三、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诠释
1. 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 请同砚们诠释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能够诠释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地球的运动是引起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我们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不息探索地球的奥秘,为珍爱地球环境和增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以及自转对地球的影响;2. 掌握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3.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2. 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方向为从西向东;3.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三、导学过程:1. 通过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以及自转对地球的影响;2. 利用实验或模型展示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自转的运动;3. 通过观察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的变化。
四、导学讨论: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影响,分享彼此的观点;2. 学生展示自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和认识,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3. 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导学总结:1.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是地球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对地球的气候、地貌等有着重要的影响;3.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是地球奇特的特征之一。
六、课后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是怎样的?地球自转引起了哪些现象?2. 制作一份海报或PPT,介绍地球的自转及其影响;3. 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思考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七、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运动,比较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自转特点;2. 探索地球自转对气候、季节等的影响,展开更深入的钻研;3. 钻研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探讨地球的地理结构和地球科学知识。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地球的自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题: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班组名姓名日期:月日编号0 7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三关:训练反馈(8分钟)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五带D.极昼极夜6.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异产生的原因。
训练反馈:快速完成此关内容,顺利通过知识大检测,能力大挑战!【课外拓展】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地球不但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在自转,在赤道上每秒钟的速度达465千米,比汽车、轮船的速度不知快多少倍呢!既然地球转得这样快,为什么我们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呢?有这样两个事例:当你乘着一艘小船在江河里航行时,虽然速度不快,但看到两岸的树木、房屋等在向后移动,便知道小船在往前开;而当你乘上大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时,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虽然大轮船航行得很快,但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地球是如何运转的呢?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所以太阳似乎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息变化的。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了植物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作息。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影响了气候和气温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四、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周期和方向,以及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转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条件。
五、练习与思考1.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2. 为什么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探索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钻研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你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地球的运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希望你能继续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不息进修和思考。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阐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不同地区经历昼夜的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作息时间、旅行等。
2. 讨论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航海、探险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收集有关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作业布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版地球运动导学案上册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 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规律难点1 明白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2 地球公转过程中近日点、远日点的相关知识易错点1 地球的自传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但不论是从南极或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
2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的点线速度相同,不同纬线上的点线速度不一定不同,例,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点线速度相同3 北半球1月份正是隆冬季节,但地球距太阳最近;7月份正是盛夏,但地球离太阳最远知识链接复习初中这部分内容,例经纬线、经纬网的有关概念、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学习过程知识梳理(A级)(背诵部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 自转运动(1)概念:地球绕的旋转运动(2)图中字母的名称A ,为自转过程中B轴的北端指向图见成才13B ,自转的旋转轴C ,自转运动的轨道面D(3)方向(4)周期: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是,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
(5)讨论探究:图中地球自转时,地表各点的速度变化有何规律?答:自转角速度:除外,地表任何地点均相等,约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
2 公转运动(1)概念:地球绕的运动(2)方向:(3)周期:一个恒星年,时间长度为。
(4)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近日点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每年初);远日点是距离太阳最远的点(每年初)(5)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思考:原因是什么?)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 黄赤交角: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见成才14(1)产生原因:的空间指向和的大小一定时期内可看做不变。
(2)节气:图中A ,B ,C ,D 。
(3)周期:一个回归年,为。
活动题(B级)1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画出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时,地球自转方向示意图2 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 试用公式推算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地都一样B 各地都不等C 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D 经度不同角速度不同2 有关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无论从哪里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②公转和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③自转方向始终不变④自转方向随季节改变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每天大约向东转过15°②南半球与北半球速度不均匀③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均为每小时15°④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4 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②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③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④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每秒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 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B 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图成才17C A在B的东南方向D 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6 我射载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A 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 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C 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D 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7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 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C 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 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度每小时8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成才179 在我国的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A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二综合题1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成才18(1)图上从A~G七个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点,线速度最小的是。
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题:
每组合作用手电筒太阳,地球仪作为地球,演示地球的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标出中国和英国。
探究下列问题:
1.地球仪上白天和黑夜的面积各占。
2.中国和英国先看到日出,的时间早。
3.如果再次回到中国看到日出的时间,需要小时。
三、小结
四、达标检测1、地球自转是()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月
B.一年
C.24小时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 哥白尼
D.布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