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格式:ppt
- 大小:646.50 KB
- 文档页数:38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题型全归纳【知识梳理】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如图所示,直线l的倾斜角是∠APx ,直线l ′的倾斜角是∠BPx .2.倾斜角的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并规定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3.倾斜角与直线形状的关系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k =tan_α.5.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当x 1=x 2时,直线P 1P 2没有斜率.6.斜率作用:用实数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常考题型】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例1:若直线l 的向上方向与y 轴的正方向成30°角,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30°B .60°C .30°或150°D .60°或120°变式1:直线l 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范围是( )A .[0°,90°)B .[90°,180°)C .(90°,180°)D .(0°,180°) 变式2: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则直线l 1的倾斜角为( )A .α+45°B .α-135°C .135°-αD .当0°≤α<135°时为α+45°,当135°≤α<180°时为α-135° 题型二、直线的斜率例2:(1)已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 =________;(2)过点P (-2,m ),Q (m,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3)已知过A (3,1),B (m ,-2)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变式1:若直线过点 (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 .30°B .45°C .60°D .90°变式2:已知过两点)3,2(22-+m m A ,)2,3(2m m m B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045,则m = . 变式3:已知三点A (a,2),B (3,7),C (-2,-9a )在同一条直线上,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变式4:已知A (m ,-m +3),B (2,m -1),C (-1,4),直线AC 的斜率等于直线BC 的斜率的3倍,则m = .题型三、直线的斜率的应用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为1,-1,2及-3直线1l ,2l ,3l 及4l .例4:如图直线l 1,l 2,l 3,l 4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k 4,比较斜率的大小关系变式1:已知点A (-2,3)、B (3,2),过点P (0,-2)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试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3.1.1 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的相关概念(1)两个前提:①直线l 与x 轴相交;②一个标准: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③范围:0°≤α<180°,并规定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2)作用:①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②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二者缺一不可. 思考:下图中标的倾斜角α对不对?2.斜率的概念及斜率公式(1)定义: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2)记法:k =tan α. (3)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图示倾斜角(范围) α=0° 0°<α<90° α=90° 90°<α<180° 斜率(范围)(0,+∞)不存在(-∞,0)在0°≤α<180°范围内的一些特殊角的正切值要熟记.倾斜角α 0° 30° 45° 60° 120° 135° 150° 斜率k3313-3-1-33(4)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思考: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吗?若直线没有斜率,那么这条直线的倾斜角为多少?1.如图所示,直线l 与y 轴的夹角为45°,则l 的倾斜角为( )A .45°B .135°C .0°D .无法计算2.已知一条直线过点(3,-2)与点(-1,-2),则这条直线的倾斜角是( )A .0° B .45° C .60° D .90° 3.已知经过两点(5,m )和(m ,8)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是( )A .5 B .8 C .132 D .74.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33 B . 3 C .1 D .22直线的倾斜角【例1】 设直线l 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α,如果将l 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那么l 1的倾斜角为( )A .α+45°B .α-135°C .135°-αD .当0°≤α<135°时,倾斜角为α+45°;当135°≤α<180°时,倾角为α-135°求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及两点注意(1)方法:结合图形,利用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求角.(2)两点注意:①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当直线与x 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 ②注意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1.一条直线l 与x 轴相交,其向上的方向与y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α(0°<α<90°),则其倾斜角为( )A .αB .180°-αC .180°-α或90°-αD .90°+α或90°-α 跟踪训练2 已知直线l 向上方向与y 轴正向所成的角为30°,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直线的斜率【例2】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4),在坐标轴上有一点B ,若k AB =4,则点B 的坐标为( )A .