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8.84 KB
- 文档页数:1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授课人: 2021年3月5日目录1、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 (3)2、汽车技术诊断参数 (6)3、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 (10)4、气缸密封性检测 (15)5、润滑系 (20)6、冷却系 (25)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一) (29)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二) (34)9、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40)10、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7)11、手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3)12、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57)13、传动系中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61)14、驱动桥故障诊断与排除 (67)15、底盘行驶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75)16、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82)17、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90)18、ABS (防抱死) 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00)19、汽车电源系统故障诊断 (106)20、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113)21、汽车起动系统故障诊断 (116)22、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0)23、汽车灯光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6)24、电动刮水及洗涤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134)25、空气囊安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38)26、自适应巡航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42)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汽车技术诊断参数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气缸密封性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有气缸压力表(图2 -9)检测,测起动机电流法,测起动机电压法。
由于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图2 - 10)具有价格低廉、仪表轻巧、实用性强和检测方便等优点,因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气缸压力表检测步骤如下。
(1)发动机正常运转,使水温达75℃以上。
(2)停机后,断开燃油输送单元和喷油器的保险丝。
(3)拆下空气滤清器,用压缩空气吹净火花塞或喷油器周围的灰尘和脏物,然后卸下全部火花塞,并按气缸次序放置。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一、起动系线路检测1.检查电池是否充足。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电压在规定范围内。
2.检查起动机。
使用万用表检查起动机绕组的电阻,确保绕组没有短路或开路。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
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触点的开闭状态,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
4.检查起动开关。
检查起动开关接触点是否正常,确保起动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起动机。
二、故障诊断1.电池电压过低。
若电池电压低于规定范围,可能是电池老化或者充电系统故障导致的。
2.起动机无响应。
若起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起动机本身故障或者起动信号传递故障。
3.起动机转速过慢。
若起动机转速明显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起动机磨损或者绕组故障导致的。
4.启动困难。
若车辆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故障或者供油系统故障。
三、故障处理1.更换电池。
若电池性能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2.维修或更换起动机。
若起动机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修起动继电器。
若继电器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检修起动开关。
若起动开关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起动系线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提高他们对车辆维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如果起动困难或无法启动,需要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点火线圈故障、点火塞磨损或供油系统压力不足。
6. 检查电路连接。
有时起动问题可能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或者接地问题导致的,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线路的连接情况,保证线路通畅。
7. 检查起动信号。
有些车辆可能会因为起动信号传递不了而无法启动,需要检查起动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特别是在起动开关、继电器和起动机之间的信号传递链路。
故障处理:1. 如果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先尝试通过充电来恢复电池容量,若容量无法恢复则需要更换新电池。
2. 如果起动机无响应,需要检查起动机的电源接线及地线,确保连接良好,同时检查起动机绕组和触点状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车辆结构、驾驶行为、道路条件、环境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综合检测。
汽车检测技术的设备:检测仪器、检测线、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了解实际检测过程。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理解。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及其使用。
3.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加速时间、爬坡能力。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底盘测功机、测速仪、负载仪。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术语解释(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一级,完好车:行车行驶到第一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和第二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以前,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平稳,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废气排放、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在运行中无任何保留条件。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2004 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三级,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代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
四级,停驶车: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分:局部故障—汽车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即降低了使用性能的故障。
完全故障—汽车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行驶的故障(4)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与判断。
第二章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2 )诊断参数:间接测量。
如点火、制动、侧滑、缸压、串气量等根据参数的性质分:(2)伴随过程参数定义—是伴随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的一些可测量。
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
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
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得。
