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8.99 KB
- 文档页数:11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在汽车不解体的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故障部位、原因的一门学科。
2.诊断参数的分类:①工作过程参数②伴随过程参数③几何尺寸参数3.诊断参数应满足以下原则:①灵敏性②单值性③稳定性④信息性⑤经济性⑥方便性4.汽车检测站按服务功能可分为:①安全检测站②环保检测站③维修检测站④综合检测站5.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功能:①测试汽车驱动轮的输出功率②测试汽车的加速能力③测试汽车的滑行能力④测试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⑤检测及校正车速——里程表⑥间接测试汽车发动机的功率6.底盘测功机使用时被测车辆的准备:①调整发动机供油系和点火系至最佳工作状态②检查发动机的机油压力③检查传动系、车轮的连接情况并紧固④清洁轮胎、检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⑤运行走热全车,使之达到正常热状态7.功率测试方法:①设定试验车速或力矩②起动发动机,由低速挡逐渐换入最高档,逐渐踩下加速踏板,使节气门全开③调节底盘测功机加载装置的负荷,使试验车速稳定在设定车速④发动机转速稳定后,读取和记录仪表指示的功率值⑤每个试验车速下重复测试三次,取功率的平均值8.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①等速百公里油耗②循环百公里油耗9.按测试方法,油耗仪可分为:①容积式油耗仪②质量式油耗仪③流量式油耗仪④流速式油耗仪10.油路中空气泡的排除:排除空气泡时,可采用手动泵泵油,同时卸开油管接头,连续泵油直至泵出的油不含气泡为止。
11.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可分为:①道路试验②室内台架试验12.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台架试验是由底盘测功机和油耗仪配合使用完成的。
13.汽车转向轮定位的车轮外倾与车轮前束两个参数配合不恰当时,汽车转向轮出现横向滑动量,不仅不能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而且行驶阻力增大,并加剧转向轮轮胎面的不正常磨损,因此应对汽车转向轮的侧滑量进行检测。
14.评价汽车制动的性能:①制动距离②制动稳定性15.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的使用特点:测试条件稳定,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能定量检测汽车各个车轮的制动力和其他参数,且试验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过程迅速、经济、安全,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第二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一、汽车故障及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故障及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检测诊断的对象。
了解汽车故障类型和汽车技术状况,掌握汽车故障产生原因和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对汽车诊断参数及其标准的确定和检测方法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一)汽车故障1.汽车故障类型汽车故障:汽车零部件或总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1)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
P6:汽车电器故障不解体检测相对容易,而汽车内部的机械故障的不解体检测相对较难。
(2)按故障形成的速度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发生前无任何征兆,无法通过诊断预测,具有偶然性;渐发性故障是由于零件磨损、疲劳、变形、腐蚀、老化等原因使技术状况劣化而引起,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可通过早期诊断预测。
(3)按故障存在的时间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只是在引发故障的原因短期存在的条件下才显现。
例:气阻现象;永久性故障只有在更换某些零件后才能使其得以排除.例:发动机拉缸、轴瓦烧损事故等。
(4)按是故障显现的情况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
功能故障是导致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的故障(通过直接感受和测定参数确定,如发动机不能起动、输出功率下降等);潜在性故障是正在发生但尚未对功能产生影响的故障(零件的裂纹等)。
(5)按故障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具体见P6~7。
※故障的分类方法很多,相互间有交叉,一种类型的故障可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故障。
2.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1)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部件间或工作部件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零部件的受力、变形、发热、磨损、腐蚀等。
道路、气候、环境、使用强度(车速、载荷、维护、驾驶等)变化等使汽车零件承受冲击载荷、交变应力。
(2)设计制造缺陷零件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良而存在的先天不足。
(如应力集中现象、操作不当产生的残余应力、表面制造缺陷造成的磨损等。
)(3)使用维修不当超载运输、润滑不良、滤清效果不好、违反操作规程、汽车维护修理不当。
题型分布:填空1’* 15 选择1’*15 判断1’*15名词解释3’* 5 问答题5’*4 论述题10’*21.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旳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旳参数值旳总和。
P1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旳统称。