(2,0)或(0,-4)B .(2,0)或(0,-8)C .(2,0)D .(0,-8)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1,2),且不经过第四象限,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A .(-1,0]B .[0,1]C .[1,2]D .[0,2]例3 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其斜率,并确定直线的倾斜角α. (1)A (2,3),B (4,5); (2)C (-2,3),D (2,-1); (3)P (-3,1),Q (-3,10).解决斜率问题的方法(1)由倾斜角(或范围)求斜率(或范围)利用定义式k =tan α(α≠90°)解决. (2)由两点坐标求斜率运用两点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x 1≠x 2)求解.(3)涉及直线与线段有交点问题常利用数形结合列公式求解.1.(1)已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 =________.(2)过点P (-2,m ),Q (m ,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直线l 1,l 2,l 3都经过点P (3,2),又l 1,l 2,l 3分别经过点Q 1(-2,-1),Q 2(4,-2),Q 3(-3,2),计算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综合[探究问题]1.斜率公式k=y2-y1x2-x1中,分子与分母的顺序是否可以互换?y1与y2,x1与x2的顺序呢?2.斜率的正负与倾斜角范围有什么联系?命题角度1三点共线问题例3如果三点A(2,1),B(-2,m),C(6,8)在同一条直线上,求m的值.跟踪训练3已知倾斜角为90°的直线经过点A(2m,3),B(2,-1),则m的值为()A.0 B.1 C.2 D.3命题角度2数形结合法求倾斜角或斜率范围例4直线l过点P(1,0),且与以A(2,1),B(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和倾斜角的范围.【例3】已知两点A(-3,4),B(3,2),过点P(1,0)的直线l与线段AB有公共点.(1)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2)求直线l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将本例变为:已知A(3,3),B(-4,2),C(0,-2).若点D在线段BC上(包括端点)移动,求直线AD的斜率的变化范围.1.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时,通常先结合图形找出倾斜角的范围,再得到斜率的范围.2.利用斜率可解决点共线问题,点A,B,C共线⇔k AB=k AC或k AB与k AC都不存在.3.y2-y1x2-x1的几何意义是直线的斜率,用之可通过几何方法解决函数的值域问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条直线和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B .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180°]C .和x 轴平行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80°D .每一条直线都存在倾斜角,但并非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2.已知l 1⊥l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60°,则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 A .60° B .120° C .30° D .150°3.若直线过坐标平面内两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4.已知直线l 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5.下列各组中,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为( )A .(1,3)、(5,7)、(10,12)B .(-1,4)、(2,1)、(-2,5)C .(0,2)、(2,5)、(3,7)D .(1,-1)、(3,3)、(5,7) 6.若图中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7.一条直线l 与x 轴相交,其向上的方向与y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α(0°<α<90°),则其倾斜角为( ) A .α B .180°-α C .180°-α或90°-α D .90°+α或90°-α 8.已知直线l 过点A (1,2),且不过第四象限,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2 D .0二、填空题9.若三点A (2,2),B (a,0),C (0,b )(ab ≠0)共线,则1a +1b的值等于 .10.已知点A (1,2),若在坐标轴上有一点P ,使直线P A 的倾斜角为135°,则点P 的坐标为 . 11.若经过点A (1-t,1+t )和点B (3,2t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直线l 经过A (2,1),B (1,m 2)(m ∈R )两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13.已知坐标平面内两点M (m +3,2m +5),N (m -2,1).(1)当m 为何值时,直线MN 的倾斜角为锐角?(2)当m 为何值时,直线MN 的倾斜角为钝角? (3)直线MN 的倾斜角可能为直角吗?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A(-1,1),B(1,1),C(2,3+1).若D为△ABC的边AB上一动点,则直线CD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A.[33,3] B.[0,33]∪[3,+∞) C.[33,+∞) D.[3,+∞)15.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P(3,-1),M(6,2),N(-3,3),直线l过点P.若直线l与线段MN相交,求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类型斜率存在斜率不存在条件α1=α2≠90°α1=α2=90°对应关系l1∥l2⇔k1=k2l1∥l2⇔两直线斜率都不存在图示思考1如图,设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与l2,其倾斜角分别为α1与α2,斜率分别为k1与k2,若l1∥l2,α1与α2之间有什么关系?k1与k2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2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与l2,若k1=k2,是否一定有l1∥l2?为什么?