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囊距翠雀化学成分预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41.71 KB
- 文档页数:2
翠雀分离化学成分
翠雀是毛茛科翠雀属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
然而,对于翠雀的非生物碱成分,目前鲜有报道。
以下是对翠雀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从翠雀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benzoic acid 2-((4-methoxy-3-methyl-1,4-dioxobutyl)amino)-methylester(1)、benzoic acid 2-((4-methoxy-2-methyl-1,4-dioxobutyl)amino)-methylester(2)、8-methoxy-5,7,3′,4′-tetrahydroxyflavone(3)、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4)、3,5-dihydroxy-4′-methoxyflavon-7-O-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ide(5)、tachioside(6)、6-甲氧基香豆素(7)、β-D-galactopyranoside-4-hydroxyphenyl(8)、尿嘧啶核苷(9)、蔗糖(10)。
这些成分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为翠雀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翠雀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非法采集、买卖、收购、加工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或破坏其生长环境。
保护野生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青藏高原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巩红冬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6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和药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共有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19种.【总页数】1页(P3222-3222)
【作者】巩红冬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东缘银莲花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J], 巩红冬
2.青藏高原东缘乌头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J], 巩红冬
3.青藏高原东缘紫菀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J], 巩红冬
4.青藏高原东缘铁线莲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J], 巩红冬
5.青藏高原东缘龙胆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J], 巩红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郑曦孜;王锋鹏
【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2(014)001
【摘要】从峨眉翠雀花(Delphinium omeiense)块根中分得12个已知生物碱:氨茴酰基牛扁碱(anthranoyllycoctonine)1、牛扁碱(lycoctonine)2、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3、德尔塔生(deltatsine)4、德尔色明甲(delsemine A)5、德尔色明乙(delsemine B)6、delsoline 7、potanine 8、delectine 9、delectinine 10、isodelectine11、kusnesoline 12,除1、2和3外,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应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了报告的所有化合物的结构.【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郑曦孜;王锋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3
【相关文献】
1.云南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梁妍;郝小燕;杨小生
2.秦岭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王建莉;周先礼;王锋鹏
3.三小叶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周先礼;陈东林;王锋鹏
4.峨嵋翠雀、黑水翠雀和拳距瓜叶乌头根中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J], 徐庆妍;浦海燕;王建忠;吕光华;陈东林;简锡贤;王锋鹏
5.峨嵋翠雀花中生物碱成份的再研究 [J], 郑曦孜;简锡贤;陈东林;陈巧鸿;王锋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翠雀的鉴别方法和化学成分
中药材翠雀的鉴别方法和化学成分
翠雀的药材鉴定
根长圆柱形,长2-7cm,直径1-3mm;表面深棕色,有明显的横纹;折断面黄色。
茎表面棕黄色,具棱,断面中空。
叶皱缩,黄绿色,湿润展平后呈肾状五角形,长0.8-1.4cm,宽0.7-2.3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侧全裂片近扇形,一至二回细裂,小裂片狭卵形;叶柄长。
花单生枝顶,小苞片叶状或椭圆形;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蓝紫色,宽椭圆形,距圆筒状钻形,约与萼片等长;退化雄蕊2,花瓣状,黑褐色,2裂,被黄色髯毛;子房被毛。
蓇葖果长约1.8cm。
种子倒圆锥状四面体形。
气微,味苦。
翠雀的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甲基牛扁亭碱,根含二萜生物碱:牛扁碱、甲基牛扁亭碱(methyllycaconitine)。
根有毒。
对小鼠静脉注射根的总生物碱LD50为4.90mg/kg,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唿吸困难、惊厥、急骤跳跃后死亡。
全草可作土农药,杀苍蝇及其幼虫。
第1页共1页。
藏药攀茎钩藤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钩藤属(Uncaria)植物共34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洲、非洲及南美洲,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本属植物普遍具有降血压、抗菌、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等作用。
攀茎钩藤(Uncaria scandens)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药,藏医用其干燥带钩茎枝入药,藏药名穹代尔,气微、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中毒症、头痛眩晕、小儿高热、惊厥抽搐等症。