P5汽车检测: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旳检查和测量。
汽车诊断: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旳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1.汽车检测分类P71)安全性能检测2)综合性能检测3)汽车故障检测4)汽车维修检测2.汽车检测系统旳基本构成及各部分作用(问答题)P10汽车检测系统一般是由电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与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等构成。
1)传感器:一种可以把被测量旳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旳、便于测量旳电信号装置。
2)变换及测量装置:将传感器送来旳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旳电压或电流信号旳装置。
3)记录与显示装置:将变换及测量装置送来旳电信号进行记录和显示,使检测人员理解测量值旳大小和变化过程旳装置。
4)数据处理装置:用来对检测成果(数据或曲线)进行分析、运算、处理旳装置。
3.检测系统旳基本规定P111)具有合适旳敏捷度和足够旳辨别力2)具有足够旳检测精度4.诊断参数P13概念:供诊断用旳、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旳标志称为诊断参数分类:(选\判)(1)工作过程参数,汽车工作过程中输出旳某些可供测量旳物理量、化学量,或体现汽车或总成功能旳参数。
例:发动机功率、油耗、最高车速、制动距离。
(2)伴随过程参数,一般不直接体现汽车或总成旳功能,但却能通过其在汽车工作过程中旳变化,间接反应诊断对象旳技术状况。
例:噪声、振动、发热、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可以反应诊断对象旳详细构造要素与否满足规定。
例:配合间隙、自由行程、角度、圆度。
5.诊断参数选用原则—稳定性:同样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旳测量值,应有良好旳一致性。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相关问题。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分组操作汽车检测设备。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的了解。
进行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
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一、填空题:1.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有: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自诊断法。
2.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与其它标准一样,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3.车轮平衡机按测量方式可分为离车式和就车式车轮平衡机两类。
4.机动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5 m/km 之间。
5.在转向轮定位中,汽车前轮的侧滑量主要受车轮外倾及前束的影响。
6.汽车排气的污染物,主要是CO 、HC 、NOx 及炭烟。
7.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方法有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自诊断法。
8.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
9.发动机功率测试的方法有稳态测功和动态测功。
10.点火系故障部位可分为低压线路和高压线路。
11.点火示波器可以显示多缸平列波、多缸并列波、多缸重叠波、单缸标准波四种波形,通过显示的波形进行分析可判断点火系统故障。
12.发动机异响的类型有机械噪声、燃烧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13.机动车的离合器应满足接合平稳、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得有异响和抖动、不正常打滑等现象。
14.一般来说,转向系统的检测包括转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测、车轮定位的检测、_侧滑量_和转向力的检测。
15.侧滑台是汽车在滑动板上驶过时,用测量滑动板左右移动量的方法来测量车轮滑移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判断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设备;侧滑台分单板式侧滑台和_双板式_侧滑台。
16.汽车综合检测站按职能可分为 A 级站、 B 级站和 C 级站三种类型。
17.我国国家标准在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了使用的噪声测量仪器为声级计。
18.车轮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有:_车轮碰撞造成的变形引起质量中心位移_、_高速行驶时制动抱死而引进的纵向和横向滑移_、轮毂与轮辋加工质量不佳和安装位置不正确等。
19.发动机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是发动机有效功率(轴功率),该指标的检测方法(简称测功)有台架稳态测功和无负荷测功两种基本形式。
一、名词解释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条件下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2、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3、循环百公里油耗:按规定的循环行驶实验工况来模拟汽车的实际运行工况,折算成100km的燃油消耗量;4、最佳诊断周期:是根据技术和经济结合的原则进行定义的,它是指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二、填空题1、故障诊断获取的常用方法有直接观测法、磨损残余物检测法、温度测量法、压力测量法、汽车性能检测法;2、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有人工经验诊断法、仪器分析诊断法、自诊断法;3、汽车诊断参数选择原则灵敏性、单值性、稳定性、信息性、经济性、方便性;4、汽车综合检测站主要由检测车间、业务大厅、停车场、试车道路、辅助设施等组成;5、发动机功率检测方法可分为有负荷测功和无负荷测功两种类型;6、