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铵盐习题课小卷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
氨气与铵盐1. 下列反应中,NH 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A .NH 3+HCl===NH 4ClB .4NH 3+5O 2=====Pt △4NO +6H 2OC .3CuO +2NH 3=====△3Cu +N 2+3H 2OD .8NH 3+3Cl 2=====△6NH 4Cl +N 22.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 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 .N 2+3H 22NH 3,用烧碱干燥B .加热NH 4HCO 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 .Mg 3N 2+6H 2O===3Mg(OH)2↓+2NH 3↑,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②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 固体制取氨气 ③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④某晶体与NaOH 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4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4 ⑥把NH 3通入稀HNO 3中,当溶液的pH 等于7时,溶液中NH 3和HNO 3等物质的量反应A .①②④B .③⑤⑥C .①⑤⑥D .②⑤⑥4.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5、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 3的A. 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 气体与浓H 2SO 4生成铵盐D. 气体与浓盐酸产生铵盐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 +4+SO 2-4+Ba 2++OH -=====△BaSO 4↓+NH 3↑+H 2O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NH +4+OH -===NH 3·H 2OC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 +4+OH -=====△NH 3↑+H 2OD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 2-3+CO 2+H 2O===2HCO -37. 在1 mol·L -1的氨水1 L 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H 3·H 2O 为1 mol ,溶质质量为35 gB .NH +4为1 mol ,溶质质量为18 gC .溶解状态的NH 3分子为1 mol ,溶质质量为17 gD .氨水中NH 3、NH 3·H 2O 、NH +4三种微粒总的物质的量为1 mol8.只用一种试剂,将NH 4Cl 、(NH 4)2SO 4、NaCl 、Na 2SO 4四种溶液分开,这种试剂是( )A .NaOH 溶液B .AgNO 3溶液C .BaCl 2溶液D .Ba(OH)2溶液9. 下列4瓶质量分数不同的氨水,其中密度最大是的A .29%氨水B .12%氨水C .34%氨水D .15%氨水10.密度为0.91 g·cm -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若将此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大于12.5% B .小于12.5% C .等于12.5% D .无法确定11.已知A 、B 、C 、D 为气体,E 、F 为固体,G 是氯化钙,(1)D 的化学式是_______ E 的化学式________,(2)A 和B 反应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 和F 反应生成D 、H 和G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氨和铵盐练习(原卷版)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下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CO2和NaOH溶液C.NH3和H2O D.O2和H2O 3.取三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的硫酸、新制氯水、浓氨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A.红、白、蓝B.黑、白、蓝C.白、白、蓝D.黑、红、蓝4.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448mL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O2。
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A.B.C.D.5.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变化④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6.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NH4HCO3 B.NH4Cl C.(NH4)2CO3D.NH4NO37.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A.SO2 B.NH3C.HCl D.Cl28.氨的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 , 其水溶液呈碱性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7 :32D.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9.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10.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①NH3 ②NH3·H2O ③H2O ④OH-⑤NH4+⑥H+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②④⑤⑥C.只有①②③④⑤D.全部1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氨气铵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2.在下列反应中表示NH3既有还原性又有碱性的反应是( )A.NH3+HNO3=NH4NO3B.8NH3+3Cl 2N2↑+6NH4ClC.4NH3+5O 24NO↑+6H2OD.2NH3+3CuO3Cu+N2↑+3H2O3.下列关于氨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作制冷剂B.制造硝酸C.制造化肥(硫铵、碳铵、尿素等)D.制造氮气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液氨用作制冷剂B.氮气用作保护气C.AgI用于人工降雨D.白磷用于制备磷酸、安全火柴等6.下列关于红磷和白磷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剧毒②白磷和红磷都易溶于水③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④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⑤取用少量白磷时,应用镊子夹取,将其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所需白磷⑥干燥的红磷放在空气中变湿,说明红磷易潮解A.只有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①②④⑥7.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
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产物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D.O3与O2为同分异构体8.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A9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氨和铵盐常规训练(限时15分钟)时间12月6日第63次班级姓名1、氨气分子的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氨气溶于水,和易液化。
肼(N2H4)的电子式:2、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3、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能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5、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6、某试管盛有氨气和氧气(按物质的量1:1混合)倒置水中,假设溶质不扩散,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氯化铝溶液通入过量的氨气的离子方程式:8、加热试管里的氯化铵固体的现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9、按下列方式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固+ 固型:②液+ 固型:能产生氨气的原因:③液+ 液型:10、氨气的检验方法:干燥氨气的试剂:,收集氨气试管棉花的作用:吸收氨气时注意:11、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根本原因:下列组合能形成喷泉的是: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氢和水④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氯气和苯氨和铵盐常规训练(限时15分钟)时间12月6日第63次班级姓名1、氨气分子的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氨气溶于水,和易液化。
