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4
第四章观察法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
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前课复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
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
指标、几个主要时间和场合等等对象上,才有可能达到科学观察的目的。
3. 客观性即要使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
观察所获得的事实材料是认识事物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获得事实材料的观察是否具有客观性的品质。
观察中获得的结果,实际上是观察者通过观察手段对观察对象的现象或过程的一种反映和描述。
科学的观察就在于观察的客观性。
首先,要确保观察在自然存在条件下进行,绝对不能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这样才能得到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否则所得到的事实材料反映反常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观察,这就有可能使观察对象预先考虑给予观察者以一定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对观察者的陌生感,以尽量控制观察对象的异常状态。
例如,某校对一名曾经失足的女学生进行观察。
尽管失足已成为过去,又从工读学校回到原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但是,她的心灵已受到严重的创伤,对生活失去希望。
为了唤起她的生活信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措施。
同时进行教育措施与激发自信心相关性的研究。
一方面绘制了为时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两名好学生,与她生活在一起,进行一年的观察,绘制出她情绪升降变化的曲线图。
在被观察者保持自然常态的情况下,观察记录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然而,由于观察者的不慎,被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被跟踪观察,一下子情绪变化的曲线就变得毫无意义,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几乎化为乌有。
观察只好终止。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复了常态。
其次,观察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观察者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否则就会掩盖了对观察对象的情况的真实反映。
观察要取纯客观的态度,不许有丝毫主观的偏见搀在心头,若有一点,所观察的便会走了样子了。
第三,观察要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要对观察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反复的观察。
一方面是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一日生活点滴记录】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方法,它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行为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从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定义、方法、实施步骤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对大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观察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通过对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活动、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以此来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
它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加客观地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点滴,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方法实施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观察的时间段:通常可以选择上午或下午的课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活动时间等作为观察的时间段。
2. 制定观察记录表:在观察过程中,需要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行为和表现。
观察者要尽量客观、细致地记录幼儿的一举一动。
3. 观察记录的分析:观察记录完成后,需要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意义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加全面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特点,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还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发展状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观察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点滴,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幼儿。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取样观察法取样观察法取样观察法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而是缩小范围的聚焦观察。
取样观察法首先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等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其次,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方式对每种类别进行界定;最后,根据类别设计出记录表,从而便于记录。
取样观察法大致有四种。
(1)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1。
它是常用的观察法之一,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等2。
时间取样法又分为连续时间取样法和非连续时间取样法。
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依次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观察并记录行为。
非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在前一个时间间隔内等待目标行为的出现,然后在接下来的那个时间间隔里记录在先前间隔内出现过的行为3。
时间取样法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确定观察的总时间。
第二,确定若干观察时段。
第三,作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制定观察表格。
第四,实施观察,并作好记录。
第五,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
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设计观察的主要指标有:①规定时间内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种类;②规定时间内行为发生的频率;③规定时间内行为的持续时间。
例如,国内某著名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记录表4,笔者觉得也可以划归为时间取样法,现联系时间取样的具体做法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确定观察时间是某一堂课。
其次,对被观察对象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的分类,据此设计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三大类,十种具体表现:(l)教师讲话,学生听讲。
讲话的内容包括:①接受或澄清学生的意见;②表扬或鼓励;③补充或扩展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教材;⑥提示或提要求;⑦批评或制止学生的不当言行。
(2)学生讲话。
内容包括:⑧回答老师的问题;⑨自发谈话,包括向教师发问及同学间的交谈。
幼儿园练习取样观察法案例
观察坏境: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亮亮(化名)小朋友是个乖巧的孩子,可是对他来说,中午进餐速度很慢,我去看的时候碗里的饭几乎都没动。
我从家长那了解到亮亮在家里吃饭都是由大人喂的,且吃饭时还挑食。
希望老师能纠正这一坏习惯。
观察项目:亮亮每天吃饭时的表现
观察案例实录:吃饭的时间到了,我有意识地先给亮亮少盛了一点饭。
他含了一口饭在嘴里半天也不咽下去,那一勺饭还在嘴里。
我走到他身边,有意识地说:嗯,亮亮小朋友今天自己吃饭了,真不错。
亮亮马上把那一口饭咽了下去,又挖了一勺并对我看着。
我马上用眼神对他鼓励,并点了下头。
在我的关注下,很快一小碗饭就吃完了,也吃光了自己的菜,并学着其他小朋友,主动要求添汤。
我马上又对他进行了表扬,并亲了亲他的小脸蛋。
分析:
1.孩子刚进幼儿园,过分的依赖大人,吃饭进餐缺乏主动性。
2.关于幼儿吃饭问题,要与家长多交流,了解一些在家情况。
措施:
1.开始的时候给孩子少盛点饭,消除孩子对饭多的恐惧。
2.多鼓励,及时表扬,增强孩子自信心。
一、观察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其发生频率
二、观察对象:
13学本的5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
三、下操作定义:
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包括(1)主动提问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记课堂笔记(3)课堂上和同学讨论问题。
四、时间取样:
观察时间:1周3次;9:00—9:25;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观察50秒,记录10秒)
五、绘制表格:
六、填写检核单
七、进入现场
八、分析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主要是投在现成知识的记录与记忆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频率较低,整体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