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图示对应关系l1⊥l2(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都不为零)⇔k1k2=-1l1的斜率不存在,l2的斜率为0⇒l1⊥l2思考1如图,设直线l1与l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与α2,斜率分别为k1与k2,且α1<α2,若l1⊥l2,α1与α2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思考2 已知tan(90°+α)=-1tan α,据此,如何推出思考1中两直线的斜率k 1、k 2之间的关系?思考3 如果两直线的斜率存在且满足k 1·k 2=-1,是否一定有l 1⊥l 2?如果l 1⊥l 2,一定有k 1·k 2=-1吗?为什么?1.已知A (2,0),B (3,3),直线l ∥AB ,则直线l 的斜率k 等于( )A .-3 B .3 C .-13 D .13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k 1=2,直线l 2的斜率k 2=-12,则l 1与l 2( )A .平行B .垂直C .重合D .非以上情况3.l 1过点A (m ,1),B (-3,4),l 2过点C (0,2),D (1,1),且l 1∥l 2,则m =________.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应用【例1】 根据下列给定的条件,判断直线l 1与直线l 2是否平行.(1)l 1经过点A (2,1),B (-3,5),l 2经过点C (3,-3),D (8,-7); (2)l 1经过点E (0,1),F (-2,-1),l 2经过点G (3,4),H (2,3); (3)l 1的倾斜角为60°,l 2经过点M (1,3),N (-2,-23); (4)l 1平行于y 轴,l 2经过点P (0,-2),Q (0,5).1.已知l 1经过点A (-3,3),B (-8,6),l 2经过点M ⎝⎛⎭⎫-212,6,N ⎝⎛⎭⎫92,-3,求证:l 1∥l 2.跟踪训练2 已知A (1,-a +13),B (0,-13),C (2-2a,1),D (-a,0)四点,当a 为何值时,直线AB 和直线CD平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判定【例2】 判断下列各题中l 1与l 2是否垂直.(1)l 1经过点A (-1,-2),B (1,2);l 2经过点M (-2,-1),N (2,1); (2)l 1的斜率为-10;l 2经过点A (10,2),B (20,3);(3)l 1经过点A (3,4),B (3,10);l 2经过点M (-10,40),N (10,40).例3已知三点A(5,-1),B(1,1),C(2,3).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使用斜率公式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步骤(1)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2)二代: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3)求值:计算斜率的值,进行判断,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对参数进行讨论.1.已知直线l1经过点A(3,a),B(a-1,2),直线l2经过点C(1,2),D(-2,a+2).若l1⊥l2,求a的值.跟踪训练2已知定点A(-1,3),B(4,2),以A,B为直径作圆,与x轴有交点C,求交点C的坐标.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探究问题]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A(5,-1),B(1,1),C(2,3),你能判断△ABC的形状吗?2.已知定点A(-1,3),B(4,2),以AB为直径作圆,若圆与x轴有交点C.如何确定点C的坐标?【例3】△ABC的顶点A(5,-1),B(1,1),C(2,m),若△ABC是以点A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求m 的值.1.本例中若改为∠A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如何求解m的值?2.若将本例中的条件“点A为直角顶点”去掉,改为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如何求解m的值?例4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B(6,-1),C(5,2),D(1,2).若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求A点坐标.引申探究本例中若将条件“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改为AC ∥BD ,AB ∥CD ,求A 点坐标.反思与感悟 有关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综合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如果涉及到有关四边形已知三个顶点求另外一个顶点,注意判断图形是否唯一,以防漏解.跟踪训练3 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1),B (1,0),C (3,2),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一、选择题1.设点P (-4,2),Q (6,-4),R (12,6),S (2,12),下面四个结论:①PQ ∥SR ;②PQ ⊥PS ;③PS ∥QS ;④PR ⊥QS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D .42.如果直线l 1的斜率为a ,l 1⊥l 2,那么直线l 2的斜率为( ) A.1a B .a C .-1aD .-1a或不存在3.若直线l 1的倾斜角为135°,直线l 2经过点P (-2,-1),Q (3,-6),则直线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D .平行或重合4.已知点A (m,3),B (2m ,m +4),C (m +1,2),D (1,0),且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则m 的值为( ) A .1 B .0 C .0或1D .0或2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20°,直线l 1∥l ,直线l 2⊥l ,则直线l 1与l 2的倾斜角分别是( ) A .20°,110° B .70°,70° C .20°,20°D .110°,20°6.顺次连接A (-4,3),B (2,5),C (6,3),D (-3,0)所构成的图形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直角梯形 C .等腰梯形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7.已知直线l 1经过点A (0,-1)和点B (4a ,1),直线l 2经过点M (1,1)和点N (0,-2),若l 1与l 2没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8.已知A (2,0),B (3,3),直线l ∥AB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________.9.若点P (a ,b )与点Q (b -1,a +1)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为________.10.直线l 1,l 2的斜率k 1,k 2是关于k 的方程2k 2-3k -b =0的两根,若l 1⊥l 2,则b =____________;若l 1∥l 2,则b =____________.11.已知点A (-3,-2),B (6,1),点P 在y 轴上,且∠BAP =9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三、解答题12.当m为何值时,过两点A(1,1),B(2m2+1,m-2)的直线:(1)倾斜角为135°;(2)与过两点(3,2),(0,-7)的直线垂直;(3)与过两点(2,-3),(-4,9)的直线平行.四、探究与拓展13.已知P(-2,m),Q(m,4),M(m+2,3),N(1,1),若直线PQ∥直线MN,则m的值为______.14.已知△ABC的顶点A(1,3),B(-1,-1),C(2,1),求△ABC的边BC上的高AD的斜率和垂足D的坐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杨兵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的根底。
