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护理学指导: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功能锻炼
- 格式:doc
- 大小:0.38 KB
- 文档页数:1
截瘫病人家庭康复指导功能锻炼是调动患者自身战胜截瘫的重要措施,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肌肉瘫痪,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为了进行整体锻炼达到离床练站、走或者在能走之后使进一步提高,都需要在早期进行床上的肢体、腰、背、腹等肌肉的锻炼。
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有关的几组肌群中,起止于骨盆诸肌肉的锻炼是康复的主要方面。
应当积极加强锻炼。
外伤性截瘫功能锻炼有关的几组肌群1上肢功能锻炼上肢做伸、屈等动作,或借助哑铃、拉力器以增强上肢的臂力,或练习俯卧撑。
(1)肩关节前屈上举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健手握患肢腕部掌侧,使其掌心向上,肘伸直;吸气,缓慢尽力使患肩作前屈上举运动,至头上方,停3—5秒;呼气,缓缓放下;重复运动5—10次,收回呈起始位。
作用:主要锻炼屈伸肩关节肌群;防止发生肩关节粘连,肘关节拘挛图1 肩关节前屈上举式(2)四肢关节屈曲伸直式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健手握患手指背,掌心对第2—5患指端,将患手置于腹上;吸气,缓慢使指作屈曲运动;呼气,揉指,缓缓作伸直运动;重复运动5-20次,收回呈起始位。
作用:主要锻炼屈伸指关节肌群,防止发生手指拘挛和僵硬;对大脑功能起反射性调节作用,促使手指功能尽快恢复(图2)。
(3)肩关节前屈上举式患者端坐,呈功能体位,健手握患肢腕部掌侧,使掌心向上,肘伸直;吸气,缓慢使肩作前屈上举运动,至头上方,停顿3-5秒;呼气,缓缓放下;重复运动5-10次,收回呈起始位。
作用:主要锻炼屈、伸肩关节肌群和肋间肌;防止发生肩关节粘连,肘关节拘挛;改善心、肺功能(图3)图2 屈曲伸直图3 前屈上举(4)腕关节掌屈指屈式患者尽力端坐,呈功能体位,健手握患肢手背,斜置于大腿上;吸气,缓慢使腕作屈曲(掌屈)运动,指伸;呼气,缓缓作伸展(背屈)运动,指屈;重复运动10-20次,收回呈起始位。
作用:锻炼屈伸腕、指关节肌群;分离腕、指关节共同屈伸运动,减轻其痉挛。
(图4)(5)拇指关节展收屈伸式患者尽力端坐,呈功能体位,健手拇、食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端,侧置于大腿上;吸气,缓慢使拇指做外展、内收运动;呼气,缓缓作屈曲、伸直运动;重复运动10-20次,收回呈起始位。
浅谈外伤性截瘫的中医护理R248B1672-5085(2012)47-0328-01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髓某一区域因外伤压迫而产生横断性的脊髓传导障碍,造成肢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导致截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外伤性截瘫的发病率相对增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针刺配合中药、功能锻炼等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外伤性截瘫主要是督脉受损,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功能障碍,重则肌肉萎缩、二便失禁,故在护理中,护理质量的高低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我院2010—2012年收治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在20—45岁,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4例,好转率82%。
2心理调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耐心、细心、精心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接触关心尊重他们,禁用刺激性的语言,对有自悲心理的患者要介绍身残志坚的人和事,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让其阅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要向其讲明器官不用即退的道理,使其主动锻炼,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我们以诚取胜,取得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由于外伤性截瘫导致督脉受损,使肾气开合失司,二便失常,可并发泌尿系感染、便秘、褥疮等并发症,故我们采取以下措施:3.1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由于外伤性截瘫的病人,二便失禁,为了保持床褥整洁、干燥以防泌尿系感染和压疮等,采用留置导尿管是早期使用的方法之一。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根据患者的尿量、尿色等情况,定期用0.9%氯化钠500毫升加庆大霉素16-24万单位冲洗膀胱,以防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最好每日饮水3000毫升左右,使尿液中含钙量减少,预防结晶、结石的形成。
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渐恢复,为了使膀胱达到正常的储尿排尿功能,在留置尿管期间定期开放,与训练膀胱的功能,待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尿管。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截瘫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损伤节段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及排便、排尿功能障碍[1]。
脊髓损伤造成截瘫或四肢瘫痪,使患者的运动能力,感觉功能,肠道和膀胱及性功能丧失,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
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文献报导对截瘫的护理应注重心理护理和加强功能康复护理,与以前以并发症的预防,维持患者的生存为重点的护理有较大的不同,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观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开始对所收治的创伤性截瘫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经临床观察在预防并发症,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患者自信心,患者自理程度方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85名截瘫患者,均为实施脊髓减压和内固定术后患者。
患者平均年龄40.86±11.89岁,最大年龄60岁,最小18岁。
男性67,女性18例。
85名患者之中,高位截瘫16例,低位截瘫69例。
由护士协助或指导行康复功能锻炼时间为3周以上,出院后教会患者自行坚持。
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
81例未发生截瘫相关并发症,61例肌力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完全恢复健康,75例可借助轮椅活动。
2康复功能锻炼方法早期以呼吸运动,四肢活动和控制排泄为主;后期以锻炼腰背肌,站立,上下轮椅和家庭手工锻炼为主。
时间由短到长,力量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2.1早期被动活动自伤后或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
2.2.1保持各关节功能位,如踝关节为0度中立位,防止足下垂;使膝、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下不放枕头、垫子等物品以防膝关节挛缩畸形。
2.2.2每日被动活动瘫痪肢体,2小时一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或辅以CPM 装置,每日4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角度随意。
2.2.3对瘫痪肢体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逐渐变轻,时间为每次30分钟,每日3-5 次。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作者:王琰靳玉香聂明毅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01期[摘要] 目的:通过对截瘫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护理,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
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11月收治的各类外伤截瘫57例进行了以康复治疗和护理为主的功能重建。
结果:所收治57例中,优29例,良17例,中7例,差4例。
结论: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其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截瘫;锻炼;康复[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097-01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是十分严重的创伤,多发于车祸、工伤等,本病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和心理创伤。
本院2004年7月~2007年11月共收治各类外伤截瘫57例,我们对其有计划地进行了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57例患者,男40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56岁。
致伤原因:摔伤32例,坠落伤25例。
损伤部位:S5~7 8例,胸段11例,腰段38例。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占41例,手术治疗16例。
2康复治疗和护理2.1手术治疗本组有16例截瘫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虽然术后效果欠佳,但也有其一定的优点。
可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尽快地将脊髓压迫物清除,使没有断裂的脊髓恢复一定的功能,减轻因受压而引起的血循环障碍,为未断的脊髓恢复功能创造条件。
2.2心理康复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因突然受到外力而致肢体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及各种感觉消失,患者需忍受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容易产生忧虑、焦急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因此,我们应耐心地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文化素养和职业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理解、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乐观主义精神。
关心、体贴、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其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分散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