肼(N2H4)的电子式:2、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3、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能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5、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6、某试管盛有氨气和氧气(按物质的量1:1混合)倒置水中,假设溶质不扩散,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氯化铝溶液通入过量的氨气的离子方程式:8、加热试管里的氯化铵固体的现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9、按下列方式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固+ 固型:②液+ 固型:能产生氨气的原因:③液+ 液型:10、氨气的检验方法:干燥氨气的试剂:,收集氨气试管棉花的作用:吸收氨气时注意:11、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根本原因:下列组合能形成喷泉的是: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氢和水④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氯气和苯。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
2.氨极易溶于水(1:700)且与水反应(1)喷泉实验原理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氨与水的反应OOONH (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Cl===NH 4Cl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CO 2+H 2O===NH 4HCO 3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2NH 3+H 2SO 4===(NH 4)2SO 44.氨具有还原性(1)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2)氨气可被氧化铜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3CuON 2+3Cu +3H 2O1.(2023春·广东深圳·高一深圳中学校考期中)下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 、C 、D 、E 为无色气体,F 为红棕色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 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B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C 气体是否收集满 C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 发生置换反应D .G 与木炭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源之比为1∶41.(2023春·江苏扬州·高一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合成氨B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 .氨水显弱碱性,可用作化肥D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制各硝酸铵2.(2023春·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中)现有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装置甲和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装置甲中产生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弱碱性 C .装置乙一定无法形成喷泉 D .实验时,打开弹簧夹即可以产生喷泉3.(2023春·浙江杭州·高一杭师大附中校考期中)氨能被氧气氧化,经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硝酸、铵盐性质练习题一、单选题1.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 ,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 ,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 2 ,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3.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 : ①FeCl 2;②Fe 2O 3;③Zn;④KNO3,铜粉可溶 解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②③D.①④4.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B.BC.CD.DA.若水槽中是 NaOH 溶液 ,试管中是 Cl2,则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 ,试管中黄绿色褪去B.若水槽中是水 ,试管中是 NO2,则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 ,液体最终充满整个试管C.若水槽中是水 (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液 ),试管中是 NH3,则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呈红色D.若水槽中和试管 (充满状态 ) 中都是氯水 ,则光照后试管中可收集到氧气5.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AgNO 3 Cu( NO 3)2B.Cu+HNO 3(稀) C u(NO 3)2C.Cu+HNO 3(浓) C u(NO 3)2D.Cu CuO Cu(NO 3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生NH 3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 ,所含的 N 均呈-3价C.NH 4Cl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后共热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 OH- NH 3 +H 2OD.NH4 Cl和 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7.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固体放入试管中 ,然后 ( )A.加热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水溶解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 ,加热 ,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 ,加热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8.如图装置中 ,干燥的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 ,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1.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 .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 .氨气具有还原性D .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 【答案】B2.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 A .N 2和H 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 .加热NH 4Cl 制取氨气 C .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 D .将NH 4Cl 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 【答案】C【解析】A 项适合用于工业生产;B 项因为NH 4Cl 分解生成的NH 3、HCl 遇冷又化合为NH 4Cl ,不能制取氨气;D 项由于NH 3极易溶于水,不适合制取NH 3。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 +4+OH -=====△NH 3↑+H 2O B .NaOH 溶液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NH +4 +OH -=====△NH 3·H 2O C .氨水中加盐酸:NH 3·H 2O +H +===NH +4+H 2OD .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 2++2NH 3·H 2O===2NH +4+Fe(OH)2↓ 【答案】C【解析】A 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 项,加热条件下NH 3·H 2O 应分解为NH 3和H 2O ,离子方程式应为NH +4+OH -=====△NH 3↑+H 2O ;C 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 项,向氨水中滴加FeCl 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 均呈-3价C .