点火正时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频闪法和缸压法;7、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指标主要由:汽车制动力、制动距离、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8、车轮定位检测有:车轮前束检测、车轮外倾角检测、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检测;9、车轮前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拉线式测量法和光电测量法;10、台架检测在用汽车悬架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有:车轮接地力和车轮接地性指数;11、自动变速器的机械试验的主要内容有失速试验、时滞试验、液压试验、和道路试验;12、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等速百公里油耗和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13、车轮侧滑主要是由车轮外倾与车轮前束匹配不当引起的;三、选择题1、进气管真空度过低时气缸压力的影响是 AA、影响很大B、影响较大C、没有影响D、影响较小2、空气滤清器过脏时对气缸压力的影响 AA、影响大B、影响小C、没有影响D、很大3、机油质量和压力的影响是 AA、影响大B、影响小C、没有影响D、影响较小4、活塞环弹性降低或装配对口时对气缸压力的影响是 AA、影响大B、影响小C、没有影响D、很大5、水温过低时气缸压力是 BA、很高B、很低C、正常D、较低6、再用车辆发动机功率低于原标定功率 A 时不能继续使用A、75%B、65%C、80%D、85%7、若气缸表面被拉伤拉缸时气缸压力应该是 BA、高B、低C、正常D、较低8、当对汽油机某一气缸断高压电后发动机转速应 BA、升高B、降低C、正常D、停车9、采用有负荷方式检测发动机功率时水温应加防冻液处于 BA、80℃B、90 ~ 100℃C、85℃D、75℃10、多缸机若有一个气缸火花塞不能产生符合规定的火花时,发动机功率 BA、升高B、降低C、正常D、停车11、火花塞不能产生符合规定的火花时,混合气 BA、能点燃B、不易点燃C、混合气自燃D、较易点燃12、对发动机某一缸的高压电断火检查该缸的工作状况,发动机转速未变化,说明该缸工作AA、不正常B、正常C、良好D、很好13、对电控汽油发动机断火检查具体气缸工作状况时,时间过长发动机的正常寿命有无影响AA、有B、无C、影响不大D、影响很大14、12V蓄电池的电压低于9.6V时对初级线圈应得到的电量影响 AA、很大B、一般C、没有D、较小15、汽机油润滑油的压力高于规定值时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有无影响 AA、有B、没有C、较小D、较大16、检查柴油机具体气缸工作状况,若对某气缸断油后发动机转速应 CA、升高B、不变C、降低D、停车17、检查汽油机哪一个气缸不工作采用 AA、断电B、断油C、断进气道D、断排气道18、点火系低压电路接点由于生锈对高压电的产生影响 AA、很大B、较大 C 、没有影响 D、较小四、判断题1、汽车技术状况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会越来越好; ×2、点火提前角过小会引起发动机爆震燃烧; ×3、人工经验诊断法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4、汽车滑行距离越长,说明传动系的传动效率越低; ×5、工作过程参数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是无法测量的; √6、汽车滑行距离越长,说明传动系的传动效率越低; ×7、诊断参数越精确越好; ×8、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会造成“打手”现象; √9、当诊断参数测量值处于极限值范围时,表明诊断对象技术状况变差,但还可以继续使用; ×10、汽车后轮没有定位参数,所以也不要检测; ×11、稳态测功比动态测功应用起来更方便; ×12、环保检测站对检测结果往往只显示“合格”“不合格”; √13、汽油发动机多用螺纹管接头式气缸压力表测量气缸压力; √14、检测设备在使用前通常要进行预热; √15、曲轴箱漏气量主要是诊断气缸活塞摩擦副的工作状况; √16、使用制动试验台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称“路试法”; ×17、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应该加大点火提前角; √18、进气温度传感器内部是一个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19、电控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一般在650~750 r/min; √20、汽车滑行距离越长,说明传动系的传动效率越低; ×21、点火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瞬间高压电; √五、简答题1、汽车故障类型1 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可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2 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3 按故障存在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4 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5 按故障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2、什么叫汽车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是指提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 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3、汽车诊断参数选择原则灵敏性、单值性、稳定性、信息性、经济性、方便性;4、什么是最佳诊断周期最佳诊断周期:是指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费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5、起动机不转1故障现象:接通点火开关至起动位置时,起动机不转,无任何动作迹象;2故障原因:①电源供电故障;可能是:电源供电故障:蓄电池损坏或电量不足,起动电路导线断路,导线连接松动,接线柱接触不良;②起动机故障; 