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跳远需要的助跑速度探析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为获得水平速度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准确地踏板及起跳做好充分准备。
“助跑是跳远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赵国雄曾对速度在跳远中作用作过研究,指出速度是每个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能力,是取得优胜成绩的前提,不但要发挥水平速度,还要摆得快,跳得快。
然而,怎样才能“快”起来,怎样才能“远”起来呢?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当今中外优秀著名跳远运动员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数据对比法。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与外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进行数据的对比,理论的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助跑在跳远中的作用跳远技术为四部分:助跑,起跳,腾空,着地。
助跑是跳跃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成绩的好坏多半是由助跑决定的。
在成功的跳跃中助跑给人的感觉是身体前冲,接触地面有弹性,勇往直前和敢于靠近踏跳板,信心百倍,踏跳有力。
2.1.1助跑的任务跳跃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助跑和起跳是跳跃技术的主要部分。
在跳跃运动中,人体是从静止状态开始向前跑进,以产生需要的水平速度,为改变运动方向的起跳动作,为跳得更远作好准备。
完成这一任务的向前跑进阶段,我们叫做助跑。
助跑是为完成有效的起跳作准备,是跳跃之源。
起跳是助跑的延续,通过起跳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使人体向预定的方向腾起,起跳如无助跑之助,起跳决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跳跃运动是克服垂直障碍或水平距离的一项运动,其成绩的好坏决定于身体重心腾越高度和远度,这一高度和远度是助跑起跳而获得的,助跑和起跳不合理,身体重心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的高度和远度的,即使空中动作和落地都做得很完美,也不能认为是一次成功的跳跃。
人体在离开地面以后,他的任何自身动作都不能改变即定的腾空轨迹,空中动作只能合理使用这一轨迹,提高腾空或落地的效果,从而在不定期的限度内,使运动成绩得到提高。
所以,要达到一定的跳远成绩,必须以改进助跑和起跳技术作为基础。
如何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南阳中学黄权兴跳远的远度是由水平速度、起跳时腾起角度和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决定的。
那么在跳远教学训练中,其助跑是最难控制的。
如果过分强调准确性,就会降低速度,使水平速度利用率高,但准确性差,很难统一。
正如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跳远项目,美国的菲莉普斯以8.6米夺得冠军,在跳远比赛中,其在决赛时六次试跳中只有第一跳是成功的。
如何在保证最大助跑水平速度利用率的前提下,提高其准确性,是跳远训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在高中教学中,影响学生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视觉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视觉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为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它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来提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其消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视觉会产生距离偏差2、视觉会影响身体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过分依赖视觉会影响动作控制的注意力分配和动作的反应速度。
我们经常看到初学者往往在上板的前几步盯着起跳板,导致捣碎步勉强上板、步点不准,或者步点准担水平速度利用率低,就是因为过分依靠视觉,无意中降低本体感觉系统作为运动阶段的主导性感觉系统的结果。
二、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方法。
1、稳定而准确的助跑。
稳定而准确的助跑有利于准确地踏上起跳板,从而获得较好的跳远距离。
所谓准确踏板,指在20厘米宽的起跳板上,能踏上10-15厘米。
若要准确踩着跳板起跳,难度相当大。
为了做到稳定而准确助跑,技术包括以下几点:1)固定助跑的开始姿势。
在开始助跑的标志起点动,并固定迈出第一步,助跑开始的二或三步助跑的距离相对稳定。
起跑采用从静止壮态站立式起动或用行进中起动的方式。
2)稳定的助跑节奏。
助跑的步数和距离要稳定,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相对稳定,在反复练习中形成动力定型。
3)培养调整能力。
判断助跑的准确程度并具有应变的能力,及时找出助跑不准的原因,迅速达到调整的目的。
4)设置助跑标志。
设置助跑标志是为了助跑的准确性,一般用一个标志或两个标志,也有用三个标志,检查标志点在助跑的倒数第四步或第六步的步点位置。
对提高大学生跳远助跑、起跳的准确性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摘要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
跳远成绩的好坏与每一个技术环节紧密相连,某个技术环节稍有不同,就意味着失败。
但在跳远的研究与讨论中,关于跳远助跑速度对起跳技术的准确性的研究占相当的比例。
关键词跳远助跑速度起跳角度跳远是一项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然而要求大学生在数秒中内完成从助跑到落地等几个息息相关的技术环节,具有比较复杂的技术要求。
同时,跳远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体现了完美的跳远动作,也的确给人们一种运动美的感受,因此它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一、助跑对准确性的研究(一)助跑距离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学生会出现助跑距离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如果助跑距离过长,大学生在起跳前就已经达到了最高速度,但助跑的速度会在最后几步受到损失。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跳远起跳前一瞬间助跑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将提高2%,从而让人们知道助跑速度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50米跑和100米跑的成绩能客观地体现出大学生的助跑能力。
以下的数据能帮助跳远大学生的教学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50米和100米跑成绩分别为7.1秒和12.9秒的,其助跑距离约为12步;50米和100米跑成绩分别为6.8秒和12.4秒的,其助跑距离约为14步;女大学生在跑速阶段平均增加2步。
