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案在锁骨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7.87 KB
- 文档页数:2
观察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鎖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四组,A组40例患者行重建钢板内固定,B组30例患者行克氏针钢丝内固定,C 组30例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D组20例患者行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
比较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四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7.5±0.5)w、(16.7±1.0)w、(17.7±1.5)w、(17.6±1.4)w,四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长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3.3%,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克氏针钢丝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均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结合患者锁骨骨折情况选取科学的内固定法。
标签:锁骨骨折;内固定法;疗效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群体中,其发生率在全身骨折中占2.6%[1]。
锁骨骨折发生后会伴有皮下淤血、局部压痛、肿胀及畸形等症状[2]。
当前,锁骨骨折临床上多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的选取多结合患者年龄及耐受度。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28.7±2.4)岁,摔伤18例,撞伤12例,砸伤15例,交通伤75例,左侧骨折80例,右侧骨折40例,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等。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四组,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锁骨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分析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6%, 治疗方法很多。
自2005年4月—2008年8月收治锁骨骨折4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克氏针钢丝及重建钢板进行内固定,现就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5~52岁,平均34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新鲜骨折41例,陈旧性骨折1例;均为闭合骨折,左侧22例,右侧20例,18例行克氏针钢丝固定,24例行重建钢板固定。
手术为伤后6小时~15天,平均76天。
1.2 手术方法手术均利用颈丛麻醉加局麻,取平卧位,肩下垫枕抬高,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前沿切口。
1.2.1 采用克氏针钢丝固定骨膜下剥离暴露骨折端,清除瘀血,保护好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组织。
以克氏针贯穿骨折远、近端,远侧针尾弯曲埋于皮下,对斜行或粉碎性骨折用0.8~100mm钢丝作锁骨断端环形捆扎。
本组18例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三角巾悬吊4周。
1.2.2 重建钢板内固定[1] 骨折复位后,一般选用6~8孔重建钢板,准确塑型后放置于锁骨上方钻孔,挤入螺丝钉,所有病例均未植骨,检查骨折端,复位固定满意,冲洗缝合切口。
本组24例,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出血约80ml,术后三角巾悬吊3周。
2 结果所有病例经4~20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疗效评价[2]:优:骨折正常愈合无局部畸形;x线示对位良好,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良:骨折正常愈合;术后骨折稍有移位,局部稍隆起;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差:骨折明显畸形愈合或有骨不连,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本组克氏针钢丝内固定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
重建钢板内固定优20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
3 讨论目前锁骨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克氏针钢丝固定是传统的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
优点: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加上钢丝的环形捆扎,固定相对牢固可靠。
锁骨骨折最佳治疗方案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锁骨部位而引起的。
在面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锁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这一困扰。
首先,对于非移位的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石膏固定或肩部带固定器固定受伤的肢体,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这种治疗方案适用于非移位的骨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对于移位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往往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通常采用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外固定则是通过外部装置来固定骨折部位。
手术治疗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降低骨折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常规的治疗方式之外,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例如,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理疗和运动训练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总的来说,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的骨折,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移位的骨折。
辅助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锁骨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更好地应对这一困扰,早日康复。
锁骨骨折康复治疗计划
锁骨骨折的康复治疗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选择八字绷带进行固定,固定期间并不适合让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活动,以免引起锁骨断端的移位,出现骨折畸形或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
2、手术治疗:如果采用手术治疗,由于骨折已经复位,同时进行了内固定,因此此时可以早期活动。
手术后第2天患肢可以进行前臂的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术后1周可以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术后3周可以进行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术后的2-3个月骨折基本愈合。
此外,需要注意训练时速度要慢,可以防止锻炼过度出现骨折移位。
另外,还要进行补钙治疗,如遵医嘱摄入碳酸钙颗粒,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一、中医对锁骨骨折的认识中医认为,锁骨骨折属于“筋伤”、“骨伤”范畴,多由跌扑、撞击、扭挫等外力所致。
骨折后,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主。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者一侧。
(2)先用轻柔的手法在骨折部位及周围进行揉、捏、按等手法,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和肿胀。
(3)然后,采用抖、拉、拨、滚等手法,使骨折端复位。
(4)最后,用擦、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中药治疗(1)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原则,方选“活血接骨汤”。
活血接骨汤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续断、自然铜、骨碎补、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2)外敷中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原则,方选“消肿止痛膏”。
消肿止痛膏组成: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生地黄、赤芍、白芷、乳香、没药。
用法:将药物研末,用醋调制成膏,敷于骨折部位,外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
4. 功能锻炼(1)早期(骨折后1-2周):以被动活动为主,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帮助患者活动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中期(骨折后3-4周):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如患者自行活动肩部,加强肩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
(3)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拉力器、哑铃等,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中医治疗。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差异,以指导临床选择,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各32例。
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过治疗,术中无胸膜、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的随访,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5.8个月。
