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7
**市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体系
(2020版)(定稿)
2020年09月
说明
1.测评体系根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制定。
2.测评体系适用对象是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目的是明确文明校园创建任务,检验创建工作进展成效,为评选**市文明校园提供依据。
3.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特色指标”“负面清单”三部分。
其中,基本指标设6个测评项目、34条测评内容,特色指标5项,负面清单8项。
4.**市文明校园创建周期为三年,测评考核采取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座谈访谈三种方式。
5.分值结构:总分由基本指标分值+特色指标分值构成,其中基本指标分满分为100分,特色指标加分不超过10分,80分为合格。
6.测评体系由**市文明办、**教育局负责解释。
- 1 -
一、基本指标
- 2 -
- 3 -
- 4 -
- 5 -
二、特色指标
- 6 -
三、负面清单
- 7 -。
附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一、指标结构
二、内涵说明
注释:
[1]按照“不降低要求,因地制宜”的原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注解“观测点内涵说明”内容,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实施。
[2]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
[3]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30人。
“双师型教师”是拥有职业训练资格的教师,指取得教师资格并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及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
[4]一般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室不少于4个,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1个。
[5]教学事故指教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性文件而造成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事件。
[6]校外教学点的设立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手续齐全,并有规范合法的校外教学点办学协议或合同。
[7]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须持有相关证书。
[8]技术服务指学校以技术、知识等教育资源,为服务对象(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9]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评估方式,实
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文明校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申报准入条件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领导组织体系,有工作计划、责任制度、创建载体。
师生对文明校园创建满意率在90%以上。
创建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上海市文明校园:
1. 学校主要领导发生严重违纪或违法案件;
2. 学校师生员工发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违法犯罪案件;
3. 学校发生未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学生安全事件;
4. 学校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5. 学校发生重大舆情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责任事件;
6. 学校发生严重违规办学(办班)、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事件。
二、考评标准的内容与分值结构
1. 内容结构: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基本指标”反映文明校园创建的基本情况,共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3个评价标准。
“特色指标”主要反映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特色性成果。
2. 分值结构:总分为90+10分。
其中基本指标90分,特色指标10分。
3. 根据学校不同类型,对部分评价指标采取“二选一”分类考评,分值相等(33-1、33-2、33-3、33-4;39-1、39-2)。
三、考评方法
1.市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根据“2019-2020版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制定文明校园创建测评的操作手册。
2. 评价数据的采集,以“网上在线考评”为主,根据评价标准综合运用材料审核、听取汇报、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进行定量评价。
一、基本指标(90分)
二、特色指标(共10分)。
安全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及职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广东博文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职责分工一、创建指导思想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载体,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意识、加速学校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落实责任、制度和措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各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维护学校的团结和稳定,切实创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文明育人环境。
我校共有4084个学生和513位教职员工,近5000人学习、工作、生活在校园,校园的安全涉及学校的稳定和命运,校园的安全关系师生的健康和成长。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创建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安全文明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实施责任教育,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育人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剑夫(校长)副组长:徐莲凤(副校长)成员:冯国辉伍广伦贾怀勋周启良刘耀明卢艳青学校网络图(一)建立健全学校综治工作管理制度1.制定完善《保安人员手册》,签订责任目标书和聘用合同,使之有章可循,增强工作责任感。
2.校园内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完善治安管理制度,提高防火、防盗、防毒的安全隐患意识。
3.门卫切实履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不讲情面,坚持原则,要始终如一地做好此项工作。
闲杂人员可疑人员一律谢绝入内。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治安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1.坚持一月召开一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在会议上由全体成员汇报本月工作,提出存在问题,由校长室布置下阶段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of GuangdongProvinceDBJ/T15-166-2019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46)3基本规定 (48)3.1基本要求 (48)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49)4中小学校 (51)4.1规划与生态 (51)4.2能源与资源 (57)4.3环境与健康 (64)4.4运行与管理 (69)4.5教育与科普 (73)5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 (77)5.1规划与生态 (77)5.2能源与资源 (83)5.3环境与健康 (91)5.4运行与管理 (97)5.5教育与推广 (102)6特色与创新 (107)6.1一般规定 (107)6.2加分项 (107)1总则1.0.1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绿色建筑理念的重要基地。
广东省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校园数量众多,能源与资源消耗量大,空调普及率和空调能耗逐年递增,且一些高等学校采用了区域供冷系统等非常规空调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广东省校园建筑仍然存在校园建筑能耗高、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规范广东省绿色校园的评价工作,引导校园建筑向绿色、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1.0.2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中的定义,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级职业中学和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等。
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等,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为体现民主和公平性,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校园均可作为评价对象。
本标准可用于广东省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绿色校园评价。
广东省中小学校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1994年7月6日)粤教督字〔1994〕3号一、为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中小学校等级评估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中小学办学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国家教委《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制定有层次的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校一定期限内的办学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定级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
三、中小学上等级的学校的级别分为:广东省一级学校、XX市一级学校、XX县(市、区)一级学校,必要时可增评广东省特级学校。
等级学校从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水平两大方面综合评定。
四、中小学校等级实行分级评定。
广东省一级学校由省教育厅组织评估小组评定;市一级学校、县(市、区)一级学校由市、县(市、区)教委、教育局分别组织评估小组评定,报省教育厅备案。
五、各类等级学校的标准、评估方案和申报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和印制。
六、凡要求评定等级的学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所在的县(市、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省、市、县<区>重点学校不受此限制);(二)有六年以上(含六年)的办学历史,并有两届以上(含两届)的毕业生;(三)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必须是市一级学校,申报市一级学校的,原则上是县(市、区)一级学校;(四)经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七、凡要求评定等级的学校,应在认真自评的基础上,填好《广东省中小学等级评定申报书》在申报期内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查。
八、评上广东省一级学校的,由省教育厅命名并授牌;评上市—级学校和县(市、区)一级学校的,分别由市、县(市、区)教委、教育局命名和授牌。
九、上等级的学校可按《广东省教育收费管理规定》适当增收学杂费。
评上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原则上可免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单项评估。
评上广东省一级学校的高中(完中)在评定后三年内,报省教育厅会考办公室批准,学校可自行组织会考科目的考试和考查,其成绩省予以认可。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一、教师的教学质量1.教学态度:包括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等。
