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法.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6.36 KB
- 文档页数:2
胆结石的最新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最新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将胆囊完全切除。
这种手术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2. 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患有高手术风险或对手术有禁忌症状的患者。
通过在胆囊穿刺处插入导管,将胆汁引流到体外,从而达到解除胆结石症状的目的。
3. 胆管镜下胆道取石术:这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胆结石在胆管中阻塞的患者。
通过胆管镜等器械将胆结石取出,恢复胆管的通畅。
4. 药物治疗:对于胆结石较小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溶解结石。
该方法需要长期治疗,并且仅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胆结石。
5. 改变饮食习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尤其是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胆结石的形成。
请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以手术治疗为主。
1.手术治疗原则①术中尽可能取尽结石;②解除胆道狭窄和梗阻,去除感染病灶;③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预防胆石再发。
2.常用手术方法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
②胆肠吻合术。
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无论胆囊有无病变,必须同时切除胆囊。
③Oddi括约肌成形术。
④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3.围手术期处理合并感染宜先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待控制后再行择期手术;如感染不能控制,病情继续恶化,则应急诊手术治疗。
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使用维生素等护肝治疗,对黄疸和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应注射维生素K.手术后应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T 管引流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持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
T管引流胆汁量平均每天200~400ml,超过表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
如胆汁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手术后10天左右,经夹管2~3天,患者无不适,先行经T管胆道造影。
如无异常发现,造影24小时后,再次夹管2~3天,仍无症状可予拔管。
需注意:①拔除T管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
②造影后应开放T管引流24小时以上。
③宜采用胶质T管。
硅胶T管对周围组织刺激小,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长,需推迟拔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时间。
④对长期使用激素。
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老年人或一般情况较差者。
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亦较长,应推迟拔管时间。
⑤拔管时切忌使用暴力,以防撕裂胆管及瘘管。
⑥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待纤维窦道形成坚固后,再拔除T管经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案选择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溶石,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近年来,微创治疗方案逐渐成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势。
微创治疗方案内镜下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内镜下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和碎石器具直接进入胆管,将结石碎裂取出。
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迅速,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
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微创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学技术引导导管进入胆管,再通过碎石器具进行碎石取石。
这种方法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较大、较多的患者,但手术难度较大。
内窥镜下经口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内窥镜下经口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口腔内窥镜进入胆囊和胆管,再通过碎石器具进行碎石取石。
这种方法创伤极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多种类型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微创治疗方案的优势1.创伤小:微创治疗方案相比传统手术切除,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有效性高:微创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清除胆管结石,减少复发风险。
3.适用范围广泛:微创治疗方案适用于不同类型、大小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4.减少并发症:微创治疗方案手术风险小,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胆道疾病,微创治疗方案作为现代化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内镜下胆道镜碎石取石术、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内窥镜下经口胆道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治疗方案各有优势,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治疗方案将会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52岁,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
胆道造影及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胆肠吻合术。
首先,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将胆肠进行吻合。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手术经过: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腹部作切口,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
在取石过程中,发现结石较大,且数量较多,取出困难。
为避免损伤胆管壁,医生采用碎石器械将大块结石破碎成小块,逐一取出。
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使胆肠吻合更加容易。
最后将胆肠进行吻合,缝合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次日可以恢复肠道蠕动和进食;
2.在医师的指导下早期活动和预防性的抗感染;
3.在1~3周后需要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术后1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肝功、血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
5.术后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
6.如果有黄疸、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胆管结石手术方法
胆管结石手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经皮经肝胆管探查取石(PTCBD):通过皮肤和肝脏穿刺,插入导管到达胆管,将结石取出。
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大、较多,且位置较浅的情况。
2.经内镜胆管探查取石(ERCP):通过食道插入内镜,进入胃和十二指肠,经过乳头进入胆囊和胆管,利用内窥镜和取石器械将结石取出。
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小、较少,且位置较深的情况。
3.胆管切开取石(Choledochotomy):在腹部进行手术切口,开放胆管,在胆管内取出结石。
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大、较多,且位置较深的情况。
4.经皮胆道镜探查取石:通过皮肤穿刺插入胆道镜,进入胆囊和胆管,利用胆道镜和取石器械将结石取出。
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小、较少,且位置较浅的情况。
选择哪种手术方法,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
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胆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那么,针对胆管结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最佳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对于较小的胆管结石,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这些药物包括溶石药物和利胆药物。