查阅文献,对攀茎钩藤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报道较少,本部分对攀茎钩藤(Uncaria scandens)带钩茎枝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技术对攀茎钩藤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十四烷醛(1),齐墩果酸(2),p-谷甾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2-羟基里白醇(5),熊果酸(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槲皮素(8),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9)。
运用牛津杯法对攀茎钩藤不同极性部位浸膏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攀茎钩藤乙酸乙酯部位A、B,石油醚部位B及正丁醇部位A浸膏对5种受试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其抑菌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
正丁醇部位B浸膏对5种受试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另外,通过测定攀茎钩藤不同极性部位浸膏的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A的抗氧化活性最好,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活性相似,石油醚部位B的抗氧化活性最差。
本论文对钩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对攀茎钩藤化学成分、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做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钩藤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光果翠雀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光果翠雀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和鉴定光果翠雀的化学成分,以探究其可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通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分析,我们将提取光果翠雀中的化合物,建立化学成分谱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我们将使用GC-MS,HPLC和NMR等技术,以确定其中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我们预计能够为光果翠雀的开发提供更好的指导。
正文:
背景:
光果翠雀(Parus nuchalis)属于雀形目,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鸟类的化学成分,并发现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例如,已经发现鸟类翅膀中的色素化合物和鸟嘌呤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
此外,一些鸟类的羽毛和血液中也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研究方法:
我们将通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分析,提取光果翠雀中的化合物,并建立化学成分谱图。
我们将使用GC-MS,HPLC和NMR等技术,以确定其中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我们将预计能够为光果翠雀的开发提供更好的指导。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确定光果翠雀中的主要化合物,并分析其药用和营养价值。
可能的结果包括发现光果翠雀中含有具有抗氧化、抗癌和保健作用的化合物。
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开发光果翠雀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提供指导。
结论:
光果翠雀的化学成分研究对于把鸟类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能够提供有关光果翠雀中药用和营养成分的信息,有助于为人类健康和营养需求的解决提供有用的信息。
大花翠雀化学成分的研究
韩毅丽;高黎明;朱开礼;李伟;魏太保
【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43)002
【摘要】采用常压柱层析及薄层层析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利用物化特性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7-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1),1-O-去甲基塔拉萨敏(2),甲基牛扁亭(3),翠雀胺(4),翠雀固灵(5),大花翠雀素(6).经文献检索确定化合物1,2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韩毅丽;高黎明;朱开礼;李伟;魏太保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9.3
【相关文献】
1.青海翠雀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余明新;陈耀祖
2.大花翠雀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J], 王立军;谷安根;张友民;贾伟平
3.大花翠雀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韩毅丽;高黎明;朱开礼;魏太保
4.川西翠雀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何兰;陈耀祖;丁立生;李伯刚
5.毛梗翠雀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何仰清;马占营;杨谦;余晓皎;高黎明;姚秉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翠雀~~可用于吗啡成瘾后的脱毒治疗刚想起来这个翠雀,我还没有定种。
先看看,这个属的特点。
除了美丽之外的特点。
翠雀属植物含有与乌头碱构造近似的生物碱,翠雀碱Delphinin,有些种类可供药用。
我国本属植物有18种在民间供药用,治跌打损伤、风湿、牙痛、肠炎等症。
另外,有4种用作土农药,杀虱和蚊、蝇幼虫。
翠雀属植物的花美丽,可供观赏,翠雀D. grandiflorum在北京一带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
感觉翠雀后面的距,似曾相识。
想到了曾经在南京遇到的还亮草,她也是翠雀属的。
只是这个翠雀花比她大很多。
所以一下子没能联系到一起。
这个属有点大,我去地方植物志吧。
四川植物志上面的翠雀也很多,那我就不分了吧。
也不知是不是翠雀本种呢,但是后面的文献大都以翠雀检索的。
看一个属的特点。
隐藏于花瓣基部距内的蜜腺,提高了传粉者的单一性,是进化性状;而敞开的蜜腺不具这样的特点,属于原始性状。
蜜腺隐藏于花瓣的距内的构造,对采蜜者有更严格的限制,花与昆虫的协调进化更完善。
翠雀主要的访花昆虫为四条无垫蜂和短腹管蚜蝇。
昆虫访花时间与翠雀散粉时间重叠,有利于传粉。
不同的传粉昆虫偏爱不同的花色,膜翅目昆虫偏爱蓝色、黄色、白色,对红色不敏感。
四条无垫蜂即为膜翅目昆虫;而蝇类喜欢暗色、褐色和绿色,本研究中发现短腹管蚜蝇也是翠雀的访花昆虫。
