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嚢内摘出术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ICD-9-CM-3:(13.2:13.5)+13.71]。
(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除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外,其余眼前段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晶状体混浊程度已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至不能满足患者日常需要的程度,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生活质量、满足心理需求。
(2)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条件, 如晶状体核较硬(Ⅴ级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过少或晶状体不同程度的脱位。
(3)无白内障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酶免疫分析及心电图,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记录晶状体混浊发生部位及程度、眼底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A+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4次/天,连续使用3天(可在住院前就开始点用)。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一、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一)术前检查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TC)检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
7.应用眼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oml/L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
(二)手术患者选择标准1.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2.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5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1)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
为了治疗白内障并恢复患者的视力,白内障手术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白内障手术操作的标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眼部情况,并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和意愿。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测量眼压、检测视力和角膜曲率等。
2.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白内障手术的麻醉主要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局麻加全身麻醉三种方式。
其中,局部麻醉是最常用的方法,常常选择使用局部麻醉滴眼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降低手术的风险。
3.手术方式选择白内障手术的方式主要有传统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
传统白内障手术是通过人工小切口将晶状体完整地取出,再置入人工晶体。
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则是通过使用超声乳化仪器将晶状体分解成小碎片,然后用吸引器将其完全吸出。
4.手术操作步骤(1)鞭状切口:在角膜边缘切开约2.8mm的小切口,用来进入前房和注入回复的人工晶状体。
(2)创建前房:通过利用专用工具,将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的前房深度扩大,以便手术进行。
(3)后囊切开:将小切口向后延伸数毫米,并用尖硬工具在晶状体后囊上作一个口子以便分解和吸除晶状体。
(4)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乳化:通过超声乳化器将晶状体变成细小碎片(孥铃)以便吸取。
(5)吸取晶状体碎片:通过吸引器将细小碎片吸取出眼内。
(6)洗眼: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球,确保眼内无残余物质。
(7)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手术切口处将折叠的人工晶体插入到后囊内,然后让其展开和定位。
(8)归位和缝合:通过向前推动晶状体,让其进入到准确的位置。
然后通过化学药品或内侧缝合线,将手术切口缝合。
5.术后处理术后,医生会给患者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消炎药眼药水,以预防并减少术后感染。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⒈引言
⑴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白内障手术的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⑵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⒉定义与术语
⑴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眼病。
⑵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方法摘除患者眼睛内的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恢复视力。
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⑵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⒋白内障手术操作流程
⑴术前准备
⒋⑴患者评估
⒋⑵术前检查
⒋⑶术前告知
⑵术中操作
⒋⑴局麻与全身麻醉选择
⒋⑵皮肤消毒
⒋⑶切口的选择与位置
⒋⑷眼球固定
⒋⑸穿刺与房水引流
⒋⑹前囊切开与皮质吸除
⒋⑺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⒋⑻植入后的囊袋稳定与房水恢复⒋⑼切口缝合
⒋⑴0 术中护理与观察
⑶术后处理
⒋⑴术后观察与护理
⒋⑵术后复诊与康复指导
⒌质量控制标准
⑴术前质量控制
⑵术中质量控制
⑶术后质量控制
⑷医务人员培训与质量评估
⒍附件
附件1:白内障手术操作记录表
附件2:白内障手术术前评估指南
附件3:白内障手术术后复诊指导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法规规范文件。
⑵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规规范文件。
白内障手术器械及用物常规物品:
显微器械外眼器械Phaco管道球后注射针头
敷料罐粘弹剂广口瓶2个大小镊子筒
手套、贴膜、注射器、输血器
备用物品: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镊撕囊镊囊膜剪维纳斯剪晶体圈套器 10/0显微缝线后囊抛光器手动注吸器破囊针
外眼器械:
有齿镊无齿镊弯剪持针小碗1个
布巾钳2把弯纹式4把小药杯2个
显微器械:
15度刀 3.2刀隧道刀小梁剪结扎镊系线镊持针器止血器虹膜恢复器T形调位钩劈核器晶体植入镊晶体推助器开睑器
其他:
