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慎教授与养生医疗音乐_

吴慎教授与养生医疗音乐_

吴慎教授与养生医疗音乐_

出生于河南商丘的吴慎,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终于承袭了爷爷—古城名医吴华仙悬壶济世的大愿。

好学的吴慎,自幼除系统学习中医学、哲学和相关学科知识外,还苦心钻研历代贤士的养生之法,将“亦乐亦药”、“乐先药后”理念提炼给世人。吴慎研究养生医疗音乐,是倾半生精力从《易经》(五声八音)、《黄帝内经》(五音对五脏、十二律对十二经脉)的医理秘籍中,破译解读研发而来的。吴慎所研究的五音(律)学是通过对古代医学及音乐旋律的研究,数

十年苦心解读,系统整理出独树一帜的专门学科—音乐医疗医学,并将其带入西方主流医学。这一领域哲理性较深,非西方院校研究的七音节音乐可以相提并论。

一向对古乐和正统音乐有极大兴趣的吴慎,不但精于音韵,更旁通各种乐器,包括古埙、古箫、古琴、古筝、钢琴、小提琴、二胡、竹笛、唢呐、葫芦笙、口琴、手风琴、打击乐器以及可以制作任何音效音乐的电子琴、高科技合成器等。吴慎用东西方20多种乐器演奏出具有民族风格及医疗价值的旋律。

吴慎作曲始终遵循着先人的返

璞归真、贵乎自然,心灵互动,一气

呵成,富有创意的音乐特质,并非反

复修改的机械性、商业性音乐;也不

同于学院派音乐。吴慎灵感创作的乐

曲、独奏合奏的音乐似乎是对人们心

灵健康的召唤。他跨越四大乐器区域

,用键盘乐、弦乐、管乐、打击乐,及

利用八声等创作出吻合的生命节律,

创造出可和谐共振身心的声波能音乐

,可谓乐先药后,亦乐亦药。这一古典

哲学、医学理念与现代医疗临床实验

证明,这种音乐能使患者减轻病痛,

恢复健康,祛除体内病魔,达到养生

延年效果,更能启发体内潜能和大脑

智能,起到调节生命体阴阳平衡的作

用。

吴慎于1994年到美国,在10多个

洲巡回教学。1995年底从西岸加洲移

居美国至东岸奥兰多留学深造,同时

向全世界推广养生医疗音乐疗法,并

逐渐参与国际会议而崭露锋芒。由他

亲自编曲、演奏、录制的中国音疗《理

疗养生音乐》,旋律及声波、音频的

震动能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功

能。让人在聆听音乐时,仿佛感受到

吴慎在亲自理疗一般,达到调气养神

的最佳养生效果。

听着吴慎教授的理疗养生音乐,我感到宛如身在诊所被理疗一样。当我闭上眼睛专心听着音乐时,我能感觉到好像吴教授就在身边,为我进行理疗。音乐使我放松,使人有飘起来的感觉。

—心理健康顾问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基妮·幸吴慎教授与养生医疗音乐

5

2007/6A THE WORLD OF HEALTHY LIVING

五音治疗音乐之 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

五音治疗音乐之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五音治疗音乐之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 【徵乐特性】 徵调式音乐,可达到振作精神的良好作用;并能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热情高亢的唢呐与管弦乐的完美演出,充份传递激昂、欢乐的气氛。 【徵乐(正调)】的功能和适应范围 徵为夏音,属火主长。徵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心力不足者,夏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气血通行,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宜听用。 用于体育育运动可激发斗志、提高兴奋性,准备活动后期至出场参赛前宜听用。 用于治疗可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头晕目暗、神疲力竭、神思恍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情绪低落、畏寒、四肢寒冷等病症。 【乐曲介绍】 徵属火,唢呐活跃高亢的声音与管弦乐气势磅礴的描述“火”的属性;接著由轻快流畅的乐曲逐渐提升,乐曲的气氛欢快活泼而不过分激昂,充分的表现了徵乐的属性。 徵调式音乐:它的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如火焰跃动、热力四散。五行属火,通心,五志属喜。 火:在五行中,是有炎上、温热、升腾的特性。 徵调式音,火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古琴、古筝弹奏出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扬舒缓的旋律,逐步加快节奏,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的叮咚声出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雁过翎翅声、鸣叫声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去,风声水起,云蒸霞蔚,表现出中国远古文化长河优美的回音和片段,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听徵乐,使人乐于行善,并且爱好施舍。 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以拨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指出:火通心经,疏导小肠经,丝弦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毒疗伤。聆听火音乐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值得收藏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值得收藏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

