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生植物材料表
- 格式:doc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水生植物的概念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
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
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水环境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光照强度弱、含氧量少等特点。
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氮磷的去除速率和耐受范围徐志嫱;刘维;苏振铎;高杨【摘要】[目的]研究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氮、磷的去除速率和耐受范围,为以再生水作为补水的景观水体沉水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野外选取的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4种沉水植物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含不同质量浓度TN和TP的再生水,测定有这4种沉水植物的再生水体中TN和TP 质量浓度的变化,构建TN和TP质量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回归方程,并在回归方程的基础上,研究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的氮、磷的去除规律.[结果]在有4种沉水植物的再生水体中,TN和TP质量浓度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负指数衰减变化,沉水植物的净化能力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而且与TN和TP初始质量浓度相关.罗氏轮叶黑藻对TN的去除能力最强,金鱼藻最低;伊乐藻对TP的去除能力最强,金鱼藻最小.菹草对氮素的耐受范围较宽,金鱼藻最窄;伊乐藻对磷素的耐受范围最宽,金鱼藻较窄.[结论]当再生水体中TN初始质量浓度为5~15 mg/L、TP初始质量浓度为0.5~1.5 mg/L时,罗氏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速率较高,可作为维持和改善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的先锋植物.【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3)008【总页数】8页(P181-188)【关键词】沉水植物;再生水;去除速率;耐受范围【作者】徐志嫱;刘维;苏振铎;高杨【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3;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3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我国西部城市而言,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环境已成为污水再生利用的首选[1],但目前我国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普遍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有限,加之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娱乐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对氮磷质量浓度要求偏低(TN≤15 mg/L、NH3-N≤5 mg/L、TP≤0.5~1.0 mg/L),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Ⅴ类水体水质(TN≤2 mg/L、NH3-N≤2 mg/L、TP≤0.2 mg/L)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水生植物简介一、分类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1、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等。
2、浮叶植物:王莲、睡莲、萍蓬草、荇菜、水鳖、芡实等。
3、沉水植物:软骨草属、狐尾藻属4、漂浮植物:水葫芦、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
二、植物简介1、荷花荷花为多年水生植物。
根茎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
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
果熟期9月-10月。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荷花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
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一)水管理:荷花是水生植物,整个生长期都离不开水。
夏季是荷花的生长高峰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是最大,因而整个夏季要注意缸盆内不能脱水。
梅雨季节雨量较为集中,塘植荷花水位不能淹没立叶,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荷花遭受灭顶之灾。
(二)肥管理:荷花喜肥,但施肥过多会烧苗,因而要薄肥勤施。
夏季是荷花的花期,对肥的需求也较苗期大。
若花蕾出水后,荷叶黄瘦,又无病斑,表明缺肥,应及时添加磷、钾肥,以后可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饼肥或复合肥均可)。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2)4种耐低温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除磷去氮的研究蔺芳(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选择4种耐低温的沉水植物(伊乐藻、微齿眼子菜、菹草和竹叶眼子菜),以未种植植物为对照,研究冬季低温环境下不同水生植物单独种植及其两两组合种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微齿眼子菜+伊乐藻2种沉水植物组合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且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45.15%和60.38%,是最佳的沉水植物组合形式。
关键词:沉水植物;富营养化;除磷去氮中图分类号S7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2-0108-02Removal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rom Eutrophic Water by Four Kinds of Low Temperature Submerged PlantsLin Fang(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453000,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four submerged plants(Elodea,Astragalus microdentata,Potamogeton crispus and Astragalus bambusae)with low temperature toleranc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plants to study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otalnitrogen(TN)and total phosphorus(TP)in eutrophic water by planting different aquatic plants individually and com⁃bining two groups of plan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in winter.Fru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upa⁃torium microdentatum+Elodea could grow normally in eutrophic water,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TN and TP were 45.15%and60.38%respectively.It wa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ubmerged plants.Key words:Submerged macrophytes;Eutrophication;Phosphorus removal and nitrogen removal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活污水和生产用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1]。