根据疗效平等标准,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优22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6.875%;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优9例,良17例,产6例,优良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优于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患者满意度高,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选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治疗。
关键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疗效锁骨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因此临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术后的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髓内克氏针、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男48例(750%),女16例(250%),男女之比3:1,年齡15~57岁,平均425岁。
致伤原因:殴打伤2例(31%),摔伤5例(78%),矿山工伤10例(156%),交通事故伤47例(73.4%)。
新鲜骨折56例(87.5%),陈旧性骨折8例(12.5%)。
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锁骨中段骨折5例,斜形骨折13例,横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38例,随机分成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锁骨骨折78例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选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锁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
研究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式针髓腔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锁骨骨折良好的术式选择,不过相比而言,锁骨重建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期短,功能恢复效果好,利于尽快恢复锻炼,促进预后。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克式针髓腔内固定;骨愈合;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55-02锁骨骨折为临床比较多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部位多集中于锁骨中外段,其次为锁骨远端。
锁骨骨折容易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临近关节损伤、血管及胸膜损伤、骨不愈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行动和生活[1]。
目前,临床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较多,普遍给予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思路,本文分别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与髓腔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并评价疗效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前患肢功能无不全,患者依从性好”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16~62岁,平均(37.7±3.3)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35例,交通意外33例,工伤17例,打击伤5例;Craig分型:A型中1/3骨折41例,B型外1/3骨折33例,C型中内1/3骨折16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17~60岁,平均(36.3±3.4)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34例,交通意外33例,工伤15例,打击伤8例;Craig分型:A型中1/3骨折38例,B型外1/3骨折34例,C型中内1/3骨折18例。
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
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锁骨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群体中,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间接或直接暴力。
锁骨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下淤血,局部发生压痛、肿胀或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当前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在伤势比较轻的患者中应用,而对于伤势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方式才是最优选择[1]。
而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重建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的固定方法在锁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过程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
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37.36±4.97)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0例,坠落伤13例,砸伤9例,其他伤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38.24±4.67)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2例,坠落伤14例,砸伤8例,其他伤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其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不同手术固定方式对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19-02【关键词】脑锁骨骨折记忆合金克氏针内固定我院骨科于1999年-2005年,对错位明显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30例,女19例。
年龄16-69岁,平均33.8岁。
病程2h-10d。
均确诊为锁骨中段骨折。
诊断标准:①有明显外伤史。
②外伤后锁骨局部疼痛,肿胀明显。
③锁骨正位X线照片,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右侧28例,左侧21例。
合并颅脑外伤2例,尺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2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1例。
骨折类型:横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15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组27例,其中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7例。
记忆合金内固定组22例,横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15例。
克氏针髓腔内固定组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丛阻滞麻醉后,患侧肩部垫高,头偏向健侧,使患肩充分外展,以骨折端为中心起沿锁骨走向作3.0-6.0cm皮肤横切口,沿锁骨切开颈阔肌,并作骨膜下剥离,暴露骨折部位。
注意保护锁骨下神经、血管等深部组织。
清理骨折断端间的瘀血和局部嵌入的软组织,选2.0-2.5mm克氏针,先穿入外侧骨断端髓腔,向外钻穿肩峰,在肩峰后面穿出皮肤,整复骨折移位;将克氏针顺行钻入骨折近端髓腔内约4.0cm,穿入骨皮质,但不要穿透。
粉碎性骨折或长斜形骨折用丝线、可吸收线或直径0.8-1.0mm细钢丝捆扎固定。
针尾留于皮外并折弯,截除多余部分,将针尾埋于皮下。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术后患肢前臂吊带固定于屈肘90o位4-6周,6周后开始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8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术后6-1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记忆合金接骨环抱器固定组治疗方法麻醉、体位及手术切口部位同前。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研究锁骨骨折的治疗中限制加压接骨板、锁定接骨板、带螺纹的克氏针三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锁骨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一组(内固定方式为锁定接骨板)、二组(内固定方式为重建接骨板)和三组(内固定方式为带螺纹的克氏针),每组各50例,将不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一组、二组和三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4.0%和98.0%,二组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固定骨折的锁骨时锁定接骨板和带螺纹的克氏针两种方式治疗有效率远大于重建接骨板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标签:内固定方式;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治疗锁骨骨折时一般情况下不必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如果锁骨骨折不稳定时需要进行可靠的固定,为了防止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早期需要运动肩关节。
神经和血管等损伤是小部分锁骨骨折的伴随症状,这时就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来切开复位[1]。
选择15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是在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一组(内固定方式为锁定接骨板)、二组(内固定方式为重建接骨板)和三组(内固定方式为带螺纹的克氏针),每组各50例,将不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先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锁骨骨折患者150例,其中103例为男性,47例为女性;年龄处于17~63岁,平均年龄35.7岁;104例为粉碎性骨折,19例为长斜型骨折,27例为短斜型骨折;骨折有14例是位于近端,44例是位于外侧段,92例是位于中段。
受伤后的3h~10d进行手术。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锁骨骨折患者150例分为一组(内固定方式为锁定接骨板)、二组(内固定方式为重建接骨板)和三组(内固定方式为带螺纹的克氏针),每组各50例,将不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情等在所有组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