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一、心:五脏中的君主★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最佳曲目:《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二、肝:五脏中的将军★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

五音治病疗法

角调音乐(肝)五音养生篇(胡茄十八拍) 角调式音乐,达到调神、提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亦可調和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合胃的作用。流暢輕盈的民樂曲风、清脆嘹亮的笛音,让您感受充滿生机的春意。 【角樂(正調)】的功能和适应范围 角為春音,属木主生。正角調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泻,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可养肝暢气,肝不足者,春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经脉的疏通,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提神醒腦,因倦而又必需继续工作時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兴奋性,赛前竞技状态較差時,边作准备活动边听用。 用于治疗:則可防治肝氣郁结、肝氣犯胃、肝氣犯脾、肋脹胸悶、食欲不振、脹氣泛酸、腹痛下痢、性欲低下、月經不調、胆小易惊、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煩躁易怒等病症。 【樂曲介紹】 角属木,角調式由笛聲吹出一片春天的气息,天地一片欣欣向榮,所見之处皆充滿生機。角調式的特殊构成,恰可描繪出草綠天青、輕風佛面的舒快;流暢輕盈的民樂曲風,也彷彿在邀約您一同泛遊在明媚的春景。 角调式音乐:描绘了大地春回、万物萌生、生气蓬勃的画面,曲调亲切清新。五行属木,通肝,五志属怒。木:在五行中的特性,为可曲可直、舒畅、条达、生长升发等。 角调式音,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舒展、悠扬、深远,使人飘逸欲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

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的也相当有益。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听角乐,使人有恻隐之心,且能慈悲爱人。 角调式音,即木音之意义象征东方苍龙,被认为是能够消灾避祸祛病的吉祥物,象征着强大、健康、向上。鼓舞东方巨龙从大地上缓缓腾空而起,应着角声,朝着太阳,遨游长空...... 角(即3-Mi)调式乐曲:《姑苏行》《鹧鸪飞》《春风得意》、《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江南好》。 角调,为春音,以角音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五脏之将军—肝。正角调式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可强化肝脏的功能,疏肝理气,增强它的抵抗力,能防治气的内郁。具有通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调节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疏脾、养胃的作用。用于养生保健,可养肝畅气,肝不足者,春季宜多听;用于练功,可促进周身经脉的疏畅,对练形化精有积极作用,适用于动功;用于脑力劳动,可提神醒脑,适于困倦而必须坚持工作时听用;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兴奋性,赛前竞技状态较差,可边作准备活动边听用;用于治疗,可防治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肝气横逆、犯胃乘脾、肋胀胸闷、食欲不振、嗳气泛酸、腹痛下利、腹痛泄泻、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烦躁易怒、焦躁不安,夜寐多惊、肝郁不孕、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老人益智、孕妇胎教、女性乳腺炎、乳腺癌患者等证。愤怒在五行中属“木”,愤怒生气时,愤怒的情绪极易伤肝,肝喜条达,易疏泄,应多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之声圆舞曲》,《克莱德曼》现代钢琴,《春风得意》、《江南好》等,曲调亲切清欣,生气蓬勃,能疏导发泄愤怒的情绪,以疏肝理气。在愤怒至极,大动肝火时,应听商调式乐曲,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艾尔加的《威风堂堂》、《天上太阳红彤彤》、云南彝族《跑月歌》等,以佐金平木,用肺金的肃降制约肝火的上亢。当遇到“挫折”,精神受损时,应听角调式音乐,此类乐曲生机勃勃,清丽俊逸,能使其从悲伤受挫的精神中解脱出来。

五音养生治疗音乐(资料参考)