步幅短而步频快的大学生应缩短助跑距离。
助跑速度快的大学生助跑距离应增加一步或两步,即助跑步长约为22~24步,其助跑距离约为46~49米。
(二)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在跳远运动项目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到一些大学生助跑时的很多缺点和不足。
然而,大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跳远大学生助跑的速度、节奏和起跳技术的准确性。
在教师进行助跑节奏教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助跑的最后几步和起跳技术上。
下面参考一些能帮助提高助跑的练习有:1.重复在正确的助跑距离中进行4~6步节奏助跑的练习。
浅析对跳远项目中助跑准确性的探究引言在田径项目跳远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助跑起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而忽视助跑起跳的准确性,因此在跳远项目的技术考核中,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成绩,其实,助跑起跳技术是整个跳远技术环节中的关键,踏跳准确性更是重中之重,本人根据自己在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些实践,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跳远助跑踏跳准确性的问题。
1、研究对象:沈阳体育学院田径项目跳远专修班的同学。
2、结果与分析2.1助跑起动方式助跑起动有两种方式,行进间走动式助跑和半蹲式站立助跑,世界优秀选手大都用的是半蹲式站立助跑。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世界优秀选手的助跑方式与助跑的步数是有很大关系的,行进间走动式的助跑方式所用的助跑步数少,而半蹲式站立助跑的助跑步数较多,这符合两者之间各自的技术特点。
2.2助跑加速的方法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
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频和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所以上板的准确性较高。
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来说,采用逐渐加速的方法,应控制好最后几步的稳定性。
2.2.1 助跑的距离体院跳远专修学生的助跑距离,助跑的距离对踏跳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距离的长短直接对踏跳准确性直接发生作用。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因为短距离助跑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速度,也不是越长越好,过长的距离会增加体力消耗不能保持高的助跑速度,也不利于速度的发挥。
对专修班的学生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4-18步为好,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可逐渐增加,直到最佳距离为止。
速度发挥快的学生,助跑距离和步数可相应减少,反之,应适当增加。
2.2.2助跑节奏跳远的助跑节奏也是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成动作的时间,合理的掌握动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所必不可少的。
跳远助跑准确性论文:浅谈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训练方法【摘要】在跳远项目中,助跑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助跑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最高速度,还要求完成准确的踏板起跳及腾空动作,这就必须要求运动员有准确的技术动作。
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快速、准确的助跑,关系到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成败。
本文通过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对跳远中助跑的准确性在跳远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它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跳远训练方法目前,跳远项目的特点正朝着助跑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方向发展。
不仅对运动员速度与爆发力素质要求较高,也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之一。
从跳远的技术发展史不难看出,助跑是跳远的关键,其难点在于能否快速地助跑和准确地踏板起跳。
随着田径训练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在跳远项目中更加注重助跑准确性的训练。
一、助跑速度与准确性在跳远项目中的意义和作用运动员通过助跑获得水平速度,使身体姿势和跑的动作有利于进行有力的起跳。
助跑一般为18~20步,起跑后随着步长和步频的逐渐增加获得加速度。
助跑时应力求动作协调放松,大腿适当高抬,助跑的速度越快,起跳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助跑的速度应和起跳的能力相适应。
助跑的最后3步(或6步)用“惯性跑”,或在起跳前采用略低于个人最大跑速即“可控制速度”的方法,能够较容易地做到助跑和起跳的良好结合。
事实证明,速度水平较差、身材相对矮小、动作协调灵活、弹跳力好、节奏感强的运动员,宜于在助跑的最后3步用增加步频(即快节奏)的方法达到积极加速上板起跳的目的。
这种跑法要求运动员以积极而放松的步伐起跑,途中继续平稳地加速,直至起跳前3步达到可控制的高速度,最后以快节奏的跑法上板起跳。
为了有力地起跳,在起跳前3步的跑进中,上体要垂直于地面;向前摆腿时膝关节要放松,大小腿折叠并适当高抬;脚的着地点要近于身体重心的投影,使身体重心平稳向前。
由于上板的步伐积极、节奏快,相应地缩短了跑的腾空阶段,所以步幅较为稳定均衡。
浅析田径跳远项目中助跑踏跳问题及方法跳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项目,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快速跑动中准确踏跳将助跑与起跳有机结合起来,有良好的助跑节奏运用信号反馈方式,能有效改进跳远的助跑节奏,提高助跑准确性,才能跳出好成绩。
本文试图通过对跳远踏跳准确性问题的研究,为提高跳远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把握新时期跳远教学的特征,对于提高跳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实验和分析(一)先在不加任何人为因素的均等条件下,分别测定参与实验的20名学生,六次跳中的平均成绩和踏板的成功次数平均值。
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实验前的材料,供分析时使用。
(二)对两组分别进行15天30学时的助跑踏跳的专门训练,两组训练基本条件和要求相同,方法有区别。
对照组按一般方法进行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每个队员的练习情况,及时指出练习的缺点错误及纠正方法,不采用其他的辅助手段,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步数、助跑距离、速度相应标志。