2.教学研究:包括教师的课程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更新等。
3.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运用等。
4.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
二、学生的学习效果1.学习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反映了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2.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包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学习、自主学习等,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1.教学设施: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备性、现代化程度等,可以通过考察、检查等方式来评估教学设施的利用情况。
2.教学用具:包括教学书籍、工具、仪器等教学用具的更新与使用情况,可以通过检查、采购记录等方式来评估教学用具的利用情况。
3.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评估等方式来评估教学平台的利用情况。
四、学校的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可以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方式来评估教学计划的合理性。
2.教学组织:学校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否有序、规范,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的学习秩序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考察等方式来评估教学组织的情况。
3.教学评价:学校的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全面,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文件、评价报告等方式来评估教学评价的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学校的内部评估、外部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广东省中小学文明校园评分细则为了落实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文明校园建设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文明校园评分细则,以确定学校的文明校园建设水平。
以下是广东省中小学文明校园评分细则的内容。
一、基本要求1.教育质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文明校园建设的基础,学校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
2.校园环境: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安全,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师生关系:学校应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关系。
4.校园管理: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评分指标1.教育质量评分指标-学校教师队伍:评价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和师德师风。
-学生成长服务:评价学校提供的学生成长辅导、心理健康服务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管理和教育教学措施等。
2.校园环境评分指标-校园绿化:评价学校校园的绿化面积和植被覆盖率。
-校园设施:评价学校提供的学习和生活设施的完善程度。
-校园安全:评价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的可靠性。
3.师生关系评分指标-师生沟通: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
-师德师风:评价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风建设:评价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4.校园管理评分指标-学生管理:评价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辅导工作。
-保卫工作:评价学校的校园保卫工作和应急管理能力。
-内外部评优:评价学校在各类教育行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评分流程1.评审组成:学校组织评审组,由校务委员会成员、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2.评分依据:评审组依据广东省中小学文明校园评分细则对学校进行评分。
3.评分标准:根据评分细则的要求,评审组对学校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按照一定权重计算总评分。
4.公示结果:评审组将评分结果进行公示,并向学校反馈评分结果和改进意见。
附件1: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修订)第一条为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在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培训及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成绩较显著,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毕业生获取双证率和初次就业率较高,在省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在本地区、本行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起骨干示范作用。
第三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职教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团结协作好,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行政管理能力,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第四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有80人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0%以上(不含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师中“双师型”达40 %以上,实习指导教师中有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达40%以上,有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制度和计划。
第五条学校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2000人以上,近两年职业教育培训均达500人次以上;有相对稳定的、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主干专业。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
校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约60亩)以上,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
第七条有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各类教室、实训室和设施设备,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实训(实习)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达85%以上。
有设施完备的多媒体合班教室、主干专业教室、语音室和独立网站,能实行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信息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
学校藏书4万册以上(不含电子读物),报刊80种以上;教师阅览室座位数16座以上,学生阅览室座位数120座以上,电子阅览室座位数20座以上。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体育运动场地。
校内有200米以上的环形跑道,有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设施和器材。
第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健全的职业学校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有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重视办学模式创新、德育工作创新、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教学改革和创新,各项管理比较规范,重视安全教育,近两年无违法犯罪和严重安全事故,校纪、校风、校貌好。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of Guangdong ProvinceDBJ/T15-166-20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863-2019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9年12月1日前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3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3〕1029号),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广东省绿色校园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特色与创新。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州大学、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大学(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邮政编码:510006)。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大学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孝清杨延萍李丽杨丽修丁云飞程瑞希林超楠陈宇青张楠刘建孟庆林赵立华杨仕超周荃赵宝森袁磊江刚丁力行杨建坤卜增文陈春燕罗玉和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谭洪卫朱能关旋晖黄玉萍金勇强周名嘉舒杰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3.1基本要求 (4)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4)4中小学校 (6)4.1规划与生态 (6)控制项 (6)评分项 (6)4.2能源与资源 (10)控制项 (10)评分项 (10)4.3环境与健康 (14)控制项 (14)评分项 (14)4.4运行与管理 (17)控制项 (17)评分项 (17)4.5教育与科普 (20)控制项 (20)评分项 (20)5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 (23)5.1规划与生态 (23)控制项 (23)评分项 (23)5.2能源与资源 (27)控制项 (27)评分项 (27)5.3环境与健康 (30)控制项 (30)评分项 (31)5.4运行与管理 (34)控制项 (34)评分项 (34)5.5教育与推广 (37)控制项 (37)评分项 (37)6特色与创新 (40)6.1一般规定 (40)6.2加分项 (40)本规范用词说明 (42)引用标准名录 (46)条文说明 (48)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4)3.1General Requirements (4)3.2Assessment and Rating (4)4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6)4.1Planning and Ecology (6)4.2Energy and Resources (10)4.3Environment and Health (14)4.4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17)4.5Education and Spread (20)5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3)5.1Planning and Ecology (23)5.2Energy and Resources (27)5.3Environment and Health (30)5.4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34)5.5Education and Spread (37)6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40)6.1General Requirements (40)6.2Bonus Items (4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4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6)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8)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校园的建设与评价,推进绿色校园教育,制定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