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3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中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活动内容。
3.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短片中可以包含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如“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
案例可以是一些关于人们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的故事,如志愿者、医生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有意义的,理解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能主动承担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是郭明义,鞍钢齐大山铁矿工人。
1989年,我第一次开始献血,以后每年都会献。
1994年,我捐出了300元钱,给一个失学的孩子。
我虽然捐助了300多个孩子,但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后来,我的工友还有很多人同我一起来帮助这些失学的孩子。
我们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大家一起献爱心做好事。
有人说我是‘郭傻子’,问我做那么多事情图个啥。
我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对于郭明义来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二、探究新知1.追问生命活动一:阅读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著名作家巴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地死去。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PPT上呈现上述内容,学生思考问题: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我们每个人都要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实现自我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2.发现我的生命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2)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3)在这些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
(2)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2)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难点: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
111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
总结。
学生阅读材
料,回答教材提
出的问题。
让学生思
考人活着是为
了什么,引发
对生命意义的
探索,为后面
的两目作铺
垫。
探究新
知
一、生命的追问
教师提问:(1)人为什么
活着?
(2)怎样的生命才有意
义?
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积极
分享。
让学生对
于这些生命的
追问各抒己
见,懂得追问
生命的意义是
[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您浏览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正文如下: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辨析网民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辨析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知识目标:明确人生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归纳。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新课讲授教学环节:与网友聊人生──“人为什么活着?”资料: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为了自己而活(2)为了亲人而活着(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4)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5)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6)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7)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教师提问: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寄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努力去爱你自己、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爱人、爱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们。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说课稿(2022课标)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但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对于生命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案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2、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1、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1、了解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的原动力之一,知道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2、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探索生命的意义;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享《轮椅上的霍金》的故事。
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
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他就是人称“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功能。
40年过去了,疾病已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
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
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