宁夏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高丁梅;杨涓;虎春宇;贾丽娜;杨玉兰【摘要】本试验利用人工模拟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室外盆栽水培试验,以宁夏本土植物水葱、慈姑、菖蒲、藨草4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不种植植物的作为对照.研究静水条件下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从中筛选出适用于治理城市污水的水生植物.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并对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氮磷的浓度是逐渐降低的,水体的高锰酸钾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第25天时水葱、慈姑、菖蒲、藨草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84.7%、76.7%、83.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2%、92.9%、84.8%、90.6%,总体表现为慈姑〉藨草〉水葱〉菖蒲.%Four aquatic macrophytes of Scirpusvalidus, Sagittariasagittifolia, Acorus calamus Linn. and Scirpustriqueter were cultured on simulation eutrophic water. The blank control consisted of washed sand without any hydrophytes growing.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Permanganate index inside the water would b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ss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acrophytes had grown well on simulation eutrophic water and each of them was effective in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With the increase of culture time,concentration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t 25 days, the removal rate of Scirpusvalidus, Sagittariasagittifolia, Acorus calamus Linn. and Scirpustriqueter to total nitrogen were 83%, 84.7% ,76.7% ,and 83.5%. The removal rate of Scirpusvalidus, Sagittariasagittifolia, Acorus calamus Linn. and5;cirpustriqueter to total phosphorus were 89. 2%, 92. 9%, 84. 8% and 90. 6%. There for, four aquati: macrophytes had goo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were better wetland plants. The removal rate of Sagittariasagittifolia was the greatest, then Scirpustriqueter then Scirpusvalidus and Acorus calamus Linn.【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作者】高丁梅;杨涓;虎春宇;贾丽娜;杨玉兰【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21.2近年来,我国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对滞后[1],许多湖泊、水库已进入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状态[2].宁夏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也不例外,近几年随着工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沙湖、鸣翠湖等地的水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3].同时在农业上由于化肥的使用,残留物随着农田退水进入河道,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小型作坊的污水未经处理也进入河道,加上排水沟道、排水管网等不够完善,使得水源水体里富含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因此宁夏许多水体也呈现出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这将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如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是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4].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前水体修复方法主要有3类: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5],3种方法对污水的治理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脱氮除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6],而宁夏地区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针对目前宁夏地区富营养化的现状,本试验通过室外种植宁夏常见的4种水生植物,研究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模拟污水是在Hoagland营养液[7]的基础上人工配置的富营养化水体(参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参照地表 V类水标准[8],同时参考宁夏银川艾依河部分地段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扩大10倍进行配置.所配置的初始水体中总氮(TN)的质量浓度为32mg/L,总磷的质量浓度(TP)为4mg/L,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供试植物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等水沟旁采挖的4种水生植物:水葱(Softstem bucrush)、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 L.)、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1.2 试验设计1.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在北方民族大学实验基地的温棚外进行相关试验.1.2.2 试验设计以体积为10L的桶栽培单种植物.将洗净准备好的大约直径5mm的沙粒铺于桶底10cm,先将采集来的植物去土洗净根后置于实验桶中用自来水适应性培养1周,随后选取长势大概一致的植物幼苗.