一次性手术包、敷料、利多卡因注射液、布比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卡米可林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白内障诊治规范1.防盲治盲新项目有哪些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方向3.白内障手术后有哪些后遗症?4.宝宝已经两岁了,先天性白内障怎么办防盲治盲新项目有哪些防盲治盲新项目有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1、推广早查早治,将眼底疾病规范化早期筛查“关口前移”。
2、推广便携式眼底疾病筛查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眼病筛查。
3、推广贫困地区眼底疾病帮扶救治政策,建立眼底疾病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4、加大对高度近视性眼底病药物和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眼病疾病的诊治率。
5、加强基层眼科和眼科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
全国防盲治盲规划:该《规划》分现状和问题、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内容、保障措施5部分。
主要工作内容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防盲治盲工作网络、加强防盲治盲人员队伍建设、防治主要致盲性眼病、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开展防盲治盲宣传教育工作、制订基层常见致盲性眼病防治工作指南、进一步完善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送制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方向第一篇呼吸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肺炎第三章肺结核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第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六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章特发性肺纤维化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第九章自发性气胸第十章胸腔积液第十一章呼吸衰竭第二篇心血管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二章心律失常第三章原发性高血压第四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第五章风湿性心脏病第六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七章扩张型心肌病第八章心肌炎第九章急性心包炎第十章心脏病介入规范第三篇消化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第三章消化性溃疡第四章肠结核第五章结核性腹膜炎第六章溃疡性结肠炎第七章慢性肝炎第八章肝硬化第九章原发性肝癌第十章肝性脑病第十一章胰腺炎第四篇肾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肾小球肾炎第二章肾病综合征第三章IgA肾病第四章糖尿病肾病第五章过敏性紫癜肾炎第六章狼疮性肾炎第七章急性间质性肾炎第八章急性肾盂肾炎第九章急性肾衰蝎第十章慢性肾衰竭第五篇血液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缺铁性贫血第二章巨幼细胞贫血第三章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四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第五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第六章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第七章急性白血病第八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九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第十章淋巴瘤第十一章多发性骨髓瘤第十二章过敏性紫癜第十三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六篇内分泌风湿免疫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第二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第三章甲状腺炎第四章Cushing综合征第五章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第六章内分泌性高血压第七章糖尿病第八章血脂异常第九章痛风第十章骨质疏松症第十一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第七篇神经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第二章急性脊髓炎第三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四章脑梗死第五章脑出血第六章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七章化脓性脑膜炎第八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第九章结核性脑膜炎第十章帕金森病第十一章癫痫第十二章偏头痛第十三章周期性麻痹第十四章眩晕第八篇传染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急性病毒性肝炎第二章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章流行性出血热第四章伤寒第五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六章细菌性痢疾第九篇普通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第二章休克第三章外科感染第四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第五章烧伤第六章颈部疾病第七章乳房疾病第八章腹外疝第九章腹部外科急诊第十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第十一章肠疾病第十二章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第十篇骨科诊疗规范第一章常用急救固定技术第二章骨折及关节损伤第三章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第五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第六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第七章颈肩痛和腰腿痛第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九章骨与关节结核第十章非化脓性关节炎第十一章先天性疾病第十二章骨肿瘤第十一篇神经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颅脑损伤第二章颅内肿瘤第三章脊髓疾病第四章脑血管性疾病第五章先天性疾病第六章颅内感染性疾病第七章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第十二篇胸心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胸部损伤第二章胸壁结核第三章慢性脓胸第四章肺癌第五章食管癌第六章原发性纵隔肿瘤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第八章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第十三篇泌尿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男生殖系统损伤第二