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锁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6.25 KB
- 文档页数:2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应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本文于本院锁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分析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本文研究,患者手术时间(34.12±2.58)min,失血量(60.35±3.64)ml,总并发症发生率0例(0%),无术后感染、螺钉松动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患者骨折愈合28例(100%),未见任何骨折端异常、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提高位置固定性,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损伤,不会影响患者肩部和胸部的皮肤感觉,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要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避免对患者锁骨上神经造成医源性损伤。
标签: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前言:在临床治疗中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疾病,受到交通发展的影响,粉碎性锁骨骨折十分常见,大部分患者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复位内固定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目标,让骨折部位更加牢固,保持时间更长,骨折位置复位准确度更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畸形愈合率。
接受治疗后患者骨折位置不会产生肿块,经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到正常功能。
为研究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分析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8例锁骨骨折患者为样本,性别:男/女=15/13,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8.27±2.68)岁。
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经麻醉处理后,在沙滩椅以半卧位手术,将患者患肩垫高,手术前0.5h注射抗生素,可以全麻或者颈丛加局部麻醉,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垫高患侧肩。
对患者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骨折位置和核心沿着锁骨上缘以斜形切口手术,手术切口长度为7cm~10cm,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将锁骨上神经分离,注意保护上神经。
锁骨骨折的手术体会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6锁骨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期间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本组的20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约30min,出血量约20~30ml。
无1例感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锁骨为”S”形管状骨,外侧端向后弯曲,呈凹形,内侧半凸向前侧,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全长位于皮下,是上肢带与躯干连接的骨性结构,易遭受外力发生骨折,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
传统的各种内固定的应用,极大丰富了锁骨骨折的治疗,现实生活中患者为了尽快恢复活动,而选择手术治疗。
特别是年轻人,手术比例越来越高,对于解剖钢板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安全性高,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术后疼痛。
近3年我科在该手术中使用克氏针以及半皮质钉技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作为基层常见的手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1]。
值得推廣,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06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206例患者在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
据统计,本组的206例患者当中,共有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为(43.4±3.5)岁;患者从骨折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2~8h,平均病程为(4.5±1.5)h;横形或短斜形97例占47 %;粉碎型101例占53 %。
锁骨骨折177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保守治疗四种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方法:自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锁骨骨折177例,男118例,女59例。
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147例,克氏针钢丝内固定82例,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60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5例;保守治疗30例。
术后随访分析四种方法的适应证、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所有患者经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克氏针组78例术后4~12周愈合,3例克氏针滑移术后4个月愈合,1例去除克氏针后再骨折,重新钢板固定1年愈合;保守治疗组于3~12周愈合,2例畸形愈合;重建钢板组及锁骨钩钢板组全部于术后6~16周愈合。
结论: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重建钢板及锁骨钩固定优于克氏针固定,保守治疗畸形愈合率高。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锁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以往大多采用保守治疗或克氏针钢丝内固定的方法,现在多采用锁骨钢板及锁骨钩钢板。
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177例,其中保守治疗3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7例,其中男137例,女40例,左侧90例,右侧87例,新鲜骨折175例,陈旧性骨折2例;年龄6岁~62岁,平均26.5岁,其中克氏针钢丝内固定82例,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60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5例;车祸伤123例,摔伤46例,重物砸伤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2例。
麻醉为颈丛麻醉140例,全麻7例。
1.2治疗方法1.2.1克氏针钢丝内固定: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头转向健侧,以骨折处为中心切开,行骨膜下剥离,清理骨折端,可先将碎骨块复位,钢丝或10号丝线绑扎,选用直径2mm~2.5mm克氏针,成人用2.5mm的克氏针,逆行穿针,由骨折远端穿出,复位后打入骨折近端3cm~4cm,并穿出骨皮质。
对钢丝绑扎后影响钢板位置的碎骨块,可先将克氏针穿入支撑后用钢丝绑扎固定,针尾折弯剪短埋入皮下,术后用颈腕吊带外固定3~4周。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汇报人:2024-01-08•引言•锁骨骨折概述•手术治疗方法目录•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手术治疗的优缺点分析•展望与建议01引言0102研究背景手术治疗是治疗锁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方法、入路选择、固定方式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交通事故、跌倒等意外事故引起。
