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41.11 MB
- 文档页数:49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新版技术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新版技术规定。
该规定是为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协调一致而制定的。
本文档将重点介绍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
2. 规定内容新版技术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规划编制要求规定明确了城市规划编制的要求和程序。
包括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编制的范围和内容、编制的程序和流程等。
同时,规定还对城市规划编制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进行了详细说明。
2.2 规划审批程序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和要求。
明确了各级城市规划审批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规定了规划审批的时间限制和办理流程。
同时,规定还对规划审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说明。
2.3 规划实施要求规定了城市规划实施的要求和措施。
包括规划实施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规定还明确了规划实施中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4 规划调整和修编规定了城市规划调整和修编的程序和要求。
明确了规划调整和修编的时机和条件,并规定了相关的程序和流程。
同时,规定还对规划调整和修编中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说明。
3. 实施要求为了确保新版技术规定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各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定的贯彻执行。
-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和审批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确保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
- 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新版技术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方面人员的规划管理水平。
- 公众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 结论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新版技术规定的制定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合作,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编,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最新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管理原则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突出上海城市特色。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第四条规划编制要求城市规划编制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包括:市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交通、水利、能源、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第六条规划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编制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开展前期研究,确定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二)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预测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趋势;(三)编制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查;(四)征求公众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五)报请审批。
第三章城市规划审批第七条审批权限市域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审批程序城市规划审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组织编制单位提交规划成果;(二)组织专家进行审查;(三)征求公众意见;(四)市人民政府审批;(五)公布审批结果。
第四章城市规划实施第九条规划实施原则城市规划实施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各类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符合规划要求。
第十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依据规划条件进行建设。
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规划条件。
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是指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条件等事项进行的审批。
上海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最新规定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最新的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提高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规定内容
根据最新规定,上海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 规划编制
规定了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包括规划编制的范围、参与主体、编制程序和技术要求等。
2.2 规划咨询
规定了城市规划咨询的管理要求,包括咨询机构的资质要求、合同管理、咨询报告的编制和审查等。
2.3 规划审批
规定了城市规划审批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审批的范围、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的公示等。
2.4 规划实施
规定了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要求,包括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
和调整等。
2.5 规划信息管理
规定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要求,包括规划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等。
3. 实施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上述规定,上海市将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规划管理部门的组织和人员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 完善规划编制、咨询、审批和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标准;
- 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 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透
明度;
-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规
划工作。
4. 未来展望
上海市将继续加强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推动城市规划工作向着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持续的努力,上海市将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以上为《上海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最新规定》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请参阅相关法规文件和官方公告。
交通资讯Information展水平显著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智能化水平、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30年,北京双枢纽机场成熟运营、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国际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天津、石家庄机场区域航空枢纽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将天津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京津冀地区主要机场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打造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空铁联运、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澎湃新闻,2017-12-18)北京改善绿色出行环境北京改善绿色出行环境::两年治理468km步行自行车系统北京市着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根据规划,北京市到2020年将完成3200km步行自行车系统的治理工作,其中市管城市道路1600km。
2016年以来,北京城市道路已治理完成965km,市管道路已治理完成468km。
为规范治理工作,北京市下发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编制了《北京市人行道桩设计实施导则》和《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为提升整治工作水平提供了规范。
一些路段的治理工作效果明显。
例如,针对非机动车道被违规停车占压的问题,在一些道路交叉口停车占压位置和易产生通行冲突的位置增设非机动车护栏,机动车侵占率由原来的18.24%降至6.13%。
对一些有条件的公共汽车站进行后绕式改造。
(新华网,2017-12-20)广州新开通4条地铁线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接驳2017年底,广州地铁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四号线南沿线等4条地铁新开线开通运营,直接服务于黄埔区、白云区、南沙区、花都区、增城区。
为完善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广州市交通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提前研究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对地铁十三号线一期和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市中心区内的地铁沿线进行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现新建地铁站与周边主要住宅区、商业圈公交服务空间+时间上的衔接。
主要措施:以轨道交通车站为节点,加强周边社区公共汽车服务覆盖;新开快速接驳线,连接多条轨道交通线并成网;优化站点设置,完善公共汽车、地铁接驳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加强公共汽车、地铁服务对接;完善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接驳指引;完善轨道交通应急公共汽车接驳。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沪府办〔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23〕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五年实施评估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本市组织开展《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提高站位、放眼国际。
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评估“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情况,加强与全球城市的对标分析。
(二)战略引领、突出重点。
准确把握超大城市发展规律,聚焦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和关键变量,深入开展实施评估工作。
(三)科学评估、动态维护。
大兴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化技术方法,组织第三方独立评估,邀请多领域专家参加,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强化实施评估成果对总规动态维护和政策制订的反馈作用。
(四)协同协作、统筹推进。
注重部门合作、市区联动、区域协作,将“上海2035”总规五年实施评估工作和“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紧密结合,促进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衔接。
二、评估对象和时点主要评估“上海2035”总规实施情况,同步评估《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各有关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区单元规划、市级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国际大都市,面临着持续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有限等挑战。
为了推动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市政府制定了这份规划。
规划资源的合理分配、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城市功能是本规划的重点。
第一部分:背景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政府决定制定一份长期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规划目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并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 人口控制目标: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2035年不超过3000万。
2. 经济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上海市经济由产业链延伸向产业网络转变。
3. 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上海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三部分: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加强核心城区的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和郊县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
2. 人口分布调控:通过引导人口向远郊区域和城市副中心转移,减缓核心城区人口压力。
3. 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输能力。
4. 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推动旧城区、老工业区和城市边缘地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6.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海确立2040城市规划发展新目标将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2030年)》草案,草案提出,北京将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23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现阶段性目标。
上海本身即是超大城市又是周边城市核心,在去年便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40)》。
其中,首先就确立了上海到2040年的进展新目标: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进展目标,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建设“令人憧憬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时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说:“比如说生态方面,规划到2040年上海森林掩盖率,从“十二五”末的15%可以上升到25%以上。
跟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人均公共绿地从现在的7平方米左右可以反一倍,到15平方米,还包括大气质量PM2.5的指标,到2040年下降到20微克左右。
”规划指出要营造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乐观应对将来人口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进展趋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庄少勤:“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15分钟步行距离,所以是低碳绿色的社区,通过步行就能够解决你在社区里基本生活,面对将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
这个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不是封闭的。
”对于轨道交通线路上,将来上海要形成快速、绿色的交通体系,构建才智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轨道交通网络。
庄少勤:“轨道交通网络将来有“3个1000以上”,市域线要超过1000公里,市区线要超过1000公里,还有中运量的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也要超过1000公里。
10万人以上的城镇就要通轨道。
”规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口、土地、环境和城市平安四条底线,人口调控总量目标为2500万。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张江将建城市副中心)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
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