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第三章肾结核第四章尿石症第五章良性前列腺增生第六章泌尿系统肿瘤第七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第十四篇肝胆微创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肝疾病第二章门静脉高压症第三章胆道疾病第四章胰腺疾病第五章脾疾病第十五篇妇产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正常分娩第二章妊娠时限异常第三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四章输卵管妊娠第五章妊娠晚期出血第六章多胎妊娠与死胎第七章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第八章妊娠合并心脏病第九章异常分娩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第十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十二章宫颈癌第十三章子宫肌瘤第十四章葡萄胎第十五章卵巢上皮性肿瘤第十六章月经失调第十七章子宫内膜异位症第十八章不孕症第十九章内镜检查与治疗第十六篇儿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新生儿疾病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小儿腹泻第四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五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第六章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第七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八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第十七篇肛肠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痔第二章肛裂第三章肛窦炎第四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第五章肛瘘第六章大肠息肉第七章直肠脱垂第八章肛门失禁第九章肛门瘙痒症第十章慢性功能性便秘第十八篇麻醉科诊疗规范第一章麻醉总论第二章全身麻醉操作规范第三章局部麻醉操作规范第四章穿刺置管操作规范第十九篇口腔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牙体牙髓病第二章牙周病第三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第四章唇腭裂第五章黏液囊肿第六章颞下颌关节脱位第七章常见口腔黏膜病第八章牙拔除术第九章错?畸形矫治第十章烤瓷冠义齿修复第二十篇耳鼻咽喉颌面外科诊疗规范第一章鼻部疾病第二章咽部疾病第三章喉部疾病第四章气管食管疾病第五章耳科疾病第二十一篇眼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角膜炎第二章白内障第三章青光眼第四章葡萄膜炎第五章术后眼内炎第六章视网膜病第七章屈光不正第八章斜视第九章弱视第十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第十一章眼外伤第二十二篇急诊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急诊常见疾病第二章急诊常见症状诊疗第三章急救基本技术操作第二十三篇中医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痹病第二章黄疸第四章水肿第五章胃痛第六章消渴第七章心悸第八章胸痹心痛第九章眩晕第二十四篇理疗科诊疗规范第一章电疗法第二章磁场疗法第三章光疗法第四章超声疗法第二十五篇高压氧科诊疗规范第一章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第二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第三章高压氧治疗方案第四章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第五章高压氧舱操作规程第六章舱内卫生与消毒第七章高压氧常见病诊疗规范第二十六篇皮肤科诊疗规范第一章带状疱疹第二章脓疱疮第四章疥疮第五章梅毒第六章寻常型痤疮第七章银屑病第八章玫瑰糠疹第九章多形红斑第十章结节性红斑第十一章盘状红斑狼疮第十二章湿疹第十三章荨麻疹第十四章药疹第二十七篇介入科诊疗规范第一章介入治疗概论第二章介入治疗各论第二十八篇康复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脑卒中的康复第二章颅脑损伤的康复第三章脊髓损伤的康复第四章骨折后康复第二十九篇门、急诊病历的书写第一章门诊病历的书写第二章急诊病历的书写白内障手术后有哪些后遗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方向如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对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系统化的临床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进而成为具有独立临床工作能力的医生。
手术记录
住院号 xx 科室五官科病区病房号:床位号:x
姓名xx 性别男年龄69岁手术日期:2019年10月29日
术前诊断:右眼白内障拟施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IOL植入术
术后诊断:右眼白内障已施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IOL植入术
手术名称: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植入术
麻醉方式:局麻麻醉医师:xx
麻醉开始时间:15时20分麻醉结束时间:15时35分共计:0时15分
手术开始时间:15时20分手术结束时间:15时35分共计:0时15分
手术人员:主刀xx 助手xx
手术过程:
1.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局麻妥后开睑器开睑,缝线固定上直肌;
3.沿10:00-12:00-01:00角膜缘剪开球结膜,烧灼止血巩膜面,距离角膜缘1.5mm 做长约6mm,1/2巩膜厚水平巩膜切口,板层分离至角膜缘内侧1mm,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开罐式截囊,水分层,水分离,注入粘弹剂,娩出晶状体核,抽吸残余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22.0D人工晶状体,抽吸残余粘弹剂。
4:关闭巩膜隧道见其密闭良好。
5: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包扎术眼,术毕。
手术医师签名:主治医师:。
最新《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核心要点白内障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成人中白内障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2.78% ,患者数量高达1.3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成年人白内障患者的数量将超过2.4亿。
这一数据显示了白内障对我国人民眼健康的重要威胁,也凸显了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紧迫性。
2023年12月,我国首部《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于《中华眼科杂志》发布,本文就指南涉及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二"麻醉方式"、"预防感染"相关核心内容提炼分享。