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C【解析】A 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 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硝酸铵);D 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 4Cl 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3.2.2 氨气与铵盐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D)A.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碱石灰干燥B.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NH3有刺激性气味,但是无毒,所以可以排放到空气中D.用水吸收NH3用上图装置可防止倒吸2.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B.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C.NH3①NO②NO2③HNO3D.NO被空气氧化成NO23.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都能用浓H2SO4干燥,也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D)A.Cl2、HCl、N2B.NH3、NO、O2C.HCl、CO2、NH3D.O2、CO、N24.下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D)A.铜在氯气中燃烧B.铁在氯气中燃烧C.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相遇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5.在实验室里可按如下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
则R是(D)A.HClB.Cl2C.NO2D.NH36.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7.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B)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8.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B)9.检验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先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D)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B.加入弱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C.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D.加入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10.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氨和铵盐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能在空气中燃烧B.氨水呈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D.在反应NH3+H+===NH+4中,氨气失去电子,被氧化2.能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A.HCl和CO2B.NH3和CO C.O2和CO2D.NO2和NO3.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B.②C.③D.④4.(2009·上海高考)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B.加热NH4HCO3制取氨气C.将浓氨水向生石灰固体上滴加D.将NH4Cl稀溶液和NaOH稀溶液混合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8.某种常见的白色晶体A,与盐酸反应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若在A的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则析出白色沉淀C和无色气体D;D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固体A,可生成水、B和D,而且B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出A 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__.加热固体A生成水、B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H 4HCO 3 CO 2 BaCO 3NH 4HCO 3=====△NH 3↑+CO 2↑+H 2O ↑9.已知A 、B 、C 、D 为气体,E 、F 为固体,G 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1)D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2)A 和B 反应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 和F 反应生成D 、H 和G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H 3 NH 4Cl(2)H 2+Cl 2=====点燃2HCl (3)2NH 4Cl +Ca(OH)2=====△2NH 3↑+2H 2O +CaCl 2 10.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A .浓硫酸B .固体氢氧化钠C .五氧化二磷(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B (2)B(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 3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1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A.浓H2SO4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____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乙是____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答案:(1)B(2)①D NH4HCO3+HCl===NH4Cl+CO2↑+H2O,随着CO2气体产生,锥形瓶中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②A③减小增大(3)图乙。
氨气镂盐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NaOH 溶液 浓硫酸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9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 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以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制曲蛋白屈分解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2.在以下反响中表示 NH 3既有复原性又有碱性的反响是 〔〕 A.NH 3+HNO 3=NH 4NO 3 Pt A _ A C.4NH 3+5O 2 4NOT+6H 2O3.以下关于氨气的用途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B.8NH 3+ 3Cl 2 N2T+ 6NH 4Cl D.2NH 3+3CuO^=3Cu+N 2 忏 3H 2. A.作制冷剂 B.制造硝酸 〔 〕 C.制造化肥〔硫俊、碳俊、尿素等〕 D.制造氮气 4.用浓氯化钱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俊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俊 泄气,那么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硝酸C.醋10类比法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类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工业上可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或氯化铝制得相应的金属单质B.Cl 2、B 「2、I 2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铁氧化成+3价的铁盐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氧化物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两者都不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响 ,和硝酸反响都只生成盐和水D.卤水 〕1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 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以下图所示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液氨用作制冷剂 C. AgI 用于人工降雨 B.