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90
第一章汽车检测是指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
汽车诊断是指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汽车故障部位、原因所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汽车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简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或汽车诊断技术。
它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在汽车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其故障的一门学科。
1、这由我国现行的汽车维修制度决定,它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车辆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2、汽车故障类型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可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按故障的存在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按故障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致命故障3、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里程或行驶时间的关系。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渐发性和突发性。
4、汽车诊断参数是指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
5、汽车诊断参数按形成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6、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一般都应包括:诊断参数初始标准、诊断参数许用标准和诊断参数极限标准。
这些诊断参数标准既可以是一个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
7、制定诊断参数标准的5种方法:统计法、试验法、计算法、类比法、相对发。
8、最佳诊断周期是指能保证车辆完好率最高而消耗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它是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的。
9、汽车二级维护周期就是我国目前最佳的诊断周期。
通常,中型货车的二级维护周期约为10000~15000km;轿车二级维护周期约为30000km。
10、汽车检测分类,1、综合性能检测2、安全环保性能检测3、汽车故障检测4、汽车维修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必须采用综合性能检测,汽车年检常用安全环保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目的: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情况下,查出汽车故障的确切部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故障的排除效率,使汽车尽快恢复正常。
第二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一、汽车故障及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故障及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检测诊断的对象。
了解汽车故障类型和汽车技术状况,掌握汽车故障产生原因和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对汽车诊断参数及其标准的确定和检测方法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一)汽车故障1.汽车故障类型汽车故障:汽车零部件或总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1)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
P6:汽车电器故障不解体检测相对容易,而汽车内部的机械故障的不解体检测相对较难。
(2)按故障形成的速度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发生前无任何征兆,无法通过诊断预测,具有偶然性;渐发性故障是由于零件磨损、疲劳、变形、腐蚀、老化等原因使技术状况劣化而引起,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可通过早期诊断预测。
(3)按故障存在的时间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只是在引发故障的原因短期存在的条件下才显现。
例:气阻现象;永久性故障只有在更换某些零件后才能使其得以排除.例:发动机拉缸、轴瓦烧损事故等。
(4)按是故障显现的情况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
功能故障是导致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的故障(通过直接感受和测定参数确定,如发动机不能起动、输出功率下降等);潜在性故障是正在发生但尚未对功能产生影响的故障(零件的裂纹等)。
(5)按故障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具体见P6~7。
※故障的分类方法很多,相互间有交叉,一种类型的故障可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故障。
2.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1)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部件间或工作部件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零部件的受力、变形、发热、磨损、腐蚀等。
道路、气候、环境、使用强度(车速、载荷、维护、驾驶等)变化等使汽车零件承受冲击载荷、交变应力。
(2)设计制造缺陷零件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良而存在的先天不足。
(如应力集中现象、操作不当产生的残余应力、表面制造缺陷造成的磨损等。
)(3)使用维修不当超载运输、润滑不良、滤清效果不好、违反操作规程、汽车维护修理不当。
题型分布:填空1’* 15 选择1’*15 判断1’*15名词解释3’* 5 问答题5’*4 论述题10’*21.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旳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旳参数值旳总和。
P1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旳统称。
P5汽车检测: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旳检查和测量。
汽车诊断: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旳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1.汽车检测分类P71)安全性能检测2)综合性能检测3)汽车故障检测4)汽车维修检测2.汽车检测系统旳基本构成及各部分作用(问答题)P10汽车检测系统一般是由电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与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等构成。
1)传感器:一种可以把被测量旳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旳、便于测量旳电信号装置。
2)变换及测量装置:将传感器送来旳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旳电压或电流信号旳装置。
3)记录与显示装置:将变换及测量装置送来旳电信号进行记录和显示,使检测人员理解测量值旳大小和变化过程旳装置。
4)数据处理装置:用来对检测成果(数据或曲线)进行分析、运算、处理旳装置。
3.检测系统旳基本规定P111)具有合适旳敏捷度和足够旳辨别力2)具有足够旳检测精度4.诊断参数P13概念:供诊断用旳、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旳标志称为诊断参数分类:(选\判)(1)工作过程参数,汽车工作过程中输出旳某些可供测量旳物理量、化学量,或体现汽车或总成功能旳参数。
例:发动机功率、油耗、最高车速、制动距离。
(2)伴随过程参数,一般不直接体现汽车或总成旳功能,但却能通过其在汽车工作过程中旳变化,间接反应诊断对象旳技术状况。
例:噪声、振动、发热、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可以反应诊断对象旳详细构造要素与否满足规定。
例:配合间隙、自由行程、角度、圆度。
5.诊断参数选用原则—稳定性:同样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旳测量值,应有良好旳一致性。
一、选择题1.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是(B)A汽车检测B汽车诊断 C汽车维护2.配合间隙和自由行程等是属于诊断参数中的(C)类。
A工作过程参数 B伴随过程参数C几何尺寸参数3.国产汽车的二级维护周期在(B)范围。
A1200-2000km B10000-15000km C5000-8000km4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节气门和阻风门置于(C)位置。
A全闭 B半开C全开5.以下能用来表征发动机气缸密封性的诊断参数是(B)A气门间隙B气缸压力 C点火提前角6.电控发动机上传感器的信号电压一般为(B)之间。
A0V B0-5V C0-12V7.测试氧传感器必须使用(C)A电流表 B模拟电压表C数字电压表8.以下(A)是电喷发动机怠速转速过高的原因之一。
A怠速控制阀有故障 B车速传感器有故障 C喷油器线圈有故障9.用示波器检测汽油机点火系波形时,高压波显示个别汽缸点火电压过低,可能为该缸的(B)或绝缘体损坏。
A火花塞间隙过大B火花塞间隙过小 C火花塞间隙为零10.汽车前左、右减振器弹簧刚度不一致会造成(B)故障。
A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过大B自动跑偏 C转向沉重11.当诊断参数测量值处于(A)范围内时,表明诊断对象技术状况良好,无需维修便可继续运行。
A初始值 B许用值 C极限值12.发动机功率和汽车的驱动力等属于汽车诊断参数中的(A)类。
A工作过程参数B伴随过程参数 C几何尺寸参数13.进气管负压随海拔升高而(B)A增高B降低 C不变14.用示波器检测汽油机高压波形时,发现某一个气缸的点火高压过高,说明故障可能在(C)A点火器 B点火线圈C火花塞15.7线翼片式空气流量计内装有(C)A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B冷起动喷油器C油泵开关16.装有氧传感器的电控发动机应使用(A)A无铅汽油 B含铅汽油C柴油17.可以直接读取多种车型故障码的检测仪起是(B)A专用型解码器B通用型解码器 C车用数字式万用表18.以下(C)不是电喷发动机冷车起动困难的根本原因。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考查课。
它包括汽车故障的成因、汽车故障分析方法、诊断与测试、汽车自诊断系统等,是发展汽车诊断系统的基础,为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汽车检测的检测参数及评判标准。
了解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人工凭经验及仪器的诊断工艺等知识。
了解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初步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熟悉汽车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2.初步掌握汽车故障的分析法,能分析和简化一般故障;3.熟悉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码分析常见故障;4.熟悉发动机的典型故障,掌握常用的技术经验诊断方法;5.掌握汽车启动点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戚杨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王凤岐主编.汽车诊断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张建俊主编.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高国恒主编.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薛宏建主编.汽车故障与检测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卢梦法主编.轿车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肖云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五、课程内容1.概论主要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汽车诊断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