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最为广泛指南指出,白内障摘除手术包括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l手法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MSlCS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FLAGS ∖ ECCE和MSICS已逐渐被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取代,不过在超硬核白内障、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等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采用ECCE0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国内外最为广泛采用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常规步骤及要点包括:1 .制作切口制作大小合适的切口,其密闭性足以保证术中维持前房稳定, 且可尽量减小术源性散光或原角膜散光度数。
2 .注入黏弹剂:使用黏弹剂保护角膜内皮等组织,并维持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3 .撕囊:可采用手工、飞秒激光等方式。
大小合适且居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有助于水分离操作,且有利于IoL植入晶状体囊袋内,保证位置固定和居中。
4 .水分离和水分层:能够减轻超声乳化过程中核块和软壳移动对晶状体悬韧带造成的牵拉,且易于吸除晶状体皮质。
5 .碎裂和乳化晶状体核:可采用分而治之、劈核或预劈核、飞秒激光辅助等技术进行碎核,以助超声乳化清除晶状体核。
6 .灌注或抽吸:彻底清除残留晶状体软壳和皮质酌情进行晶状体前、后囊膜抛光。
白内障手术护理常规一、概念白内障指晶状体混浊。
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
一般药物治疗均无显著效果,常采用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治疗方法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等。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同内眼手术前常规护理。
(2)遵医嘱术前1小时滴散瞳剂,每10分钟滴一次,使瞳孔充分散大,便于手术。
(3)遵医嘱术前30分注射镇静剂、止血剂。
(4)安全护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思维不够敏捷,感觉迟钝,视力下降为本病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护措施。
2.术后护理(1)同内眼手术术后常规护理。
(2)平卧位,头部勿过度活动,勿揉眼睛或剧烈运动。
对前房积血应采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减少活动,促进血液吸收。
(3)指导患者尽量避免低头弯腰动作,以免晶体脱位。
(4)术后滴抗生素眼液及激素滴眼液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感染及压迫眼球而致眼内出血。
(5)注意观察术眼疼痛的情况。
如出现持续的疼痛、分泌物增多、发热,应考虑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做好卫生宣教、心理护理,使患者放松,避免精神紧张。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感知紊乱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受伤与视力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术中并发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术后眼内炎等。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白内障防治和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
5.焦虑与担心术后视力恢复有关。
四、健康指导1.术后1个月内术眼保护:⑴多卧床休息,头部不可过多活动,不要用力闭眼;避免低头、弯腰,防止碰撞术眼;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⑵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睛,保持眼部周围皮肤清洁,洗脸时勿用力擦洗。
白内障摘镜术管理制度1. 前言为加强医院内白内障摘镜术的管理工作,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白内障摘镜术的专科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
3. 术前管理3.1 患者筛查和评估3.1.1 全部患者在手术前必需经过认真的患者筛查和评估。
3.1.2 患者筛查和评估工作应包含患者病史、眼部检查、术前视力评估和术前检验等。
3.1.3 患者筛查和评估结果应经过医生专业评定,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3.2 术前讲解和知情同意3.2.1 术前讲解应由专科医师进行,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白内障摘镜术的概念、目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3.2.2 医师应书面记录患者术前讲解的内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3 术前准备3.3.1 术前准备工作应包含患者眼部准备、手术器械准备和手术间准备等。
3.3.2 患者眼部准备应依据术前评估结果进行,确保患者眼部清洁。
3.3.3 手术器械准备应依照严格的消毒和灭菌要求进行,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3.3.4 手术间准备应依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手术间的清洁、整齐和无菌。
4. 术中管理4.1 手术操作规范4.1.1 手术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专科医师进行。
4.1.2 医师应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4.2 手术安全措施4.2.1 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应佩戴干净、无菌的手术帽、口罩、手套和无菌服等。
4.2.2 手术器械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并依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
4.2.3 手术间应保持干净、乾净和安静的环境,杜绝灰尘和噪音干扰手术操作。
4.3 术中监测和记录4.3.1 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应对手术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记录。
4.3.2 监测和记录内容应包含手术时间、操作步骤、使用药物和器械等认真信息。
4.3.3 监测和记录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5. 术后管理5.1 术后察看和护理5.1.1 术后患者应进行定期的术后察看和护理。
白内障摘除和眼内晶状体置入麻醉技术(一)外科要点1概述白内障世界上主要的可治性失明疾病,定为不透明的晶状体。
白内障有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两大类。
最常见的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系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所致,双眼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由于眼外伤导致晶状体混浊称为外伤性白内障;另外糖尿病、眼内的炎症、出血等疾病可导致并发性白内障。
