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_丑妇赋_与丑妇文学
- 格式:pdf
- 大小:442.35 KB
- 文档页数:5
敦煌文学举例作品敦煌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敦煌莫高窟中所发现的文献为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我为您列举的10个以敦煌文学为题的作品:1. 《敦煌之夜》故事发生在敦煌的一个夜晚,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文人。
他在夜晚游览敦煌莫高窟,欣赏着壁画中的神奇世界,感受着文化的千年积淀。
在夜晚的寂静中,他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启迪。
2. 《沙漠之歌》这是一首描写敦煌沙漠的诗歌,通过描绘沙漠的广袤和荒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融入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形象,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3. 《敦煌的故事》这是一本以敦煌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位女子的命运和故事,展现了敦煌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小说中充满了浪漫和悲壮,使人们对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敦煌笔记》这是一本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游记,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敦煌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游记中穿插了对敦煌文化的解读和感悟,让读者更加亲近敦煌,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5. 《敦煌春晓》这是一首描写敦煌春天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融入了敦煌的文化符号和传统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6. 《敦煌之梦》这是一个关于敦煌的梦境故事,主人公在梦中来到了敦煌莫高窟,与壁画中的人物展开了对话和互动。
通过梦境的形式,故事传达了对敦煌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回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7. 《敦煌的微笑》这是一本描写敦煌壁画中微笑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微笑形象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故事和传说,使读者更加了解敦煌壁画的魅力所在。
8. 《敦煌的音乐》这是一本关于敦煌音乐的研究著作,作者通过对敦煌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演奏技巧的解析,展示了敦煌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
书中还附有一些敦煌音乐的乐谱和演奏示范,供读者学习和欣赏。
敦煌文学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敦煌文学是指流传于敦煌莫高窟中的文学作品,经过历史的沉淀,现存于敦煌石窟中。
敦煌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朝,盛行于唐、五代、西夏和元朝时期,涉及诗歌、故事、佛经、官方文件等多种文体和内容,代表着当时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状态。
敦煌文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宗教性强,融合了佛教、道教、汉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元素,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信仰和宗教生活。
2.文本出现膨胀、多层次、形式多样化,有长诗、短诗、钞、记、轶闻等文学形式,文化多元,内容涉及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日常生活,都有所涉及。
3.语言古朴、朴实,以古韵雅致、简约明快的表述方式为主,多采用变文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4.以求解脱生死和恢复人性和谐为宗旨,强调追求心灵和情感的自由和解脱,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敦煌文学可按照其内容和文体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佛经类:包括“涅槃经”、“弥勒问菩萨经”、“阿弥陀经”等,内容主要涉及佛教的教义和故事,寓意着对人生的热爱和希冀。
2.传说类:包括“红拂传说”、“孔雀王菩萨传说”、“鹰和鸽的故事”等,叙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3.历史类:包括“东夷列传”、“西域记”、“高昌传”等,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风貌。
4.诗歌类:包括“敦煌高僧颂”、“贺新郎诗”、“归去来兮辞”等,以其哀婉、婉约、含蓄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总之,敦煌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丰富、多样化的内容和优美、古韵雅致的语言,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的精华,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论徐祯卿《丑女赋》的美丑主题杨红【摘要】被称为"吴中诗冠"的徐祯卿留下了大约八百多篇文作,包括诗、赋、文、笔记、杂著、传记志文等.徐祯卿的大多作品中都表露了自己对于美丑的态度,其中《丑女赋》是对美丑主题阐述较为鲜明之作.《丑女赋》是一篇以丑女为主体的讽刺性作品,其中提出了美丑的指代性,美代表的是徒有其表之人,丑代表的是有才华却不被赏识的人.正因遭遇社会的不公,作者便以丑女自喻,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的艺术手法来传达"德重于貌"的主题.【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徐祯卿;《丑女赋》;美丑;主题【作者】杨红【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4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徐祯卿为“吴中诗人之冠”,吴中四大才子之一,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并称“前七子”。