氮气用作保护气 D.白磷用于制备磷酸、平安火柴等 选项 a 中的物质b 中的物质c 中收集的气体d 中的物质 A浓氨水CaO NH 3 H 2OB 浓盐酸 MnO 2 Cl 2 NaOH 溶液 「C稀硝酸 Cu NO 2 H 2OD浓硫酸Na 2SO 3SO 2NaOH 溶液12.在给定条件下,以下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6.以下关于红磷和白磷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剧毒 ②白磷和红磷都易溶于水 ③白磷可用于制造平安火柴 ④少 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⑤取用少量白磷时,应用镣子夹取,将其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 所需白磷 ⑥枯燥的红磷放在空气中变湿,说明红磷易潮解 ①FeS 2 f SO2 " H 2SO 4② SiO 2 - SiCl4一A.只有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①②④⑥ NtOHCnq)CO ③Al 2.3^^~"--NaAlO 2(aq)^i Al(OH) 3④ Fe 2O 3……一M H C/色 石蓑丸⑤2 mol L 1 盐酸 -------- 4 cl2 ---------- " Ca(ClO) 2 高纯硅△FeCl 3(aq) ^无水 FeCl 37.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NO 2, NO 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日光照射下,NO 2 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响,从而不断产生.3,加重空气污染.反响过程为 ⑥CuSO4(aq) ------------ " Cu(OH)2 悬浊液 Cu 2O ①2NO 2—-> 2NO+2O,②2NO + O 2—-> 2NO 2 ,③.+.2—->0 3.以下对该反响过程及产物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⑤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NO 2起催化剂作用 C. NO 2只起氧化剂作用8.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 B . NO 起催化剂作用 D. O 3与.2为同分异构体 13.汽车尾气含氮氧化物〔NO x 〕、碳氢化合物〔C x H y 〕、碳等,直接排放容易造成① ② ③ ④纸蝴蝶上的喷洒液七1,潴 酚Mt 酚Mt 七1,潴 放在纸蝴蝶的下方 红色.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如右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少汽车都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净化处理过程如图〕. A .尾气造成 雾霾〞与汽油未充分燃烧有关B.尾气处理过程,氮氧化物 〔NO x 〕被复原C. Pt-Rh 催化剂可提升尾气净化反响的平衡转化率D.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作汽车动力能有效限制雾霾 1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卜列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co NQ,雾霾〞.因此, 〕豌A. CO,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 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 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15如下图,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 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那么两个t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①实嘛室制取并收集NH3②吸收NH5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利甫排生气法雌co: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7.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以下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燃等引起的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NO2等引起的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⑤厄尔尼诺〞现象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⑤ C.全部D.只有③18某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该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那么此气体的组成为〔〕A. NH3、NO2、N2B. NH3、NO、CO2C. NH3、NO2、CO2D. NO、CO2、N219.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枯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 .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 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20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 cm-3, 5%氨水的密度为0.98 g cm-3,假设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21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那么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NH 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 NH 5的熔沸点高于NH3C. NH 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D. 0.1 mol NH 5中含有5 mol N-H键22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他的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到达目的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结果A将SO2气体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测定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B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C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D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TKMnO 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 4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 aB. 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 + NO 2===N2?+ 2H2O24.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以下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I,说明NH4CI的热稳定性比拟好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25.为了除去工业Br2中微量的C12,可向工业Br2中.工业废气过量石皮乳捕获产物NaOH.客•液NabKK溶液.无污染气体A,通入HBr B ,参加Na2CO3溶液 C.参加NaBr溶液D.参加Na z SO a溶液1. (1)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_________ 一A.所有的钱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B.钱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C.在盛有硫酸亚铁俊[(NH 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D.硝酸钱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钱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E.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水平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F.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02混合气体(NO2和.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 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G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1O ,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 HC1O+ CH 3COO(2)以下物质能一步转化的是:① H2S-SO2 ② S - SO ③ H2SiO3-CaSiO3 ④ NH3一NO2⑤ N2— NO2 ⑥ NaCl — NaHCO3 ⑦ Fe 一FeS3 ⑧ Al 一A2S32.