可能是: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有短路或断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绝缘电刷接地,电枢轴弯曲与磁极卡滞,起动轴承过紧或损坏卡死;③电磁开关故障;可能是:电磁开关线圈断路、短路、接地,电磁开关触点烧蚀,接触不良;④起动继电器故障;可能是:起动继电器线圈断路、短路、搭铁,起动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⑤点火开关故障;可能是:点火开关接线脱落、松动、接触不良;6、起动机转动无力1故障现象接通点火开关至起动位置时,起动机转动缓慢无力,起动转速过低,起动发动机困难;2故障原因; ①电源供电故障;可能是:蓄电池充电不足,起动电路到现松动,接线柱接触不良;②起动机故障;可能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磁场绕组或电枢绕组有局部短路,起动机轴承过紧或松旷,电枢轴弯曲与磁极刮碰;③电磁开关故障;可能是:电磁开关触盘和触点因烧蚀而接触不良;④发动机方面故障;可能是:曲轴转动阻力过大;7、发动机不能发动1故障现象起动发动机时,起动转速正常,供油系统正常,而发动机无着火迹象,此时可确定是点火系统故障;2故障原因①低压线路短路、断路、接地,不能产生高压电;②高压线脱落或漏电,不能传递高压电;③点火线圈故障,如点火线圈初级或次级绕组断路、短路、接地,导致不产生次级电压或最高次级电压下降;④传统点火系统中的断电器触点与电容器故障;⑤电子点火系统中的点火信号发生器与点火器故障;⑥配电器中的分电器盖和分火头故障;⑦火花塞故障如火花塞积碳、积油,火花塞绝缘体起皱、破裂,电极烧蚀,火花塞间隙不当等,都会导致点火性能下降或根本不能点火;⑧点火错乱不正时,完全不能按点火顺序点火;8、发动机异响产生原因1发动机运动件润滑不良、自然磨损或调整不当使其配合间隙过大,并超出允许限度而引起响声,如活塞与缸壁的敲击声响、连杆轴承与轴颈的敲击声响、气门脚的敲击声响等;2发动机运动件因紧固不良而引起撞击异响,如飞轮固定螺栓松动、连杆盖螺栓松动、凸轮正时齿轮固定螺母松动等所致的异响;3发动机个别机件损伤而引起异响,如气门弹簧折断,凸轮轴正时齿轮破裂等所引起的异响;4发动机机件因维修不当或调整不当,使其配合间隙不准而引起异响;5发动机性能下降,导致爆燃、早燃或工作粗暴产生的异响,如严重的活塞敲缸声;9、离合器分离不彻底1故障现象发动机低速运转时,踩下离合器踏板换挡困难;挂低档时,离合器踏板尚未完全放松,汽车就起步或发动机熄火;2故障原因:根本原因:离合器踏到底时其压盘远离从动光盘的移动量过小,或离合器主从动件变形导致压盘与从动盘摩擦片有所接触不能分离;①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②离合器分离杠杆调整不当,使其内端的后端面不在同一平面,或其分离杠杆内端高度过低;③从动盘翘曲、铆钉松脱、摩擦衬片松动;④压盘受热变形,翘曲超限;⑤双片离合器中间压盘支撑弹簧弹力不均或个别弹簧折断、中间压盘调整不当;⑥从动盘毂花键槽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齿卡滞;⑦离合器操纵机构中传动部分紧固螺栓松动或紧固螺栓失效;⑧离合器其机构卡滞,其踏板踩不到底;⑨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中油液不足或管路中有空气;。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 (3)1.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历程 (3)1.2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4)第2章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 (4)2.1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 (4)2.1.1 发动机检测设备 (4)2.1.2 变速器检测设备 (5)2.1.3 制动系统检测设备 (5)2.1.4 悬挂系统检测设备 (5)2.1.5 轮胎气压检测设备 (5)2.2 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5)2.2.1 发动机综合功能测试仪 (5)2.2.2 尾气分析仪 (5)2.2.3 制动试验台 (5)2.3 设备与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5)2.3.1 日常维护 (6)2.3.2 定期保养 (6)2.3.3 故障处理 (6)第3章汽车检测标准与规范 (6)3.1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体系 (6)3.1.1 标准体系构成 (6)3.1.2 标准体系分类 (6)3.1.3 发展现状 (7)3.2 检测项目及其标准 (7)3.2.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7)3.2.2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 (7)3.2.3 机动车综合功能检测 (8)3.3 检测流程与操作规范 (8)3.3.1 检测流程 (8)3.3.2 操作规范 (8)第4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 (8)4.1 发动机功能检测 (8)4.1.1 概述 (9)4.1.2 检测项目 (9)4.1.3 检测方法 (9)4.2 发动机排放检测 (9)4.2.1 概述 (9)4.2.2 检测项目 (9)4.2.3 检测方法 (9)4.3 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9)4.3.1 人工诊断法 (9)4.3.2 故障码诊断法 (10)4.3.3 数据流分析诊断法 (10)4.3.4 原因排除诊断法 (10)4.3.5 检测仪器诊断法 (10)第5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 (10)5.1 手动变速器检测与诊断 (10)5.1.1 检测步骤 (10)5.1.2 诊断方法 (10)5.2 自动变速器检测与诊断 (10)5.2.1 检测步骤 (10)5.2.2 诊断方法 (11)5.3 变速器故障案例分析 (11)第6章底盘检测与诊断 (11)6.1 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 (11)6.1.1 制动系统概述 (11)6.1.2 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方法 (11)6.1.3 制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12)6.2 悬挂系统检测与诊断 (12)6.2.1 悬挂系统概述 (12)6.2.2 悬挂系统检测与诊断方法 (12)6.2.3 悬挂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12)6.3 轮胎与轮辋检测 (12)6.3.1 轮胎与轮辋概述 (12)6.3.2 轮胎与轮辋检测方法 (12)6.3.3 轮胎与轮辋常见故障诊断 (13)第7章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 (13)7.1 电源系统检测与诊断 (13)7.1.1 电池电压检测 (13)7.1.2 交流发电机检测 (13)7.1.3 电压调节器检测 (13)7.2 启动系统检测与诊断 (13)7.2.1 起动机检测 (13)7.2.2 启动电路检测 (13)7.2.3 蓄电池检测 (13)7.3 灯光与信号系统检测 (13)7.3.1 灯光系统检测 (13)7.3.2 信号系统检测 (14)7.3.3 控制模块检测 (14)第8章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 (14)8.1 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14)8.