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散步习题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0课 *散步教学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仔细揣摩一些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露出浓重的“爱”,整体感悟课文。
(重点)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难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
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
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
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2)理解词义①信服:相信并佩服。
②各得其所: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③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三、整体感知1.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散步的人物有:母亲、我、妻子、儿子(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3)散步的季节是:初春(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3.根据以上要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4.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
二十二散步(苏教版)_八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二十二散步教学目标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美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②中年人的责任感。
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为什么这样说?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
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2分)(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1分)(3)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2分)(5)(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fǔ kàn( )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zhuī sù( )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3)当它jiá rán ér zhǐ( )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4)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g ér zhì(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
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
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
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
4.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黑匣子”可以记录飞行速度、飞行方位、飞行高度、飞行航向和飞行数据等,作用很大。
(将“飞行数据”前面的“和”改为“等”,后面的“等”删掉)B.为了大家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环卫工人们冒着酷暑严寒打扫和清洁各条街道。
(把“打扫和”或“和清洁”删去一个)C.广州供电局重点推动和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不周等问题。
第22课《背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散步 B.散文 C.懒散 D.散漫答案:A解析:分析:A项“散”读sàn,其他都读sǎn。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为下面加粗的多音多义字注音无误的是()a①散()步②一盘散()沙b①随意地铺()着②店铺()c①强()壮②勉强()d①严重()②重()新A.①①sàn②sǎnB.②①pū②pùC.③①qiáng②qiǎngD.④①zhòng②chóng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项多音字字音均拼写正确。
故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是指用火加工小米成粥。
其余三项和例句一样是“艰难的度过”的意思。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②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③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④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A.①密②拆③竟④决B.①秘②拆③竟④决C.①密②拆③境④决D.①密②拆③竟④掘答案:A解析:分析:正确的修改为:密、拆、竟、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AC解析:分析:虽然AC有“好像、像”,但是没有本体、喻体,构不成比喻句的关系。
故选AC。
2017-2018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课外文言文1》(一)游东坡①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③筇杖:竹枝。
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地势平旷开豁.豁:开阔B.传.以为公手植传:相传C.旧止片石布.其上布:分布D.正与雪堂相直.直:直接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州门而.东而:表修饰B.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以:因为C.旧止片石布其.上其:涓流D.近辄增广为.木桥为:为了3.翻译句子。
(4分)(1)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2)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4.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二)游记二则【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①染:染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分歧.( ) 拆.散( ) shà ( ) 时水波lín lín ( )2.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
仿句: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3.第①段改为“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我”为什么还要违背母亲的意愿,劝说她出来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为什么看到“南方初春的田野”会想到“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父亲的节日金鑫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
苏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第22课《散步》同类文章阅读训练(4篇)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心中有间小木屋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
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
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
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
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
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窗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俯瞰.( ) 栩栩..如生( ) 斑lán ( ) 消qiǎn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鸿湖水,湖面上照例慢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②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迭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3.读下面一则故事,简要回答问题。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
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35桶。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
“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啤酒的办法。
”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这个顾客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态。
4.右图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会徽,请说说它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二十* 散步01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
在我的印象中,乡村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鲜花遍布的田野、金黄灿烂的麦田、硕果累累的园林……在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单纯的。
每当我在别处受了委屈.,我就哭着跑进爷爷奶奶的屋里,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哄我,直到我露出笑脸为止。
晚上,奶奶给我暖热被窝。
爷爷则对我无休无止地讲述着过去遥远的往事。
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专心致志地听着,听着听着就甜甜地睡着了。
早晨醒来,当爷爷还在外面散.步、打太极的时候,奶奶就把熬.好的八宝粥放到我床边,并轻声地说:“一定要喝完啊——喝完就长得强.壮了。
”那真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委屈.(qū)散.步(sàn)熬.好(áo) 强.壮(qiánɡ)(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爷爷则对我无休无止地讲述着遥远的往事。
(4)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信服嫩芽毕竞各得其所(2)分歧霎时取决水波鳞鳞(1)“竞”改为“竟”(2)“鳞鳞”改为“粼粼”3.请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父爱如山高,让我们仰望了它的巍峨和豪放;父爱如海深,让我们目睹了它的宽广和壮阔;父爱如阳光,让我们沐浴了它的温暖和光芒;父爱如清风,让我们感受了它的清凉和淡然。
4.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散步》一文后,某班打算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
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
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③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2)仔细观察漫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说这幅漫画表现了什么主题。
画面内容:一家三代人,爷爷坐在藤椅上,一只脚伸在洗脚盆里,准备洗脚,爸爸蹲下来,帮他洗。
一位穿着肚兜的小孙子,拿着毛巾,帮爸爸擦背上的汗水。
主题:爱是相互传递的,只有主动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等。
(3)爱,是世间最纯、最美的情感。
请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来诠释“爱”的内涵,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示例: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下列对称式句子的理解。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通过对比叙述,说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依赖感和责任心在母子身上也发生了转化。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出自“小家伙”之口,充满情趣,天真可爱。
他领悟到了一家四口自然形成的两组相同的亲子关系,也为下文走路发生分歧后,“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以至难以选择埋下伏笔。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
“整个世界”一个是老人,代表着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
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
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03拓展阅读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雪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她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
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
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
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淋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
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9.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10.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开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1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一句中的“才”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示例一:不能删去。
“才”字细致地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不能删去。
“才”字准确地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12.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04写作创新13.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
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写法分析】以小见大,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应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例文】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我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
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
此时顿觉畅快,回味无穷……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
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