溶石药物能够溶解胆管结石,如丙戊酸钠、甲氨蝶呤等,但需要长期使用,疗效较慢。
而利胆药物则可以促进胆汁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如醋酸铝、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无需手术,但缺点是疗效较慢,且不适用于较大或较硬的结石。
其次,对于较大或较硬的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取石术和开腹手术。
内镜取石术是通过内窥镜将结石取出,创伤小恢复快,但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结石。
而开腹手术则是通过腹部切口将结石取出,适用范围广泛,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此外,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等,这些技术在减少创伤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治疗胆管结石。
最后,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
比如,采取一些饮食调理措施,如少油少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以帮助预防结石的形成。
此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胆管结石。
综上所述,针对胆管结石,最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结石的大小、硬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药物治疗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或较硬的结石,而辅助治疗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胆管结石。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胆管切开取石术
一概述
胆管切开取石术主要适用于在胆道手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或结石复发。
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的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和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3)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4)伴随疾病的对症处理。
三适应证
胆道手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或结石复发。
四禁忌证
(1)急性胆道感染未予控制者。
(2)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
(3)一叶肝内胆管的多发结石合并有肝叶纤维化和萎缩。
五手术步骤
手术大致步骤:
1.首先切断肝圆韧带、左侧冠状韧带和左侧肝三角韧带,游离肝左叶,探清结石的部位。
2.在相当于结石的部位,沿左肝管的走行方向切开肝脏包膜,钝性分
开肝组织达肝内胆管结石处,分开与胆管并行的血管以避免损伤。
3.在结石部胆管前壁缝二牵引线后纵行切开胆管壁,以取石钳等取净
胆管内的结石。
4.探查肝内胆管、肝门胆管畅通与否,如有狭窄,应予纠正。
5.在肝内胆管中放置合适的“T”形管。
6.缝合胆管壁和肝脏切口。
六术后并发症
胆瘘、胆道感染。
七术后护理
“T”形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长短要适宜,防止患者翻身及活动时脱出、折叠受压,引流管要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有无
沉淀物。
八术后饮食
饮食要定时定量,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为主。
戒烟酒。
胆管结石处理方法
胆管结石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保守治疗:针对无症状的胆管结石,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预防症状的发作。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量多餐、少食高脂肪食物等。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溶石药物来帮助溶解、清除结石,如乙酰氨基酚片、胰酶片等。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小尺寸、结石较软的患者有效。
3. 内镜取石:对于较大的胆管结石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取石治疗。
通过内镜在胆管中插入取石器具,将结石捕获并取出。
4. 射频消融:对于较小的胆管结石,尤其是胆管结石伴有胆管炎的情况下,可选择射频消融治疗。
通过射频能量的作用,将结石变为小颗粒,然后经胆胰导管排出体外。
5.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较硬的胆管结石,以及合并胆管炎、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胆管重建术。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如症状严重程度、结石大小和形状、患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建
议患者在就医时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其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胆管结石切除术技术与护理胆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胆道系统中的固态物质,它可能导致患者胆绞痛、胆囊炎甚至胆管炎等严重的疾病。
对于患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来说,胆管结石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中的胆管结石切除术的技术及护理措施。
一、技术介绍1. 术前准备在进行胆管结石切除术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患者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特别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以及对麻醉药物的过敏情况。
2. 麻醉方法胆管结石切除术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在麻醉期间,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3. 手术操作胆管结石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会首先进行腹部消毒,并进行切口。
对于腹腔镜手术,医生会在腹壁上开几个小切口,通过其中一个切口插入腹腔镜,以便观察手术区域。
然后,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器械将结石切除,也可以选择进行胆管重建手术。
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医生会进行较大的切口,以便直接操作。
手术中,医生会通过解剖胆管来达到结石切除的目的。
4.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处理手术切口,并进行伤口缝合。
患者一般需要留院观察数天,以便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二、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胆管结石切除术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护士还需要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2. 术中护理在手术中,护士需要配合外科医生进行各项操作,并及时为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以及伤口引流情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疼痛控制和伤口护理,并及时处理并报告异常情况。
胆管切开取石术介绍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胆管内结石或其他阻塞问题。
这种手术通常在胆石症和与之相关的疾病中使用,如胆管炎和胰腺炎。
通过切开胆管,医生可以直接取出结石,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适应症胆管切开取石术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 胆管内有大而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取出的结石 - 胆管梗阻引起的严重疼痛和并发症 - 患者无法耐受其他治疗或有其他并发症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胆管造影或超声波,以确定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2.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3.切开胆管: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小切口,然后切开胆管以便取出结石。
4.取石术: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如钳子或吸管,将结石取出。
5.修复胆管:一旦结石取出,医生会修复胆管确保其正常功能。
6.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切口并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术后护理•患者需要在术后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术后医生会建议患者遵循特定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以预防结石再次形成。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风险和并发症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常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出血 - 感染 - 胆管狭窄或再次阻塞 - 损伤胆管或邻近器官结论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胆管结石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取出的患者。