①铝粉在1 000 c时可与N2反响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 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②模拟侯氏制碱法原理,在CaCl2浓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级材料,装置见图示匡凶a通入b通入纳米材料为.3.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响的电离方程式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清北班:联氨是一种常用的复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参加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 预防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 .2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4.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 5⑴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响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响.(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假设取消3,在4 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5.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以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说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储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响,能与NO2反响:2NO2+2NaOH=NaNO 3+NaNO2+H , 2O(1)装置①中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2 )装置②的目的是 ,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应预防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4)实验的具体操作是: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再参加药品,然后(此操作的目的是 ),最后滴加浓硝酸; 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6.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响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以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甲小组测得:反响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响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i L.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g.洗气后装置后况下的体积V2L0请答复以下问题: 请答复以下问题:(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族.(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3)D+EE^B的反响中,被氧化与被复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是(4)G+4M 的离子方程式是.(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8.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 x排放.(1)SCR(选择性催化复原)工作原理:(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卜表空格中.(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根底上增加了一个装有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 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7.以下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所示(局部产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 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①尿素[CO(NH 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响器中NH 3复原NO2的化学方程式:.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2作用下会形成(NH4)2SO4,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 4)2SO4的形成:.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 g 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mL C1 mol L-1 H2SO4溶(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甲小组. 氢氧化钙、硫酸俊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 ..乙小组浓氨水、氢氧化钠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代化处理后的尾气(N0p0二等)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 mL C2 mol L-1NaOH溶液恰好中和,那么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 (1) 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 (标准?戊兄),向反响后的溶液中参加 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C: NO 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g沉淀时,参加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2)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参加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响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量浓度是( )A .0.15 mol/L B. 0.225 mol/L C.0.35 mol/L D .0.45 mol/L(3)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响,反响结束后锌没有剩余,那么复原产物为?答案:选择:CBDBD AAABC DACBA CDBCC DABBC1.BC ⑧2.C NH4C1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外表的AI2O3薄膜CO2 NH3 CaCO33.N2H4 + H2O 可逆N2H5+ + OH- N2H6〔HSO4〕2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1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催化剂4.答案〔1〕4NH3 + 5O2===== 4NO + 6H2O〔2〕放热〔3〕浓H2SO4 生成的NO 与O2 反响生成NO2 , NO2与水反响生成HNO3 , NH3与HNO3反响生成了NH4NO3〔4〕 1 NH4C1与HC1反响生成氧气20. 〔15 分〕〔1〕 Cu - 4H- - 2NOr-ii^〕= C11-* - 2NO2f - 〔2 5^〕i〔2〕将转化为X.□分1 ITO + -NQ 仁分〕.〔3〕3侬/L■输硝酸、裱硝战,氢氧化祐溶渣〔各1分,共3分〕1⑷翻开弹簧夹逋入CO;一最时间,关闭弹簧央,将装苴⑤中导营末端伸入倒置的哪内〔2分〕赶走装置中空气〔:氧气】仁分〕*〔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号仍为无色.装苴④中海面上方气障由无色受榴保色「分〕"6.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事关,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⑶①〔NH4〕2SO4+Ca〔OH〕2^=2NH3 T +2HO+CaSO4 〔2分〕②B 〔2分〕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 增加氢氧根浓度, 使NH3+H2O—= NH3 H2O—= NH4 +OH向逆反响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2分〕⑷5V1:7〔m1—m2〕〔2分〕⑸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响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氨的含量偏高〔2分〕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2分〕6.答案〔1〕三' 建[〔2〕产生苍白色火焰〜,、3.仃01〞广+6足.=刈淅--a〔西一1(3)一•1. 〔4〕――' Y ''' +(5)4F心— . 上qmqTTQT7.(1)①CO(NH2)2+H2O XO2+2NH 3 ②8NH3+6NO2 -------------------------- 7N2+12H2O③2SO2+O2+4NH3+2H2O—2(NH 4)2SO4 ④-。