五音养生治疗音乐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音即商(2)、角(3)、羽(6)、徵(zhi,5)、宮(1)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窍:鼻、目、耳、舌、口 五音治疗音乐之商调音乐(肺)五音养生篇 商乐介绍: 特殊设计的商调式音乐,能达到调神、宁心净脑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肺气的宣发、肃降。锣、钟琴明朗的演出配合坚实的曲风,传达出初秋清凉的感受。 功能与适应症: 商为秋音,属金主收。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肺较虚弱者,秋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聚气藏能,静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宁心静脑,对于用脑过度,兴奋不已不能自控者宜听用。 用于听育运动可降低兴奋性,在运动后需放松、消除疲

劳时易听用。 用于治疗适用于肺气虚衰、气血耗散、自汗盗汗、咳嗽气喘、心烦易怒、头昏目眩、悲伤不能自控等病证。 乐曲介绍: 商属金,先强后渐弱的金锣声为商调式音乐揭开了序幕;之后由钟琴明朗而坚实的声音,娓娓的表现「金」的特性。商调式乐曲,略带一丝悲伤的气息但却不凝重,描绘出「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的秋之景象。 商调式音乐:音乐高亢、悲壮、铿锵、雄伟。五行属金,通肺,五志属悲。 金:在五行中的属性,具有清洁、降、收敛的作用。 商调式音,是金石类材料制造的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钹、长号、三角铁等演奏的商调式音乐,浑厚、清脆的金石之声,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气势磅礴、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氧气,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听商乐,使人品端庄,正直且好义。 金石音乐旋律选择了编钟、磬等乐音,能够演奏出中华民族文化气势磅礴的尊贵与威严,宏大嘹亮的编钟音乐显示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赞颂太平盛世的繁荣昌盛!古典音乐表达了先辈们创造文字、音乐、数学、哲学、医学、历法等

中医音乐疗法 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中医音乐疗法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Tips:阴阳五行体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商角羽徵宫 五窍--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肝——五脏中的将军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学中医必背的122条经典格言

学中医必背的122条经典格言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i代表乐曲

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易灰心丧气。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旋律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急躁发火时,应听些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能缓和、制约、克制急躁情绪。 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情绪极度恶劣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使其从忧虑痛苦中解脱出来。 悲哀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们悲痛欲绝、欲哭不能的情况下,应给予引导排遣。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 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 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在愤怒万分,压抑心头时,,应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风得意》、《江南好》,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等。在愤怒已极,大动肝火时,应以角调式乐曲,佐金平木,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艾尔加《威风堂堂》等。 绝望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必须以欢快、明朗的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能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通肝、心、肺、脾、肾五脏。具体应用时应该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针对病症发生的脏腑、经络结合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选择相应的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一般用来治疗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身心疾病。 对于失眠、神经衰弱可选择一些亲切、温存,曲调低吟、节奏徐缓慢而平稳的音乐,于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如《平沙落雁》、烛影摇红》......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头晕、,可选择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古典音乐与轻音乐。如《春江花夜月》、《平湖秋月》......

中医人生格言

中医人生格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格言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2、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3、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4、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5、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6、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7、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8、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9、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0、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11、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2、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4、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1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16、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17、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8、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19、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0、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21、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22、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23、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24、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25、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26、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7、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28、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29、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30、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31、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2、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 33、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34、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35、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 36、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中医五行养生 五行音乐 音乐与五行用药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

中医五行养生五行音乐音乐与五行用药中医五行音乐疗 法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是用(音樂)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

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

五音疗疾

五音疗疾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 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xx体系 五行: xx、木、水、火、土 五脏: 肺、肝、肾、心、脾 五音: xx、商、角、徵、xx 五窍: 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医养生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王文禄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万全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张湛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张湛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浩瀚的典籍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音乐就被中国人应用于医学治疗。据《吕氏春秋?古乐》所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以(音乐)舞蹈治病的记载。《史记》说:“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提到:“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协调、灾祸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温和,衰气不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用音乐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欧阳修在《送杨寘序》说: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记述了一位叫哈利发的阿拉伯国度元首,用观赏中国的琵琶音乐治好痼疾头痛等事件。元代名医朱震亨主张用音乐治疗疾病,他曾说“乐者,亦人药也”。明代有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提到“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清代吴师机的著作《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国古人对音乐有高深的认识,据《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古人认为声音之本在人的心神,心神所觉而后形于声