富营养化的水体用基本培养液(Hoagland,s培养液(0.1x))进行配置,使 TN的质量浓度为32mg/L,TP 质量浓度为4mg/L,然后选取植株型大小基本一致,生物量相当的水葱、慈姑、菖蒲、藨草4种植物栽种于塑料桶中,保持栽种的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基本一致,每种植物做3个重复处理,同时设置相应的对照(不种植植物),随后按已设计好的周期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此次实验的处理周期为25d,分别在第5天,第15天,第25天对相应的指标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在此期间考虑到水分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适时地向桶中添加自来水以保持水的体积不变.1.2.3 项目测定及方法 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COD采用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9].1.2.4 数据分析所有试验结果为3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每组测定数据在¯x±s范围内.所有试验数据利用Excel和DPS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去除率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去除率=(初始水体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水体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初始水体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100%2 结果分析2.14 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及总磷的去除效果各种植水体中TN及TP的质量浓度均显著比对照低,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N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不同植物间下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水葱在15d下降是最显著的,除对照外,其他各水体差异不显著.水体中TP的质量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现出和TN一致的趋势.由表1可知,到第25天时对照组植物的去除率达64.79%,而水生植物可明显提高TN的去除率,水葱、慈姑、菖蒲、藨草分别达到83.00%、84.74%、76.73%、83.46%,而且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在第5天和第15天时差异比较显著.总体表现为慈姑>藨草>水葱>菖蒲.表1 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 %注:小写字母表示P≤0.05时的显著水平.处理5d 15d 25d水葱25.78±1.93c68.71±1.89ab 83.00±0.09a慈姑57.73±9.08a75.68±1.00a84.74±0.57a菖蒲28.64±6.56bc49.88±6.18c76.73±2.16b藨草37.30±1.92b62.96±5.84b83.46±2.02a对照13.99d 26.34d 64.79c从表2可以看出,4种水生植物对模拟污水中的TP有较高的去除率[10],在第25天时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以慈姑和藨草的净化作用尤为突出,达到了90%,总的看来,4种植物对TP的吸收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且各处理间差异比较显著.表2 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 %注:小写字母表示P≤0.05时的显著水平.处理5d 15d 25d水葱72.4±1.96ab 83.37±1.09ab 89.24±0.64b慈姑77.6±3.55a86.94±1.69a92.98±0.45a菖蒲59.0±5.78c75.44±3.97c84.78±0.91c藨草66.8±1.42b81.72±0.90b90.56±1.47b对照49.39d 51.53d 62.55d2.24 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及生物量的变化由图1可知,不同时间段内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均大于无植物种植的对照组,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菖蒲在第25天时化学耗氧量有所增加,可能是由于菖蒲的叶片有部分腐烂从而使得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总体来看,4种植物对水体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程度为:慈姑>藨草>菖蒲>水葱.由图2可知,4种植物生物量在处理前后均有增加,而水葱和慈姑的增加量更为突出.3 讨论与结论研究表明:水葱、慈姑、菖蒲和藨草4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表现为其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水葱和慈姑更为明显.其次4种植物对模拟污水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TN、TP的去除率均表现为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在第5天和第15天时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在0.05水平各植物间差异表现显著,在第25天时水葱、慈姑、菖蒲、三棱草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83.00%、84.74%、76.73%、83.46%,对 TP的去除率为89.24%、92.98%、84.78%、90.56%,各植物之间无较大差异,但其去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总体表现为慈姑>藨草>水葱>菖蒲.同时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变化不够显著.由此可见这4种植物对水体的净化都有一定的作用,相比较之下,慈姑和藨草更为突出,是较好的去除氮磷污染的湿地植物.图1 4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的变化图2 4种植物处理前后鲜质量的增加量【相关文献】[1]刘盼,宋超,朱华,等.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2):69-73.[2]朴承俊,王宏山,瞿春艳,等.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煤炭技术,2008,27(8):134-136.[3]赵红雪,邱小琮,杨艳梅,等.宁夏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分析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14-2417.[4]王兵,王学明,董丽,等.爱伊河水环境保护初步探讨[J].中国水利,2009(23):40-41,51.[5]刘志刚,岳峥,马东兵.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12):25-28.[6]衣十妹,武鹏,张鹰,等.不同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07,12408.[7]左小凤.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物质的吸收净化效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2010:6.[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蔡佩英,刘爱琴,侯晓龙.9种水生植物对模拟污水中氮、磷的生物净化效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3):314-318.。
课题1(4)、观察水生植物课型新授第4课时学习内容10——11页教学目标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重难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资源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设计导案学案自主学习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合作探究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展示交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流巩固提升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分层作业A组:B组:C组:教学随笔。