其一生以弘治十八年中进士为界,分为吴中时期和仕宦时期两个阶段。
王世贞的《文先生传》:“吴中人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文先生(徵明)盖兼之也。
”[1]文徵明《祭徐祯卿文》中提道:“呜呼昌谷,濯濯淑灵。
英英异姿,伊时之秀,维邦之奇。
昔在髫年,颖拔而出。
……著书满家,金铿玉温。
孰其非之,吾道攸存。
”[2]且在《徐昌国墓志》中提到徐祯卿死之后,“士大夫闻而哭之者皆曰:‘呜呼!是何促也?’”[3]李梦阳在《迪功集序》中说:“予观李唐人李杜坎坷、勃贺则夭,未始不怜才流涕也。
然犹异代足宽解。
孰谓亲遘见之如迪功者!”[4]845便知徐祯卿才华横溢且受士人敬仰。
徐祯卿受人敬仰不仅在于自身的才华,还在于他的独特的文学思想,徐祯卿的文学思想有过前后的变化,但其中始终不变的文学思想就是重情、贵实、尚异,最主要的是重情。
写人丑的古诗句《丑女歌》年代:宋:宋伯仁梳风杨柳笑,沐雨杏花羞.看看三十余,不敢不妆楼.待媒媒不来,对娘娘共哭.何时王右军,来坦东床腹.君不见西施绝色天下白,能使麋鹿走吴宫.玉环一笑百媚生,能使渔阳鞞鼓惊玄宗.无盐无盐形貌恶,当时一段议论千古生清风.美妇未必美,所美貌徒美.丑妇未必丑,所丑行不丑.丑妻恶妾寿乃翁,何须能劝羊羔酒.《丑妇谣》年代:宋:胡仲弓人知丑妇丑,不知丑妇妍.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荆钗与布裙.,常坐纺织边.妍妇巧於人,玉貌长娟娟.妩媚及依阿,万态随方圆.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丑者妍之德,妍者丑之贼.人皆恶其丑,我以丑为则,人皆爱其妍,我以妍为惑.丁宁丑妇人,莫效妍妇颦.欲保丑妇德,莫学妍妇色.人鉴不可欺,妍丑自明白.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古风其三十五》年代:唐:李白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玉壶吟》年代:唐:李白貌丑况古妆,臂短非善缘.——《警斋侍郎和放翁与茶山五言寄余次韵一首》年代:宋:刘克庄貌丑不妩媚,坐稳无颠覆.——《脚婆》年代:宋:王炎丑妇竞簪花,花多映愈丑.——《效陈拾遗子昂》年代:唐:司空图。
2.形容人外貌丑的诗句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貌似潘安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人送绰号玉面小飞龙表堂堂、西装革履、高大魁梧、眉清目秀、相貌堂堂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英姿飒爽《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布,冉冉府中趋。
3.描写“人丑得可爱”的诗句有哪些1、人知丑妇丑,不知丑妇妍。
2、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
荆钗与布裙。
3、常坐纺织边。
妍妇巧於人,玉貌长娟娟。
4、妩媚及依阿,万态随方圆。
5、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
敦煌文学的含义及特征敦煌文学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文学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敦煌文学也一样,所以要从内涵和外延上给它划分一个明晰的界限,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所说的敦煌文学作品,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的是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第二层次既包括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敦煌遗书中保存且见于传世文献中的文学作品;第三层次则指敦煌遗书中具有文学性的文献,包括上面一二层所说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一些有文学性的应用性文章,如世俗应用文和宗教应用文等。
而敦煌的文学思想,主要指敦煌遗书对有关文学的看法和论述以及从敦煌文学作品中发掘出来的文学观念。
敦煌文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支,而具有相对独立性。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敦煌及整个河西地区被吐蕃人占领,与中原王朝基本上处于文化隔绝状态。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敦煌人张议潮率众推翻了吐蕃的统治,收复了瓜、沙诸州,建立了以敦煌为中心,长达180多年的归义军政权。
归义军政权一开始虽则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的政令并未真正影响敦煌地区,敦煌地区基本上处于自治状态。
在这个独立的文化圈内,由于受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敦煌文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汉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敦煌文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免不了的问题。
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除了比较通行的魏晋说外,还有先秦说、汉代说和六朝说等。
各家都能摆出很多文学史实,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
我们认为,文学自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文学体裁自觉的时代并不相同,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学创造者和接受者对文学的自觉也不相同;对于中国最下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对文学的自觉更是一个慢长而懵懂的过程。
研究敦煌文学,应当清楚这么一种情况对唐五代敦煌民众来说,他们对文学并不是像一般文人那样的自觉;对他们来说,文学仅是某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某种社会文化仪式的组成部分。
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敦煌学。
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科技、建筑、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保健等等,都可以利用敦煌资料,或填补空白,或创立新说,或纠正前人研究的疏漏。
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作者:杨秀清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献约5万余件。
这些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
