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1)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1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细菌和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环境中,人类对其进行
了广泛的利用。
1.医学利用
细菌和真菌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用途,可以用于制造药物,疫苗,检测
和治疗疾病等方面。
例如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医学科学。
青霉素,
头孢类抗生素等都来源于真菌。
而且,利用细菌的基因工程技术,研
制出了基因治疗等新型药物。
除此之外,利用细菌和真菌提炼重要蛋白质,制造疫苗,也成为了现
代医学的重要方法。
2.工业利用
细菌和真菌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科技中。
它们有很强的生物合成能力,可以被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工业材料生产等领域。
比如利用酵母菌发酵食品品质得以保持,细菌的生物合成技术也可以
被用于百草枯、纤维素等产品的生产中。
另外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复杂有机物质,在生物降解领域的
应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环境利用
细菌和真菌可有效地降解废物、净化污染水体等重要功用,很多实例
都证明了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不可或缺作用。
例如在工业化后程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运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其
他恶臭气体的排放,保证气体的发酵过程稳定和高效。
真菌利用于油污水做催化剂可以良好地降解污染物。
而对于废弃物的
处理,细菌也具有很好的生物处理能力。
所以,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
会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实现。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在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中,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成少安教授入选环境与生态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频繁引用的科学家)。
成少安的实验室里,有成千上万受了“驯化”的细菌正在利用污水进行发电,这是全球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本身是以消耗电能为代价的。
科学家认为,细菌发电的技术一旦成熟并走向应用,将改写这种局面。
这是细菌被人们利用为人类造福的一个事例。
在生活中,你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吗?学习目标导航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知识链接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有些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2.我们蒸馒头时常放入一些酵母粉,酵母粉里含有酵母菌。
3.生活中,我们将食物放入冰箱、用盐腌渍、进行真空封装等,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84页)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
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知识点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教材第84页“演示实验”全解(发酵现象)(1)实验过程:①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②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③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
④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瓶中的情况。
(2)实验想象:瓶中的液体有气泡产生,挤瘪的气球胀大。
(3)实验现象的解释: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瓶中可以看到气泡产生,挤瘪的气球胀大。
新人教版上册八年级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不同于有胚植物和藻类,真菌不进展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食物,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知识点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现象酵母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使挤瘪的气球胀大。
(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霉,它们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馒头和面包膨大和松软。
(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奶;(3)醋酸菌会使麸皮、小米和红粮发酵,制作出醋。
(4)曲霉能分解糯米,使糯米发酵而制作出酒。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油等。
附:.甜酒的制作过程:1)、制作甜酒的工具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
2)、酒曲和糯米比例一般为1:6。
3).在甜酒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少翻开容器。
(为什么?)本实验需较长时间(冬季3天左右)。
4)、糯米蒸熟,一般需20分钟左右。
5).温度要保持30℃(为什么?)。
6)、记录实验现象。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为使食品能放置更长时间,人们还往食物中添加了防腐剂,如肉制品中添加了亚硝酸盐,饮料中添加了山梨酸钾等。
1.食品腐败原因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2.食品保存方法防止食品腐败所根据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
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浸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根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根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细菌和真菌等将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如将淀粉等有机物转化为葡萄糖、酒精、甲烷等。
2.发酵食品日常生活中部分食品制作就是利用细菌或真菌发酵,产生对人体有益或特殊口味的物质(有的物质对人体有害)。
传统发酵食品:饮品有啤酒、果酒(如葡萄酒)、白酒、米酒;食物有面包、馒头、奶酪、酸牛奶;调味品有酱、酱油、醋等。
3.常见发酵原理及应用知识点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食品的腐败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以食品为培养基,从食品中获取有机物而生长繁殖,致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或丧失,导致食品腐败,同时食品也失去了原有的色、香、味。
虽然食品的腐败变质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但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及环境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食品的腐败变质是食品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环境条件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2.食品保存的原理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由于细菌或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等条件,故可以采用高温处理、低温以及减少食品中的水分等方式保存食品。
知识点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抗生素及其作用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人和动植物的体内或体表,使人和动植物患病,对人类有害。
但是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肺炎、脑膜炎、淋病等多种细菌性疾病。
2.转基因药物利用转基因工程产生转基因细菌,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以治疗某些人类疾病,如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等。
知识点4: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1.生产沼气(1)甲烷: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沼气。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舌尖上的课堂——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材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本节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四点: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三: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四: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本节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是从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同时《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发酵美食不仅涉及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美食文化,同时也融合了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因此,本人大胆创新,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课题定为《舌尖上的课堂》,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这样的设计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让学生觉得新颖,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好奇心,动手实践制作发酵食品的热情。
本课时内容也为学生后续探究第二课时的内容“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细菌、真菌和疾病防治”、“细菌与环境保护”打下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 教学对象分析初二的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
通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基本熟悉了新课程生物学科的学习方式,并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合作与竞争、表达与交流、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等探究活动的能力。
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品尝成功的喜悦,并愿意为之而努力。
教师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各个课题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动手实践,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将成果以“学术交流”和“美食争霸赛”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②掌握制作馒头、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的相关概念原理。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教学难点制作米酒,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84—87页。
重点内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发酵技术;酵母菌等的发酵。
四、巩固记忆(10分钟)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等。
5.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及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细菌真菌参与食品制作的常识,但对于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及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等知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教师可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演示实验、动手实践、趣味视频、小品配音、小组协作讨论等)将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直观化,以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重点难点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已分析掌握的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针对性的确立重、难点如下:(一)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二)教学难点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4.1【导入】创设情境展示一则新闻《粪水可以喝?!比尔盖茨喝给你看!》,介绍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款污水处理装置,可以从人类粪便中提取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你敢喝吗?比尔·盖茨真的喝了一杯,还称赞“味道不错”!从而导入话题。
4.2【活动】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展示“温开水+葡萄糖+酵母菌”混合均匀后的实验现象,每组分发一瓶学生提前做好的酵母菌发酵瓶,观察发酵现象,发现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