氨气与铵盐一、选择题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3.能把NH4NO3、KCl、(NH4)2SO4三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必要时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B.Ba(NO3)2C.Ba(OH)2D.NaOH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K+、Na+、HCO-3、Cl-B.Na+、Ba2+、AlO-2、NO-3C.NH+4、K+、Cl-、NO-3D.K+、Na+、ClO-、S2-5.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A.HCl和H2OB.以4∶1混合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C.NO2和H2OD.CO2和NaOH溶液6.下列有关氨和铵盐说法正确的是()A.氨和铵盐都易溶于水,都能生成NH+4B.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C.实验室制备氨气可用如图所示试剂和装置D.工业上可用氨气作制冷剂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铵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H2O+CO2-3+H2O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C.氨水与盐酸反应:NH3·H2O+H+===NH+4+H2OD.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2NH+4+CO2-3+H2O8.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共存,能用碱石灰来干燥,也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N2、H2B.HCl、NH3、CO2C.H2、O2、N2D.SO2、H2S、O29.如下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氨气和铵盐练习题1.下列物质不与氨反应的是A.H2SO4B.HCl气体C.NaOH D.H2O2.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A.NH3、O2、HCl B.N2、H2、HClC.CO2、NO、O2 D.H2S、O2、SO23.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干燥NH3的是A.浓H2SO4 B.碱石灰C.P2O5D.无水CaCl24.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压强降低最多的是A.NH3和HCl B.N2和O2 C.H2S和SO2D.H2和CO25.下列气体易液化,遇挥发性酸时冒白烟,而且适宜作致冷剂的是A. N2B. NH3C. NOD. NO26.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过量的NaHSO4和Ba(OH)2溶液反应:2H++SO42- +Ba2++2OH-= BaSO4↓+2H2OB.NH4HCO3和过量NaOH溶液相混合:HCO3-+OH-=CO32-+H2OC.NaHSO4溶液中滴加氨水:H++NH3·H2O=NH4++H2OD.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NH3·H2O+SO2=NH4++HSO3-7.在8NH3+3Cl2====6NH4Cl+N2反应中,若有2 mol N2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是A. 16 mol NH3B. 8 mol NH3C. 4 mol NH3D. 3 mol NH38.氨水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情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能电离出少量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9.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之和为1 molA. 含有1 mol NH3分子B. 含NH3和NH+4C. 含NH3·H2O 1 molD. 含NH3、NH3·H2O、NH+之和为1 mol410.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氨和铵盐 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氨气极易溶于水 C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物质2.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①Cl 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①SO 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①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①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全部3.在下列三个反应中,过氧化氢(22H O )所起的作用是 ①2222H O H S=2H O S ++↓①222222H O 2O H n O+O M ↑①2222H O Cl 2HCl O +=+↑A .均起氧化剂作用B .均起还原剂作用C .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三个反应中所起作用各有不同4.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A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Cl 2=2Fe 3++2Cl -B .实验室制氨气:2NH 4Cl+Ca(OH)2Δ 2NH 3↑+CaCl 2+2H 2OC .铝溶于NaOH 溶液:2Al+2OH -+2H 2O=2AlO 2-+3H 2↑D .将充满NO 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3NO 2+H 2O=2HNO 3+NO 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甲:收集2NO 气体B .装置乙:验证2SO 气体是否具有漂白性C .装置丙: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D .装置丁:用于吸收尾气3NH6.氯化铵(NH4Cl)是一种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1B.+3C.+5D.-37.某溶液含Na+、NH+4、SO2-4、Cl-、Fe2+、Fe3+中的几种,且各离子浓度相同。
氨气铵盐1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NH3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形,具有还原性B • 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 .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D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为小冰晶2•某物质化学式为NH5,常温下是固态,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两种气体。
在NH5中的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则下列对NH5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 NH5属于离子化合物B . NH5属于共价化合物C . NH 5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 NH5与NH3溶于水后均呈碱性3.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B . 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C. NH4H是离子化合物D . NH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4 + SO4一+ Ba2++ OH一=====BaSO4 J + NH3T + H2O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 OH —===NH 3 H2O+ - △C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4+ OH =====NH3 f + H2OD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2-+ CO2+ H2O===HCO35、在硝酸铵分解反应中,生成的含氮产物中仅有氮气和硝酸两种,其中被氧化的氮元素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A、5:3B、1:1C、5:4D、3:56、在容积为1升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氨气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9.7,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实验停止后,进入烧瓶中的溶液的体积应为()A、1/2 升B、3/4 升C、4/5 升D、1/5 升7.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三一文库()/高二〔高中化学氨和铵盐的练习题和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气体中,室温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3、CO2、HClB.H2、C12、H2SC.NH3、O2、H2D.CO2、H2S、SO2答案:C2.氨水中存在着由水电离出的少量H+,因此氨水中存在的微粒共有( )。
