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启蒙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44
启蒙运动的兴起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
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
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
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这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
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
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主义和启蒙运动哲学摘要:理性主义。
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
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关键词:理性,批判,自由,民主,平等正文: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二)、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类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播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而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的时代,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启蒙运动的发生背景(原因):(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根本原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
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
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这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权压迫。
与法国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出现深刻危机恰成对照,此时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仅日益强大,而且对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这就为法国封建秩序下原有的阶级构成和阶级矛盾注入了全新的因素,资产阶级开始担当起第三等级广大群众反对封建统治最顽固的领导者的历史使命。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摘要:卢梭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卓越的平民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从一面世就震惊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其理论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此书沿传至今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长久以来,人们对该书所主张的理论褒贬不一,但不论怎样,《社会契约论》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值得我们去探析这一名著的思想精华,去体会卢梭所追求的契约下的道德理想国。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公意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的中心论点是:人生而自由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立约联合产生的,卢梭称之为联合的公共人格。
“他向世人解释国家的最高权力即主权应当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国王,也就是:人民主权说。
这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
”[1]卢梭将其上升到政治哲学的高度,其中蕴含了许多民主理念。
“人民主权说”主张国家政体必须得到人民的普遍同意,才能具备正当性。
《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民主意识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改革进步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还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动。
因此,对于这些理念的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卢梭政治思想的精髓。
一、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契约思想可谓贯穿西方社会发展史的一颗明珠,正如梅因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的初衷和特点是为绝对王权辩护。
他规定的社会契约对于被统治者是极其苛刻的。
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生命权之外,须转让其他一切权利。
他主张建立专制政体的思想,从本质上说是鼓动掌握政权的少数大贵族、大资产阶级成员对广大不满现状的中下层人民进行镇压,所以其思想具有反动性反人民性。
”[2]而洛克认为,国家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财产权纷争而建立的。
有一点很清楚由于缺乏公共权力对1财产权的判决,引起人们之间冲突是轻微的、偶然的,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为此订立社会契约是他们为避免这一严重后果的必要手段。
卢梭提出了与霍布斯和洛克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契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