虽然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在合适的情况下,手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手术的细节和可能的风险,以做出明智的决定。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产生在肝内胆管的结石,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而逐年上升,常常伴随着胆囊结石的存在。
肝内胆管结石容易引起胆囊炎、慢性胆道炎和
胆管癌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
法之一。
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开胸手术和现代的腹腔镜手术。
但是,开胸手术操作时间长、
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对患者的身体负担大,现已很少使用。
与之相比,腹腔
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充分的内窥性、微创性和精准性,已经成为肝内胆管结石治
疗的首选方法。
腹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四个切口,其中主切口约为2-3cm大小,在脐周或腹正中线下方,用于放置腹腔镜和其他治疗用具;副切口大小约为1cm,用于辅助治疗和手术器械的操作;其他两个切口位置根据需要确定,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设计。
在手术过程中,
医生需要对病变区域进行精细分离,将肝内胆管结石逐一取出,并对胆管做适当的修补,
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具有
显著的优势。
但是,腹腔镜手术需要专业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和手术细节,以避免手术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在医院的严密监护下进行。
总之,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
少手术带来的创伤,也为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选择一个合适的医院和合格的医生是非常关键的。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治疗较为复杂。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和内窥镜下手术,而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1.外科手术(1)肝叶切除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较为严重且伴有肝实质病变者,可以采取肝叶切除术。
此类手术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但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完全清除病变。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所在的肝段出现完全性梗阻或大面积破坏的情况,可采用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
此类手术较为保守,适用于局部病变的患者,在手术中保留尽可能多的肝组织,以利于术后的肝功能恢复。
2.内窥镜下手术内窥镜下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对肝功能损伤小,但适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结石位于主胆管内、石径小于1cm且胆道无明显扩张的患者。
3.微创技术(1)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该手术可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通过经皮经肝穿刺引导下,将胆道镜通过肝脏直接进入肝内胆管内进行取石。
此类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但仅适合于单一的肝内胆管结石。
(2)经皮肝经胆管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经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同时也可以缓解肝内胆管梗阻所导致的肝功能减退。
通过经皮肝穿刺方式将支架植入胆道内,保持胆管通畅,减少胆管的炎症反应,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变,但手术风险较大;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操作简便,但适用范围较窄;微创技术可以保护肝功能,恢复缓慢但效果稳定。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结石位置和病变程度,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十七、胆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法肝胆管结石病是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
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方法。
手术方法有:(1)取尽结石、切除病灶时所用的手术方式包括:①经肝门肝内胆管切开探查取石术;②经肝实质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③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2)切开狭窄、解除梗阻、修复胆管缺损时常用的术式:①狭窄胆管切开整形,带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缺损;②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囊瓣修复肝胆管缺损;③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圆韧带脐静脉内膜修复肝胆管缺损。
(3)使胆道引流通畅的术式(胆肠内引流术):①胆管空肠鲁氏Y吻合术;②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③间置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十八、胆结石的九大诱发因素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会失去它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留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留一个病灶。
切除胆囊后可诱发结肠癌和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的说法,并未取得医生的共识和确认。
胆囊结石如长期内科保守治疗,可发生许多严重并发症。
传统手术“一切了之”虽可立竿见影,但风险大,治标不治本,复发率高,恢复慢。
口服药物经胃肠吸收,多种酶解,血液循环,药物无法直达病灶,有效成分损失很大。
随着腔镜技术在外科的运用,胆结石治疗已告别开刀时代。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也是目前胆石症治疗的“金标准”。
腹腔镜技术将10多厘米长的刀口缩为只有1厘米左右的皮肤小创口,做手术从此不再大伤元气,也不会在身上留下难看的疤痕。
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刀口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一般术后当天或观察1~3天即可出院,1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综合费用明显降低。
胆结石有以下九大诱发因素:(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疾病所困扰着,胆管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胆出现疾病也会导致我们肝部出现问题,所以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1、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
若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有条件者可采用术中胆管造影,B超检查或纤维胆道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胆石残留率。
如非手术疗法不成功,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则需手术治疗。
2、胆肠吻合术亦称胆肠内引流术。
①胆总管扩张≥2.5cm,下端有炎性狭窄等梗阻性病变,且难以用手术方法解除者,但上段胆管必须通畅无狭窄;②结石呈泥沙样不易取尽,有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者,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Oddi括约肌成形术适应证同胆肠吻合术,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程度较轻而不适于行胆肠吻合术者。
4、微创保胆取石术①适用于单发胆囊结石;②多发胆囊结石;③有或无症状的胆囊结石;④反复胆绞痛发作的胆囊结石;⑤无结石崁顿;⑥非急性炎症病期;⑦胆汁透声好;⑧胆囊壁厚0.3~0.5cm;⑨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30% ;⑩患者自愿要求保胆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复杂,但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了解之后,在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也要结合自己身体情况以及病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在饮食上也要做好调理,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
胆结石中药方剂
胆结石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当然包括了中药和西药,其他的就是手术治疗,单纯的从你的胆结石大小来看,有1CM大小,就已经无法考虑进行药物治疗了,药物治疗只适合结石在0.4CM左右的才可以产生治疗效果。
所以建议放弃药物治疗的方法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