被子植物的花通常展示出非常多样化的图案,Sprengel(1793)认为这类特殊的花图案或花结构能够引导访花者更迅速更准确地获得报酬(花蜜或者花粉),他把这种具有特殊吸引和导向作用的花图案或花结构称为蜜导(nectar guides)。
蜜导的进化假说主要有两种:(1)觅食效率促进假说(foraging fa-cilitation hypothesis),即蜜导可以引导访花者迅速而准确地定位报酬的位置,有效缩短觅食时间和提高觅食效率,因此有蜜导的花必然会受到选择,目前这一假说已得到了验证。
(2)偷蜜行为防止假说(theft prevention hypothesis),访花者在花上爬动和觅食的整个过程中可能无法有效接触到花药和柱头,这通常会降低植物的繁殖适合度。
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南川橐吾(Cistanche deserticola Ma)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的植物,被传统中药学界广泛应用于滋补、壮阳、抗衰老等方面。
而藏药细叶小苦荬(Swertia przewalskii Maxim)则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草本植物,其根茎和叶子等部位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被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
这两种植物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这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探究。
因此,深入研究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等中药植物的化学成分,探索其生物活性及药效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分离和鉴定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等中药植物的化学成分,确定其结构和活性。
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提取得到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的次级代谢产物。
2.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和组成。
3.评估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的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探讨其活性成分及药效物质。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等中药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物质,为进一步开展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方法:1.样品制备:收集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等中草药的植物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污染等,然后进行短时超声波提取法或其他辅助提取法制备样品。
2.组分分离与提纯:通过多种方法,包括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草药样品进行组分分离和提纯。
3.化学成分鉴定: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鉴定草药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组成。
4.生物活性评价:针对南川橐吾和藏药细叶小苦荬等草药样品的药用功能,对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7种藏药材中8种微量元素的测定3牛迎凤1,2,邵赟1,陶燕铎1,梅丽娟1(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 目的: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7种藏药材镰形棘豆、珠芽蓼、绿绒蒿、甘青青兰、夏至草、细果角茴香、花锚中8种微量元素钙、铜、铁、锰、锌、钾、镁和钠的含量。
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结果:上述7种藏药材中含有较丰富的钾、镁、钠。
结论:镰形棘豆、珠芽蓼、绿绒蒿、甘青青兰、夏至草、细果角茴香、花锚中钙、铜、铁、锰、锌、钾、镁和钠的含量有差异,为这7种藏药材的合理药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藏药材;微量元素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1793(2009)06-0915-04Determ i n ati on of e i ght trace ele ments i n seven Tibet an medi ci n es3N IU Ying -feng 1,2,SHAO Yun 1,T AO Yan -duo 1,ME IL i -juan1(1.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Northwest I nstitute of Plateau B i ol ogy,Xining 810001,China;2.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T o deter m ine eight trace ele ments in seven Tibetan medicines (O xytropis falca ta Bunge,Po 2lygonum viviparum L.,L agopsis supina (Steph .)I k .-Gal .,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 .f .et .Thom s,M econopsis quin tuplinervia Regel,D 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 m ,Halenia elliptica D.Don )by fla me -at om ic abs or p ti ons pectr ometry .M ethod:A fla me -at o m ic abs or p ti on s pectr ometry with air -acetylene fla me was adop ted .Result:The content of K,Mg and Na in seven Tibetan medicines was abundant .Conclusi on: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 2ences of the content of the eight trace ele ments in these Tibetan medicines;the data p r ovide an accurate and credi 2ble evidence f or reas onable medicinal use of these Tibetan medicines .Key words:fla me -at om ic abs or p ti on s pectr ometry;Tibetan medicine;trace ele ments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疾病、中药药效及药性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藏药景天祛斑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刘亚蓉【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07(029)011【摘要】目的:建立景天祛斑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ypersil-ODS2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采用RP-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水(25:85),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 mL/min;红景天苷采用HPLC法,以乙腈-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 mL/min.