种植密度对4种沉水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的影响涂 茜1,冯 志1,朱海涛1,章北平2,谢承培1(1. 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34;2.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摘 要: 沉水植物恢复是水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措施,其初始种植密度能直接影响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文章通过研究水生态修复中常用的4种典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矮型苦草、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状态和对水体中有机物、氮和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确定最优种植密度。
结果表明:轮叶黑藻的最优种植密度为0.5 g/L,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90%和90.5%;矮型苦草的最优种植密度为2.7 g/L,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2%、80%和90%;穗花狐尾藻的最优种植密度为0.7 g/L,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95%和95.5%;金鱼藻的最优种植密度为1.2 g/L,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85%和88.5%。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种植密度;净化效果中图分类号: X524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1120008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water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four submerged macrophytesTU Xi1,FENG Zhi1,ZHU Haitao1,ZHANG Beiping2,XIE Chengpei1(1. Wuhan Wate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Wuhan 430034, China;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3, China)Abstract: Submerged macrophytes restoration is a key measure in water ecological system, and its initial planting density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utrophic water bodies. By studying the growth status and the removal effect of four typical submerged plants (Hydrilla verticillata, Vallisneria natans, Myriophyllum spicatum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 used in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of H. verticillata was 0.5 g/L,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nd TP were 90%, 90% and 90.5%, respectively. For V. natans, the density was 2.7 g/L,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nd TP were 82%, 80% and 90%, respectively. For M.spicatum, the density was 0.7 g/L,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nd TP were 92%, 95% and 95.5%, respectively. For C. demersum, the density was 1.2 g/L,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nd TP were 86%, 85% and 88.5%, respectively.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eutrophic water body;submerged macrophytes;planting density;purification efficiencyCLC number: X524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水”瓶颈[1]。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实习时间:2010-07-05至2010-07-1807水产养殖2班指导老师:陈##摘要:水生生物学是我校龙头专业水产养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
学院为了使我们更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初步掌握一般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实习观察各类水生维管束植物、水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的形态、习性、生态及所处的水域环境,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并扩大我们的知识范围。
通过实习使我们学会淡水生生物标本的采集、固定方法和鉴定方法。
这次实习是从2010年07月05日到2010年07月18日,我们主要在滴水湖采样,此外还在校园水体和周边水体进行采样,其中在滴水湖和校园水体主要是采集一些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以及测量水体的温度、透明度等理化因子;在周边水体主要是采集一些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
我们在采集的水样中发现,浮游植物共73个属,其中蓝藻门16个属,绿藻门22个属,硅藻门19个属,裸藻门10个属黄藻门4个属,金藻门1个属,隐藻门1个属,其中以绿藻门最为丰富,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也很丰富,其中蓝藻门的席藻属和硅藻门的栅藻属数量占较大优势。
浮游动物中,枝角类4个属,秀体溞属和裸腹溞属为优势种。
挠足类3属,其中以猛水蚤数目较多。
另外,还观察到轮虫23个属,其中以异尾轮虫属数量居多。
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金鱼藻和浮萍居多。
关键词:滴水湖校园水体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前言:滴水湖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主城区东面,是临港新城标志性工程,设计构思来源于德国GMP公司的总体规划方案:一滴来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层层涟漪,水滴落入处形成直径为2.5公里、面积为5.6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
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为了改善滴水湖的水质,南汇区新建了一条引清河道,直接将大治河的河水引入湖中,并通过生态和生物处理方式,将湖中的水变得更清澈。
整个城市依湖而建,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沿湖为平均80米宽的风景带,景观带以绿化建设为主,不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也可以开展各种亲水、娱乐休闲活动,如沙滩排球、享受日光浴、垂钓等。
4种水生植物腐解对人工湿地净化水西河的影响马明海1,罗 毅1,陈 然1,2,陶春军3,徐圣友1,钱丽萍1(1.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 合肥 230001)摘 要: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对人工湿地持续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56 d烧杯试验,考察了水西湿地浮叶植物(睡莲)、挺水植物(芦苇、梭鱼草)和沉水植物(狐尾藻)残体对湿地净化微污染水西河的影响。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水质变化较小,试验组4种水生植物的快速腐解发生在3 d左右,9 d后缓慢趋于平稳;56 d pH由(7.86±0.01)降至(7.00±0.05),溶解氧(DO)降幅为(1.41±0.75) mg/L,且降幅次序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