(三)实验组先根据每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较适当的助跑距离、步长、速度及相应标志,在反复的练习中调整,从中优选出较为理想的练习为标准,用掌的方法形成完整的助跑节奏。
(四)结果分析1.影响跳远踏板准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技术而言,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跳远中的助跑踏板技术是连贯统一体,准确踏板是建立在良好的助跑基础上而合理的助跑节奏是核心。
只有助跑准确才能上板,否则就会失败。
这是由跳远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
所以,准确助跑是准确踏板的前提。
跳远的助跑是在固定的步数和相对的步频去完成。
在这种条件下,节奏就成为反映步频快慢和步幅大小的一项有代表的综合指标。
2.助跑的起动方式与节奏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曲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慢、且有弹性。
刍议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准确性训练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准确性是运动员技术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跳远比赛中,有很多时候运动员的实力相差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好坏是决定能否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冠的关键所在。
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技术训练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准确性是运动员技术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有不少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只是因为助跑准确性差而导致比赛成绩不佳甚至失去夺取冠军的机会。
我国优秀的女子跳远运动员关英楠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远比赛中就是因为前两次试跳准确性差导致犯规,失去了取得成绩的机会,从而失去了进入决赛的机会。
在跳远比赛中,有不少时候是运动员的实力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好坏是决定能否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冠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助跑准确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对自己跳远助跑时步长和歩频的感觉。
掌握正确合理的全程助跑节奏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信心,提高跳远成绩,而且对于助跑的准确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助跑节奏应该是在高速度、快频率、高重心的情况下加速均匀,重心平稳,并在最后几步达到本人的最大速度。
以便发挥运动员的最佳成绩。
如果助跑节奏不稳定,在每次的训练中变化都比较大,就会使步点出现混乱,助跑的稳定性差,从而使踏板的准确性降低,这样不仅打击运动员的起跳信心,还极有可能导致试跳失败。
在训练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运动员的助跑节奏感:在助跑道上放15~20个海绵块,间隔2米左右,让运动员重复从海绵块之间快速跑过;在跑道上让运动员用固定的步子连续跨过3~5个跨栏架;运动员练习助跑时,要求他们从踏过助跑标志迈出第一步开始数自己的步子,在这样在边跑边数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跑道上进行10米慢加10米快加10米慢的助跑练习,用以培养运动员控制助跑节奏快慢的能力。
二、最后四步助跑是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核心因素最后四步助跑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跳远成绩,而且还直接决定着踏板的效率及成败。
影响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准确性因素分析内容摘要田径运动中,跳远充分展示了人类跑与跳的全面结合,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跳远技术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全程助跑技术是跳远训练的重要部分,而助跑的准确性是影响跳远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因素,并提出提高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训练方法,为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影响因素训练方法Long Athletes of the accuracy of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AbstractAthletics, long jump displayed to the full human run and jump the comprehensive union, is a technical stronger sport. Long jump technique consists of four components, among them, the entire run-up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long, and the accuracy of long jump is the effect of run-up play key factor. Stable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the accuracy of the run-up to jump to research the whole, analyz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long jump run-up accuracy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jump training methods, full run-up accurac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for jump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 words】Long jump Run-up accuracy Influence factors Training methods1目录1前言 (1)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2.2.1文献资料法 (1)2.2.2调查访问法 (1)3分析与讨论 (1)3.1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对成绩的影响 (1)3.2影响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因素分析 (1)3.2.1技术因素 (2)3.2.2心理因素 (2)3.2.3身体因素 (2)3.2.4其他因素 (2)3.3提高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的对策研究 (2)3.3.1技术方面 (2)3.3.2心理方面 (3)3.3.3提高身体基本素质 (3)3.3.4加强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 (4)4结论与建议 (4)参考文献 (5)致谢 (6)影响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准确性因素分析1 前言在田径运动中,跳远项目是一个克服地心引力作用的技术性运动项目。
