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地
总平面篇
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 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 留发展用地。
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合理确定容积 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用地。
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宜以学 校可比容积率判断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中小学校校园内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应包 括消防车道、机动车道、步行道、无顶盖且无植 被或植被不达标的广场及地上停车场。用地面积 计量范围应界定至路面或广场、停车场的外缘。
1、最前排实验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m; 2、最后排实验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1.00m; 3、最后排座椅之后应设横向疏散走道;自最后排实验桌后沿至后墙 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4、双人单侧操作时,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70m;四人或 多于四人双向操作时,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总平面篇
三、总平面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 设计及管网综合设计。总平面布置应包括建筑布 置、体育场地布置、绿地布置、道路及广场、停 车场布置等。
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 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 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 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教学用建筑物的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 应采取防止上部物体坠落和地面防滑的措施 。
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应直接通向师 生人流集中的道路。
安全通行与疏散篇
四、楼梯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 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 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 中小学校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多于18级,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小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6m,高度不得大于0.15m; 2、各类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16m; 3、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 楼梯两梯段间楼梯井净宽不得大于0.11m,大于0.11m时,应采取有效 的安全防护措施。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宜为0.10m~0.20m。 中小学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 低于1.10m;水平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 中小学校的楼梯扶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宽度为2股人流时,应至少在一侧设置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