天然的晶体具有一个囊袋,即晶状体囊,按照手术摘除时晶体核与囊袋的关系,分为囊内摘除和囊外摘除,大多数白内障手术通过囊外技术完成。
在摘除混浊的晶体后,往往还要放入一个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的位置可以放置在前房或者后房,在后房又可以在囊内或者囊外。
放置人工晶体除了可以恢复视力,还可以恢复眼内的解剖关系,防止前部玻璃体的脱出,如果前部玻璃体从玻璃体腔内脱出到前房和角膜或者虹膜组织相粘连,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牵拉。
(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开关式截囊,娩出晶体。
(2)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及,我国自1992年开始引进并推广。
进行手术时,在术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置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
超声乳化技术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理想。
2.其他术式或入路白内障囊内摘出术(ICCE):这类手术通常由于韧带老化,晶状体中心破裂往往需要大切口切开角巩膜缘,进入后用冷冻头冻住晶体,向外牵拉造成悬韧带的断裂,娩出晶体。
3.通常的术前诊断白内障。
4.手术规程见表(二)患病人群特征1年龄范围3个月至75岁。
2.男:女1:I o3.发病率美国每年超过100万。
4.病因学先天性、代谢性、创伤性、老年性、药物诱发(类固醇)。
5.相关状态老年性全身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HTN。
白内障嚢内摘出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 对于半脱位或脱位的白内障,为首选术式。
2. 成熟及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在无显微镜手术条件时采用。
【禁忌证】
1. 计划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
2. 先天性或青年性白内障。
3. 合并青光眼者。
【术前准备】
1. 检査视功能
(1) 未成熟期白内障:远近未矫正视力、矫正视力,有条件时检査潜在视力。
(2) 成熟期白内障:检査光感、光定位和色觉。
2. 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3. 检査角膜。
4. 应用裂隙灯检査眼前节,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5. 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
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査眼底,进行眼超声检査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
如果怀疑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病变,
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
如果怀疑视路病患,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査。
6. 了解全身情况,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7.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恰当地解释预后,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8. 应冲洗泪道、结膜囊。
9. 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每日3-4次。
如时间不够,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1次。
10.术前尽量散大瞳孔,降低眼压。
【麻醉】
1. 表面麻醉。
2. 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 眼轮晅肌阻滞麻醉。
4. 必要时全身麻醉,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常规消毒、铺巾。
2. 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眼球。
3. 做一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瓣的大小以能覆盖整个角膜缘创口为原则。
4. 做一1/2或3/4深度的角膜缘切口,做角巩膜预置缝线2根。
切穿角膜缘切口进人前房,用弯形剪分别向两侧扩大角膜缘切口至160°-170°。
5. 做虹膜周边切除。
6. 摘出白内障。
(1) 冷冻摘出术
①用镊子掀开角膜瓣,暴露瞳孔和晶状体前囊。
吸去晶状体表面水份,用虹膜恢复器向上方拨开虹膜,充分暴露晶状体前囊膜面。
②擦掉事先准备好的冷冻头上的结霜,将冷冻头置于晶状体前囊上1/3与下2/3交界处,冷冻头即与晶状体囊膜粘连。
稍待数秒钟使冷冻头所形成的冰球增大一些,遂将晶状体轻轻提起并向12点钟方向拉出。
拉出时可稍带有旋转动作,以使一侧韧带先断裂。
(2) 囊镊法摘出术:此法现已少用,但在不具备冷冻摘出器时仍需使用。
①翻跟头法:将晶状体囊慑伸入前房,夹住6点钟方位赤道部至瞳孔缘之间的晶状体前囊膜,轻轻稍加提起并做左右摆动以断离下方及两侧悬韧带,稍提起囊镊,扩大悬韧带断离的范围,并使晶状体下缘置于瞳孔区清晰可见。
将晶状体进一步缓缓提起,另一手同时用斜视钩轻压下方角膜缘或角膜,
以助晶状体反转,并逐渐向上方角膜缘切口娩出。
助手配合随即将角膜瓣遮盖切口。
②滑出法:掀开角膜瓣,将上方瞳孔缘虹膜用虹膜复位器推开,充分暴露12点钟处前囊膜。
以晶状体囊镊夹住上方近赤道部晶状体前囊膜,稍向上提起,在缓缓拉出晶状体的过程中反复左右摆动旋转以断离悬韧带。
7. 晶状体娩出后仔细恢复虹膜和前房,向前房注入经火焰消毒的空气。
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巩缘切口,也可用连续缝线缝合。
缝合结膜瓣或用电凝器烧灼闭合。
8. 球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涂抗菌药物眼膏后加眼罩单眼包扎。
【术后处理】
1. 术后第2天换药,并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
2. 术后滴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3-4次,持续2-3周。
【注意事项】
1. 对有活动性或原有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裂孔、曾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或一眼经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时曾发生脉络膜出血等患者;有中、高度近视容易引起术中、术后并发症者;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囊外手术为安全。
2. 如为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角膜缘切口应做在晶状体悬韧带完整的部位,以防止玻璃体脱出。
3. 冷冻摘出时,冷冻头的位置要合适。
应位于晶状体赤道到前极的中点,或晶状体前表面上1/3与下2/3交界处。
太靠上方或前极易导致娩出困难;冷冻头放置晶状体表面时,应保持干燥,否则冷冻的黏着力不强。
4. 玻璃体脱出是囊内摘出术常见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严重后果。
主要原因有:眼球软化不够;外部对眼球的压力将玻璃体挤出;玻璃体晶状体韧带太强,晶状体娩出时将玻璃体带出等。
因此35岁以下的患者不宜行囊内摘出术;由于玻璃体脱出常发生在双眼,若患者一眼做白内障摘出时有玻璃体脱出,另眼手术时应选择囊外摘出术;术前充分降低眼压,必要时术前lh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500ml,以收缩玻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