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 (14)8.2.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14)8.2.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方法 (14)8.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 (14)8.3.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14)8.3.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方法 (15)第9章汽车综合功能检测 (15)9.1 汽车综合功能检测项目 (15)9.1.1 发动机功能检测 (15)9.1.2 底盘功能检测 (15)9.1.3 车身及附件功能检测 (15)9.1.4 安全功能检测 (15)9.1.5 环保功能检测 (15)9.2 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5)9.2.1 发动机功能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5)9.2.2 底盘功能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5)9.2.3 车身及附件功能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6)9.2.4 安全功能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6)9.2.5 环保功能检测方法与操作技巧 (16)9.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6)9.3.1 数据采集与整理 (16)9.3.2 数据分析 (16)9.3.3 数据处理 (16)9.3.4 检测报告编写 (16)第10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16)10.1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16)10.1.1 电池管理系统检测技术 (16)10.1.2 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检测技术 (16)10.1.3 整车控制系统检测技术 (17)10.2 智能化与网络化检测技术 (17)10.2.1 智能检测技术 (17)10.2.2 网络化检测技术 (17)10.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展望 (17)10.3.1 高度集成化检测技术 (17)10.3.2 自适应检测技术 (17)10.3.3 预测性维护技术 (17)10.3.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17)10.3.5 跨界融合技术 (18)第1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历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该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检测到现代智能诊断的演变过程。
1.GPS 设备四大主要功能:定位、测速、测姿和授时。
2.GPS 定位原理: 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3.差分工作原理:使用一代GPS 基站和一台移动站,利用实时或事后处理技术,就可以使用户测量时消去公共的误差源。
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移动站接受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有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内容不一样,其分差定位精度也不同。
4.CAN 总线特点:可靠性高,保证通信的实时性,配置灵活,支持远程数据请求,数据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具有一致性,利用接收滤波对帧实现了多点传送,总线访问采用基于优先权的多组形势。
5. 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动力性: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 ;汽车的加速时间t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
燃油经济性: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耗油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
制动性: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6. 转向机器人在汽车道路试验中主要作用:(1).在道路试验中,驾驶员驾驶汽车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机器人代替;(2).机器人驾驶汽车试验时,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3).机器人驾驶汽车试验时,可以提高汽车的转向时机。
7. 汽车转向灵敏度、充分发出平均减速度、GPS 的CEP 、传感器灵敏度、传感器非线性度、传感器回程误差、轮胎与质心侧偏角定义。
汽车转向灵敏度:汽车对转向输入时响应的灵敏性、应答性,是衡量汽车操纵稳定性好坏的指标。
充分发出平均减速度:汽车制动性能试验过程中,汽车在整个减速过程中减速度的平均值。
GPS 的CEP :以接受卫星的移动站真实位置为圆心,测得量偏离圆心概率精度分布度量。
传感器灵敏度: 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 对输入量变化△x 的比值。
传感器非线性度:最大偏量与输出量程的比值。
传感器回程误差:传感器测量量从小到大测出来的曲线与从大到小测量出来的曲线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