结果:在色谱试验条件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262 6 μg-1.313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1.48%(n=9).红景天苷在0.120 8 μg~0.60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8.14%,RSD=1.39%(n=9).结论:方法简单,准确,灵敏,能有效控制景夫祛斑胶囊的质量.【总页数】5页(P1629-1633)【作者】刘亚蓉【作者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相关文献】1.HPLC法测定蒲参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J], 太成梅;张清波2.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J], 孟勤;赵俊艳;李慧颖;尹建元;李巍;张莹;李艳艳;孟庆雯;杨晓虹3.RP-HPLC同时测定润燥止痒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苦参碱的含量 [J], 符翠莉;郭炎荣4.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安神补脑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淫羊藿苷含量 [J], 江勋;彭婷婷;周峰5.抗衰老软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J], 宋子荣;刘贤良;黄样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研究为建立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小檗皮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以主要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
结果该药材的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8批药材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为8.39%~12.23%,总灰分为4.50%~9.96%,酸不溶性灰分为0.10%~0.69%,浸出物为20.62%~37.13%,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8%,0.63%,0.30%,2.50%。
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标签:小檗皮;质量标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Berberidis Cortex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control level,water,total ash,acid-insoluble ash and alcohol-soluble extract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procedures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editi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LC identification had a good resolution with clear spots. The water content was 8.39%-12.23%;total ash was 4.50%-9.96%;acid-insoluble ash was 0.10%-0.69%,and the alcohol-soluble extraction was 20.62%-37.13%.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magnoflorine,jatrorrhizine,palmatine,and berberine in Berberidis Cortex were 5.98%,0.63%,0.30%,2.50%,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accurate and good in specificity,which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Berberidis Cortex in the future.[Key words]Berberidis Cortex;quality standard;magnoflorine;jatrorrhizine;palmatine;berberine藏药小檗皮始载于《四部医典》,藏文译音“吉尔哇”、“杰星”、“给尔驯”等。
HPLC测定2种藏药解吉不同药用部位绿原酸的含量
陈静;金英;米玛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2(28)4
【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方法,对比研究藏药解吉的不同药用部位绿原酸的含量。
方法:采用HPLC测定,色谱柱:Aglient ZORBOX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
结果:绿原酸在1~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4%,RSD为1.25%。
结论:不同药用部位的解吉那保、解吉嘎保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且2种解吉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解吉嘎保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解吉那保,约为2倍。
建立的HPLC测定简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可供藏药解吉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与质量控制参考。
【总页数】3页(P30-31)
【关键词】藏药解吉;绿原酸;HPLC;含量
【作者】陈静;金英;米玛
【作者单位】西藏藏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4
【相关文献】
1.RP-HP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藏药余甘子干果中柯里拉京、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的含量变化
2.HPLC法测定蒙药材糙苏不同药用部位中的绿原酸的含量
3.白英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绿原酸与咖啡酸及芦丁含量测定
4.RP-HPLC测定不同产地藏药材红毛五加中绿原酸的含量
5.HPLC法测定藏药解吉那保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的含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