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戏剧概述第八讲
- 格式:ppt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启蒙主义时期概述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关系相当密切的法王路易十四于一七一五年去世,他留下的是一个由精雅、奢华的锦幔遮盖着的烂摊子。
八年后路易十五亲政,这是一个公开宣称“死了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荒唐皇帝。
他死后即位的路易十六仍然昏庸得很,凡尔赛宫沉溺在淫靡挥霍之间,整个法国沉沦在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
路易十四时代庄严的帝国幻影消逝了,一度尊崇过的公民道德日非一日。
不少诗人、小说家、喜剧作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围着女人转,轻薄、细腻、放荡,绘画浮华淫亵,室内装饰力求轻巧、艳丽以至肉感,人们把这类流行一时的艺术称之为“罗珂珂艺术”(本义为螺钿装饰,原指华丽轻浮的家具和房屋款式)。
在这种时尚中,文雅精致也渐渐不对贵族们的口味了,应运而生的是津津乐道地刻划疯狂和糜烂的肉欲的作家萨德。
似乎一切都无所不可,只有一点:不能自由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的书报检查制度相当周密苛严,不仅查禁了大量国内的出版物,而且还在边境严格控制进口书籍。
法令明文规定:“凡作品被判为可耻有害者,其作者与出版者皆应以死罪论处”,当然,其所谓“可耻有害”是正恰与这个意义相反的。
在戏剧方面,专门有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事务。
在日常生活中,私人通信的自由也遭受着蛮横的干预,而权贵们的一封“密札”则可坑害任何一个人。
为一切进步的思想家敞开着的,是巴士底狱阴森的大门。
但是,历史终究不会在凡尔赛宫或巴士底狱的门口停步。
事实上,法国的社会思潮一直在不息地向前涌流。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所点燃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之火在欧洲从未熄灭;其次,十七世纪连那些出入于宫廷的古典主义者们也呼吁过理性的力量,这种呼吁之声也未曾消泯,而且还由此产生了把“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这种局囿于自身主观的理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的一种趋势和要求;再次,海峡对面,革命后的英国的政治文化气氛象一阵阵海风吹拂过来,吸引和鼓动着大量法国的有志之士;最后,伟大的牛顿和其他科学家们对世界所作的新解释、新探索也对社会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八讲启蒙运动导入: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启蒙运动”不仅限于17-18世纪欧洲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启蒙运动”,还从更大的视野来思考。
就欧洲文明角度来说,现代西方文明,伴随着一场漫长的启蒙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第一阶段是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本主义观念的萌芽,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在个人生活领域确立了自由,在公共生活领域确立了法治和民主,确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本框架,再到20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文明的自我反思与疗伤时期,甚至以后现代主义这种极端方式,试图在现代文明世界树立起继续启蒙的大旗,要求继续解放思想。
就中国文明而言,最早的启蒙运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经1000年时间,形成“三教合一”的中国农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即所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转世为佛,型构了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一种稳定的“三角形态”。
现代文明中的启蒙运动,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器物层次的启蒙的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启蒙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第二阶段精神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注意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核心是民主与科学,但不彻底的,留下了很多历史问题,直接推动了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启蒙。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启动的思想启蒙,又经历了三种形态,第一种是革命形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种形态是从革命到建设的过渡形态,时间跨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种形态是建设形态,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诸阶段。
(参考魏则胜《无法告别的启蒙》载《羊城晚报》2010年1月18日a12版)一、历史基础1、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化与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宗教改革、科技突破,使资本主义发展方向逐渐明确,需要从理论上弄清问题,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2、12-18世纪封建专制危机,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不需王权庇护。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解释。
3、封建教会与自然科学的思想与成果唱反调。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欧洲各国人民反封建的斗争达到空前激烈、非常紧张的程度。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大搏斗。
随后发生的启蒙运动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而启蒙主义文学即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欧洲文学的主流,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繁荣。
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政治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作思想舆论准备的一场思想运动。
2、定性: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深入,它的根本任务也是反封建。
但它反封建的范围比文艺复兴更广,从道德伦理范畴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它反封建的目标更明确,直接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它更带有政治色彩,斗争锋芒也更尖锐。
3、旗帜:之一,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明确提出反封建必须挣脱套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枷锁——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为此,它在哲学上提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和人道主义。
后者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其核心是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的最高表现。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因而自由、平等的理念也就成了启蒙运动中最鲜明、最有号召力的两面旗帜。
之二,理性。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与古典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以理性为原则,要求人们思考并否定现存的一切制度的合理性;它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要求按人的天性建立未来社会,即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作家多半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文学是其反封建的武器和启蒙宣传的工具,因此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1.政论性和哲理性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用流畅而富于雄辩的纯理性的散文语言,宣扬启蒙思想,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
古典主义在法国戏剧界的统治地位是非常强大的,直到十八世纪上半期,法国许多的作家还按照古典主义的模式进行创作。
引起了伏尔泰等启蒙戏剧家的反对,同古典主义展开了斗争,因此产生了启蒙的古典主义。
作家与作品:伏尔泰:悲剧《札伊尔》主要写札伊尔是个被俘的女子,和信奉回教的国王奥斯罗曼彼此相爱,准备结婚,不料她发现她的哥哥和父亲都是信奉的基督教,她不得不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拒绝同国王结婚,国王并不知到这其中的原因,误以为她爱上了她的哥哥,因此将她杀害。
最后真相大白,国王在懊恼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俄狄浦斯》他的第一部悲剧。
《穆罕默德》《凯撒之死》《布鲁图斯》喜剧:《浪子》《拉宁娜》狄德罗:《私生子》主要表现男女的爱情问题。
青年人陶尔法和他朋友的未婚妻罗莎莉相互爱恋,但是陶尔法又是他朋友的妹妹的爱人。
因此陶尔法和罗莎莉都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罗莎莉还庄严宣布,道德对于她比生命还重要。
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两对青年男女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揭示,陶尔法乃是罗莎莉的父亲的私生子。
《家长》剧本的主题是描写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因婚姻问题引起的冲突,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比较复杂。
作者即同情儿子的自由恋爱,也同意父亲对子女进行合理的监护。
博马舍:《欧也妮》政治戏剧著名的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匠》、《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礼》主要描写伯爵与费加罗之间的冲突。
费加罗帮助伯爵娶得伯爵夫人以后回到伯爵家里来了在他和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结婚的那一天,伯爵对自己的妻子早已厌烦,企图利用封建主的初夜权将苏珊娜夺过去,费加罗凭借自己的机智,在群众的协助之下战胜了伯爵,非常巧妙地同苏珊娜结婚了。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