跳远助跑踏板准确性探析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2摘要跳远运动运动员助跑踏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跳远运动员技术和成绩的发挥,因而提高跳远助跳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影响运动员跳远助跑踏板准确性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有效提高其准确性,就应重视身体素质,助跑距离、速度和节奏,起跑方式,空间知觉,心理障碍,周围环境等因素对助跑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合理的助跑技术,以期对提高助跑踏板的准确性和跳远成绩,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
关键词跳远助跑助跑节奏踏板心理影响因素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数秒种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要求。
跳远运动运动员助跑踏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跳远运动员技术和成绩的发挥,因而提高跳远助跳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一、影响因素(一)专项身体素质良好的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需要有全面的身体素质作保证。
有些运动员虽然掌握了正确的专项技术,但身体全面素质发展水平落后于技术水平或不适应专项技术要求,发挥不出应有的专项水平。
由于身体素质差造成运动员在助跑时前抬腿不够、后蹬不充分、身体晃动、速度较慢等,从而导致助跑准确性下降,起跳无力,影响专项运动水平的发挥。
每个人身体状态是呈波浪式起伏,在不同的时期,其身体状况是有差别的。
当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其踏跳的准确性就高,反之就低,如疲劳期和超量恢复就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应特别重视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或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二)助跑距离、速度和节奏1.助跑距离跳远助跑距离会影响助跑起跳的衔接。
选择适当的助跑距离,对起跳前达到最大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全力跑时,不论其运动水平高低,都将在第六秒钟达到最大速度。
能发挥最快速度的距离再加上几步的距离,基本规律是30~40米。
2.助跑速度速度是跳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艺术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准确起跳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亦是一个难点。
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起跳腾起瞬间的水平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并与上板准确性有关,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及稳定等因素有关。
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正确的助跑节奏是准确踏板的前提,跳远的助跑是由固定的步数和相对稳定的步频组成。
因此,节奏就成为反映步频快慢和步幅大小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
步频和步幅任一因素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助跑节奏的改变,从而影响踏板的准确性和技术的发挥。
现代跳远运动在强调快速助跑的同时,还要良好的助跑节奏,提高起跳效果。
因此,提高跳远起跳的准确性,关系到跳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跳远成绩的提高,这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极为关心的一个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重庆市59中2002~2004级田径队跳远运动员10名,其中男运动员6名(2名达到跳远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女运动员4名(3名达到跳远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运动员年龄16~19岁,训练年限2~4年。
1.2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和研究影响跳远助跑节奏和准确性的诸多因素及训练方法,为本研究提供有关依据。
1.3数据统计法根据各个运动员的全程步点来统计数据,了解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针对训练,最后用体育统计的方法来检验有效数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海绵砖标志训练有助于提高上板的准确性实验后,10名跳远运动员上板准确性的提高幅度为2~10c m,平均提高7.3c m,助跑成功率平均提高了33.3%,助跑过程可以分为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和最后几步助跑节奏,在这3个阶段中,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是否准确、快速、有力地起跳。
所以,最后几步的助跑节奏训练倍受重视,而最后几步的良好节奏是起动和加速节奏稳定性的延续,助跑开始几步的节奏的好坏,是保证全程助跑节奏稳定的基础。
147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名称:不同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后四步与起跳准确性运动学分析(课题编号:2020KY23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美玲(1993—),壮族,研究生,助教,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