研究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不同手术方法、入路选择、固定方式等的优缺点。
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02锁骨骨折概述锁骨骨折是指锁骨因外力作用导致的骨质断裂。
锁骨是连接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结构,因此锁骨骨折常伴随上肢功能受限。
按骨折部位按骨折性质按骨折移位程度可分为横断、斜行和粉碎性骨折。
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骨折。
0302 01可分为中段、外端和内端骨折。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01020304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或触碰时加重。
骨折部位周围肿胀,有时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
上肢活动受限,尤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部位可出现畸形或异常隆起。
03手术治疗方法010204骨折移位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锁骨骨折。
骨折伴有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
骨折伴有胸膜或肺部损伤。
多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03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
存在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
骨折局部存在感染或脓肿。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01020304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钢板内固定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端存在较大缺损的情况,能够提供较强的固定效果。
髓内钉内固定适用于无法进行内固定的特殊情况,如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等。
外固定架手术方法选择04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活动范围、力量、疼痛程度等指标。
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包括骨折线消失、骨痂形成等。
锁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锁骨骨折患者,对比采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锁骨骨折患者4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1组(观察组22例),A2组(对照组22例)。
针对A1组患者对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对其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
结果: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优良率,存在着显著差异,A1组高于A2组明显(P<0.05)。
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尤其体现在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患者完成手术后肩部的外形也非常美观;但对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产生的疼痛方面以及手术具有的难度等方面,优势均比较明显。
对此要求医生在准备对患者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给予治疗。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临床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牛要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2类,关于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手术与非手术疗法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锁骨骨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14-78岁,平均37.4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伤12例,其他8例。
针对A1组患者对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对其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
1.2.治疗方法锁骨骨折患者4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1组(观察组22例),A2组(对照组22例)。
针对A1组患者对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对其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
84例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4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病例。
结果术后84例患者中均进行为期6个月-13个月的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按照国际上通用的Neer’s评分标准评定:优74例,良6例,中4例,优良率95.2%。
结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手术简便,损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85-01锁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10%[1]。
主要发生在锁骨中1/3(约占76%-82%)。
锁骨远1/3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2%-21%。
锁骨近1/3骨折占锁骨骨折的3%-6%。
上肢外展位倒地时肩部着地是造成锁骨骨折的常见受伤机制,高能量直接暴力如摔伤、车祸伤、砸伤是造成锁骨骨折的重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科自2009年01月-2010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4人,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68岁,平均36.3岁;左侧骨折34例,右侧骨折50例,其中双侧骨折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摔伤42例;运动伤2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6例。
无一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类型中粉碎性骨折53例,横断性骨折20例,斜行骨折11例;致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3.7d。
均有手术指征。
1.2 手术方法在锁骨表面以断端为中心做横行的直切口或弧形切口(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方式采用的切口长度不一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护颈外侧皮神经,切开颈阔肌,逐层分离至锁骨,清理骨折端的血块,无需剥离过多的骨膜;1、儿童骨折多为横断性,用一根粗细合适的克氏针先从骨折端插入远端髓腔,穿出皮质及肩后侧皮肤,再复位骨折,将克氏针从骨折远端钻入近端髓腔,并从近端前侧穿出骨皮质约0.5cm,皮下可触及,截断多余的克氏针,将其尾端埋于皮下。
浅谈锁骨骨折治疗效果研究目的研究在对锁骨骨折治疗的方式上是非手术保守治疗有效,还是手术治疗有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临床效果的分析,其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2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有16例,对全部患者进行X光检测和CT检查,来确定患者的伤情。
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朱总调查,其中非手术组85.5%的患者完全愈合,76.3%的患者达到了优良,手术组有76.4%的患者完全愈合,64.3%的患者达到了优良。
