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肝脏90551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45
麻醉与肝脏Part1 肝胆组织解剖生理学肝的组织结构1.肝细胞膜有三个不同的功能面:肝血窦面、胆小管面和肝细胞连接面,在肝血窦面和胆小管面的细胞膜卷曲成微绒毛,使肝细胞和血液及胆小管之间的物质交换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排出。
如果胆小管面微绒毛减少,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胆小管,经肝血窦面反流到窦周间隙(Disse Space)而进入肝血窦,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2.内皮细胞:是构成肝血窦壁的主要成分,其间间隙较大,因此肝血窦通透性较大,血浆中除了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有利于肝细胞的摄取和排泄3.肝巨噬细胞:又称Kupffer细胞,是定居在肝脏内的巨噬细胞,构成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尤其是吞噬清除从胃肠道进入门静脉的细菌、病毒、异物方面起重要作用4.大颗粒淋巴细胞:一般较牢靠的附着在内皮细胞或Kupffer细胞表面,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5.肝星形细胞:又称储脂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面,细胞内形成脂滴,生理情况下,以摄取和储存维生素A为其主要功能,合成胶原的功能收抑制;在病理情况下,储脂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6.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间隙和胆小管组成7.门管区: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域称门管区,内含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肝硬化时,小叶间静脉首先受压,可造成门脉高压8.肝腺泡学说:以门管区血管发出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及小叶间胆管为中轴,两端以邻近的两个中央静脉为界,根据血流方向和肝细胞获得营养的先后,将其分为三带:Ⅰ带为近中轴的部分,最先获得含氧和营养的新鲜血液,肝细胞代谢活跃,再生能力强;Ⅲ带为近中央静脉的部分,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差,再生能力弱;Ⅱ带介于Ⅰ带和Ⅲ带之间胆囊的组织结构:1.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粘膜有许多皱襞突入胆囊腔内,胆囊充盈时皱襞消失2.若胆囊有炎症,胆汁酸的吸收增加,可促使胆结石的形成肝的血流:1.肝接受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双重供血;肝门静脉血来自胃肠胰脾等内脏的静脉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一些待肝脏加工的毒性物质2.正常肝脏可贮存500ml的血液,相当于血容量的10%①右心衰竭时,肝含血量可高达1000ml②急性大量出血时,机体动员肝脏贮血进入体循环,但肝脏有可能因之缺血、功能损伤3.肝血流量的调节:①肝门静脉入肝后的分支有平滑肌,而与肝血窦相连的小静脉无平滑肌;肝动脉入肝后的分支与肝血窦相连处均有平滑肌②肝血流量接受神经调节,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肝动脉和胃肠道血管收缩,肝血流量暂时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正常;交感兴奋也使门静脉收缩,提高肝门静脉的压力,但不影响肝门静脉的血流③体液因素如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肝动脉收缩;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参与肝动脉扩张的调节④血管升压素可使腹腔脏器动脉收缩,从而间接使肝门静脉血流量减少⑤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高碳酸血症等病理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胃肠道静脉持续收缩,肝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间接使肝血流量减少4.肝的神经支配:①肝的神经来自双侧T7-10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左右支及右膈神经②肝血管仅由交感神经控制其收缩③肝的感觉神经是右膈神经,其纤维分布于肝内以及肝胆道系统,因此,肝与胆囊的病变引起的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一般认为是右膈神经传入的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贮存和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参与物质代谢,包括合成、分解、转化和贮存;屏障和吞噬功能;生物转化如解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