分析影响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周美玲 陶雪花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摘要:跳远运动员是跳远运动的完成者,跳远运动体现的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协调平衡能力,全过程助跑能够提高跳远的水准,跳远的助跑是由起动、助跑的前几步、助跑速度、助跑节奏等一系列技术组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因素都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失误,则可能影响整个跳远的水准,因此跳远运动员应当明确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从而有效提高跳远全程助跑准确性,减少各种跳远助跑失误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跳远运动;全程助跑;确定性因素跳远的助跑由众多因素组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跳远水平,则需要加强全过程助跑的效果。
全过程助跑的准确性受到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影响,心理因素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拥有的十分重大的关系,是影响运动员现场发挥的重要因素。
一、提炼技术,提高全过程助跑水平(一)保证起动方式的科学性,提高全过程助跑水平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运动员的起跑速度、加速方式、助跑节奏、整体速度把握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在不同的跳跃环境、跳跃心态影响下,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策略,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策略提高全程助跑,保证跳远的质量。
跳远助跑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式两种,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陷。
运动员首先需要保证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加强对于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站立式的起动式优点是步点准确,能够有效对身体进行控制,使得身体姿势更加适用于整个跳远过程,形成有机的跳跃整体,提高跳远的质量。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摘要:当代跳远技术对助跑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距离长,速度高,而且准确性强。
助跑是跳远的前提,没有准确的助跑,跳远技术再好,也没有成绩。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出发,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进行研究,提高助跑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为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
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
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此次试跳的实效乃至成绩,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造成失败。
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中瓦特第5次8.13米,瓦特第6跳仅得8.16米,托尔斯第6跳7.98
米状态平平,克莱耶第6跳失误,最终英国选手卢瑟福德以8米31夺得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瓦特以8米16的成绩摘得银牌,美国选手克雷以8米12的成绩获得铜牌。
一、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
(一)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的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
每一步都具有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助跑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良好的、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而开始的几步又是整个助跑的关键。
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具体的手段:(1)采用简单的、单一的和固定助跑出发姿
势;(2)设置第二标志,控制助跑醉6米的距离;(3)熟悉助跑动作特点;(4)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节奏知觉,还要有节反应,在训练中以此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提高肌肉感觉的灵敏性;(5)听不同节奏的击掌声跑;(6)连续做不同步数的助跑起跳;(7)不等距离跨栏跑;(8)多次改变节奏的100米跑;(9)按确定的助跑节奏模式反复练习助跑起跑。
(二)助跑距离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助跑距离太短或太长都不能使其在最高速度时起跳。
距离太短,运动员在起跳前难以达到最高速度。
资料表明起跳前跑动速度每提高0.1米/秒,可使跳远成绩提高1%—2%。
而距离过长则会造成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节奏和效能降低。
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数一般为19~22步,助跑距离为42~46m之间。
但从近几年来统计的资料来看,这个距离有所延长。
当代男子跳远的助跑训练,更注重助跑的放松和节奏感,因此运动员多
采用行进间启运和缓升式加速。
如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的鲍威尔在创8.95m世界纪录时,就是采用先走4大步,再跑22步的助跑方式,其助跑距离达到50.64m;卡尔、刘易斯跳8.91m时,虽采用原地站立式起动,但其放松的缓升式加速也使其助跑距离达到了
51.30m。
(三)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
1 正确设置助跑标志
为了使助跑上板更加稳定和准确,可在助跑途中设置标志,但
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影响助跑的连贯性。
设置标志为了使助跑更准确和提高助跑速度或在维持速度中进入起跳。
一般在助跑的最后4步处设置一个标志,一调整跑的节奏。
2 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跳远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最后几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直接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
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最后4步的节奏和步长的控制。
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优秀跳远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
传统理论认为助跑最后几步步长应为中、大、小,即最后第三步步长为中,最后第二步为大,最后一步为小。
从第六届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跳远决赛的运动员最后阶段的助跑看,也表现出这一规律。