A.两种B.四种C.五种D.六种答案:D3.在下列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的反应是( )。
A.NH3+H3PO4=NH4H2PO4B.4NH3+5O2=4NO+6H20C.2NH3+3C12=6HCl+N2D.NH3+NaH=NaNH2+H2答案:D4.下列微粒中,与NH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NH3B.K+C.Na+D.H3O+答案:D5.利用碱石灰和五氧化二磷均能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CO、NO、H2B.N2、O2、MH3C.H2、NO、NH3D.NO、Cl2、N2答案:A6.标准标况下,11.2L NH3恰好被49gH3PO4溶液吸收,则生成物是( )。
A.NH4H2P04B.(NH4)2HPO4C.(NH4)3PO4D.(NH4)3PO4和NH4H2PO4答案:BD7.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瓶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干燥气体) b(液体)A. NO2 水B. CO2 4mol/LnaOH溶液C. Cl2 饱和NaCl溶液D. NH3 Lmol/L的HCl溶液答案:BD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并加热NH +OH-=MH3↑+H20B.氨水通人过量的二氧化碳NH3#H20+CO2=NH +HCOC.磷酸二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2H2PO +3Ca2+ +40H- =Ca3(PO4)2↓+4H2OD.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 +2H+ =H2S↑答案:BC二、填空题9.有A、B、C三种气体,A无色,在一定条件下A能与O2 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易与O2反应生成C,A、C两气体皆易溶于水,所得溶液酸碱性恰好相反。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五)氨和铵盐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氨气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②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小,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④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D 不明确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易误认为②正确;不明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易误认为③正确。
2.检验氨气正确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品红试纸,试纸褪色B.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纸变蓝解析:选B A错,NH3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B对,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与NH3反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白烟。
C错,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性检验酸性物质,而NH3是碱性气体,故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D错,NH3不具有氧化性,不能氧化KI生成I2,故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
3.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产生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是AlCl3溶液D 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A B项,NH3能与浓硫酸反生成(NH4)2SO4;C项,AlCl3、MgCl2氯化物溶液均可与NH3反使溶液变浑浊;D项,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NH3·H2O是碱,NH3不属于碱。
4.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A.NH4HCO3B.NaHCO3C.NH4Cl D.(NH4)2CO3解析:选B A、D受热分解成NH3、CO2、水蒸气;C中NH4Cl是由挥发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后全解为NH3、HCl;B中2NaHCO3=====△Na2CO3(固体)+CO2↑+H2O↑,不能完全消失,所以选B。
氨 铵盐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A.很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能跟水起反应 2、常温时下列各组气体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 3、HCl 、O 2 B.H 2、O 2、N 2 C.Cl 2、HBr 、CO D.HCl 、H 2S 、SO 23、在8NH 3+3Cl 2=6NH 4Cl +N 2反应中,若有2 mol N 2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的量是A.16 mol NH 3B.8 mol NH 3C.4 mol NH 3D.3 mol NH 3 4、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5、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型,具有还原性 B.氨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 C.氨气易液化,液氨用作致冷剂D.氨气可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可在空气中燃烧6、在容积为1L 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 3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氢气的 相对密度为9.7。
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应为A. LB. LC. LD. L7、下列气体中易液化的是① SO 2 ② CO 2 ③ Cl 2 ④ O 2 ⑤ NH 3 ⑥ NO 2 A.①②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⑤8、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 (NH 4)2SO 4、NH 4Cl 、AlCl 3、Na 2SO 4和NaCl 五种溶液,这种试剂 是 A.NaOH B.HCl C.Ba(OH)2 D.H 2SO 49、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 -3, 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10、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德才高中高一当堂检测卷(化学试卷)
命题人:齐秀春备课组长签字:____________ 试卷总分:__________
班级: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 检测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第___节小卷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1.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
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实验室制备氨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扇动收集的气体,有气味则已收集满
B.将润湿的淀粉-KI试纸接近瓶口,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C.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D.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接近瓶口,产生大量白烟,证明已收集满
4.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共存,能用碱石灰来干燥,也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N2、H2B.HCl、NH3、CO2
C.H2、O2、N2D.SO2、H2S、O2
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作)(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题号 1 2 3 4 (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