讨论通过这次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一些轻度锁骨骨折的患者采用保守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那些重度的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达到锁骨复位,而且手术后还会造成畸形,但是整体来看,治疗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标签:锁骨骨折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治疗效果1引言在各大医院骨科锁骨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损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有骨折患者,患者约占百分之八的是锁骨骨折。
大多数锁骨骨折原因患者由于肩膀部位受到严重打击或外力的影响,使肩锁的关节破坏或转移的现象。
锁骨骨折可能发生在每一个阶段的人群,但据统计是常见于中青年和幼儿年龄。
因伤疾病治疗锁骨骨折断裂密度较大,因此十分重视国内外医务人员,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治疗,具体可以分为保守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受伤到治疗时间在2小时至10天之间,平均就诊时间为2天。
其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2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有16例,对全部患者进行X光检测和CT检查,来确定患者的伤情。
2.2治疗方法(1)非手术组患者的治疗。
32例锁骨骨折的病人属于中轻度骨折,主要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首先,治疗患者复位,要求病人坐直,伸展双臂,做出叉腰状,医生他的膝盖对病人的后背,用双手使患者的肩膀伸展,但必须要求动作缓慢,使病人的肩膀向后尽量打开,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和中指按压住骨折位置,断裂是一种技术为矫正治疗的病人。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差异,以指导临床选择,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各32例。
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过治疗,术中无胸膜、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的随访,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5.8个月。
根据疗效平等标准,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优22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6.875%;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优9例,良17例,产6例,优良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优于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患者满意度高,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选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治疗。
关键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疗效锁骨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因此临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术后的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髓内克氏针、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男48例(750%),女16例(250%),男女之比3:1,年齡15~57岁,平均425岁。
致伤原因:殴打伤2例(31%),摔伤5例(78%),矿山工伤10例(156%),交通事故伤47例(73.4%)。
新鲜骨折56例(87.5%),陈旧性骨折8例(12.5%)。
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锁骨中段骨折5例,斜形骨折13例,横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38例,随机分成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它具有固定力强、复位稳定、恢复快的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我们收集了6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为45岁。
骨折类型包括中间段骨折、内髁和外髁骨折,病程时间为2-4周。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为30-60分钟,术后行X线检查确认复位情况良好,拆线时间为2周。
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有56例治愈,4例未愈。
在治愈患者中,26例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14例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16例在4-6个月内恢复正常。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包括皮肤感染和钢板断裂,需重新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有效率为93.3%。
以上结果表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恢复骨折处的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也需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性和术后管理的重要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1X年锁骨骨折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锁骨骨折为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之一,现将2012年1月至2012 年12月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存在的问题1、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2、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二、具体解决措施1、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准确性。
2、加强功能锻炼。
3、术中保护切口,减少骨膜的剥离,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三、疗效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份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60例,绝大多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后,患儿青枝骨折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而成人锁骨骨折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并根据中医骨折三期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有明确手术指针的,我科主张早期中医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殊情况下则行急诊手术治疗。
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好转2例,好转率3.3%,无效0例。
四、评估本科室基本能按照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诊断治疗,方案在科室实施过程顺利,并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我们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患者反应较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间我科住院患者60人次,中医治疗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提升(5%),中医特色疗法应用有效。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12年相关数据总结指标名称 2011年1月-2011年12月2012年1月-2012年12月备注收治人次 45 人次 60人次增加15人次住院中医治疗率 90 % 95% 提高5% 平均住院天数 11-13天 10-12 天缩短1-2天疗效水平(治愈/好转) 95.6%/4.4% 96.7%/3.3% 治愈率提高1.1%特色疗法应用 1种 2种增加1种五、优化措施1、根据临床治疗发现,对肩关节功能障碍问题,我们坚持骨折治疗“动静结合”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