本课有着开启全章,承前启后,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的目标。
并体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难点:对直线倾斜角以及斜率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形成概念问题1: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问题2:这些直线有怎样的区别?怎样准确的表示它们的区别呢?2.〔1〕直线倾斜角的定义:直线与x 轴相交时,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2)直线倾斜角的范围:0︒≤α<180︒【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除了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外,一个点和方向也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学生了解倾斜角的概念,并发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3.发现问题,探索新知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倾斜角可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那么我们在还学习过什么量可以表达倾斜程度呢?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α=ktan【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角的正切值来表示坡度,从而让学生理解:用倾斜角的正切值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也就是斜率。
4.深入探究,加深理解〔1〕发现直线斜率随着倾斜角的变化会怎么样变化。
是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不同,斜率是否相同?〔2〕由正切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得到倾斜角与斜率的图像。
进一步探究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请根据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完成以下填空:〔3〕应用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的直线,【设计意图】及时稳固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式,进一步明确确定一条直线的两个几何要素:点和倾斜角。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一、教学目标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三)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αk=tan(四)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P2分别向x 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 ⊥P2M ,垂足分别是M1、M2、Q .那么: α=∠QP1P2(图甲)或α=π-∠P2P1Q(图乙)在图甲中:121212tan x x y y Q P QP --==α在图乙中:xx y y QP QP Q P P --==<-=2121212tan tan α如果P1P2向下时,用前面的结论课得:xx y y x x y y --=--=2122121tan α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五)例题例1 如图,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 解: ∵l2的倾斜角α2=90°+30°=120°,3120tan 20-==∴k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例2 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tgα=-1.∵0°≤α<180°, ∴α=135°.3330tan 10==k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六)课后小结(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直线的斜率公式.三、布置作业1.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下列方程的直线:(1)y=x(2)2x+3y=6(3)2x+3y+6=0(4)2x-3y+6=0作图要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出方程的两个特解,以这两个特解为坐标描点连线即可.2.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斜率,若是特殊角则求出倾斜角:(1)C(10,8),D(4,-4);解:(1)k=2.(3)k=1,α=45°.3.已知:a、b、c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倾斜角:(1)A(a,c),(b,c);(2)C(a,b),D(a,c);(3)P(b,b+c),Q(a,c+a).解:(1)α=0°;(2)α=90°;(3)α=45°.4.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AB=kAC.六、板书设计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复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例题1、例题2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1.重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求法已有所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 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