色。《庄子。人间世》曾记载孔子对心斋的见解,曰:“敢问心斋,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故大音无声,大形无象,声音之始,其为太虚乎?这似乎比古埃及人说的“音乐是灵魂的妙药。”是更为深远的见识。《吕氏春秋?大乐》在开宗明义中讲:“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太一”,音乐的本质是“道”,是阴阳的消长变化,有生命之气势、阴阳之灵变、宇宙之声音。音乐的清浊、疾徐、哀乐、刚柔,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需相化,正是阴阳之道的体现。东汉的《太平经》探讨了音乐的阴阳之理,说:高为阳,低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在阴阳的基础上,古人更提出五音的见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声,章为五色。”。所以道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而有五音。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学说,直接将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素问》记载:“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 《史记》中说:“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五脏可以影响五音,

中医院标语,中医名言名句

中医院标语,中医名言名句 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2.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4.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5.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6.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7.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8.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 1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篇》) 11.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12.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

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1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19.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20.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22.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2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24.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五音疗法最新版本

五行音乐 中医五音的特点 宫调式乐曲的特点: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 商调式乐曲的特点: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 角调式乐曲的特点: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角调式乐曲:《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春风得意》、《江南好》 徵调式乐曲的特点: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 羽调式音乐的特点: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2)治疗乐曲举例 五行音乐,是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一套音乐,并结合不同病人体质或证型给予安排设置。该五行音乐每行分阴阳二韵,可用于辨证施治,兹简要介绍如下。

宫阳韵《黄庭骄阳》骄阳似火湿气尽消。温中健脾、升阳益气。食少腹胀,神疲忧郁。腹泻、脏器下垂等。脾属土, 宫阴韵《玉液还丹》清泉润泽、清凉甘甜。清火和胃、清积导赤胃脘胀痛,内火郁积 商阳韵《晚霞钟鼓》晚霞满天、钟鼓振荡。补益肺气,宽胸固表,喘咳无力,自汗怕风,肺属金,在志为忧。 商阴韵《秋风清露》秋月清朗、清露寒爽、滋阴清热。润肺生津干咳少痰,身心烦热。 角阳韵《玄天暖风》春风和暖、阳光明媚,万物葱荣补益肝气散寒解郁眩晕耳鸣,夜寐多梦,肢体麻木肝属木,在志为怒 角阴韵《碧叶烟云》春风清寒、绿叶青翠清肝泻火平肝潜阳头晕胀痛,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徵阳韵、《荷花映日》、夏日炎炎、荷花清香四溢,补益心阳、养心安神。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 徵阴韵、《雨后彩虹》、雨后爽洁、彩虹明丽。清心降火、安神定志。心胸烦热,面红口渴。 羽阳韵、《伏阳朗照》、冬日正午、阳光温暖。寒中见暖、温补肾阳。固精益气、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滑精阳痿,宫寒带下。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羽阴韵、《冰雪寒天》、冰雪清寒、天地纯净。清心降火、滋肾定志,心烦意乱,眩晕耳鸣,梦遗闭经。 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

中医养生名句

中医养生名句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辟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径》 《黄帝内经》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日:“是以志闻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心心故合于道,新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喻嘉言《寓意草》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最新的中医养生格言大全

最新的中医养生格言大全 1、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 2、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 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4、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5、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6、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7、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8、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9、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11、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12、纵欲耗精,损伤正气。思虑烦多,心劳成疾。安然无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13、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14、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15、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16、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习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二簧邦腔,顺口溜唱。京剧小调,哼上几段,朝气蓬勃,情绪乐观。安静调和,神清气展。 17、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18、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体质养生五行人的音乐疗法

体质养生五行人的音乐 疗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体质养生——五行人的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中医五行分类表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

中医养生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王文禄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万全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张湛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张湛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