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有哪些?敦煌遗书中的“变文”,又简称“变”,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
敦煌遗书中保留的变文作品较多,现知明确标名“变文”或“变”的有八种:《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又题《舜子至孝变文》)、《前汉刘家太子变一卷》(又题《前汉刘家太子传》)。
此外,《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目连变文》等篇虽仅有题目残篇,其体制也应属于变文一类。
敦煌变文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题材;一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
第一类如《八变相》、《降魔变文》、《破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等。
这些作品讲唱佛经故事,旨在宣扬佛教的教义。
与讲经文不同的是,它们不直接援引经文,而是选取佛经故事中最有趣味的部分加以发挥渲染,以生动的情节吸引听众,不太受佛经内容的限制。
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叙述目连到地狱中救母的故事,其中描绘地狱的阴森凄惨,刑罚的残酷,如来的佛法无边,其曲折的情节、离奇的构思,读来扣人心弦。
又如《降魔变文》描写舍利佛与六师外道斗法,六师的六种变化,都被舍利佛一一击败。
这类变文中奇幻的想象,挥洒的描写,对后世《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显然多有影响。
另一类是涉及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的变文,主要包括取材于历史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汉将王陵变》,以及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张议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
历史题材的变文大多围绕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大事,吸收民间传说,增以逸闻趣事,通过虚构和想象,加以渲染,鲁迅先生谓之“大抵史上大事,即无发明,一涉细故,便多增饰,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
代表作品《伍子胥变文》现存四个残卷,拼合后尚有一万六七千字。
神女\美女\丑女摘要:赋体作品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宋玉就是先秦赋体作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宋玉的赋作丰富且多样化,但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人物形象——先秦时期的女性。
这些女性通过幻梦或者夸张的方式,出现在他的笔下,让人印象深刻。
她们或者是容若秋华的神女,或者是清新娇羞的邻家姑娘,或者是丑陋不堪的登徒子之妻,各有各的特点。
本文探讨的就是宋玉赋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身后所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宋玉赋;神女;美女;丑女;原型及影响作者简介:原煜媛 (1987—),女,陕西省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文体研究方向赋,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体,一直呈现着有别于诗文的独特风采。
赋源于先秦,兴于两汉,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硕的创作成果。
其文学地位与诗、词并重。
赋用靡丽繁复的文采书写事物,体态典雅、气度雍容。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开篇这样写到:“《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
”赋作的名家名篇不胜枚举,而先秦楚国宋玉是赋作家中十分独特的存在,他塑造了赋作中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早在《诗经·卫风·硕人》中,我们就曾读到过描写庄姜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可算是描写女性美最有名的篇章。
其后屈原在《九歌》中塑造了湘夫人、少司命、山鬼一系列的女神形象。
湘夫人多情又哀怨的期待着湘君的到来,少司命倏忽来去仙气飘渺,山鬼披花戴草含睇宜笑纯真又充满了寂寞之情。
《诗经》描的是凡间女子,屈原绘的是天界女神,而宋玉却在赋作中创造了从神到人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并且花费了大量笔墨细致的描写了巫山神女与采桑女、东邻子、登徒子之妻的形象,开创了文学先河。
一、美女文学的典范“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浅论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摘要: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敦煌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敦煌文献 文化 历史 价值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自唐代起分为南北两宗,由于南宗慧能成为正统,早期禅宗历史及禅宗北宗历史渐被淹没,敦煌文献中却发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资料,如《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观心论》、《楞伽师资记》等,其中《楞伽师资记》明确记载了神秀——玄赜——慧安——普寂等禅宗北宗的世系,《观心论》则被认为是北宗创始人神秀的著作。
敦煌文献中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六祖坛经》,对了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与宋代以后的《坛经》多有不同。
《顿悟大乘正理诀》是公元792—794年间由敦煌赴拉萨的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与印度僧人辩论的记录,对研究西藏的佛教史、尤其是禅宗传入西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界教是北周末年僧人信行(541—594)创立的佛教教派,武则天执政时一度兴盛,开元十三年(725)政府下令取缔三阶教,到北宋初年,此教已烟消云散,其经典也荡然无存。
敦煌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三阶教经典,如《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佛说示所犯者法镜经》、《三界佛法发愿法》等,它的发现,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