当腐解时间为3 d 时,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增加了(8.31±2.87)、(2.12±1.41)和(0.67±0.24) mg/L,且睡莲>芦苇、梭鱼草>狐尾藻;同时,pH和DO分别下降了(0.88±0.23)和(3.84±1.85) mg/L;高生物量密度植物的腐解易加剧水质恶化(p<0.05),且恢复水质所需时间较长。
相比第56 d收割,第3 d收割可使得水体COD Mn、TN和TP消减量最高分别提升(4.93±0.63)、(1.53±1.49)和(0.69±0.04) mg/L。
关键词: 湿地植物;腐解;微污染水西河;新安江;刈割中图分类号: X522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2020008 Effects of four hydrophytes during their decomposition on purification ofShuixi River in constructed wetlandMA Minghai1,LUO Yi1,CHEN Ran1,2,TAO Chunjun3,XU Shengyou1,QIAN Liping1(1.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2. 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China;3. 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quatic plant decomposition on the continuous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the effects of floating leaf plants (water lily), emergent plants (reed, barracuda grass) and submerged plants (foxtail algae) on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micro polluted Shuixi River in Shuixi wetland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56 day Jar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changed little, and the rapid decomposition of four aquatic plants in the test group occurred in ~3 days and gradually stabilized after 9 days. During 56 days, the pH value decreased from (7.86±0.01) to (7.00 ± 0.05), and the decline of DO was (1.41 ± 0.75) mg/L, and the order of decline was floating leaf plants > emergent plants > submerged plants. When the decomposition time was 3 day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TP and COD Mn increased by (2.12 ± 1.41) mg/L , (0.67 ± 0.24) mg/L and (8.31 ± 2.87) mg/L respectively, and water lily > reed, barracuda > foxtail algae. In addition, pH and DO decreased by (0.88 ± 0.23) and (3.84 ± 1.85) mg/L respectively.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s with a high biomass density was easy to aggravate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p < 0.05) with a long time to restore the water quality. Compared with harvest on the 56th day, the maximum reduction of COD Mn, TN and TP could increase by (4.93 ± 0.63) mg/L, (1.53 ± 1.49) mg/L and (0.69 ±0.04) mg/L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ndition of harvest on the 3rd day.Keywords: wetland plants;decomposition;micro polluted Shuixi River;Xinan River;cuttingCLC number: X522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必需元素之一[1],兼具景观生态效果和净污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消减污染物[2]。
4种湿生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氮磷去除效果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氮含量摘要:选取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至污水流入汾河的缓冲地带作为研究区域,以生长状况良好、生物量大的4种湿生植物作为研究材料,研究其对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与植物的平均氮磷含量相比,4种湿生植物的总氮及总磷浓度明显偏高,其中总氮浓度尤其突出;经过密集植物群落过滤后的污水样中总氮和总磷浓度与未经过植物群落的污水样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所测的植物群落对缓冲地带的污水中总氮、总磷去除效果显著。
该试验可为构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污水的设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湿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多[1-2],如蒋跃平[3]等通过构筑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杭州17种常见湿生植物的氮磷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Chris[4]对投配污水流经种植灯芯草植物群落的湿地与流经未种植植物的湿地出水水中的总氮、总磷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蔡佩英[5]等对福建地区常见的7种湿生植物去除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效果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
综上可见,湿地植物在净化污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去除贡献率却不尽相同,因而在不同地区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最佳湿生植物对去除污水氮磷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汾河临汾段流域植物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拟通过对临汾汾河沿线区域进行调查,并选取典型区域内的植物优势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同化吸收能力,从而筛选出抗污去污能力强的湿生植物,为临汾汾河沿岸村镇生活污水净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在排污口至汾河河道这一缓冲地带,研究湿生植物净化污水中的氮磷效果,构建经济湿生植物群落防护网,并对湿生植物进行梯度开发,取得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笔者对区域的湿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选取4种优势种作为室内实验材料,分析其对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