但最后几步的步长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助跑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最后几步要充分体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能强求用统一的模式去完成。
二、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一)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认识不够
有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思想上对准确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认识不够,片面强调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
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然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
个比例,如第8、9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不到71%,这和教练员、运动员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二)助跑起动方式
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较易使步点准确。
有资料证明全国几次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总数的79%。
而行进间起动的成功率只有55%。
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屈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待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起动。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训练中不论采用何种起动技术,首先,应当始终如一,在起动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要使起跑后第一步的步幅及后几步的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都应保持一致;其次,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身体的姿势,使动作放松且有弹性。
最后随着助跑速度的稳步提高,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最后4—6步突出表现为保持适当步长的前提下以加快步频的方法提高跑速,同时也要使身体的重心向上、向前运动,有利于取得起跳的最佳效果。
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用先测定运动员实际起动步长,然后定格,画出每一个格的标记,让运动员控制好起动身体的姿势后,进行反复练习,此手段可在跑道上练习。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跳远助跑的准确性的影响。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
(2)一心想取得好成绩,心理压力过大,形成负担,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节奏。
(3)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
这些都会降低助跑准确性, 因为跳远助跑需要固定的节奏、步幅、步频,而这一切有赖于运动感知。
由肌肉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运动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板。
在训练和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对跳远技术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结合运动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四)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
由于田径比赛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每次比赛气候也不会是相同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也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气候、场地、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发生变化时都要影响助跑的准确性。
例如:在逆风时运动员有可能踏不上板,在顺风时有可能踏过跳板。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就应适当调整助跑距离,提高踏板的准确性。
在软跑道和硬跑道上比赛,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好坏,都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
所以在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还要在训练中注意加强不同气候、场地情况下的训练,以减小这些因素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在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而助跑准确性是关键。
影响跳远起跳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助跑的起动方式、助跑节奏、助跑距离、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心理因素、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等,以上谈到的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有效办法改进和提高,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就能大大的提高成绩。
当前,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表现出的合理的高速度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未来跳远技术的发展也将以合理的助跑技术结合起跳为突破口,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建立更加完美的跳远技术,以创造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安铁民、李东波.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方法[m].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1-42
[2]魏晓光.浅析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控制[m].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4-5
[3]付金秋. 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108-110
[4]王洪.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