(理解)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定义—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试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2)单值性定义—是指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从开始值变化到终了值的范围内,诊断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限值。
(3)稳定性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记)(4)信息性定义—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1.3汽车诊断的方法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诊断参数●诊断标准●诊断周期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1 基本术语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 2 技术状况参数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
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
包括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数值。
汽车不良技术状况。
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
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
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汽车动力性变差。
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超过限值。
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或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
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
1.3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
分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1. 安全环保检测的目的: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符合标准的废气排放,使汽车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 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又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1.4 汽车诊断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不解体或局部,借助简单工具,眼看、耳听、手摸和鼻闻手段,检查试验分析判断技术状况。
优点:不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可随时随地进行和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缺点: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需要诊断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掌握大量资料。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不解体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测整车、总成和机构的参数。
优点: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
缺点:投资大和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第3、4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2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2.1汽车诊断参数2.2汽车诊断参数标准2.3诊断周期4.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2) 理解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及分类(3) 制定最佳汽车诊断考虑因素和方法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分类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2.1 汽车诊断参数一.基本术语:1.诊断参数——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的指标(量)称为诊断参数(值);诊断参数值通常为间接指标量,但与结构参数值(通常为直接指标量)紧密相关,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1)工作过程参数——汽车、总成或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表征诊断对象工作过程中总的技术状况,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直接相关,适合于汽车、总成或机构的总体诊断和评价。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过程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揭示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但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无直接关联,可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可提供总成或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
二、汽车常用诊断参数汽车整车:最高车速,(km/h)加速时间, ( s )最大爬坡度,(°)或 ( %)驱动车轮输出功率,(kW)驱动车轮驱动力,(kN)汽车燃料消耗量,(L/km)或(L/100km)或(km/L)汽车侧倾稳定角,(°)汽车排放CO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HC容积百万分数,(106)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CO2容积百分数, ( % )汽车排放O2容积百分数, ( %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 Rb )发动机总成额定转速, (r/min)怠速转速,(r/min)发动机功率, ( kW )发动机燃料消耗量, (L/h)单缸断火(油)转速, (r/min)单缸断火(油)转速平均下降值, (r/min)排气温度, ( ℃ )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压力, ( MPa )气缸漏气量, ( kPa )气缸漏气率, ( % )曲轴箱窜气量,(L/min)进气管真空度, ( kPa )配气机构气门间隙, ( mm )配气相位,(° )冷却系冷却液温度, ( ℃ )冷却液液面高度,( h )风扇传动带张力, ( kN )风扇离合器接合、断开时的温度,(℃ )润滑系机油压力, ( kPa)机油液面高度(h)机油温度, ( ℃)机油消耗量 ( kg/1000km)或( L/1000km)理化性能指标变化量(黏度、抗极压能力、黏温系数等)清净性系数( K )的变化量介电常数(λ)的变化量金属微粒的容积百分数,( %)汽油机供油系空燃比,(α)或 ( A/F)汽油泵出日关闭压力, ( kPa)供油系供油压力, ( kPa)喷油器喷油压力,( kPa)喷油器喷油量, ( mL/ms)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 ( %)点火系断电器触点间隙,(mm)断电器触点闭合角,(°)点火波形重叠角,(°)点火提前角,(°)火花塞间隙,(mm)各缸点火电压值,(kV)各缸点火电压短路值,(kV)点火系最高电压值,(kV)火花塞加速特性值,(kV)柴油机供给系输油泵输油压力, (kPa)喷油泵高压油管最高压力,(kPa)油泵高压油管残余压力, (kPa)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kPa)喷油器针阀关闭压力, (kPa)喷油器针阀升程,(mm)各缸喷油器喷油量,(mL)各缸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传动系传动系游动角度,(°)传动系功率损失,(kw)机械传动效率,(η)总成工作温度,(℃)制动系制动距离,(m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制动力,(N)制动拖滞力,(N)制动时间,(s)制动完全施放时间,(s)驻车制动力,(N)行驶系车轮静不平衡量,(g)车轮动不平衡量,(g)车轮端面圆跳动量,(mm)车轮径向圆跳动量,(mm)轮胎胎面花纹深度,(mm)转向桥与转向系车轮侧滑量,(m/km)车轮前束值,(mm)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转向轮最大转向角,(°)最小转弯直径,(m)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转向盘最大转向力,(N)其他前照灯发光强度,(cd)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mm)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喇叭声级,(dB)客车车内噪声级,(dB)驾驶员耳旁噪声级,(dB)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汽车检测已经成为汽车维护和检修中不可忽缺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检测参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因此,掌握汽车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汽车检测的方法,已成为每个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诊断参数选用原则1. 灵敏性灵敏性亦称为灵敏度,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在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使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